APP下载

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2019-01-26刘锦坤刘树宏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群众

刘锦坤 刘树宏

(中央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海淀 100081)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1]研究历史经验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新中国成立之际,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艾奇逊扬言:中国共产党将因为无力解决中国人民吃饭问题而垮台。[2]然而,党通过卓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人民群众焕发出了巨大的爱国热情,形成了强大的爱国力量,不仅巩固了新生政权,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打赢了抗美援朝,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得艾奇逊的预言彻底破产。提炼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经验,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大的启示。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回顾

新中国的成立,使祖祖辈辈生活在中华大地的人民群众有了属于自己的祖国。党审时度势,开展了富有时代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年-1956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围绕巩固新政权与恢复国民经济、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中心工作精心组织和开展的。[3]

(一)在巩固新生政权和恢复经济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战争虽然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但仍面临着比较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在国内,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西南、华南等地区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区,有国民党残余势力与惯匪相勾结,破坏新生的人民政权。在经济上,新中国承接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在国际上,有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和威胁。为了更好地应对如此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彻底消灭国民党残余和反革命势力,恢复经济,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党围绕解放全中国、镇压反革命和恢复国民经济等主要中心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

围绕巩固新生政权的任务,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开展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爱国教育。《共同纲领》明确规定: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4]并把“爱祖国”列在了国民公德之首的地位加以强调和重视。1949年底,中共中央颁布《对部队思想教育问题的意见》,强调要在军队进行以弘扬革命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5]1950年,党的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要求党员干部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尤其要团结爱国知识分子和各界民主人士以结成爱国民主统一战线;提出应对国民进行增产节约、建设祖国的爱国教育。[6]基于此,党开展了“勤俭建国,增产节约”教育,在农村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在城镇加强对企业管理,教育党员干部要善于调动工人和农民的“主人翁意识”,[7]让农民和工人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从而焕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

(二)在抗美援朝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为鼓舞入朝作战的人民志愿军和全国民众,增强抗战决心和必胜信念,党在军队中进行了以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倡导无产阶级应具有博大国际情怀的爱国主义精神。[8]1951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中号召入朝军队要团结朝鲜人民,抗美援朝就是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有机结合[9]。1952年,党中央颁发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条例》,围绕军队立功奖励和英雄事迹的宣传,在志愿军中开展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极大地鼓舞了人民志愿军的士气。

1951年,党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抗美援朝爱国运动的指示》,引导全国民众揭发美帝国主义侵略行径,激起人民群众的反美热潮;开展增产、捐赠生活用品、联名写信等群众爱国活动,支援前线。据资料记录,当时全国80%的人民群众提高了爱国觉悟,受到了普遍而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10]抗美援朝的胜利,更加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国家的信任和情感。

(三)在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953年,全国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随之在全国展开。围绕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国民投入社会主义革命的爱国建设。1953年9月,《人民日报》公布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向全国人民宣布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3年12月,党中央发布了《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这是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要求全国民众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政策以及任务,[11]激发国民投入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农业改造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中体现在了1955年中央颁布的《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中。一是要求对干部进行“勤俭建国”教育;二是要求对农民进行以灌输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爱国爱社会主义思想教育。1953年12月到1955年3月,朱德发表了《把手工业者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要把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办好》以及《发展手工业,满足人民需要》等重要讲话,强调要在手工业改造中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向人民群众宣传合作化的优越性,遵循民主办社、勤俭办社的原则,干部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爱国爱民思想。[12]

为了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党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主要通过对民族资本家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接受无产阶级的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宣传解释党的和平赎买政策,使民族资产阶级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大政方针,[13]从而使他们受到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经验

(一)发扬民主,加强纪律检查,引领人民群众拥护党热爱祖国

1.通过政治教育,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爱国觉悟和政治积极性。在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期间,全国各地深入农村开展政治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座谈会、群众诉苦会、公审会等形式,鼓励和教育人民群众:一是要尊重和支持新生的人民政府和人民政权,遵守新生政权的法律法规,以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从而战胜敌人;[14]二是要求人民群众组织起来,获得土地,“自己起来救自己”。[15]通过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产积极性和爱国热情。

2.通过人民代表会议和加强纪律检查,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在全国各地召开人民代表会议,贯彻执行民主生活作风,示信于人民群众。政府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充分征询各方意见,每个代表都有充分发言的机会;每次会议都解答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迫切要求的问题绝大多数得到了较好解决,让人民群众感到“共产党真民主”。通常而言,一旦在人民代表会议通过的决定,人民群众都乐于接纳并愿意遵照执行。[16]

3.加强廉政纪律建设,开展自上而下的党内外整风运动。通过整风运动,纠正了党员干部骄傲自满、功臣自居的心理,克服了党员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不良作风,引导人民群众在报纸刊物上公开批评党员干部的缺点和错误,以此警醒和教育党员干部,并敢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17]通过公审处理刘青山和张子善贪污案,让人民群众见证了党对贪污腐败的整治决心。[18]通过“三反”“五反”运动,使人民群众深信党和政府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19]由此赢得了民心,吸引了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监督和民主政治建设。

