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农林院校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经验与启示

2019-01-23胡先奇吴伯志陆自强

关键词:农林现代化院校

邱 靖,马 瑜,胡先奇*,吴伯志,陆自强

[1.云南农业大学 教务处,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农业大学 党委办公室,云南 昆明 650201;3.云南农业大学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云南 昆明 650201]

我国农业现代化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农林高校作为培养农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来源,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使地方农林院校更好地发挥和凸显其特色和作用,本研究拟通过对地方农林院校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现状及经验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有效推动“三农”(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进程,对于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国内外农业高校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典型做法

国外农业高校十分重视先进技术推广和应用。美国通过“莫里尔法案”“哈奇法案”“史密斯—利弗法案”,将农业教育、科学研究和农业推广确定为农业高校三大职能,高等院校通过加强农业类培训,从传授、推广和普及农业知识及技术[1]。英国利用农业高校等机构开展培训,以提升农民素质和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技术[2]。法国注重“教学、科研、推广”一体化体系建设,利用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满足各个层次的农业人才培养需求[3];德国重视农业教育,推广科技和农机,利用农业院校等机构培养农业专业人才和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4];瑞典高等农业教育注重科研创新、学科专业发展、农业生产者素质提高等[5];日本重视农业科技类教育及对农业生产者的培训,以培养农业专业化人才及掌握基本技能人才[6]。

国内农业高校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农业现代化。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内农业高校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中,通过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大胆实践,涌现出了一大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亮点、新典型。如中国农业大学的“红色1+1”科技行动[7]、华中农业大学“111”计划和“双百”计划[8]、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9]、华南农业大学“温氏模式”[10]、河南农业大学“9∶1”模式[11]、安徽农业大学“大别山道路”[12]、云南农业大学“3+3”县校合作农业科技服务模式[13],这些典型案例为农业高校服务“三农”、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竖起了一面旗帜,起到了示范作用。

国内外农业高校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结合社会制度、自然条件、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自身优势采取了有效措施和路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外农业高校注重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农民科技素质提升、技术创新及推广;国内农业高校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发挥学科优势,注重产学研融合,主动服务“三农”,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调查设计

本研究围绕研究主题“地方农林院校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现状、经验和做法”开展研究,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

实地调研。调研形式:召开座谈会、收集资料及参观考察;调研对象:河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不同层次地方典型高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研主题: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概况、做法及成效。

问卷调查。调查形式:网络匿名填写;调查对象:地方农林院校;问题设计形式:封闭式、开放式及半封闭式;调查内容包含2个维度,第一个维度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您所在的省、市、自治区,学校,职业身份,性别,年龄等;第二个维度学校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现状、经验和做法等,共计7个问题。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实地调研结果与分析

项目组分别到河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地方农林高校实地调研。从实地调研情况看,所调研高校始终坚持特色发展,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紧密围绕“三农”,贴近“三农”、服务“三农”,探索出了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成功案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河北农业大学与怀来县合作20多年,形成了独特的“怀来”模式:使果品产业从单一到多元转变,打造了多种水果种植基地;葡萄种植技术由传统走向现代,提高了葡萄质量和种植效益;利用基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使农民增收致富。

河南农业大学先后与20多个粮食生产大县、特色产业大县建立了示范基地,形成了多领域、全方位的校地合作关系,创造了“滑县模式”“方城模式”“扶沟模式”“固始模式”等,助推河南粮食丰产丰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云南农业大学通过“农技人员﹢学员﹢农户”的模式,在澜沧县实施冬季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2017年共种植冬季马铃薯140 hm2,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有助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西南林业大学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通过发展蜜蜂养殖产业,形成了“集体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2016年蜂蜜产量2.5 t;为保护木杆镇筇竹发展,通过技术培训推广应用及典型示范,建设筇竹苗圃5.6 hm2,培育筇竹苗76.5万丛,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与云南皇氏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合作,带动了当地农户发展种养产业,使农户实现增收创收,解决了学校招生难、企业招工难,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根据各高校典型案例及做法,归纳总结如下:一是加强校地企合作,助推地方产业发展。河北农业大学与怀来县共同建设了西八里蔬菜、老君庄草莓、蚕房营“三优苹果”、葡萄新品种研发等基地,河南农业大学固始县生态规模养殖,云南农业大学在澜沧县的冬季马铃薯种植技术推广,西南林业大学大关县天星镇蜜蜂养殖、木杆镇筇竹发展,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大理乳业发展等案例,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使农民增收致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二是开展社会服务,推进农业现代化。借助农村发展等专门研究机构,为地方经济建设制定发展规划,通过组建多学科融合的专家团队,利用专家教授科教服务行动、指导培训、学生实践等活动,使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解决种植、生产、管理过程的实际问题。河北农业大学成立了由国家级和省级岗位体系专家带队,17个专业组、260名专家组成的农村工作专兼职队伍,常年服务于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扶贫、成果扶贫、智力扶贫;河南农业大学坚持开展“百名教授、千名学生、服务万村科教服务行动”,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1)参与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50份,参加问卷调查对象涉及28个省市自治区54所农林院校,A表示教师,B表示普通管理人员(科级及以下),C表示中级管理人员(院处级,学校中层管理者),D表示高级管理人员(校级管理者)。其中男性47.38%,女性52.62%; A占69.23%,B占16.77%,C占 13.08%,D占 0.92%;35岁以下(不含35)占28.00%,35~45岁(不含45) 占40.00%,45~55岁(不含55) 占28.15%,55岁以上占3.85%。通过对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可知,参与调查问卷的对象覆盖面广,涉及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结构,说明该问卷调查真实可靠有效。

