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俗文化视角的阜阳市乡镇景观建设研究
2019-01-24邹若晨
骆 美,偶 春,刘 倩,邹若晨
1.阜阳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阜阳,236037;2.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合肥,238076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随之出现了新一轮乡村规划和建设的热潮。如何规划和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体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乡村风貌,已成为当前乡镇景观建设设计者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1,2]。当前,国内外对于民俗文化景观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民俗学的相关理论、民俗的社会功能、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民俗旅游等[3-5]。然而,基于民俗文化的角度探讨乡镇景观建设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阜阳市具有独特民俗文化的乡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乡镇的物质民俗文化、社会民俗文化和精神民俗文化的解读,详细提取农耕、饮食、建筑、戏曲、手工艺、节庆礼仪、宗教信仰等文化元素,分析其中可作为景观建设元素的民俗文化类型以及民俗文化在阜阳市乡镇景观建设中的表达载体,探讨基于民俗文化视角的阜阳市乡镇景观建设的思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阜阳地区及其他类似区域的乡镇景观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1 可作为景观建设元素的阜阳市乡镇民俗文化类型分析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由当地气候、温度、植被等影响下逐步产生的生活生产习惯,是乡镇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综合体现[6]。阜阳市的乡镇民俗文化(表1)主要包括:农耕、饮食、服饰、建筑、工艺制作等在日常生活中可视、可感的物质民俗文化;与乡镇居民的家族、村落、节庆仪礼等相关的社会民俗文化;涵盖祭祀、祈福、体育竞技、民间文艺以及村民信奉的各种禁忌等的精神民俗文化。以上各类民俗文化在阜阳市乡镇中的主要表现形式记录了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轨迹,丰富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是展现特色乡土文化的载体。
表1 民俗文化在阜阳市乡镇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续表)
大类小类代表社会民俗文化村落三合镇的蚂虾集节庆礼仪农历二十四节气、唢呐班、界首灯会、颍州灯会、狮子灯、花鼓灯精神民俗文化祭祀、祈福三合掩龙庙、大黄庙会、张家祠祭祀、刘伶墓、鲖城火叉、火鞭体育竞技五音八卦拳、射箭民间文艺肘阁抬阁、渔鼓、嗨子戏、扁担戏、民间杂技马戏、大鼓书、推剧、淮河锣鼓、管仲的传说、淮河琴书、清音、苗湖书会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村民禁忌大年初一家中不扫地
阜阳市辖3个区、4个县和1个县级市,通过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总结阜阳市乡镇可作为景观建设元素的民俗文化类型(表2),拟建设为产业型、商贸型、养老型、旅游型乡镇。
表2 可作为景观建设元素的阜阳市乡镇民俗文化类型调查表
2 基于民俗文化视角的阜阳市乡镇景观建设思路研究
2.1 民俗文化在阜阳市乡镇景观建设中的表达载体
阜阳市乡镇民俗文化中的物质民俗文化是一种具象的民俗文化,如柳编、剪纸、刺绣、彩陶,可以直接通过材料的颜色、肌理、形体等表达;社会民俗文化和精神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抽象的民俗文化,如管仲的传说、五音八卦拳、扁担戏等需要先将这些民俗文化转化为具象之后再应用到景观中。民俗文化在阜阳市乡镇景观建设中的表达载体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1 建筑的布局形式与风格传承民俗文化
建筑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反映民俗文化的变迁。阜阳市乡镇建筑分布呈现大规模、高密度的态势,建筑风格也因地域文化、历史、气候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界首市光武镇东街的王贡生宅院,在格局上沿袭了清朝末期、民国初期的北方大宅院建筑文化,其建筑为青砖山墙、木构架,建筑色调以淡雅的青色为主,反映乡镇的古朴,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风格也会出现相互借鉴和融合。例如,临泉县长官镇育才阁(图1)既有民国初期的建筑风格,又借鉴了意大利式建筑风格,颍州区西湖镇白行新村建筑(图2)吸收了徽派建筑的特色,丰富了建筑形式,提高了建筑的美学价值。
