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帐篷游戏
——发现属于孩子世界的精彩

2019-01-22

幼儿100 2018年36期
关键词:贝贝丁丁管子

在与孩子们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能自主学习,会挑战自我,是一个个有自信、有能力的探索者。观察、解读、支持幼儿游戏的过程,既是发现幼儿兴趣、需要的过程,也是我们走进幼儿内心,获得专业成长的过程。我以我们小班幼儿开展的游戏活动分享我们的故事。

怪兽游戏

晨间游戏时,贝贝大喊:“怪兽来了,我们快躲起来!”丁丁、当当跟着贝贝钻到了桌子底下。随后他们拿了一些海洋球、雪花片、纸桶等材料,在桌子底下玩了起来。这样的游戏持续了好几天。我觉得孩子行为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兴趣或需要,所以对孩子们的这一游戏没有简单地加以制止,但一时还把握不准他们钻到桌子底下游戏的缘由,准备做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那天,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有关怪兽的故事,还提供了一些有关怪兽的图片,但我发现他们的后续游戏中并没有涉及有关怪兽的环节。我又通过录制孩子们的桌底游戏的视频,想进一步解读孩子们的游戏,发现他们的桌底游戏的内容跟怪兽并不相关,“怪兽”只是他们钻到桌下的一个理由,他们热衷的是把玩具搬到桌子底下躲起来玩。

大大的家

那天,我把班级所有的桌子拼在一起,试探性地制造了一个半隐蔽的空间。连续几天,我发现孩子们在这个大大的桌子底下玩起了娃娃家游戏。贝贝说:“我出去买点水果。”丁丁说:“我们可以在这里养宠物。”康康问:“我可以来做客吗?”贝贝说:“当然可以,请进!我请你吃水果,我家还有宠物呢!”至此,我确定孩子们是对在桌子底下开展这种半隐蔽空间游戏感兴趣。但是天气冷,地面不适宜孩子们久待,他们的腿脚也大都露在桌子外面,容易绊倒同伴或被同伴踩踏。得找一个替代的办法!我突然想到了孩子们并不陌生的帐篷,它能满足孩子们在半隐蔽空间游戏的需要,也能延伸他们的娃娃家游戏。于是,我向家长发出了征集帐篷的信息。

帐篷被挤垮

很快有家长带来了两顶帐篷。那天我搭好了一个帐篷,30个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钻了进去,帐篷里瞬间挤满了人,很快就被挤垮了,然后再搭,一次又一次。最后,贝贝果断地把帐篷的门关上了:“不能进来了!”可还是不断有孩子想进去。我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组织了第一次讨论,让大家商量进帐篷活动的规则。我问贝贝:“为什么其他小朋友不能进来了呢?”贝贝回答说:“装不下这么多人。”丁丁说:“人太多,帐篷会倒的。”QQ说:“帐篷垮了就谁也玩不成了。”“那怎么办呢?”我问道。丁丁说:“我可以再带一个帐篷!”看来孩子们在遇到困难时并未像老师设想的那样会马上建立规则,而是有自己的解决方法,我决定采纳他们的办法。

自己搭帐篷

于是我拿出另一顶帐篷,但想着他们大多刚满三岁,决定仍然替他们搭好这顶帐篷。没想到孩子们强烈要求自己搭:“我看爸爸搭过,要把管子穿进帐篷里。”“我家就有帐篷,要把管子穿好撑起来。”“我跟爸爸妈妈出去玩就住在帐篷里,我没有搭过,但我可以学习。”此时孩子们的兴趣已从在帐篷里玩转移到了搭帐篷上,虽然我并不相信小班孩子可以独立搭好帐篷,但决定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尝试一番,并期待他们能由此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这是一顶需要穿三根管子才能搭建起来的帐篷,丁丁和QQ刚把帐篷搭起来,贝贝就钻了进去,丁丁和QQ着急地一放手,帐篷就倒塌了,就这样孩子们反复搭了两三次,仍没有成功。看起来孩子们有些心急了,于是我便组织他们开展了第二次讨论。我问大家:“帐篷怎么塌了呢?”丁丁说:“管子还没有穿进去,中间没有立杆。”QQ说:“应该有个人把上面提起来,另一个人来穿管子。”贝贝说:“要合作才行!”于是他们有的提着帐篷,有的负责穿管子,可是穿了很久帐篷仍然撑不起来,孩子们开始失去了耐心。孩子们的失败在我的预料之中,他们的大肌肉和小肌肉发展水平都还不足以支持他们一次性完成这样具有挑战的任务。

我们借助工具吧!

正当贝贝为撑不起帐篷发愁时,丁丁从娃娃家里拎来了一个工具箱:“搭帐篷需要工具,我爸爸就是用工具搭的。”当当说:“这样肯定可以,小猪佩奇的爸爸就是用榔头钉帐篷的。”于是孩子们拿起了玩具榔头、钳子、螺丝刀等工具,开始在帐篷里面敲敲打打起来。孩子们的想法天真幼稚,虽然我明白孩子们这样使用工具根本无益于帐篷的搭建,但仍然给予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尝试的机会,以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孩子们就这样沉浸在反复敲打帐篷的乐趣中,似乎忘记了敲打的目的,显然孩子们的兴趣已从搭建帐篷转移到玩工具上来了。这很符合小班孩子的特点,他们探究的目的性并不是很强,目标容易转移,而且容易沉浸在简单动作的重复上。待孩子们略显满足之后,我尝试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重新引向问题解决上,于是发起了第三次讨论。我问:“你们用工具敲,帐篷立起来了吗?”孩子们都说没有。我趁机追问:“为什么呢?”没有人能作出回答,显然他们不理解其中的缘由。

