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首都医改同行 共圆健康中国梦

2019-01-25本刊报道组

北京观察 2018年12期
关键词:市属卫生医院

文 本刊报道组

悠悠四十载,弹指一挥间。对于鲁明来说,1978年具有双重意义。

这一年,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序幕。这一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于鲁明在高中尚未毕业之时考入北京医学院(今北大医学部前身)。入学誓言激励着他构筑救死扶伤、致力生命健康的梦想,从此个人成长与国家改革发展紧密连结在一起。一波波改革浪潮激荡着他年轻、渴望为社会建功立业的情怀。

学医、从医、办医、管医,整整40年。在见证改革开放激流澎湃历史变迁的同时,于鲁明也参与了首都医药卫生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从创办医院解决病人住院难,到打造区域医疗卫生品牌;从致力提升全市卫生专项工作水平实现新突破,到带领市属公立医院迈向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从保障首都城市运行,到搭建国际卫生交流合作平台……这40年,亲身经历、参与首都医药卫生改革全过程,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为人民的卫生健康事业不断探索的艰巨复杂历程。这40年,是于鲁明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也是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实现人生追求的40年。

办医克艰 为患者排忧解难

1985年3月,借力改革东风,于鲁明与其他5位医生白手起家,因地制宜同驻地部队一道建成北京第一家军地联办精神病医院,初步使北京南郊区域患者住院难问题得到缓解。随后建立中国药物滥用防治协会北京治疗中心,专项开展吸毒病人戒毒治疗与康复,编写、出版了《中西医结合防治药物依赖》专著。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首家大型精神疾病农疗康复中心,创新精神病人康复新模式,推动了我国精神病人康复发展进程。中央和市级领导多次实地视察、国际医疗界同行多次来访交流,给予高度评价。1991年于鲁明破格晋升卫生高级职称,1992、1994年,两次被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

1986年,与一道创办大兴县精神康复住院部的同事们合影庆祝医院建院一周年

管医实践 重拓展区域攻坚

于鲁明在担任大兴区卫生局副局长、局长和主管副区长期间,从完善三级卫生网络入手,着力提升区域诊疗能力,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健全区、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公共卫生体系,特别是以“六统一”原则,在村(居)规划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率先在全市从夯实网底入手,强化公共卫生服务部门协同,并在2003年非典来临之际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从建立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入手,2002年在全国率先建立新农合制度,让农民看得起病,为全市乃至全国作出了示范。期间,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安努士·雅博士,越南、英国、泰国、德国、澳大利亚精神卫生专家和卫生部官员,日本培育温暖心灵运动总部成员等数批次考察团,先后到农疗中心、戒毒中心和精神病医院考察,在国际同行面前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步成果。他也先后获得“首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9年,于鲁明(左二)在天安门广场现场研究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医疗卫生保障方案

保障救灾 勇担当奋战一线

2008年有两件大事让国人铭记在心,当时于鲁明担任市卫生局副局长,因亲身参与其中而终生难忘。一件是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这是中国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成果的良好时机,也成为于鲁明所分管的卫生监督和重大活动保障工作的试金石。

他带领卫生监督和医疗保障人员,出色完成奥运场馆卫生保障,圆满完成了中央提出的“让国际社会满意、让运动员满意、让全国人民满意”的目标。国际奥委会林奎斯特先生称赞保障工作精彩出色,令人惊叹!于鲁明主持编写的近300万字《北京2008奥运会残奥会场馆公共卫生保障》丛书,得到奥组委高度评价。

另一件事,是备感伤痛的汶川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北京市第一时间紧急组建9批医疗队,于鲁明担任赴川医疗队总指挥,与千名医疗队员一起艰苦奋战,救治伤员近6万人次,展示了首都卫生系统医务人员的优良作风和良好形象,医疗队及他个人均受到国家表彰。此后的2009年,又以最高标准完成国庆60周年医疗保障救治、公共卫生、甲流防控等三项重要保障工作。

同在2008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和岗位补助,持续提高全市新农合保障水平,起草了“关于推进北京市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建议”,后经市委市政府以《关于推进北京市农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布,卫生部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对其他省市区具有积极示范作用。推动卫生科教、人事与国际合作多项工作取得新进展:首次建立由财政科技经费支持的科研基金;完成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组建前期工作;整合高校资源,打破医院隶属壁垒,建立完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被卫生部称为“首都模式”;以人事制度助推医改,设立卫生管理研究专业职称评定,促进卫生管理向职业化转变。

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不断拓宽首都卫生国际合作交流渠道和领域。政府间合作项目成为卫生国际合作主要力量,如北京中法急救医学培训中心合作项目,开办3年举办各类主题培训40余期,培训本市及外省市急诊急救医师8000余人,成为中法两国急救医学专家的培训基地、交流平台、合作核心和文化窗口。推动民间合作,