图1 临泉县长官镇育才阁 图2 颍州区西湖镇白行新村
2.1.2 道路的铺装样式展现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在道路景观建设中的表达主要是通过将民俗文化的图案、色彩、符号等应用到道路铺装上。例如,颍州区乡镇,可以结合剪纸和醉三秋酒传统酿造技艺,用颜色不同的卵石拼成不同样式剪纸图案的园路以及通过地雕呈现醉三秋酒的酿造流程,兼具使用、观赏和教育目的。另外,可以结合民俗文化涉及的材料作为铺地面层材料,如阜南黄岗镇素有“中国柳编之乡”,可将柳编按照一定的拼接组合直接作为面层材料来展示。
2.1.3 动植物景观突显民俗文化
动物是阜阳市乡镇的一趣味点,以养鸡、鸭、鹅、牛、羊等为景观吸引点,如颍上八里河镇结合优越的自然环境资源,设立亲子体验区,喂牛羊麦草、捡鸡鸭鹅蛋,增加趣味性与互动性,让游客通过与动物的互动,感受当地民俗文化乐趣。
植物是阜阳市乡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一是利用植物本身的象征意义来表达,例如:太和县李兴镇作为桔梗之乡,桔梗代表着幸福;太和县倪邱镇的薄荷,兼具医用和食用双重功能,代表希望;可通过片植桔梗和薄荷,打造幸福希望花海等;此外,欧阳修在颍州为母郑氏夫人守丧期间,收到宣城梅圣俞寄来的银杏,银杏是树中的老寿星。二是通过将植物修剪成不同的形状与图案来表达当地民俗文化,如结合民俗文化将麦秆制作成各种农耕工具的样式,凸显地域特色。另外,栽植柿树、桃树、梨树等可观赏性的经济作物,开展相关文化节活动(图3),提升阜阳市乡镇的生态、经济和人文价值。
2.1.4 小品及其他设施展示民俗文化
在宣传栏、座椅、垃圾桶、标识牌等阜阳市乡镇服务设施细部表达民俗文化。例如:颍上的花鼓灯、临泉庙岔镇的毛发等,将其提炼抽象变形,应用在宣传栏、垃圾桶设计中;阜南公桥镇的标识牌设计提取彩陶、五音八卦拳等符号;颍东插花镇以插花娘娘为原型制作成雕像(图4);太和县双浮镇将民俗文化融入文化柱设计等。增添乡镇的文化魅力,加深居民对民俗文化的理解与记忆。
图3 颍州区宁老庄镇梨花文化节 图4 颍东区插花镇插花娘娘雕像
2.2 基于民俗文化视角的阜阳市乡镇景观建设思路
2.2.1 农耕文化通过建筑构筑物及乡土植物景观展现
程集镇、插花镇的农耕文化资源充沛,可专门设置农耕文化展馆、文化广场展示农耕工具如石磨、锄头、镰刀等;或将其运用到景墙、雕塑中,向游人传达农耕文化的历史变迁或根据周围的环境营造出与农耕文化雕塑互动的场景;也可把石磨、镰刀等作为标识牌,为游客指示道路方向。另外,在光武镇民俗文化街景观建设中,将农耕民俗文化与乡土植物关联起来,使游客身临其境,既能了解农耕时期环境历史,又能进行科普教育。
2.2.2 饮食文化通过场地体验景观表现
阜阳市作为农业大市,主产小麦,制作枕头馍、格拉条、太和板面、醉三秋酒、文王贡酒等各类特色饮食,设置DIY厨房、生态餐厅、农家采摘园,游客游览的同时还能亲自体验饮食的制造过程和采摘的乐趣,满足游客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体验。另外,重点打造民俗小吃街景观,可以结合饮食的生产加工过程做成趣味景观,如颍州区王店镇拟建设成一个以啤酒为主题,具备完整的啤酒生产、研发的旅游小镇,通过雕塑场景呈现啤酒的生产加工流程。
2.2.3 手工艺文化通过展销一体化呈现
阜阳市乡镇手工艺民俗文化种类繁多,主要以柳编、彩陶、刺绣、剪纸、葫芦烙画、毛笔制作技艺等为代表。通过雕塑展示与民俗文化相关联的生活场景,如通过雕像展示黄岗柳编、界首彩陶等工艺制作的流程;通过立体浮雕刻画阜阳刺绣、剪纸等。另外,临泉民俗艺人进行葫芦烙画现场制作,游客可以亲自参与葫芦烙画的制作,再加上线上线下商场互联网等销售,吸引游人驻足购买。
2.2.4 建筑文化通过改造景观重塑
阜阳市乡镇有丰富的祭祀、节庆活动,如张家祠祭祀活动、庙会等,可以对这些民俗文化活动依托的建筑如临泉县庙岔镇的张家祠、三合镇的掩龙庙等空间进行修缮,并有效利用集市(如三合镇的蚂虾集),建设风情民宿建筑和一些特色文化展馆(如茶亭、茶馆、画馆等),展示一些已失传或将要失传的艺术文化(如颍东区的杜氏刻铜技艺、临泉毛笔制作技艺、界首的刺绣、渔鼓和扁担戏等),既能吸引游客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图5)。
图5 阜阳市乡镇民俗文化景观建设项目策划
2.2.5 戏曲文化通过视听景观体验
阜阳市乡镇特定的节庆礼仪,可结合颍东正午镇的肖庄花灯队、程圩唢呐,颍上的花鼓灯,太和清音,临泉的火叉、火鞭、肘阁抬阁、杂技马戏,阜南的五音八卦拳、淮河琴书、嗨子戏,界首的渔鼓、书会和扁担戏等,在可开展相关活动的场院、戏台(图6)、村民文化馆、老年活动室等,表演祈求平安、丰收的文化娱乐活动,带给居民视听的体验。
图6 临泉县韦寨镇杂技表演大舞台
3 存在的问题
3.1 部分建筑与景观风貌不够协调
阜阳市乡镇大量农田与周边的土地、建筑、道路等很少协调一致。一方面乡镇建设缺乏挖掘阜阳乡镇民俗文化资源;另一方面乡镇建筑、规划与景观脱节,先规划建设建筑及配套基础设施,后挖、填塘和溪流,存在部分建筑与景观风貌不够协调、沟渠驳岸硬化过度等破坏自然生态的问题,如将流经颍东区插花镇的阜蒙新河两岸硬化。
3.2 乡镇建设未充分考虑居民实际关注点
模仿城市景观空间,建设大公园、大广场等形象工程,对乡镇实际了解不够全面,忽视危房改造、家禽及生活污水垃圾、厕所治理等居民实际关注的问题。此外,阜阳市各县(区)乡镇的危旧房,部分维修房屋存在维修加固不到位、外墙未进行粉刷、地坪起沙等情况,危房改造已实施户未预留好改厕位置。
3.3 乡镇规划特色不突出