我们合作搭帐篷

孩子们在继续思考。丁丁说:“工具没有用,还是得把管子穿进去才行。”贝贝说:“对,刚才我们只穿了一根管子,这样肯定立不起来。QQ,你帮忙拿着帐篷上面,我再来穿。”于是孩子们有了第一次合作,此时班上年龄最大的孩子贝贝成了这个搭建帐篷团队的领导者,她自信、主动、不急躁,有想法,会组织,孩子们很信任她。

穿了两根管子,眼看帐篷就要立起来,孩子们又一窝蜂地往帐篷里钻,帐篷不停地晃动。贝贝说:“还有一根管子没穿好!”她很生气。小班幼儿想问题、做事情更多是从自我出发的,还不太会考虑他人的感受,这样的矛盾冲突正是让他们学习同理心,学习合作的契机。于是我叫停了游戏,组织第四次讨论,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贝贝生气了,感受自己的行为给贝贝带来的困扰,学习站在贝贝的立场思考问题,学习彼此倾听。我问道:“大家想一想,贝贝为什么生气呢?”“太吵了,我们不该拥挤。”贝贝也讲了她生气的理由:“这个帐篷要穿三根管子,现在还有根管子没穿进去啊,这样帐篷还是会倒塌的!”我总结道:“合作就是要大家一起努力,然后一起分享,你们能等穿好了再进去吗?”孩子们纷纷点头。过后,孩子们再次合作搭建帐篷,有的在拉着帐篷顶立起来,有的拉着帐篷身体不让帐篷摇晃,有的拿起管子后端协助贝贝穿管子,还有的主动担任秩序维护者,提醒旁观的小朋友不要靠近。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帐篷终于搭建起来了,这次成功的体验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以后的日子里,搭建帐篷成了娃娃家游戏最主要的内容,孩子们每天都井然有序地分工搭建帐篷,越搭越熟练。孩子们的表现超出了老师的预期,其实小朋友也有合作学习的能力,关键是看老师是否相信幼儿能合作,是否给幼儿创造了合作的机会,是否能耐心地等待幼儿,让孩子慢慢学会合作,是否能有效引导幼儿学习合作。

学习看说明书搭新帐篷

新帐篷是长方形的,由于孩子们的经验还停留在之前的圆形帐篷,他们尝试了好久,新帐篷仍然东倒西歪立不起来,主要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帐篷的底部在哪里,不能摆正帐篷底。虽然孩子们碰到了困难,但我没有介入,因为孩子们表现出的搭建愿望和通力合作让我充满期待。这时丁丁发现装帐篷的袋子里有说明书:“这个图我们可以看着来搭。”孩子们开始研究起说明书来。丁丁说:“这个帐篷不是圆的,是长方形的,它的顶也像真的房顶一样。”当当说:“这个帐篷和我们以前都不一样。”QQ说:“我们要搭成像图片这样的才算成功。”孩子们重新把帐篷放在地上,对照着说明书区分出了哪一部分是帐篷的身体,哪一部分是帐篷的顶部,并商量决定要先把帐篷身体立起来。几个孩子扶着帐篷身体的一边,反复看说明书,他们知道尖的部分要朝上。就这样帐篷身体很快稳稳地立起来了。孩子们接着开始搭建帐篷顶,可是因为身高的原因,他们无法把帐篷顶放到帐篷身体上去,反复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我见状便帮忙将帐篷顶放上去,可是一放上去它就滑了,反复多次,依然如此,孩子们觉得很奇怪。贝贝围着帐篷看了一圈,指着帐篷的身体连接处兴奋地告诉大家:“这里有好多扣子,要把它们扣起来才行。”边说边演示起来。因为先前娃娃家有用于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的扣子等操作材料,孩子们马上迁移了已有经验,齐心协力搭好了帐篷。就这样,我及时回应幼儿,并投放材料向孩子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而将探究引向深入。

帐篷是搭好了,但孩子们发现大家一进去帐篷就会被挤倒,根本没办法在里面游戏。看到挤在帐篷里东倒西歪的孩子们,我决定组织大家再一次讨论,一起想办法怎么让帐篷不倒,希望孩子们再次接受新的挑战。我鼓励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发现有什么不同。孩子们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看了很久,终于发现帐篷里垫有一块像地毯一样的软垫,于是孩子们学样把垫子铺在新的帐篷底部,就这样新帐篷稳稳地站起来了,帐篷游戏又可以开始了。孩子们探究让帐篷不倒的过程让我深深体会到:困难正是孩子学习的机会。作为教师,应该给予孩子迁移与运用已有经验或大胆猜想并验证的机会,这正是发展孩子探究能力的契机。

反思启示

目前孩子们对帐篷游戏依然很着迷,我也被这群如此富有游戏精神的孩子们感动着,思考着后续如何更好地支持他们游戏。我相信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是有原因的,都反映了他们某种兴趣或需要,这种信念引导我们去走近幼儿,当幼儿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强烈的内部动机会促使他们投入极大的热情,表现出极强的主动性,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去发现属于孩子世界的不一样精彩!

猜你喜欢

贝贝丁丁管子
王wánɡ冕miǎn学xué画huà
贝贝失踪了
动物“叫”各不同
谈天气
神奇的三角形
冬天来了
相见欢
滚球游戏
搞不定的水管子
《管子》的边防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