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退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障碍与解决路径探索
2019-01-24王涛
王涛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北京 100011)
大学生士兵是指高等学校在读或是应届毕业生经过本人自愿报名、通过军队体格检查、政治审查等一系列正规的军队征兵流程来征集的新兵。
退伍大学生士兵是指在军队服务期已满从而退出现役的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士兵。退伍大学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因经过两年军队生活的磨练和洗礼,表现出思想觉悟高、政治素养好、工作效率高、意志坚韧、责任感强的优势。虽然这些退伍大学生思想相对成熟,但是这一群体的角色从“大学生”转变为“军人”再转变为“大学生”,生活环境从“高校”变为“军营”,再变为“高校”,这导致了这类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需要具备一定的适应性。
1 高校退伍大学生职业规划面临的障碍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竞争力日益激烈,由于高校退伍大学生脱离一段时间的正常的高校社会生活环境,难免造成适应性不良的情况。当今高校以毕业生自主选择职业为主,退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大学生工作研究的新热点。
1.1 参军优惠政策难以落实
在社会参军热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爱国热情不断提升,加之国家对大学生士兵就业优惠政策不断完善,高校学生参军热情不断高涨。但是在如今的社会招聘与求职中,在人才与市场的双向选择的局面下,很多大学生士兵通过参军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的梦想破灭,“同等条件”、“重点推荐”、“择优招录”概念的界定模糊,让这一高校群体的职业发展步履维艰。
1.2 个人求职信心弱
退伍大学生专业知识薄弱:高校大学生士兵的专业课理论学习因参军而有所停滞甚至有所倒退。对于退伍复学的应届毕业生而言,专业课的理论的知识有所遗忘,与正常的高校毕业生相比,其专业知识相对而言较薄弱。
社会舆论的影响:由于社会上对于大学生参军仍然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不免片面地认为参军的大学生是高校中学习较差的学生,退伍复学的大学生是军营中未能提干或是未能考上军校的“失败者”,由于这种观念的流传,使得退伍大学生在求职中往往受到不该有的负面的舆论影响。进一步造成退伍大学生在求职中心理的自卑程度加深。
1.3 朋辈之间压力大
退伍应届毕业大学生士兵在毕业求职时并不觉得与普通大学毕业生相比有优势,反而这一类人群年龄明显偏大2-3岁,使得这类学生颇有年龄压力。
与参军前的同班同学相比较:其入学的自然班中的原来的同学早已在两年前顺利毕业、及时就业,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基本上,这些学生在工作上有一定的经验,并开始按照自身的职业规划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然而退伍复学大学生这类群体目前还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面对当年的同窗同学,难免造成心理上的比较。
与退伍复学后所在的班级的现在同届毕业的大学生比较:退伍复学大学生毕业求职时,与同届大学生同时求职,这类人群面临明显的年龄劣势,尤其是对一些年龄有要求和限制的工作岗位,只能望而却步,让这一类学生群体求职时难免受挫。与此同时,参军政策在当今人才与市场的双向选择的局面下,完全落实较为困难。这些使得这类学生群体在求职时面对重重困难,甚至对自己在大学生期间参军价值产生了心理上的怀疑。
2 退伍大学生求职路径探索
解决好退伍大学生职业规划问题,需要政府、高校、军队和个人的共同努力。这一群体曾经是学校大力表彰的群体,然而复学之后,因为参军优惠政策难以落实、高校教育的欠缺、军队辅助教育的缺失以及个体自身的适应问题等原因,其不能很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这不仅对于退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不利,而且会影响高校大学生参军的主动性。
2.1 政府要不断完善征兵政策,保障退伍大学生士兵的职业发展
不断完善征兵政策,积极落实参军政策,进一步缓解退伍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适应性问题,不断减少退伍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的困惑。
2.1.1 做好“定向招聘”工作
政府要结合退伍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专业发展形式,积极开展针对这一群体的“定向招聘”工作。使“退役大学生士兵进入公务员序列、企事业单位的数量比例,对50%以上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将给予定向招录。”(1)“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公务员岗位,定向考录退役大学生士兵,考录数量不低于当年符合条件退役大学生士兵人数的10%,如果当年公务员考录岗位总体数量较少,考录数量应不低于当年公务员考录计划的5%。”(2)因此要将这些已有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并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和退伍高校大学生自身的特色不断完善已有的政策,并制定新的符合实际的有利于高校退伍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政策。
2.1.2 做好“职位预留”工作
