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河山还
2019-01-22李娉
李娉
摘 要:山东博物馆珍藏有山东抗战受降仪式上抗战胜利之时日方代表签降使用的毛笔。在这支毛笔的背后是山东全面抗战八年艰苦卓绝的光辉历史。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于民族危亡之际,独立领导山东抗战大局,发动人民战争,取得抗战辉煌胜利。然而国民党山东当局不顾共产党在山东敌后战场上中流砥柱的实际,不顾人民的强烈愿望,于1945年12月27日在济南接受日军投降,上演了一出蒋日伪“合流”抢夺人民抗战胜利果實的闹剧。直至解放战争长山岛战役后山东全境得到解放,壮丽河山真正重归人民。回望历史,慎终追远。铭记新民主主义革命中血与火锻造的光辉历史,必将促使我们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为新时期山东现代化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凝魂聚力。
关键词:革命文物;毛笔;山东抗战;受降仪式
在山东博物馆的革命文物珍藏中,有一支山东抗战胜利之时使用的特殊毛笔。笔杆竹制,笔头为羊毫,所蘸墨汁已干,配有铜质笔套。笔杆上刻有“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上午十时济南地区日军投降代表签字用笔”繁体楷书。这支毛笔于1946年由新闻记者杜郁仑赠送给著名学者路大荒,后者在1959年2月捐献给了山东省博物馆。毛笔上刻的日期为1945年12月27日,山东济南地区受降仪式当日在山东省图书馆的老馆“奎虚书藏”楼内一楼举行。12月27日正是1937年日军入侵山东攻陷省会济南的那一天,至1945年驻济南日军投降,整整八年全面抗战,山东迎来河山回归。
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是近代日本长期推行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近代以降,面对日本帝国主义持续不断对山东的武装入侵和势力扩张,英勇的山东人民进行了百折不挠的顽强斗争。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很快沿津浦路南下进攻山东。铁蹄所至,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而国民党山东当局不顾人民生死,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率军稍战即逃。中共山东党组织毅然扛起抗日救国的历史重任,抗日武装起义烽火燃遍齐鲁,人民军队在残酷的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面对日军的疯狂“扫荡”,党政军民血肉相连、生死相依、共御敌寇,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山东党组织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积极团结社会广大阶层团体共同抗战;同时冲破重重阻挠,创造性地贯彻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放手进行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大力扩军强军,深入群众基层,创造性地开展减租减息,大力动员群众支援前线,不断发展壮大山东抗日根据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共产党领导下的山东军区将所属部队统一编为五路野战军,以如虎气势向拒绝投降的日伪军开展大反攻作战,取得辉煌胜利。
然而,国民党当局急于抢夺山东党政军民的抗战胜利果实。1945年7月,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何思源到达寿光,对驻山东伪军进行加委,与日军签订了“共同防共协定”。9月初,在日伪军帮助下进驻济南接管伪政权。12月27日上午10时,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代表何应钦总司令在省图书馆“奎虚书藏”楼接受日军投降。中方主要代表是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延年、副总司令杨业孔等,日军签降代表有细川中康、渡边洋等人。中方代表李延年先于命令书上签字,签毕即由细川中康在上面签字并加盖官章,日方保留副本两本。这支毛笔就是当时日军签降代表签字所用。至此,山东地区实现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然国民党山东当局不顾共产党在山东敌后战场上砥柱中流的实际,不顾人民的强烈愿望,于12月27日在济南接受日军投降,上演了一出蒋日伪“合流”抢夺人民抗战胜利果实的闹剧。
直至1949年8月,山东战场最后一战长山岛战役胜利后,山东全境得到解放,壮丽河山真正重归人民。落笔河山还,回望历史,慎终追远。铭记新民主主义革命血与火锻造的光辉历史,必将促使我们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为新时期山东现代化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凝魂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