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9-01-24陈龙洋王松雷刘兆力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4期
关键词:股骨头高龄股骨

陈龙洋,王松雷,刘兆力

(新沂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 新沂 22140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骨折。此病患者多为65岁以上的男性[1]。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2-3]。为了分析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笔者对在新沂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新沂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的病情均经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检查得到确诊。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0例/组)。观察组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其年龄为70~88岁,平均年龄(75.3±6.9)岁。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其年龄为71~89岁,平均年龄(75.2±6.8)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麻醉后,协助其取侧卧位。使其健侧下肢自然屈曲,对其患肢进行牵引复位。在C形臂X线机的引导下,观察其骨折处的复位情况[4]。在确认复位效果理想后,对患肢进行消毒铺巾。在股骨大粗隆顶点上方做一个长度约6 cm的纵向切口。在大粗隆的顶点或外侧打孔,然后经此孔将直径为2.8 mm的主钉导针插入髓腔。在C形臂X线机的引导下,观察导针所在的位置。然后沿导针将空心钻及其保护套筒插入髓腔内。对髓腔进行扩髓处理,将主钉置入髓腔内。将股骨颈导针插入髓腔内,沿此导针将适宜长度的螺旋刀片轻轻敲入髓腔内。将主钉和螺旋刀片锁定。在确保固定效果良好后,逐层缝合切口。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麻醉,协助其取健侧卧位。对其手术区域进行消毒铺巾。以股骨大粗隆处为中心在髋关节的后外侧做切口,逐层切开并分离皮下组织至臀大肌[5]。部分切开髂胫束,明确粗隆部骨折移位的情况。在大粗隆附着点处切断梨状肌、上下孖肌等髋关节外旋肌群,充分暴露髋关节。在小粗隆上方约1 cm处切断股骨颈,将股骨头取出。清除髋臼周围的血肿,对骨折处进行复位,并借助相应的器具对其进行暂时固定。使用扩髓锉以前倾15°的角度扩大股骨髓腔。完成扩髓后,置入合适型号的股骨头假体。用张力带固定患者的髋关节,让其做屈膝、屈髋90°等动作,以确认其是否存在髋关节脱位的情况。在确认固定效果良好后,逐层缝合髋关节外旋肌群,依次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在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使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症状的评分、运动功能的评分、活动范围的评分、髋关节功能总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症状的评分、运动功能的评分、活动范围的评分、髋关节功能总评分的平均值分别为(50.89±2.55)分、(44.16±2.67)分、(3.94±0.88)分、(94.25±4.23)分,对照组患者疼痛症状的评分、运动功能的评分、活动范围的评分、髋关节功能总评分的平均值分别为(41.26±2.48)分、(33.51±5.35) 分、(3.55±0.78) 分、(71.42±3.75)分;两组患者的各项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疼痛症状的评分 运动功能的评分 活动范围的评分 髋关节功能的总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5.66±1.44 50.89±2.55 15.30±3.20 44.16±2.67 1.08±0.47 3.94±0.88 21.55±2.65 94.25±4.23对照组 30 5.62±1.47 41.26±2.48 15.33±3.26 33.51±5.35 1.29±0.51 3.55±0.78 21.77±2.87 71.42±3.7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骨折。此病患者多为65岁以上的男性。以往临床上常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但效果不够理想。有研究发现,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隐性失血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术毕至可下床活动的时间较长。凌健等[6]的研究表明,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缩短其术后卧床的时间,促进其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治疗后1年时,两组患者的各项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好。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股骨头高龄股骨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