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旅游心理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2019-01-22吴翠燕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旅游者心理素质心理学

吴翠燕

(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旅游心理学”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在当今教学改革浪潮推进下,其教学改革自然是大势所趋。然而,这并不应该使我们因果倒置。认清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驱动因素,找到改革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依然是改革行进中首先要完成的任务。

1 “旅游心理学”教学改革依据分析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都应该是源于现有教学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纵观旅游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行业新发展与职业新要求、人才的时代个性、新时期的科技与人文大环境以及教育资源的新变化等都是影响旅游心理学教学改革的驱动因素。现有的“旅游心理学”教学在面临时代和行业的新发展时表现出了明显的不调和:

其一,课程内容脱离旅游行业实际或跟不上行业发展步伐。现阶段,旅游市场逐步趋于理性,旅游服务需求日渐升级,买方市场已然形成,这都迫使行业发展必须立足于供给侧的改革、立足于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旅游本质上是一种心理体验,是搭载于物质基础上的精神之旅。这一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愈加明显,旅游者越来越注重旅游活动中心理满足感的获得与旅游体验质量的高低,这样势必要求旅游行业中的各类从业人员能够紧密契合时代新需求,挖掘、洞悉、理解、创造、满足旅游者诸多的心理诉求、心理意愿,才能真正将旅游导向心灵之旅、品质之旅的至高境界,才是旅游行业持续有魅力发展的真谛。因此,面对这样的时代要求,如何培养具有优良心理素质的旅游从业者就是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旅游心理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着眼点。

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心理素质提升有着迫切的需求。近年来,人才流失已是旅游行业面临的巨大难题。相关研究显示,学生在从事旅游工作时,因知识、技能欠缺而掉队的较少,因心理素质欠缺而脱离的则占较高比例。这主要表现为自信心不足,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情绪波动大,易感疲劳,职业倦怠等。相关研究认为现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忽视职业心理素质的培育,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与职业相匹配的各种心理素质的总和,是劳动者对所在职业的态度与适应能力的体现,主要表现有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绪等。旅游人才作为服务型人才,其职业心理素质的要求具有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人际沟通与协作、情绪管理、思维灵活、良好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等方面。这正是“旅游心理学”教学已有却不被重视的内容之一,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以培养旅游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为中心来进行探索。

其二,课程属性、难度和授课手段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点。现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强、思想活跃、厌倦常规、敢于创新,他们对传统的理论传输式授课缺乏兴趣。旅游心理学这门学科起步较晚,存在着学科基础薄弱,理论体系尚不成熟,多借用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教学内容落后于旅游学基础理论的发展,理论内容偏多,缺乏与旅游实践领域的紧密结合,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致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感觉理论抽象,脱离专业,无从应用。因而,必须对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在选用最新教材的基础上,引入旅游学科前沿动态与研究新进展,改善基础理论薄弱、偏重心理学而脱离旅游学的状况,同时,充分结合旅游行业、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服务实践,来弥补课程重理论轻应用的不足,增强课程的可用性。

其三,课程教学缺乏对现代科技的运用、对时代文化的吸纳和对教育资源的深入挖掘等。当今的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手机、各类APP成长的一代,网络给了他们新知,雕琢了他们的精神,并实际成为他们教育环境的重要部分。因此,包括“旅游心理学”在内的任何课程都不该抛开这样的大环境去教学,而是应该把网络科技、新的时代文化当作不可缺少的教育资源去进行深入挖掘和利用。

2 “旅游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国内研究动态

近年来,学界有关“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论题涉及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活动和考核体系等方面,许多改革的举措很值得推广。

