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贫困癌症晚期患者负性情绪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2019-01-22王娇
王娇
【摘 要】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贫困患者癌症晚期负性情绪及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贫困患者癌症晚期患者中选取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自护能力、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干预前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的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能力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SF-36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SF-36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可减轻贫困患者癌症晚期的负性情绪,也能提高其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综合性心理干预;贫困患者;晚期癌症;负性情绪;自护能力;生活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癌症是夺取人类生命的首要因素[1]。几乎所有癌症患者在得知病情后会出现绝望、恐惧等负性情绪,特别是贫困患者,其在社区环境中缺乏系统的照护及健康教育,身体异常反应等均会造成心理压力,引发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2-3]。本研究将综合性心理干预用于贫困晚期癌症患者中,旨在观察其对患者负性情绪、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时间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选取贫困癌症晚期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7例。干预组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龄49~82岁,平均(63.58±2.79)岁,受教育程度:小学13例,初中18例,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4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48~80岁,平均(63.54±2.75)岁,受教育程度:小学14例,初中16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6例。两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一般临床护理,包括健康宣教、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治疗、并发症预防、生活护理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心理干预,具体措施见下:
(1)信息录入:护士将患者姓名、年龄、联系方式等资料录入贫困癌症晚期患者护理档案中,并记录患者诊疗情况等。
(2)对患者进行1对1护理模式,利于掌握患者生活习惯、心理状态、需求等,与护士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成立自我管理支持小组:由项目负责人员编制自我管理手册,指导患者完成每日自我护理记录,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自护监督、评价。
(4)认知干预:护士主动自我介绍,向患者提供微笑服务,缓解患者紧张、不安情绪,拉近彼此关系。对患者疾病认知程度进行评估,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认知干预方案及途径,如视频、图片等直观的方式让患者了解疾病发生、发展、治疗过程,介绍心理状态及合理饮食对疾病进展的影响等。
(5)情绪调节:指导患者进行呼吸练习,使其感受一呼一吸,学会调节自身情绪。组织患者进行交流,使其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寻找目标增强治疗信心及自尊心,学会自我接纳,正视自身疾病。组织患者讨论“你印象最深刻的事”、“你觉得最美好的事”,向其解释正向情绪、负性情绪的来源,并和患者一起探讨得失。组织患者与家属进行手工、下棋等活动,使其感受到成功的美好。
(6)心理支持:组织患者分享自身感想,介绍患病期间的心理感受、社会支持情况等,营造一种安全、积极向上的氛围,肯定患者的想法与行为,并及时纠正其错误认知,加强死亡教育,使患者积极、正确面对癌症。鼓励患者相互分享、支持、宣泄不良情绪,探讨自身所拥有的、所失去的,感受知足常乐。
(7)爱的释放:讲解“爱的释放”、“宽恕”的意义,鼓励患者分享自身的喜、忧感受,协助其建立人生希望及目标。教会患者释放爱、感受爱,明确自身生活目标,协助其建立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建立快乐生活每一天的信念及信心。
1.3 观察指标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4]、抑郁自评量表(SDS)[5]对两组心理状态进行测评,共20个条目,采用四级评分法,SAS量表分界值为50分,SDS量表分界值为53分,分数越低,提示焦虑、抑郁程度越轻。应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6]对两组自护能力进行测评,包括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能力4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提示自护能力越好。应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包括躯体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心理卫生、躯体角色、活力、情感角色等维度,分数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分析软件为SPSS18.0,%表示计数资料,经X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变化
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相对更低(P<0.05),详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自护能力评分差异
两组干预前自护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干预后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能力与对照组相比,相对更高(P<0.05),详见表2。
2.3 两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差异
两组干预前SF-36評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SF-36评分与对照组相比,相对更高(P<0.05),详见表3。
3 讨论
癌症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为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致命杀手,高发于生活不规律、喝酒、抽烟等人群。癌症临床治疗困难,较难治愈,患者在诊疗过程中除生理状况会发生变化外,其心理状况也会发生较大转变,极易出现焦虑、绝望、沮丧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及心理特征可伴随患者整个治疗过程[7]。
近年来随着医疗护理服务不断进步与发展,癌症患者存活率显著提升,生存时间也有所延长,癌症患者所面临的心理问题逐渐受到社会重视。除疾病本身对患者造成的心理负担外,癌症晚期病情较重、预后较差,昂贵的医疗费用可增加患者家庭负担,长时间患病可导致家庭支持度下降[8]。尤其是贫困家庭,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无法接受系统治疗,患者也会担心医疗支持,会进一步加重患者心理问题,而负性情绪可使机体出现相应症状,对临床治疗、身体康复造成影响,进而降低生活质量[9]。本研究将综合性心理护理用于贫困家庭的癌症晚期患者中,结果显示,干预组干预后的SAS、SDS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提示综合性心理干预可有效调节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心理护理为一种新型辅助治疗模式,其在癌症发生、发展、转归等环节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综合性心理干预实施过程中,通过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再针对性实施一对一心理干预,不仅能切实解决患者心理问题,也能促进护患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成立自我管理支持小组,能监督患者完成自护护理,且鼓励家属参与其中,可使患者获得亲情支持,减轻心理负担。有研究发现,贫困家庭癌症晚期患者心理状态与疾病认知水平相关[10]。因此,本研究在综合性心理护理中积极进行认知干预,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介绍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管理知识等,使患者进一步了解病情。同时,教会患者情绪调节的方法,如冥想训练、呼吸训练等,引导患者释放正向情绪,宣泄不良情绪,建立积极的生活信念。通过综合性心理护理,使得患者减轻心理负担,积极面对疾病与生活。干预组干预后自护能力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提示综合性心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责任感,加强其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提高自护能力。生活质量为评价患者生命状态的方法,被临床广泛应用于个体心理、社会、生活等状况评价中,可作为临床判断护理质量的指标之一[11]。本研究显示,干预组干预后的SF-36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表明综合性心理干预用于贫困家庭癌症晚期患者中,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综合性心理干预可减轻贫困患者癌症晚期的负性情绪,也能提高其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章淑红.综合护理对食管癌患者自护能力、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J].健康前沿,2018,27(11):135.
[2]张为英.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2):281-282.
[3]余彩玲,孙强,蔡晓清.死亡教育联合人文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4):504-508.
[4]焦虑自评量表[J].心理保健医生,2011(5):27-27.
[5]陈锐.抑郁自评量表[J].晚报文萃,2010(9):71-71.
[6]杨丰华,刘东英,卫莉,等.临床心灵关怀对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身心状态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5):3062-3066.
[7]程巍巍.心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4(32):152-153.
[8]周怡,周瑛.心理行为干预对晚期胃癌患者疼痛的应用效果及心理状态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4):494-496.
[9]杜芳,李颖.临终关怀护理干預癌症晚期病人生活质量的观察进展[J].心理医生,2018,24(19):1-2.
[10]崔桂琴,潘骥群.个体化心理干预结合姑息护理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20):16-20.
[11]徐蕾,周代蓉,张春艳.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癌症患者镇痛治疗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9):2698-2699,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