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陶器文物在修复过程中的潜在问题

2019-01-22胡越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24期
关键词:陶器研究

胡越

摘 要:纵横上下五千年,陶器文物经历岁月的沧桑成为历史发展的见证。这些精美的艺术瑰宝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古至今,陶器始终是人类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文化研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1世纪的考古工作者应该保护、继承文化遗产,这是尊重古人的劳动成果和尊重历史文化的体现。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文物修复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文章在广泛阅读文献和结合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分析了陶器文物在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望能够给予广大文物工作者借鉴性意义。

关键词:陶器;文物修复;文物二次破坏;研究

陶器是利用黏土和水混合后制成型,干燥后经过火炉烧制出来的。一般情况下按种类来分可分为红陶、灰陶和黑陶;按材质来分可分为泥质、夹砂(夹蚌、夹云母)。人们为了防止陶器经火烧或水浸泡断裂,在泥土中混入沙子,此类多为烹调器、汲水器和大型容器。在考古发掘现场,几千年前的陶器文物重见天日,眼前要做的就是保护其原始风貌。陶器文物的修复是一个非常谨慎的工作,有可能一个小失误就会导致整个器物的修复失败,加之陶器文物的不可逆性,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通常墓葬出土的陶器基本较为完整,只需要清理表面的泥土和提取器物内土样即可。灰坑、窑、沟出土的则大多为碎陶片,需要文物工作者按遗迹号、地层、日期的顺序进行拼对。文物修复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修复之前应熟悉修复操作流程,从而提高文物修复质量。

1 修复前的准备工作

陶器文物长期埋于地表下,受周围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陶质变得更加脆弱,所以要及时对它进行保护修复。修复前要根据文物的破损程度及文物的质地在遵循文物保护的原则下确定修复方案。有些陶器的质地较硬,不易碎,可以把附着于上面的土锈泡蒸馏水清洗;有些陶器质地相对比较脆弱,泡水后易溶解,那么这些陶器文物只需拿软毛刷蘸取少量蒸馏水轻拭上面泥土即可,尽可能地减少对文物的二次破坏。陶器文物修复前的准备工具有:软毛刷、手术刀、竹签、石膏粉、滑石粉、粘的牢万能胶、胶泥、蜂蜡、中国画颜料、砂纸等。陶器文物修复的流程是清洗、拼茬、粘接、补配、作色。

2 修复中的注意事项

2.1 清洗

文物清洗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是把茬口的泥土清洗干净,因为在拼接的时候茬口有泥土会导致胶与断茬面无法黏合,也会导致后期粘接后茬口之间缝隙变大。用竹签剔除土锈时切勿损伤陶质。

2.2 拼茬

陶片清洗晾干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拼对工作。按陶质、陶色分类以后,再按陶片纹饰的衔接进行拼茬。在粘接之前应当先与茬口进行拼接一下,确定茬口的吻合情况。

2.3 粘接

这是修复流程中最最关键的一个环节。通常在这一环节使用“粘得牢”万能胶、环氧树脂胶、502胶。“粘得牢”万能胶具有可逆性,可以灵活地控制陶片的吻合程度。后两者胶则较为刻板。环氧树脂胶的粘合时间要比其他两者慢。黏接时切不可盲目粘接,否则会使茬口错位,导致器物变形,造成文物的二次破坏。如果粘接过程中出现意外,胶与陶质完全黏合,可以使用丙酮(CH3COCH3)去溶解陶片拼接处的胶,然后重新黏合。茬口磨损严重的情况下使用环氧树脂胶粘接最合适,环氧树脂胶比较滑且黏合时间慢,可以用纸胶带固定粘接处的陶片,待其黏合稳固后拆掉即可。陶片粘接完一片后需安置在沙盆里,待其固定后再粘第二片,要按照由部分到整体、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粘接。

2.4 补配

这一环节是鉴于文物的美观性和完整性给予观众的视觉效果。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蜂蜡压模法,一种是胶泥盘条成型法。若使用蜂蜡压模,必须在蜂蜡软的时候用力按在陶器纹饰上。压好纹饰脱模后,把模子纹饰与陶器的纹饰衔接好,贴在文物的缺失部分再补石膏。如果器物有绳纹,可以使用胶泥盘条成型法补在器物的缺失部分,然后用绳子缠绕在木棒上,在做好的胶泥上压出绳纹,绳纹的方向要与陶器绳纹的方向一致。做好绳纹后将熬好的蜂蜡用软毛刷子刷在胶泥的绳纹上,蜂蜡刷3遍以上即可。在刷蜂蜡的时候一定要刷过陶器上,否则会使蜂蜡与陶器分离。待蜂蜡凝固冷却后取出里面的胶泥,蜂蜡上面的胶泥要清理干净再填石膏。

2.5 作色

作色指对文物的上色与做旧,目的是修旧如旧,恢复文物原始风貌。上色一般使用中国画颜料和丙烯颜料。丙烯颜料比中国画颜料看起来有光泽,要根据陶器的色泽来选颜料。在上色时要求文物工作者穿白色衣服,这样能减少色差。有时候周围的光线明暗程度也会导致色差。补完石膏打磨光之后就可以进行上色,首先在石膏处上层底色,然后再根据周围陶器的颜色调配。上色完成后会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自己上的颜色越来越浅,出现这种现象不外乎两种因素,一是石膏的干湿程度,二是颜料的变化。所以在上色的时候颜色可以略深于周围陶质的颜色。为了更加接近于陶质的颜色,可以用水调些泥土上在表面,使最后修复部位与陶器融合为一体。

3 修复完成后所存在的问题

考古工地一般都是彩钢活动房,这种房子透气性极差,而陶器都是多孔物理结构,吸潮。陶器的保存环境湿度应保持在70%以下,温度在15~25摄氏度之间为宜,如果超过这个温度陶器的胶就会变脆,修补部位的石膏也会掉落,从而使修好的文物散架,造成文物的二次破坏。

4 结语

综上所述,陶器文物修复是一个需要谨慎、耐心、细心的工作,文物修复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要在遵循文物保护的原则下进行修复。提高文物修复者的技术水平,需要修复工作者学习研究、修复实践、交流讨论。文物修复工作者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为国家的文物修复事业做出贡献。■

參考文献

[1]韩英.陶器文物保护的影响因素及规范化修复流程研究[J].丝绸之路,2014(12).

[2]张小岚,张恒金.浅谈陶器文物的劣化与保护[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2(2).

[3]张伟.陶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研究[J].神州,2016(9).

[4]任程英.浅析博物馆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护措施[J].科学与财富,2019(1).

猜你喜欢

陶器研究
陶器文物保护与修复
老佛爷的茶碗
公司研究
指尖上的小陶器
云阳陶器,极简,极真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