其中,绝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集中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主旨是为了提高“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如钱学礼(2018)[1]、谢益民(2017)[2]等提出将问题式学习法(项目式学习)运用到旅游心理学教学中。李国兵(2011)[3]、薛群慧(2011)[4]等建议在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李艳红(2015)[5]、袁志红(2010)[6]主张使用互动教学。而王书侠(2010)[7]则提倡采取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赵志琴(2015)[8]、肖晓莺(2014)[9]阐述了“情境导学”在旅游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姜春红(2011)[10]探索了“团体心理训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闫朝清(2015)[11]认为应该利用角色扮演法来增强旅游心理学课程的应用性。安永刚(2015)[12]指出应该将网络化、信息化的方法运用到实用性强的旅游心理学当中。田敏娜(2015)[13]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情感化的教学理念,并做了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阅读指导法等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张燕燕(2016)[14]将开发内化教学模式应用到旅游心理学教学中来,并指出实施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内容。这些学者试图通过改变传统理论授课,增加接触旅游实际、直击旅游问题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另有部分学者在“旅游心理学”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冀以此来使旅游心理学课程从根本上紧贴旅游行业实践,摆脱学—用脱轨的现状。谢益民(2017)[15]和潘云、薛美珏(2016)[16]专门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指出教学内容、教材、师资和课程考核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薛群慧(2011)[4]提出在原有教学框架基础上,增加旅游活动中的人际关系、旅游工作者的心理保健、旅游地居民心理概念等内容,拓宽了教学范围。李国兵(2011)[3]指出现有旅游心理学教材存在着纯理论知识偏多,行业实践理论描述简单等问题,若要改进教学效果,必须有效删减教材内容。宋河有(2011,2012)[1]通过对近十年出版教材的统计分析发现,我国旅游心理学教材建设呈现出数量持续增加、体系框架雷同、内容相互移植、理论描述为主等特征,认为旅游心理学课程在研究对象、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内容等方面均呈现包罗万象的特点,缺乏行业针对性,建议通过权威人物或团体确立研究对象与课程体系,以调研为基础确定教材内容与表达形式,同时按专业内行业方向将教材细化建设,课程内容相应裂变为酒店心理学、旅行社心理学等多门旅游行业心理学。高嬿嬿(2012)[18]提出应将新型教材的编著建立在科研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研究方法。向前(2013)[19]也就旅游心理学课程内容构建给出了自己的意见。黄国萍(2015)[20]通过分析近五年旅游心理学教材的内容结构体系、知识编排顺序和具体内容模块,分析现有旅游心理学教材内容的特点,为各本科高校制定教学大纲、选用教材和实施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此外,薛群慧(2011)[4]还对考试方法进行创新尝试,建议采用口试、案例分析、实践报告、论文写作、项目设计、操作、开卷、半开卷、闭卷、问题情境等多元化的方式考查学生。田敏娜(2015)[13]也强调考试考核方法要力图全面考核学生,通过口试案例分析测试、项目设计、笔试理论考试和学生平时成绩评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期成绩评价。

综上可见,在“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某些方面的研究已有一定深度,而且改革的根本依据是为了提高课程的应用性,但很多研究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课程理论性过强、实用性过弱的问题,面对前述新时期人才培养驱动因素,仍有很多方面尚未涉及,因此本文基于此进一步探讨,希望引起更多的思考。

3 “旅游心理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路

3.1 “旅游心理学”教学内容体系调整

一般的旅游心理学教学内容体系、教材章节主要分为概述篇、旅游者心理篇、旅游企业管理心理篇和旅游服务心理篇四个部分。该划分方式过分强调内容体系完整性,偏重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讲授,简单借用心理学知识,缺乏与旅游现象的整合,将旅游者心理与企业服务心理割裂,不仅造成了内容的重复,还严重影响了教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因此,在兼顾学科体系完整和紧密切合旅游领域实际以及强调旅游职业素质培育三方面的基础上,笔者主张以典型心理现象为主线,将其置于旅游活动及旅游服务(旅游领域,以旅游者的心理活动为核心)和旅游企业员工心理素质与服务岗位心理能力(职业领域,以旅游企业员工的心理活动为核心)两大方面,重新拆分与整合相应章节。

在探讨旅游活动和旅游服务中的心理现象时,立足于旅游服务企业、旅游服务岗位和旅游服务者的视角,观察旅游者整个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有针对性地应用合理的服务策略来满足旅游者的各类心理需要,改善企业服务质量与游客满意度。

