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穴膏摩及贴敷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随机对照研究
2019-01-25宁余音王广青冯春妮
梁 群,李 倩,宁余音*,黄 沂,王 沙,王广青,冯春妮
(1.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 530023,2.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 530200)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是指1年以内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频繁,超出正常范围,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发病率约为20%[2],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如哮喘、心肌炎、肾炎等。本病因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给患儿的日常生活、学习带来极大的不便,给家庭、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医学界曾广泛开展对RRTI的防治研究,但仍然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为此,我科采用止汗固表膏摩及壮医穴贴敷防治RRTI,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符合RRTI诊断标准的患儿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个随机数字对应一个病例号,再将病例号及对应组别制成卡片,放在密封不透光的信封内,入组时按病例顺序号抽取信封,按卡片内容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过程中研究组脱漏病例6例,对照组脱漏4例,去除脱漏病例剩余82例。剩余病例中研究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5.98±0.87)岁,平均病程(9.31±2.60)d,每年感染(6.97±2.22)次;剩余病例中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6.06±0.92)岁,平均病程(9.80±2.48)d, 每年感染(7.13±2.38)次;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RRTI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及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修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3],患儿在1年中患上呼吸道感染5~6次以上或患下呼吸道感染2~3次以上,视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因RRTI的中医辨证以肺脾气虚证最常见,故本研究选择肺脾气虚证作为研究对象,中医肺脾气虚证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4]。肺脾气虚证,主症:反复外感。兼症,面黄少华;形体消瘦;肌肉松软;少气懒言;气短;食少纳呆;口不渴;多汗,动则汗;大便溏薄。舌脉指纹,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主症必备,兼症 4 项,参考舌脉指纹,即可辨证;2)年龄4~7岁;3)病史:病史≥1年;4)选择非急性感染期患儿或急性感染期症状、体征消失1周后;5)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患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先天纤毛不动综合征、胃食管返流症等严重的原发病的呼吸道感染儿童;2)有药物不良反应及背部皮肤破损或贴敷禁忌症者;3)近1年内用过免疫抑制剂者或免疫增强剂的患儿,以及服用其他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药物者;4)合并严重心、肝、肾、消化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及肺炎患儿;5)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或不愿意接受随访者。
1.4 方法
1.4.1 干预方法 2组患儿在急性感染期均根据临床症状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降温等对症处理,健康指导及其他护理(饮食、生活起居、情志调护)均相同。缓解期研究组予止汗固表膏膏摩及壮医穴贴敷治疗,对照组予止汗固表药汤口服,2组疗程均为60天,并且药物总量相等,均观察1年。
1.4.2 研究组治疗方法 1)膏摩壮医穴:①止汗固表摩膏制作:采用黄芪400 g,白术300 g,防风200 g,五味子200 g,牡蛎400 g,研成细末混匀用塑料袋密封包装备用(共1 500 g,10次用量);②膏摩壮医穴操作方法:取50 g药粉用现榨生姜原汁及蜂蜜(姜汁与蜂蜜比例为30:1)调成浆糊状药膏置于不锈钢碗内并放入另一盛有开水的容器内予以加热,使用时以术者手背试药膏温度,合适后均匀涂擦在患儿肩胛环穴(沿两肩胛外缘做椭圆环,环线上均是穴位)及环内背部,然后用手掌有节律顺时针环形抚摩肩胛环穴及环状穴内背部,摩动频率为80/min;施术3 min后以掌跟从下至上平推肩胛环穴内的龙脊穴和夹脊穴10遍,然后顺时针环形平推肩胛穴10遍,隔天1次,连续60天(30次)。2)膏药贴敷方法:①止汗固表贴敷膏的制作:取100 g上述药粉用上述方法调贴敷膏(干湿度以贴敷时药汁不渗出胶布外为宜);②完成上述推按后即用止汗固表膏贴敷:将膏药平摊于约比患儿肩胛环穴宽0.1 cm的环状塑料薄膜上制作成药膜,推按后贴敷于肩胛环穴(同时覆盖了壮医胸龙脊和夹脊穴),每次贴敷4 h,隔天1次,连续60天(30次)。
1.4.3 对照组治疗方法 取止汗固表方,方药组成:黄芪20 g,白术15 g,防风10 g,五味子10 g,牡蛎20 g,1剂/d,由医院煎药室统一煎煮,100 mL/次,2次/d,连服60 d。
1.5 观察指标