(二)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为重点,巩固新型爱国统一战线

1.各民族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使新中国成为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大家庭。毛泽东多次强调,团结少数民族很重要,要注意团结少数民族的广大群众,巩固新生政权;汉族要和全国各少数民族亲如“兄弟般的团结”,只要是“爱国和团结”的民族,我们都应当和他们团结,不分民族。[20]在《论十大关系》中,他要求党员干部应当广泛持久地开展加强民族政策教育,坚决克服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消除隔阂,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21]

2.巩固爱国统一战线。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广大华侨及其他爱国人士都加入了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因此,加强团结成为统一战线的新任务。[22]中央确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的统一战线政策,在党内外深入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广泛团结来自各方面的爱国力量,全身心投入打击敌对分子、参加生产劳动、报效祖国的行动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23]爱国主义教育覆盖了社会的一切积极因素和力量,使爱国统一战线的任何一部分都努力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24]

(三)运用党史和国情教育,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

1.开展历史教育,增强爱党爱国情怀。在学校和军队增加中国共产党历史课程,学习毛泽东生平事迹和中国历史常识。[25]通过教育,使学生和军队官兵认识到:新中国的诞生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牺牲换来的,是中国共产党英勇奋战得来的,民主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从而更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通过国情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国情和国家政策,认清国际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进行国情教育。“为了使全体人民正确认识当前形势,确立胜利信心,消灭“恐美”心理,各地应即展开关于目前时事政治的宣传活动。”[26]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向人民群众进行了国内外时事,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以及当时当地的直接任务教育。[27]通过揭露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使人民群众认识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革命分子的野心,增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忧患意识。《人民日报》公布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使之家喻户晓;出版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的百姓读本,使更多人了解了“三大改造”的任务,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四)开展群众性爱国运动,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在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时期,党中央发动了以“勤俭建国”为主题的增产节约运动;在工人中开展了革新技术和劳动竞赛活动。抗美援朝爱国运动是群众性爱国运动的典范。在中央的指示下,全国各地广泛发动社会各阶层集会、游行示威以及订立爱国公约。各界群众制定的“爱国公约”的主要内容包括拥护毛主席,拥护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以及共同纲领,努力支援前线,工人农民努力生产,职员努力服务,学生努力学习,爱护国家财产,保守国家秘密[28]等爱国行为规范。通过群众组织互相监督,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爱国自觉,优化了整个社会的爱国氛围,全国人民空前团结一致。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的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全国人民心中,人们经常会用“热火朝天的年代”形容这一时期的爱国热情,至今仍然对那段时光念念不忘。[29]

(一)爱党爱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

新中国成立初期,能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对党和社会主义的高度信任和拥护。因此,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仍要把爱党爱社会主义作为基本教育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30]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使人们深刻认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历史变迁,都离不开党的领导和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与此同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体党员要有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精神。[3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党的自我净化能力,强化人民群众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大贪污腐败打击力度,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32]不断增强党的领导权威,才能厚植党执政的群众感情基础,让群众有更深沉的爱党爱社会主义国家的情怀。

(二)强化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增强责任心使命感

1.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爱国必先知国,知国之深才能爱之更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我国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摆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33]当前,青少年爱国教育难以落到实处,主要原因在于理论讲得太多而实际行动体验偏少。有学生认为,爱国是“高大上的东西”、是“大人做的事”,遥不可及、与己无关。[34]把爱国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具体实践中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一是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基点,向广大群众深入解读新时代党的新方略、新任务和新征程,使其明白爱国并不是与己无关、遥不可及的,党的各项战略和任务与自己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息息相关。二是通过生活体验和实践调查,把实现中国梦的理想转化为个人实际行动,把爱国主义热情转化为每个人的实践,从小事做起,每个人的小梦想就能汇聚成“中国梦”的伟大梦想。

2.要深刻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强化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当前,爱国主义教育还存在“只报喜不报忧”的错误做法,学生无法对国情产生客观认知。[35]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教育党员、军人和群众要增强危机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无论什么时候,党和人民都不能骄傲自满,要增强忧患意识、慎终追远,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6]

(三)着力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开展群众性的爱国运动能够形成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促进各群体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从而形成强大的爱国主义合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群众的爱国热情在多次爱国运动中高涨,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团结一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审时度势,大力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一是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营造全国民族大团结的爱国主义大氛围,维护民族团结,使各民族形成命运共同体。[3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国各民族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共同团结奋斗,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38]二是要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活动,形成良好的网络爱国主义氛围。2019年,台湾省金马奖颁奖典礼上,在某台湾艺人发出了“台独”言论后,人民日报和共青团的官方微博发起了“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的话题,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回应,很多网友参与转发并点赞了这个话题,支持祖国团结统一,反对“台独”言论和行为。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群众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爱国学·晒佳作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