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劳动观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19-01-26谢忠强袁随芳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劳动者劳动思想

谢忠强 袁随芳

(山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全体中国人民及整个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良品质,也是当今社会主义中国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前提。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问题。数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劳动问题发表了多次重要讲话,提出了诸多与劳动有关的新思想和新理论,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截至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习近平劳动观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就学术研究成果的整体概况而言,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本文主要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术界研究习近平劳动观的整体情况进行一定的总结与反思,以期为推动该项研究继续走向深入提供借鉴。

一、学术界关于习近平劳动观形成背景与思想溯源之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以民族复兴为背景,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面发展,高度重视劳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与劳动相关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思考与探讨,进而形成了一系列影响深远且内涵丰富的劳动理念。然而,任何理论都是从实践而来的,所有科学思想都是对其所处时代实践的思考与反映。[1]有鉴于此,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新时代习近平劳动观之研究也是遵循这一规律,有着针对性的现实导向和深厚的理论来源。回顾2012年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习近平劳动观形成背景与思想溯源之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一些学术成果:

(一)习近平劳动观形成背景之研究

习近平劳动观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形成和不断丰富的。就时代背景而言,习近平劳动观主要立足于十八大以来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因此,习近平劳动观的形成包括国际和国内背景两个方面。

1.习近平劳动观的产生离不开国际上日益重视劳动者创新要求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激发劳动者的思维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已经成为各国专家学者的共识。例如,张由菊认为,习近平是站在国际社会的高度,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科学定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角色和使命,从而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积极鼓励创造性劳动。[2]王婷通过分析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形势,认为在各国经济日益联系紧密、新型大国关系建立以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等背景下,中国人民必须更新劳动思想,进而团结一心,共同劳动,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3]

2.习近平劳动观是在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和推动下而产生的。例如,王宜胜认为,习近平劳动观是经济新常态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资源要求不断转变、社会转型期中劳动关系矛盾多发、民族复兴要求以劳动支撑的复杂条件和形势下形成的。[4]李珂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劳动关系不和谐因素增多和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中高素质高技术工人的现实需求,是促使习近平对劳动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重要影响因素。[5]

(二)习近平劳动观思想溯源之研究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都“必须从现有的思想材料开始”,这就启发我们任何新的科学思想都是在既有的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产生的。[6]习近平对劳动的认识是在结合自身劳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仅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而且还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当中关于劳动的思想精髓。

1.马克思主义劳动哲学思想是习近平劳动观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来源。马克思对于劳动进行过诸多科学而精辟的论述,并根据其所处时代的实际状况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等,为我们认识劳动理念奠定了扎实的学理基础。例如,李晓辉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劳动的价值以及劳动的生产性作用之阐释,是习近平劳动观的主要理论来源和思想基石。[7]

2.习近平劳动观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关于劳动思想精华的汲取和创新。例如,朱文武通过分析习近平关于劳动问题重要讲话中引用的文化经典,认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思想是习近平劳动思想形成的重要源泉,其中的“耕读立家”“业广惟勤”等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与习近平倡导的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是高度契合的。[8]

3.习近平劳动观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劳动思想。例如,高琴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探究了习近平的劳动思想,认为五四时期主张的劳工神圣对劳动者主体地位的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维护劳工利益对劳动者权益的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强调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参加劳动过程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爆发等思想,都对习近平劳动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而积极的历史影响。[9]

4.习近平劳动观深深扎根自身的劳动实践和经验。习近平从小就非常热爱劳动,尤其是经过七年下乡插队的劳动实践,更深切体会到劳动本身的价值和作用,甚至他出任县级、地市级、省级、国家级领导职务后,也总是不辞辛劳地亲自下乡去调查研究、参加劳动实践等。[10]所有这些亲身劳动实践,都为习近平劳动观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二、学术界关于习近平劳动观丰富内涵之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不同的场合对社会主义劳动主体、劳动价值和地位、劳动精神、劳动关系以及工会工作中关于劳动者权益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释,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习近平的劳动观深化了全党及全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劳动问题的认识,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习近平劳动观的丰富内涵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涉及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习近平劳动观主体论和价值论的研究

所谓劳动主体,就是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主要是谁,而劳动价值,则是指对劳动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当中的作用和地位之科学定位,也就是回答人类为什么要劳动的问题。学界对此问题颇为关注。

