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康复训练与活动分析法在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

2019-01-22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18年12期
关键词:肌力偏瘫康复训练

周 伟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江苏 常州, 213003)

脑梗死是因大脑局部区域供血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1]。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脑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已极大提高,但多数患者会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偏瘫是最为常见的后遗症之一[2]。偏瘫患者同侧舌肌、面肌及上下肢均会出现运动障碍[3]。偏瘫早期,患侧肢体肌张力会逐渐减退,而在恢复过程中也可出现不用程度的肌力失调,影响分离运动,从而延缓患者恢复正常运动[4]。偏瘫期间若治疗不当,患者伸肌易出现痉挛,会加重其伤残程度,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极为重要[5]。下肢康复训练即对患者双下肢进行功能锻炼,是临床上普遍使用的康复手段[6]。活动分析法则是先进行活动评估,然后根据患者各自的问题对相应工作进行针对性训练,化被动为主动[7]。有研究[8]指出,这种方式能有效提高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功能训练效率,对其肢体运动恢复具有积极意义。为进一步探究下肢康复训练与活动分析法在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此类患者52例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纳入标准: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梗死;伴有偏瘫症状;首次发病;病程≤1个月;脑卒中神经功能评分≤15分;血压145~155/85~95 mm Hg;神志清晰、智力正常。排除标准:患有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由脑出血、颅脑外伤等其他因素造成偏瘫;既往有精神疾病史,严重认知障碍;患有其他影响肢体运动疾病;伴有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频繁发作。

对照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为61~83岁,平均(72.34±5.49)岁;发病时间为9~27 d,平均(21.46±4.75)d;神经功能评分为8~15分,平均(12.05±1.17)分。瘫痪位置:左侧25例,右侧27例;梗死区域(不同侧梗死产生的生理影响不同):左侧基底节区24例,右侧基底节区28例。观察组男33例,女19例;年龄为61~84岁,平均(71.64±5.64)岁;发病时间为10~27 d,平均(21.51±4.81)d;神经功能评分为9~15分,平均(11.98±1.24)分。瘫痪位置:左侧26例,右侧26例;梗死区域:左侧基底节区25例,右侧基底节区27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仅采用下肢康复训练:①被动运动。患者行仰卧位,在护理人员帮助下进行足踝、足趾、膝关节、髋关节的被动屈伸和旋转运动,同时按摩、牵拉相应肌肉,碰到关节粘连感时,避免强行运动。30 min/次,2次/d。②主动运动。患者一般下肢功能恢复较上肢早,发病后2~3周开始站立行走训练,防止下肢萎缩。20 min/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活动分析法进行干预,具体如下。

1.2.1 成立小组: 科室成立护理小组,护士长负责组织5~6名资深护理人员,并对其进行活动分析法相关理念及标准的培训,成员均完成培训且通过考核。

1.2.2 活动评估: 患者入院时由小组成员对其肢体运动能力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后再将每个问题涉及到的动作成分指出,并在后期进行针对性训练,化被动为主动。

1.2.3 具体方法: ①患者仰卧于床上,缓慢伸直其患侧髋关节及膝关节,牵伸20 s左右后放松,然后继续上述步骤,1 min/组,20组/次,3 次/d。若患者康复情况较好,后期可适当增加活动范围,连同踝关节一起牵伸。②屈曲患者患侧髋关节,膝关节保持伸直,逐渐增大髋关节屈曲范围,以锻炼下肢后侧肌群。3 min/组,10组/次,3 次/d。③协助患者摆放侧卧位,健侧在下,嘱患者行后踢腿运动,适当辅助,以增加髋部后伸功能。3 min/组,10组/次,3次/d。④协助患者坐于床边,利用栏杆等物体,指导其借助上肢力量完成坐位到站立的姿势转换,3次/d。⑤嘱患者扶稳栏杆站立,重心逐渐移向患侧。初期站立时间为1~3 min,往后依据其康复程度逐渐增加时间,最后改用扶拐站立。3次/d。⑥下肢适当负重,进行患侧单腿站立及上下楼梯训练,15~20 min/次,3 次/d。训练时患者身边至少有1人看护,防止其跌倒。⑦护理人员站于患者患侧,一手握住其手部,伸展五指,腕微微背屈,肩关节保持外旋,另一手通过其腋下置于胸前,调整后确保躯干自然伸展。嘱患者小步向前行走,20 min/次,3次/d。训练时患者身边至少有1人看护,防止跌倒。