(2)学校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情况调查分析

问题1:“学校对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视程度、成效及满意度”。该问题为单选题,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促进农业现代化重视程度、成效、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由表1可知,从促进农业现代化取得成效看,仅有21.85%的认为显著,43.23%的认为好,但仍有3.08%的人认为差;从促进农业现代化满意度看,非常满意的为13.69%,满意的占42%,不满意的占8.31%。从学校对促进农业现代化成效及满意度调查学校的分布区域看,问卷中回答认为不重视、成效差及不满意的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中部地区;认为重视程度及成效一般,满意度基本满意的涉及每所高校;从重视程度与成效、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看,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重视程度越高,成效越显著,对其做法越满意。说明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成效还不明显,满意度待提高,这些都值得各高校深思。

问题2:“学校促进农业现代化出智出力的主要体现”。该问题设计采用半封闭式,为多选题,“其他”选项为开放性题目,选择此选项必须给出原因。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学校促进农业现代化出智出力的主要 体现调查结果分析

“其他”选项归纳为:(1)政府应与学校紧密联系,政府产业规划与学校专业设置相匹配;(2)进一步发挥农业高等学校在科学技术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引领作用”;(3)与学科发展相结合;(4)运用现代科技支持传统农业;(5)以精准扶贫为契机,促进农业现代化。由表2可知,地方农林院校将人才培养和农业发展紧密结合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出智出力的主要体现。说明加强现代农业人才的培养对促进农业现代化至关重要。

问题3:“学校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举措”。该问题设计采用半封闭式,为多选题,“其他”选项为开放性题目,选择此选项必须给出原因。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学校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举措调查结果分析

由表3可知,有具体实施(实践)对象(比如县、市、区或企业)占比最高,说明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应制定契合实际的举措,要有针对性,其次专门的组织机构、管理和工作团队、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也很重要。调查也发现,参与对象为教师及管理员,有12.31%的参与者选择了其他,给出的理由大部分是不清楚、不了解或无,说明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工作中宣传力度有待加强,营造氛围,让更多师生参与到农业现代化进程当中。

问题4:“地方农林院校促进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问题”。该问题设计采用半封闭式,为多选题,“其他”选项为开放性题目,选择此选项必须给出原因。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地方农林院校促进农业现代化存在的 问题调查结果分析

“其他”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持不够,涉农生源质量不好、高层次人才缺乏、经费保障不足,意识不强,措施不力,缺少驱动力、成果难于转化等。由表4可知,机制不够健全,工作难以落实;队伍组成单一,工作水平不高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因此,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组建多学科多领域专家队伍才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

问题5:“地方农林院校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经验与启示”。针对这一调研主题,问题设计形式为开放式简述。在收回的650份有效问卷中,82.46%的参与者至少给出了1条经验与启示,其余表示不清楚或不了解,其中有益经验与启示总计为641条。经归纳分析发现: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是结合地方农业经济产业发展、健全机制、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合作、服务、扶贫、培训。说明促进农业现代化应结合地方农业经济,离不开政策支持、人才培养、科技支撑、服务保障,合作参与和指导培训。

(三)经验及启示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地方农林院校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及启示归纳如下。

1.重视规划引领,强化政策支持

地方农业院校应充分利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农业专门研究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使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对象稳定;同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和激励机制,鼓励师生深入农村,融入农业,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各级政府、机构及学校应通过设立服务“三农”发展专项经费,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增加对农业项目的科研立项,科学研究增设农业专项,以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

