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肿散结汤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观察
2019-01-24凌晓红
凌晓红
(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盐城 224000)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此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有学者认为,此病的发生与患者存在乳管堵塞、胸部外伤、内分泌异常、细菌感染及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1]。近年来,采用中医疗法治疗乳腺炎的效果得到了临床上的广泛认可。消肿散结汤是中医治疗乳腺炎的常用汤剂。本文对在盐城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6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探讨用消肿散结汤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盐城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6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均收治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其纳入标准是:1)经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被确诊患有乳腺炎。2)处于非哺乳期。3)了解本研究的实施方案,并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1)存在认知障碍及精神障碍。2)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3)无法正常地配合本研究。应用随机数表法将这60例患者分为MAT组和OBS组(30例/组)。MAT组患者的年龄为21~40岁,平均年龄(29.07±8.92)岁;其病程为8 d~5个月,平均病程(2.79±1.13)个月。OBS组患者的年龄为20~40岁,平均年龄(28.75±8.64)岁;其病程为10 d~5个月,平均病程(2.95±1.07)个月。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为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病原学检查的结果为其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OBS组患者加用消肿散结汤进行治疗。消肿散结汤的药物组成和用法是:瞿麦30 g、蒲公英30 g、生麦芽30 g、土茯苓20 g、川芎10 g、炮姜10 g、白芥子10 g、鹿角片10 g、熟地黄10 g、醋柴胡10 g、夏枯草10 g、肉桂5 g。水煎服,1剂(200 ml)/d,分早晚两次服用。若患者存在大便干燥硬结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大黄10 g。若患者存在血虚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当归10 g、白术10 g。若患者存在气虚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黄芪15 g、党参15 g。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其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2]
1)痊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其乳房肿块完全消失。2)好转: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其乳房肿块有所缩小。3)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缓解,其乳房肿块未缩小。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本文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OBS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MAT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IL-6、PCT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OBS组患者血清CRP、IL-6、PCT的水平均低于MAT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的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的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与MAT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CRP(mg/L) IL-6(ng/L) PCT(ng/ml)MAT组 30 治疗前 12.83±4.35 27.11±8.91 6.95±2.30治疗后 8.50±3.27# 28.92±8.07# 4.66±1.81#OBS组 30 治疗前 12.59±4.42 26.98±10.12 6.71±2.43治疗后 5.18±3.09#* 20.05±7.79#* 2.43±1.6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在治疗期间,MAT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占3.33%)发生恶心呕吐,有1例患者(占3.33%)发生皮疹,有1例患者(占3.33%)发生口干,其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0.00%;OBS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占3.33%)发生腹泻,有1例患者(占3.33%)发生恶心呕吐,其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0.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P>0.05。
3 讨论
乳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此病多发生于哺乳期。与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相比,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病程较长。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胀痛,其病情易反复发作,对其进行治疗的难度较大[3]。西医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乳腺的炎症反应,但效果不够理想。近年来,采用中医疗法治疗乳腺炎的效果得到了临床上的广泛认可。中医认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主要病机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及热腐成脓。治疗此病应从消肿散结、行气止痛等方面着手[4]。消肿散结汤是中医治疗乳腺炎的常用汤剂。此方中的瞿麦可清热散结;蒲公英、土茯苓、夏枯草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生麦芽、醋柴胡可疏肝解郁;川芎可活血益气、散结通络;炮姜、白芥子可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鹿角片可消肿散结、行气活血;熟地黄可滋阴补血;肉桂可散寒止痛、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可共奏消肿散结、散寒止痛、行气活血之功[5]。本研究的结果显示,OBS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MAT组患者,P<0.05。治疗后,OBS组患者血清CRP、IL-6、PCT的水平均低于MAT组患者,P<0.05。这说明,用消肿散结汤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地缓解患者乳腺的炎症反应。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相比,P>0.05。这说明,用消肿散结汤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安全性较高,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采用消肿散结汤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