1.3 观察指标

1.3.1 运动能力: 2组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采用Fugl-Ma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9]、Berg 平衡量表(BBS)进行评估[10]。FMA包括上肢、下肢两大测评部分,上肢总积分66分,下肢总积分34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肢体功能越好。BBS包括静态平衡及动态平衡两大测评部分,共14项条目,每项0~4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平衡能力越强。

1.3.2 肌力等级: 采用五级六分法[11],评估2组护理前、护理1个月后髋部伸、屈肌及膝部伸、屈肌肌群肌力。0级:完全瘫痪,肌肉无收缩;1级:肌肉有微弱收缩,但不能移动关节产生动作;2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在水平方向运动,但无法对抗地心引力;3级:肌肉收缩能对抗地心引力,但无法对抗阻力;4级:肌肉收缩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阻力,但不全面;5级:完全正常,肌肉收缩能抵抗较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根据0~5级分别赋以0~5分。

1.3.3 步态参数: 检测2组10 m步行步长、步宽、步频及步速,记录所用时间(T)及所行步数(N)。步频=N/T,步速=10/T。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护理前后运动能力比较

护理前,2组FMA及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2组FMA及BB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运动能力比较 分

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2组护理前后肌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肌力评分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2组肌力评分均升高,观察组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护理前后步态参数比较

护理前2组步长、步宽、步频及步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个月后,2组步长、步宽、步频及步速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护理前后肌力评分比较 分

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3 2组护理前后步态参数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脑梗死后大脑会失去对低级中枢的调节能力,原始反射被释放,干扰正常传导,从而产生异常运动模式。而这种异常模式往往会使患者肌力异常,产生肢体、平衡等多方面运动障碍[12]。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康复方法如运动治疗、踝足趾背屈训练、下肢负重训练等,均可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但是,若过于重视患者是否能完成某一动作,往往会导致动作缺乏连贯性,这亦是异常运动模式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1个月后上肢功能、下肢功能、静态平衡、动态平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下肢康复训练与活动分析法应用于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运动能力。下肢康复训练通过协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即模拟正常行走姿态,进行持续重复的负重运动,以改善其下肢运动能力。下肢康复训练方式以被动运动为主,且可直接使用的运动模式较少,缺乏目标导向性[13]。加之过分进行被动运动易使患者产生依赖感,而不动用自己的力量,因此具有一定局限性。活动分析法则是基于动作问题分析及相应练习以获得对某一动作的控制能力,较好地弥补了被动运动缺陷,因此,2者联合使用可获得更高的训练效果[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1个月后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明下肢康复训练与活动分析法可有效改善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肌力,促进运功功能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1个月后步长、步宽均大于对照组(P<0.05),步频、步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下肢康复训练与活动分析法应用于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其步态,促进正常运动。康复训练可充分运用感觉刺激,促进痉挛肌肉牵拉,扩大关节活动度,从而保证患者肢体进行正常的被动训练,在刺激皮质的同时可引发其他区域相应改变,进一步强化正常运动模式输入,因而对改善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具有一定效用[15]。活动分析法则是根据患者特有的运动问题,针对性进行训练,因此对于有步态方面问题的患者则可对其进行相应训练,以直接纠正其错误姿势,极具效用。

综上所述,下肢康复训练与活动分析法应用于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运动能力,促进肌力及步态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肌力偏瘫康复训练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