“琵琶”的名称来自这种乐器的两种弹奏手法,“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演奏琵琶时应竖抱琵琶,左手按在弦上,右手五指弹奏。

2.强化指导培训,培养农村急需人才

国家应鼓励和支持地方农林院校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及学科发展方向动态调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积极申报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新专业,立足产业需求科学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培养造就一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专业人才,以解决学生学农不爱农的矛盾;地方农林院校应充分利用学科专业特点,依托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村干部学院等平台优势,多渠道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技术培训,培育符合产业发展的畜牧业、蔬菜、水果、农机、信息类、管理类、加工类、产品研发类、销售类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3.重视科技创新,助推成果转化

地方农林院校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通过组建高素质、高水平、多学科融合的研究团队,立足地方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发挥地方农林院校在人才、科技、成果方面的资源优势,将科学研究直接对接区域产业需求,深入田间地头,将实验室延伸到农业生产一线,依托试验示范基地、农广校、实验站点将科技成果对接生产实践,推动科研成果与产业的协调发展。

4.开展社会服务,助力产业发展

地方农林院校应以地方需求和实际问题为导向,实施跨院系、多学科的人员选配方式,注重实效,强化反馈,做实做细做好服务工作。通过校地共建服务平台,建立服务地方发展的长效机制。利用院士、知名专家、教授领衔组建科技服务团队、青年教师组成科技服务团队、教师带领学生组成学生服务团,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及指导,服务地方经济。

5.实施校地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

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通过统一规划、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实施政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应积极深化校地企合作,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定点扶贫、对口帮扶、结对子等形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合作模式,积极推动产教衔接、产研融合、校地共赢,实现互惠共赢。

四、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传统涉农学科、专业面临挑战,专业招生压力大,生源质量不乐观。第二,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严重滞后,学习实习条件亟须改善,制约了学校进一步发展,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第三,促进农业现代化重视程度有待加强,成效性不好及满意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够、知情面窄。第四,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发展、行业需求结合不紧密,导致成果难以转化。

(二)建议

为使地方农林院校更好地服务农业现代化,推动产业发展,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出台倾斜政策,鼓励学生学农、爱农、为农。在招生计划、政策制定中进一步统筹考虑涉农院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定减免涉农专业学生学费、给予生活补贴、各类奖学金和助学金等倾斜政策,吸引学生报考涉农专业,提高生源质量;通过定向招生、订单培养、定向就业等措施,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到农村、农业及林业等涉农领域工作;通过落实和完善国家创业扶持和优惠政策,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依法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涉农学生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

(2)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培育学生学农、爱农、为农。通过专业教育、学科指导、 “三农”新政策解读,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邀请成功人士、知名专家、校友到学校开展讲座、座谈、教学等活动,给学生介绍专业发展趋势、前景、创业经验,增强学农爱农信心;通过组织学生深入农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涉农科研单位、事业单位及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感受专业的价值,提升对专业的认识,培养为农情怀。

(3)政府通过设立农业专项财政资金,给予涉农专业院校学费补偿,加大对涉农院校的经费投入力度,用于加强师资队伍、基础设施、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提高涉农科学研究、农业生产技术创新、新品种开发及推广经费;地方农林院校通过校地企合作,产学研融合,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业的经费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地方农林院校通过与企业、行业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平台,拓宽实验实习基地,打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4)政府和地方农林院校应成立专门研究机构,打造一支稳定的服务“三农”管理队伍,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科学准确的实施方案;加强“三农”政策的解读和培训,让更多的人知农、爱农、为农;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典型人物、团队、工作规划、方案及成果等,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认知度和认可度;学校应制定相关配套和激励机制,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将服务“三农”作为教师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将社会实践作为学生课程成绩评定的重要指标。

(5)地方农林院校应引导教师及科研人员结合地方产业需求,将技术、科学研究与市场需求结合,通过联合企业将科研成果付诸应用,有助于科研成果转化;通过构建学科融合的科研团队,结合农科优势,坚持产学研合作,主动对接国家、地方、行业、企业需求,通过联合承担行业重大科研项目、应用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研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研究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并实现成果就地转化;科学研究要顶天立地,立足“三农”,建立产学研联盟和成果转化基地,将科研成果直接服务农业生产,助力农业转型提质增效,使农民增收致富。

猜你喜欢

农林现代化院校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浅谈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杂草学报》中国农林核心期刊收录证书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