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路上,爱心托起希望

2019-01-24韩卫刚

中国社会保障 2019年6期
关键词:贫困户精准

■文/韩卫刚

2019年3月7日,我们一行3人踏着早春的脚步回访了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徐望镇草塘村4组的贫困户——失独老人李世凯一家。“今年徐望镇有个大变化,听说要在五郎建设大型垃圾处理厂。”李世凯说。看着老李精、气、神上的变化,我打心眼里高兴。

2015年开始,脱贫攻坚行动犹如一缕春风,拂过祖国的大江南北。2016年陕西省开展精准识别帮扶活动,汉中市汉台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分片包扶徐望镇草塘村,该村位于徐望镇东南部,地处丘陵地区,公共设施落后,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和劳务输出。这里离镇政府驻地很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乡间小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在看到新农村、新气象、新辉煌的同时,透过楼群的间隙,依然可见低矮的民房,这一般就是贫困户的家。

2016年3月3日,我成为了李世凯家的帮扶人,初次见面时的场景记忆犹新。李世凯家外墙的红砖留下了岁月涂刷的斑痕,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成片的脱落;内墙体为土木结构,一面的墙体已出现倾斜;屋顶透着亮,天晴漏光……自上世纪90年代初修建后,李世凯家的房子就一直没有再修整过。李世凯家只有两口人,他们曾经有一个孩子,却不幸因车祸离世。中年丧子,经受不起沉重的打击,李世凯的妻子精神出了问题。当天,在我向老李了解基本情况的时候,女主人就在我旁边一直说着,虽然听不清楚要表达的意思,但我能感受到她的那份热情和希冀。两位老人都已年过六旬,在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中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老两口主要依靠农村家庭失独补助金、低保和养老金维持基本生活,没有多余的钱来修葺房屋,而摆在他们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房屋的修缮。

如何让李世凯一家“居者有其屋”?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修房是一个大工程,期间要经历申报、审批、基建和搬迁,是选择退缩或是安于现状?陷入困惑的时候,一部扶贫电影给我增添了信心和力量。影片描述了两个年轻人传承了老处长的爱心和责任,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农村生活,到扎根山村修路、寻路的经历,让我感触颇深。父女两代人的扶贫历程,得到了完美的阐释。年轻女干部怀着疑惑探寻父辈扎根山村的执著,俯下身去体会那股浓浓的乡情,这不正是我要做的工作吗?怀揣梦想一路同行,生活的点滴积累,成就了心中的踏实。通过积极参加村组召开的座谈会,我们想办法、列举措,通过多次联系城建、民政和镇政府等相关部门,最终将李世凯家的房子列入2017年危房改造项目。2017年10月新房开始动工,同时落实建房资金2.58万元,之后再次追加落实建房补助资金1.02万元,李世凯老人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置身于脱贫攻坚的行列,需要同包扶的贫困户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用自己的爱心换取群众的真心。2017年11月新房修建全部完工,天蓝色的屋顶,白色的墙面,阳光透过铝合金大窗户将卧室照亮……这些都与旧房的斑驳形成了鲜明对比。入住时,床、沙发、茶几和衣柜这些生活必需品老两口没有能力去购置,我和同事又一起到汉中市区的家具市场,按照李世凯家卧室尺寸的大小挑选了家具,送到了30公里外的李世凯家。看着摆放好后的家具,女主人站在镜子前捋了捋几根搭在脸上的头发,会心地笑了。

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一份耕耘就现一片硕果,我们和贫困户来来往往的不单单是国家各类救助政策的落实,更多的是承载着一份份沉甸甸的情谊。为了让扶贫户享受到更多的政策优惠和补贴,包扶的同志们一道开车拉着贫困户去医院作鉴定,去残联办证,向民政部门提交临时救助申请;为了让种植的农作物有个好产量,为了保障基本的生活开销,为了多报销一点医疗费用……包扶的同志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十九大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路上有我,梦想不会破灭。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在年初的扶贫日志中我曾写过:访贫问苦拉家常,助力脱贫现真情;今日送去米面油,共商脱贫计划忙;为了贫寒早散去,春做打算秋收粮;予扶同事齐努力,小康路上喜相逢。 ■

猜你喜欢

贫困户精准
精准扶贫连着我和你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贯彻精准扶贫要求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真心帮扶贫困户的“甜蜜事业”
精准的打铁
加价收购贫困户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