1.5.1 病情指标 评价患儿治疗前后年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及平均每次病程。评价方法,治疗前的评价由医生问诊追踪1年所得并详细记录;治疗后的评价,建立随访记录表记录,随访由2名主管护师严格训练并按照研究方案执行。患儿入院时随访人员均与每位患儿家长建立微信群,进行问题答疑、信息咨询及收集,并告知出现复感症状立即就诊,详细记录2组患儿的年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次数;病程:(由医生判断)以发病当天至临床主要症状消失的时间计算病程(记录天数),随访时间1年,
1.5.2 免疫指标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治疗前后(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第60天)2组IgA、IgG、IgM水平。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与平均病程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与平均病程比较(x±s)
2.2 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x±s)
2.4 2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2组患儿均未见背部皮肤破溃及药物过敏、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止汗固表中药具有益气固卫,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RRTI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5]。RRTI患儿以肺脾气虚型及肺脾气阴两虚型的患儿最常见[6],其病因病机多认为是肺脾两虚,卫外不固,易感外邪,邪闭肺络,肺失宣肃,经气壅滞而致[1]。而壮医也认为咳嗽乃因虚损不固,邪毒内侵,阻滞气道,气机失调,上逆壅阻而致[7]。对其治疗则强调补虚调气,调畅气机,平衡人体气血,恢复健康[8]。本研究选用的止汗固表膏具有补益肺脾作用,药方中黄芪入肺胃而益卫气,佐以辛温发散,捕以酸凉而善敛;白术益脾养胃,补中燥湿;防风行经络,逐湿淫;五味子有清金泻热消痰化气之功;牡蛎能降摄君相之火,善消胸胁痞热,诸药合用,可补散兼施,标本兼顾,既能补益脾肺之气,畅通气道,降逆止咳,又能行经逐湿驱邪。因此,方药具有益气固卫,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结论,治疗后2组RRTI的发病率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IgA、IgG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一致[9-10]。
3.2 止汗固表膏膏摩及贴敷壮医穴具有更好的疗效 表1,表2研究结果表明,止汗固表药制膏进行膏摩及贴敷壮医穴较药物口服的疗效更好,治疗后研究组RRTI的发病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IgA、IgG水平明显增高(P<0.05)。说明采用止汗固表药制膏进行膏摩贴敷壮医较药物口服效果更好。RRTI病因病机复杂,症状表现不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机制是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及营养物质缺乏,易受病毒或细菌感染,感染后又往往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和营养物质缺乏加重,形成恶性循环[11-12]。在治疗上,西医则多采用针对病原体给以抗生素、免疫调节剂及补充营养物质的方法[13]。由于小儿是一类特殊群体,药物内服比较困难,而且容易在胃肠道及肝肠循环中分解破坏,一些药物还有不良反应[14]。因此临床上外治方法比较受到患者青睐。西医采用了注射给药、黏膜给药、经皮给药等方法,中医则主张采用推拿、刮痧、贴敷、香佩、食疗等方法调整气血阴阳,扶正袪邪,治愈疾病[15-16]。作为祖国医学重要组成部分,壮医刮痧排毒疗法、壮医针挑疗法、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及穴位贴敷疗法在治疗各类疾病均有广泛运用[17],尤其是壮医穴位贴敷更是一项较为成熟及疗效较好的技术[18]。壮医的穴位有其独特的特点,以环状、直线、横线密布,连续不断,而且其各个穴点均是壮医三道两路(谷道、水道、气道、龙路、火路)在人体体表交叉网络结点或气血汇聚之处[19]。因此,本研究选择壮医肩胛环穴及其内的龙脊、夹脊穴进行涂药膏摩及贴敷。膏摩及贴敷类似于现代给药方法的透皮给药系统(TTS),TTS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点,它避免了口服给药所产生的肝脏“首过效应”,以及胃肠道的破坏,提高了药物的效能,降低了药物对组织器官的损伤及不良反应[20]。壮医穴位范围大(非点,为环状或直线上均是穴),穴点集中交错密布,三道两路相互交叉,穴位作为脏腑气血汇聚之处,对药物具有储存和放大作用。因此,疗效不是简单的穴位刺激与药物作用的叠加,而是相互促进、相互激发、互为补充及协调而产生的整体放大效应[21]。本研究采用膏摩贴敷壮医穴的作用有三,其一,可以扩大药物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并且可使腧穴、腠理张开,促进药物吸收,驱逐毒邪外出。其二,膏摩可促进气血的运行,具有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促进气血平衡的作用。另一方面,肩胛环内投影为双肺区,根据腧穴近治作用原理选择这一区域穴位治疗肺系疾病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其三,膏摩后进行穴位贴敷可达到持续给药及刺激腧穴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经络为低电阻运行通路,穴位对药物具有敏感性和放大效应[22]。由此可见,涂药膏摩及贴敷效果要比药物口服好。
3.3 使用止汗固表中药口服及贴敷安全,无不良反应本研究观察中2组患儿均未见皮肤溃烂及其他的不良反应,说明壮医手法贴敷敷背散使用安全、无不良反应。止汗固表壮医穴膏摩及贴敷采用同等的药量取得更好的作用效果,而且无不良反应、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实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