1.习近平劳动观之劳动主体。有的学者探讨了习近平劳动观丰富内涵当中的主体是谁的问题。例如,张涛分析了习近平2013到2015年重要讲话的内容,认为习近平不仅强调了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而且还把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和人民幸福、国家富强联系到一起。[11]此外,还有学者探究了劳动主体的地位和素质要求问题。例如,黄逸超、黄云明从人道主义的视角,研究了习近平的劳动思想,认为习近平的劳动思想不仅继承了马克思关于劳动者权利的理论,而且还从劳动的角度提出劳动者应该具备的素质。[12]

2.习近平劳动观之劳动地位和价值。自古以来,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劳动发挥了极大的推动性作用。学界普遍认为,习近平劳动观丰富内涵中关于劳动地位和价值的内容,主要是结合新时代以来中国实际来论述的。例如,丁胜如以推动共享发展为切入点,指出之所以说劳动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因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而且也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进而推动了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13]苏文帅在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劳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途径。[14]

(二)习近平劳动观之劳动精神论的研究

由于意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而,我们既要紧抓劳动实践,又要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劳动精神就是劳动者在进行劳动实践的具体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后所形成的积极上进的一种意识。目前,学界对习近平劳动观之劳动精神的研究,主要侧重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近年来,学术界日益重视劳模精神在习近平劳动观丰富内涵中的重要地位。例如,乔东以职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认为弘扬劳模精神和强调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是习近平解读职工文化内容的关键所在。[15]

有的学者比较注重探讨习近平劳动观内涵中关于发挥劳动“四最”精神之内容。例如,党日红就以习近平给劳模的回信为分析素材,认为“四最”精神是习近平对改革开放40年里中国人民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争上游之劳动精神的总体概括。[16]

有的学者注重研究习近平劳动观之劳动精神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例如,陈世润、王婷在分析习近平劳动观的思想和理论来源的基础上,立足新时代劳动实践之发展,认为劳动精神代表的是社会大多数人拼搏和创新的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动力支撑。[17]

(三)习近平劳动观之劳动关系论的研究

所谓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在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协议后双方形成的关于各自义务和权益之相互关系。维护劳动关系和谐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界对习近平劳动观之劳动关系这一内容的研究,主要侧重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有的学者研究了习近平和谐劳动关系思想的来源,例如,郭志栋通过比较毛泽东和习近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指导思想,认为习近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观念和实践,不仅是对毛泽东劳资两利思想精髓的继承,而且还是结合时代特征对毛泽东劳资两利思想的创造性发展。[18]

有的学者探究了习近平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例如,杨云霞在挖掘习近平和谐劳动关系政治价值的基础上,认为习近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思想主要包含必须强化党的领导、尊重劳动者主体地位和发挥企业家的积极性等内容。[19]

有的学者分析了习近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问题,例如,张鸣起从法学的角度,探讨了劳动关系法制化的路径,认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不仅需要强化劳动关系主体的知法守法意识,完善劳动法律体系,还要建立健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20]

(四)习近平劳动观之工会工作论的研究

在探讨习近平劳动观的丰富内涵方面,也有部分学者把工会工作纳入习近平劳动观的内涵当中。众所周知,工会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调解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关系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习近平劳动观之工会工作论方面,国内学术界普遍就工会的重要作用达成了学术共识。例如,李建国在分析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系列重要论述的基础上,认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目标,工会就必须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弘扬工人阶级的劳模精神、凝聚工人阶级的力量。[21]邢春宁认为,工会要发挥其在工人中的作用,就必须牢牢立足工会建立的出发点,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22]唐旭认为,习近平的劳动思想具有非常深刻的科学内涵,工会工作的相关论述是其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23]董峻、何雨欣和于佳欣从劳动者需求的角度出发,认为工会必须满足劳动者的需求,不仅要听取劳动者的利益诉求,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还要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培训等服务。[24]

三、学术界关于习近平劳动观重要意义之研究

当今世界是需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力量的时代,深入研究习近平劳动观,对当下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水平之提高,激发劳动者参加劳动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时代,学界同仁在立足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习近平劳动观,不仅有益于结合中国实际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而且还有益于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劳动实践的积极性,进而扎实推动民族复兴强国梦这一伟大目标的最终实现。

(一)习近平劳动观之理论价值的研究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开展任何社会实践都必须遵循科学的思想指导。深入探究习近平的劳动观,不仅为当前我党领导工会和工会开展维护劳动者权益工作等提供重要的思想指导,而且还可为学界进一步探究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时代价值和中国优秀传统劳动思想之现代启示,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劳动劳动观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理论引导。例如,尹蔚民在把握我国新时代劳动关系总体状况的基础上,认为深入分析习近平关于劳动关系的重要论述,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要性的认识,还能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理论引导。[25]