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当年的退伍大学生的总人数,提前做好相应的具有一定比例的“职位预留”。大学生参军入伍的高校所在地的政府每年应该为退伍大学生士兵预留出来一定差额的各类岗位来择优录取当年退伍的高校大学生。有关政府和招聘部门应当定时在网上统一公布每年招聘的程序、具体岗位、人数、条件限制、时间节点,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
2.1.3 做好“户口安置”工作
退伍大学生士兵在其应征入伍的高校所在地区的政府,每年要结合当年的落户指标,为退役大学生预留出一定差额的落户指标,这不仅能够解决退伍大学生的安置问题,而且有效地鼓励了异地求学的大学生的参军热情。
2.1.4 做好“就业推荐”工作
政府和高校要结合退伍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整合所在地区的社会资源,专门为这类人群举办一对一的专项招聘会,制定相关政策使得有招聘需求的企事业单位和全省退伍大学生共同参与。所在地区的政府和高校武装部也要结合当年的退伍大学生的能力,对其中较为优秀的退伍大学生直接推荐工作。
征兵政策、退伍军人的安置政策要不断完善,尽量细化,要使其能够做到强有力的执行,使其真正地落细、落小、落实。
2.2 高校要关注退伍大学生学业发展,做好退伍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
高校要结合退伍大学生群体优势和问题,从其特殊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创建各种平台,引导退伍大学生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提升就业技能,以便使得这一群体迅速融入当今的就业环境、发挥自我优势、在求职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2.2.1 建立成体系的心理干预和学业预警系统
这些退伍大学生士兵在部队的时候习惯了一切行动听指挥,在部队养成了耿直的性格特点,他们的是非观念十分强烈,这对这类人群在求职和适应社会工作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作为高校,面对学生群体性问题,我们应该为退伍大学生重返高校建立一套心理评价体系。以便对这一部分学生群体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使其能够有效地适应复学之后的校园生活和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
建立学业预警系统,重视退伍大学生的学业发展。由于退伍大学生返回校园,他们不可避免产生不适应,需要重新适应大学校园生活。建立学业预警系统,对于学业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反馈给相关专职教师,并适当与其家长联系。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及时给予解决,不为其将来的就业留下隐患。
2.2.2 加强退伍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
由于退伍大学生在高校中属于人数较少的一个群体,很多问题高校重视不够,使其成为在校园里被忽略的一部分。靠学生自己来解决各种问题,这难免使这类群体对校园生活和职业发展难以适应。此外,地方政府、高校和军队的对接存在问题,很多事情都得有退伍大学生自己来解决。基于此,高校应重视退伍大学生在教学实践环节的就业技能培训,在一些实践环节内容设置上更多的以职业发展和生涯规划为主导,使得这些退伍的大学生能找到自身的优势,在就业求职中能够更加找准自身的定位。
2.2.3 建立长效追踪体系,保障职业发展的连贯性
高校要做好退伍大学生这类群体的职业发展跟踪问题,虽然这类学生群体能够找到工作,在前期也有可能发展地相对较好,但由于这类群体其自身的生理心理原因可能使得其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就会慢慢凸显出来。因此就需要高校在平时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注意这一群体的心理发展、职业规划问题,使其朝着职业化需要发展,所以高校对这类群体要建立长效追踪体系,为其职业发展做指导。
2.3 军队要为退伍大学生做好退伍教育
军队在每年退伍之际,应该全面对即将退伍的大学生进行摸底排查,要把好脉,弄清这类群体的思想动态,要积极开展退伍大学生的学业发展、人际交往和职业发展等心理建设和辅导工作,要积极通过教育和引导,在缓解退伍大学生返校和回归社会后,使其能够迅速适应高校校园生活,并规划好自身的职业发展。
2.4 退伍大学生要明确角色定位,做好自身教育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为了解决好退伍大学生返校后的适应性和职业发展的适应性问题,除了外部的政府、高校以及军队等共同参与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对其自身的自我角色有清晰的认知和定位。
退伍大学生复学回归大学校园生活后,要明确返校复学后的主要的任务,及时做好复学后的规划,和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出路等;同时也要和入伍前的原同班同学交流沟通,从这些同学身上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够综合自身现状,继续保持和发扬军人的优良作风,积极规划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化道路。
3 结语
大多数的大学生士兵退伍后会返校复学、回归社会。这类群体面对着职业发展从军队发展路径向社会发展趋势的适应性问题。因此政府应继续细化征兵政策和针对性的安置政策,使得这些政策能够得到真正的落实;高校应该积极创建各类平台,引导退伍大学生找到符合自身特色的职业定位;军队需要做好退伍大学生的退伍教育,为退伍大学生重新融入校园和社会环境,做好辅助教育;退伍大学生需要及时适应角色转变,明确角色定位,对自身的职业做好规划。
希望在政府、高校、军队以及这一群体自身的共同作用下,有效地促进退伍大学在回归校园之后,能够更快地成长成才,规划好符合自身特色的职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