在探讨旅游企业员工心理素质与服务岗位心理能力时,考虑该种心理现象在职业素养中的培育与管理。具体调整见表1。

表1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安排表

3.2 “旅游心理学”教学内容更新与新增

第一,在旅游需要与动机一章中,引入近年国内外有关旅游需要与动机方面的新观点、新成果,如老年旅游者的需求情况、青少年旅游者的需求情况、大学生旅游者的需求情况、女性旅游者的需求情况、家庭旅游者的需求情况、情侣旅游者的需求情况、亲子游市场需求情况、高端旅游市场的需求情况、白领阶层旅游者需求情况等等,一方面增强学生对不同类型旅游者群体的需求与动机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可针对这些有差异的需要与动机来构想相应的服务策略,以便在未来工作中能够自如应对。

第二,在旅游知觉一章中,同样引入近年国内外有关旅游感知方面的新观点、新成果,如旅游目的地广告感知、旅游感知形象、旅游感知风险、智慧旅游感知体系、旅游感知价值、旅游者感知距离与旅游空间行为等。突出旅游者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规律,并增加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与传播的知识内容。

第三,在旅游态度一章中,增加旅游满意度和忠诚度的相关内容。比如旅游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旅游者忠诚的影响因素、旅游者满意度与忠诚度的关系、旅游者满意度与忠诚度的测量方法等,进而对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目的地提升顾客满意度、忠诚与重游率的经营与服务策略进行分析讨论。

第四,在旅游情绪情感一章中引入旅游体验的内容。旅游体验是近些年学界特别关注的、有着深入共识的研究热点,并已成为旅游学基础理论的硬核部分之一。旅游体验本身就是从心理视角探寻旅游活动本质特性的基础理论,它既联系了旅游现实又结合了心理内容,因此是旅游心理学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第五,不仅将原管理心理篇中的相关内容融入相应章节,还在某些章节中,新增了与该章主要心理现象相关的职业心理素质或心理能力培养与提升的内容。

3.3 “旅游心理学”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实践教学是旅游心理学摆脱理论气息过浓,脱离行业实践,提升应用性的较为有力的解决方法。在相应章节设置旅游企业员工职业心理素质和能力培养实训,如意志力训练、情绪控制训练、倾听能力训练、自信心训练、同理心训练、记忆力训练、团队合作训练、心理健康训练等专项实训项目(见表2),以互动参与活动、情景模拟、趣味游戏、专题辩论赛、主题演讲赛、校外实践、心理经验分享会、心理互助团结对等形式开展实训项目,引入心理学中有关心理素质培养的内容与方法并结合旅游服务场景、旅游服务情节、旅游服务要求来设计每项实训的操作过程和指导方案。

表2 旅游心理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计划表

4 “旅游心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

第一,在教学内容调整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的需要,综合运用任务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项目式、任务式教学法:即安排学生采取实地调查、走访、文献搜索、分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完成相应项目,再以PPT形式进行课堂展示。比如在各章中插入的新近研究动态的内容,即可采取此种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在第二章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中引入不同类型旅游者群体的旅游需求与动机的新近动态时,可以此设置为一个项目,让学生利用网络、实地调查走访的方式加以总结,并以PPT形式完成分析报告在课堂上展示。而进一步针对这些已归纳总结出的有差异的需求和动机类型,可安排学生从旅游企业的角度构想出应对的经营服务对策。通过这种任务式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学习与思考的主动性,改变填鸭式理论灌输的方式。

案例教学法:对原有教学案例进行筛选和再加工,搜集有价值、有说明意义的新闻事件进行案例更新。还可与旅游企业共同合作,进行教学案例编撰。

情景模拟法:在以上实训教学内容中,很多项目都需要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设计相应服务场景或是到企业现场进行模拟服务心理训练。

第二,注重网络教学手段和教学平台以及其他多种互动教学手段的融合使用。

在旅游心理学的教学中,应广泛借助计算机、手机等信息化手段,利用智能课程教学平台,开设旅游心理学的微课、慕课以及使用各类手机APP在课上课下进行网络互动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也可适当融入互动参与活动、趣味游戏、专题辩论赛、主题演讲赛、校外实践、心理经验分享会、心理互助团结对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猜你喜欢

旅游者心理素质心理学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等一会儿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