习近平劳动观为工运工作思想之发展提供了原则指引。例如,刘向兵、赵健杰从方法论的视野,深入分析了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认为在习近平劳动观的指导下,工会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思想上不仅要坚持实事求是和问题导向原则,而且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自我革新的原则。[26]

学习贯彻习近平的劳动观有利于丰富劳动教育理论的发展。例如,刘向兵基于分析习近平关于劳动问题的相关论述,指出以习近平的劳动观为指导,不仅在培养劳动者知识能力和培育劳动品德方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理论意义,还可以使得劳动教育内涵得到丰富和发展。[27]

习近平劳动观的产生和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例如,张明军认为,习近平劳动观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和中国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提出劳动和谐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重要指导原则。[28]

(二)习近平劳动观之实践意义的研究

理论发展的目的是指导实践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学习和研究习近平的劳动观,就是为了对当前我国总体的劳动情况作深入分析和解决新出现的劳动问题,进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1.有助于探索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路径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实现。例如,徐长发从教育学的视角,探析了习近平的劳动观,认为在全社会进行劳动教育,不仅是建设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途径,而且还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激情,进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勠力奋斗。[29]

2.有利于弘扬劳模精神和调动劳动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李岁月通过学习习近平关于劳动的系列重要论述,认为正确认识习近平的劳动观,不仅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树立科学的劳动意识、营造良好的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而且还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0]

3.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马莹、白超认为,习近平关于劳动的系列重要论述,进一步激发了劳动者的爱国、敬业意识,同时也为广大劳动者践行和弘扬工匠精神提供了理论指引。[31]朱春艳、高琴从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探究了习近平的劳动思想,认为习近平关于改善劳动关系的思想,对改善劳动生存环境、彰显社会公平意识具有重要思想指引作用。[32]

习近平的劳动观对做好基层工会工作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指导意义。例如,朱文武、乐君兰以习近平的劳动观为思想指导,认为工会在实际工作中,一是要强化组织建设,为群众谋利益。二是要在实践中勇于创新文化建设,以满足职工的精神需求。[33]

四、回顾与展望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关于习近平劳动观的研究,无论是从数量上而言,还是从质量上来说,其成绩有目共睹。然而,在肯定学界既有研究成绩的同时,客观地说,国内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就学术研究的后续发展而言,深入分析这些不足,可以为今后推动国内学界关于习近平劳动观的研究继续走向深入提供重要的学理参考。

(一)研究内容不系统

强调“研究内容的系统性”是学术研究走向深入的重要保障。[34]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学界在研究习近平劳动观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呈现出了“碎片化”的特征。具体而言,一是国内学界对习近平劳动观的内涵主要从劳动价值、劳动精神和劳动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而关于劳动目标、实践、教育和方法等方面涉及较少。二是国内学界仅注重研究习近平劳动观的思想来源、主体内容和价值启示等三方面,而对习近平劳动观的理论特色、时代特征等内容却较少涉及。

(二)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是学术研究不断得以深入开展的重要途径。[35]然而,学界大多数研究者比较注重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分析其思想内涵,即选取文献研究法进行研究,而对于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等实证研究方法却涉及较少。今后,学者们可以运用比较研究法,例如,习近平劳动观与建国以来党的历代领导人劳动观的异同进行研究。

(三)研究时段较为局限

“研究时段的”科学选择对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性作用。[36]学界在研究习近平劳动观问题时,研究时段的选择较为局限,侧重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劳动问题的系列重要论述,极少涉及习近平在地方工作期间劳动思想的研究。要把握习近平关于劳动问题的整体思想内涵,必须完整梳理和研究其劳动思想的形成过程、其自身的劳动实践等内容。

(四)研究视野较为狭窄

学术研究的“继续深化”需要“不断拓展的理论视野给予科学的方向指引”。[37]学界既有研究成果主要是从劳动学、人力资源学、社会保障学等相关视角,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劳动观展开研究。就其研究内容之学科归属而言,习近平劳动观研究则广泛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因此,学界今后只有采用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研究视野,才能扎实推进习近平劳动观之研究继续走向深入。

猜你喜欢

劳动者劳动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致敬劳动者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劳动者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思想与“剑”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