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只是觉得我想太多
2019-01-25曾旻
曾旻
A:“身边的主流人群,大都否认感受的价值。这是我不愿意跟别人讲自己感受的原因。”
B:“你是怎么感觉到,主流人群都在否认感受的价值呢?”
A:“沒人觉得我病了,他们只是觉得我想太多。”
“他们只是觉得我想太多”,这句话包含了抑郁患者复杂的情绪。初次接触,我从他们那里听到的是无奈、无助、绝望和难过。后来,我渐渐发现,这句话里,还包含着极度的痛苦和愤怒。
心理咨询领域有一个很古老的说法,抑郁症是攻击驱力指向内部。换句话说,抑郁症患者热衷于自我攻击。他们容易自我贬低、自我指责、自我伤害,更甚的是他们可能会选择自杀。
抑郁的人常常产生万念俱灰的念头,有一种“毫无价值”的感受,这种体验是最深刻、最强烈的自我攻击。自我攻击本质上仍是一种“攻击”,任何攻击的发起,背后都有强烈的愤怒。
只是,大多数抑郁的人“无力”愤怒。这种“无力”,有时候来自于他们感觉自己在对抗的,是过于强大的对手,比如“主流人群”,或是“父母”。面对“强大的对手”,感到被挫败、被抛弃、被忽视,实际上是一种创伤经历。它让我们觉得自己弱小又无助,无法改变和掌控自身的环境。于是,只能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主流”、更“听话”、更“乖巧”,逐渐认同父母或主流强加给我们的观念——感受是毫无价值的,我不应该有那些情绪。
可是,人的情绪有时候不怎么讲道理,它不会理解和体谅。你抛弃它、压抑它,它只会在冰山底层蠢蠢欲动,从身体症状上展现出来。于是,很多人面对伴随抑郁的失眠、身体乏力时,会感觉到加倍的挫败和内疚:“为什么我这么糟糕,为什么我不能振作起来。”
插图/Nath
真正的转变发生在将这种愤怒以安全的、有力量的方式不受阻碍地向外表达的时候。
曾经有一位来访者,在我们进行了很多次心理咨询后,开始向我表达强烈的愤怒,他用他能够想到的最恶毒的词汇咒骂我。一直以来,他把我当作那个可以拯救他的权威,当他终于发现并承认“救世主”并不存在,除了他自己,任何人无法“拯救”他时,他把攻击的矛头指向戳穿这个真相的我。
当他把积压二十多年的愤怒宣泄出来,我问他的感受。他说那一刻,感觉自己很有力量,那是他久违的感受。他觉得自己不再是那个弱小的孩子,任由主流和父母控制。面对别人“只是觉得我想太多”的看法,他的恐惧和退缩不再那么强烈,而是逐渐感觉到,自己有力量和说出这样的话的人好好谈谈。
他开始认可感受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有力量坚持这种价值。当人们把向内的攻击以恰当的方式指向外部时,他们的抑郁程度就开始下降了。所以,是否有一个足够安全的氛围容纳这份遭受挫败的愤怒,包容那个受伤但很生气的孩子,是治疗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见过不少非常懂得以恰当方式向外表达愤怒的同行。作为心理咨询师,承受挫败和无力感,是一件非常日常的事情。很多时候,心理咨询师要承认,如果来访者不愿意改变,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可不少来访者非常善于用各种方式,在情绪上裹挟你,让你感觉到失败。
后来我发现,不少咨询师都会有一个业余的兴趣爱好——拳击。我见过学习泰拳、跆拳道、自由搏击等各种拳击运动的心理咨询师。面对挫败和无力感,在一个安全规则下,向外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攻击欲,让自己恢复信心和力量感,同时也不至于在不恰当的场合泄露出自己的愤怒。这真是一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