调研发现,部分乡镇规划存在模仿和照搬城市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内容,缺少乡镇地域特色,忽视乡镇传统建筑风貌、传统民俗民风和原生态空间形态特色,忽视对乡镇支柱产业的策划。如颍上夏桥镇双岗村模仿皖南建筑风格,虽然建筑形式美观,但缺乏挖掘地方建筑特色。另外,乡镇植物养护及管理采取城市手法,如绿化采用草皮、灌木修剪等,不利于后期养护管理。
3.4 人才吸引力不够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阜阳乡镇人口空心化现象严重,出现乡镇土地闲置、乡镇社会关系的重塑以及乡镇经济社会活力的整体弱化等问题,加之政府对乡镇景观建设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导致乡镇景观建设的力度和进度不同。调研发现,界首剪纸、黄岗柳编等传统经典产业发展急需大量专业人才,但由于乡镇设施条件与城市存在很大差距,不能有效地吸引、留住人才。
4 改进建议
4.1 统筹规划,开展农业用地的特色景观化处理
阜阳市乡镇包含大量基本农田,小麦是主要作物,在维持基本农田性质和主体功能不变的条件下,统筹规划,通过将建筑及基础设施建设与民俗文化关联起来,在充分考虑基本农田现状的地形地貌特征基础上,结合代表性的乡土树种,如银杏、太和县李兴镇的桔梗、倪邱镇的薄荷等,设置银杏林广场、乡村绿道、林间艺术基地以及小麦生产等景观点,综合民俗文化与景观建设,通过各个场地的有机渗透和融合,塑造色彩丰富、层次感强的农业文化景观空间,满足当地居民生产、生态和文化休闲的需求。
4.2 保护乡镇历史文化空间,创造现代文化生活场所
阜南县黄岗镇被称为柳编之乡,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文化历史,将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手法融入乡镇景观建设中是地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规划建设乡镇特色工坊,居民可以进行各类农耕产品的加工、制作和售卖,如面点制作、酒制作以及刺绣编织等工艺[7]。另外,注重考虑居民的实际关注点,解决好乡镇居民的住房、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厕所治理等基本生活问题,便利的基础设施更好地服务乡镇历史文化空间,为现代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4.3 更新乡镇景观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模式
在规划层面,处理好山水、园林与调控的依托关系,尊重传统的村落和文化的基础编制;设计层面,保护村落的原始风貌,运用当地的材料以保证原汁原味。设计中不仅考虑生态恢复,还要兼顾乡土特色,重视挖掘、保护、修葺宗祠、庙堂等,保障居民的生活。
在施工管理方面,对于绿化植物的选择,不仅可以选择乡土树种,还可以根据景观需要选择小麦、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在房前及屋后种植蔬菜和果树,美化环境、减少绿化养护成本的同时提高居民收入,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的观光体验乐趣。
4.4 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利益诉求,加强居民公众参与
注重发挥当地居民的主体性,积极开展民俗文化专题活动的同时,在活动场地的外环境适当增加文化景观。另外,设置乡镇居民文化活动中心,尤其是为中老年人提供一个活动场所,开展打牌、下棋、打拳、听说书、唱戏曲、切磋剪纸和柳编技艺等。此外,针对乡镇人口空心化、乡镇文化失去人口载体问题,政府应统筹布局,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在职业发展、薪资待遇等方面提供优越的条件,旨在可以留住青中年人和吸引人才就业创业。如,尝试探索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实行农业文化加康养,建立康养区,形成产业链,塑造“留住乡愁”的乡镇文化景观,吸引青中年人才就业创业,同时为中老年人提供就业岗位。
5 结 语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需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本文分析了其中可作为景观建设元素的民俗文化类型以及民俗文化在阜阳市乡镇景观建设中的表达载体,探讨基于民俗文化视角的阜阳市乡镇景观建设的思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旨在“记住乡愁”的景观中彰显乡镇文化自信,形成具有地域民俗文化特色的阜阳市乡镇景观,真正地推动阜阳市乡镇创新发展。
基于民俗文化视角的乡镇景观建设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催生的发展途径,将民俗文化底蕴与具象实物结合,为当代乡镇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研究成果推动美好乡村建设和特色小镇的发展[8,9]。由于调研的是阜阳市乡镇,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致使不同类型的乡镇景观建设效果及居民评价等问题都有待后续研究的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