培育成熟了众多品牌和典型项目,累计开展国际卫生科技合作项目70余项。引进国外专家智力和技术,有效促进首都医疗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了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业务技术骨干,形成了一套符合本市实际的医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随着北京地坛医院艾滋病治疗与关怀综合管理合作中心、同仁医院防聋合作中心的成立,北京共有29家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位居全国首位,且各合作中心工作成绩斐然。提供平台,促进中医药走出国门。曾率团赴埃及、希腊、土耳其,介绍中医中药、北京中医特色医疗及开展中医药国际培训,使三个国家政府部门、卫生管理机构和医学会组织对中医药工作留下深刻印象。2010年10月,举办首届北京中医药国际论坛,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到会发言,并表达了继续支持北京市传统医学领域国际合作的意向。北京中医医院承办的商务部技术援外项目,培训了来自哥伦比亚、蒙古、菲律宾等30个国家的学员;举办美国、日本、土库曼斯坦三国针灸培训班,加拿大首医分院培训班,日本星火中医药培训班,进一步扩大中医药的影响力,为国家中医药总体战略贡献了力量。促成北京市卫生局签署了全国第一个地方政府医疗卫生机构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的合作协议,并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医院管理局续签合作协议,持续举办“京港公共卫生高层管理论坛”。与以色列、日本德州会医院管理集团、韩国庆尚北道政府等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机制、医院应急医疗救治及传染病防控、老年健康护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持续与泰国卫生部开展精神卫生领域的技术交流。通过自身的务实思考、创新决策,持续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为居民健康保驾、为医务人员职业发展助力、为首都城市运行护航。

2012年在区县局级领导干部研修班学习期间,按照组织安排,于鲁明在甘肃白银市挂职市长助理,感受到白银这一正在崛起的西部科技新城,是一片创业开发、投资兴业、活力迸发的热土。通过白银,他看到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的成就,看到了西北能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他积极宣传和推介白银,努力搭建京城和铜城沟通、发展的桥梁,积极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大兴生物技术基地衔接,宣传白银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风土人情和招商引资项目及优惠政策,增进了北京对白银的了解。协调促成白银市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关村高新园、首都医科大学及多家三甲医院的合作,被白银市授予“荣誉市民”。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于鲁明担任北京市赴川医疗队总指挥,在北川县锣鼓镇现场

准确定位 谋改革创新发展

2013年以来,于鲁明在市医管局副局长、局长岗位上,按照首都新功能定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总书记对北京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以提升医疗质量为一切管理的永恒主题,以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为一切改革的金标准,重点推动了“三调整一塑造一保障”,即自觉围绕首都核心功能,推动市属医院定位调整;主动对接疏解协同战略,推动市属医院布局调整;紧扣提升群众获得感主线,推动市属医院服务调整;发挥优质医疗资源乘数效应,推动市属医院品牌塑造;对标城市总体规划,高水平保障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这些举措推动市属医院形成专科突出更有影响,与央属医院错位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一支学科齐全、特色突出、人才资源丰富、综合实力较强的首都卫生健康服务力量,以仅占全市三级医院五分之一的力量,为首都居民和全国患者提供了重要的卫生健康服务保障。推动市属医院实现由医学临床为主向临床科研并重转型,由追求规模发展向注重质量提升转型。

2018年,调研天坛医院新院区开诊运行情况

5年来,市属医院总诊疗人次、出院人数、医药费用增幅分别下降7.4、6.7和6.2个百分点,患者满意度提高6.4分;拥有两院院士7人,入选“北京学者”14人。围绕群众看病就医痛点连续三年推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使市属医院预约就诊率达88%,实现自助机端缴费,中草药代煎汤药配送到家,建立专病专症门诊500个、疑难重症多学科门诊129个、专病中西医联合门诊82个、知名专家团队147个。配合分级诊疗,19家市属医院组建医联体54个,覆盖161家医疗机构。拓展丰富远程医疗服务,22家市属医院与20个省市区的128家医院开展远程医疗合作。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组织18家市属医院与河北5个市区23家医院开展政府合作项目28个,引领市属优质医疗资源造福京津冀群众。全力推进卫生健康脱贫攻坚工作,组织市属医院高标准做好西藏拉萨、新疆和田、内蒙古、辽宁沈阳、南水北调等对口支援帮扶任务,22家市属医院与21个省市区81家医院开展135个对口支援与合作项目,帮扶拉萨市人民医院在全区七地市中第一家完成三甲创建任务,帮助组建玉树州精神疾病专科医院,与拉萨市政府、北京援藏指挥部三方联合启动拉萨市建档立卡户医疗救治专项行动,组织宣武等市属医院启动北京高原适应研究康复中心(试点)项目建设,助力受援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同时,始终将本职工作与民主党派和政协工作深度融合。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发展作为协商民主第一要务,以凝心聚力贡献智慧作为第一责任,以促进和谐关注民生作为建言资政第一视点,个人先后向市政协和全国政协提交了9件关于教育卫生发展的提案,其中《关于北京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如何提前做好妇产、儿科医疗服务保障的提案》被评为2014年度优秀提案。带领课题组先后形成了《关于镇村两级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问题的调研报告》《关于优化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有效实施分级诊疗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推动我市分级诊疗有效实施的提案》。先后荣获1992年“北京市统战系统先进个人”、2003年“北京市统战系统抗击非典斗争先进个人”和农工党中央“全国防治非典先进个人”、2005年“为首都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统一战线先进个人”称号。

改革开放40年,探索耕耘40载。作为改革开放的一名参与者、见证者和收获者,于鲁明深深知道,没有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政治引领,没有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与指航,没有组织的培养和前辈同行的支持,就没有他现在的成绩与收获。改革开放使共和国日益繁荣富强,也成就了他当初的誓言梦想,开启了他在新时代继续前进的步伐:与改革开放同行,圆健康中国梦想,不忘初心,锐意进取,新征程奋进正当时!

猜你喜欢

市属卫生医院
市属三级综合医院麻醉科医师人力配置实践与分析
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系列—首都高校办学资源的分类比较(2020年)
智取红领巾
数说高教
萌萌兔医院
卫生歌
讲卫生
6.11月底北京21家市属医院完成分时段就诊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