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的园本深度教研
2019-01-22
在信息化技术日益先进的今天,信息技术对幼儿学习与发展支持系统和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持系统的构建以及对幼儿园有效管理、家园互动和文化建设系统等的构建均具有多重意义。
一、教研要素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发展。因此,信息技术的加入需要紧密结合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践。目前,信息技术辅助幼儿园教学的教研要素通常体现在信息技术辅助课程资源的选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具体可参考表1。
表1
二、教研案例
1.问题来源。
教育类APP游戏是一种有效的教育资源,但目前教师对教育类APP游戏的使用存在着挑选困难、盲目借用以及价值挖掘不透的现象。到底哪些教育类APP游戏可以作为教学资源?教师在众多的APP游戏资源中应该如何进行筛选和利用?如何利用APP游戏进行教育活动的设计?APP游戏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引发幼儿的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这些问题的核心症结在于“APP游戏资源价值与教学目标及内容的有效对接”。
2.教研问题分析和诊断。
我们班根据教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具体主要有以下三类。
(1)难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来挑选APP游戏。
教育类APP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且资源本身标注的适合的儿童年龄段相对较为宽泛。在挑选的时候就需要教师在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对本班幼儿发展需求清楚了解的基础上,分析这些APP资源对幼儿知识、技能及情感等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进行筛选和使用。
(2)难以将APP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对接。
挑选好适合的APP资源后,将资源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对接,需要教师结合教育活动的目的,对现有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过程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将APP资源与现有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对接,让APP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活动服务。
(3)难以利用APP资源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将APP资源与现有教学内容进行对接的时候,要重点考虑如何发挥APP资源促进幼儿的个别化发展、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优势,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幼儿的兴趣和能力的基础上,对APP资源的使用和操作形式、使用时长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3.教研方案。
根据以上较难解决的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教研方案,如表2。
表2
4.教研过程。
本次教研活动以支持幼儿主动学习为出发点,聚焦APP游戏软件的价值挖掘,通过体验式教研帮助教师感受APP游戏作为教育资源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内在价值,进而实现APP游戏资源与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对接,使APP游戏资源成为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
(1)体验APP游戏。
APP游戏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教学资源,单纯的讲解是枯燥无味的,让教师们明白“如何选取”“如何利用”“如何设计”是本次教研的重点,教研组织者需要为大家提供一种真实的体验。只有通过体验式的教研活动,让教师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认识到开发利用APP游戏资源的价值和方法。
(2)探讨在活动中如何选取、利用APP游戏资源设计教育活动的内容。
这次教研活动的整体定位是帮助教师利用APP游戏教育资源设计教育活动。通过体验式教研,引领教师们参与、体会、感受、反思,让教师们领会合理利用APP游戏资源、设计教育活动的有趣有益之处,并鼓励教师们思考和学习如何合理利用APP游戏资源支持个性化教育。
实录片段2:选取APP游戏资源,设计“取瓶中小球活动”
主持人:我们再来分组进行一个 “取瓶中小球”的游戏,瓶子里有很多的球,看看哪组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将小球取出来。然后大家总结一下自己游戏时的感想。
教师1:依次将小球拽出来就是最好的方法。
主持人:想一想如果设计一个这样的活动,我们设计的教学活动内容和目标应该是什么?
教师2:一定应该和 “有序”相关。
教师3:可能是 “想办法快速取出小球”,属于科学探究领域的活动?
教师4:我试了一下 “出车库”这个APP游戏,完全可以运用到活动中。因为它是一个主题性质的游戏,难易程度也可以通过自身APP游戏进行设计。其中,关键是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简单的出车库游戏,调动幼儿的兴趣。可以进行一次小结,探索最基本的方法是什么。第二个环节可以将难度提高并进行第二次的挑战。游戏本身就是主题,可以涵盖很多难度不一的游戏。
教师5:这种设计非常巧妙,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第一个传统材料的游戏,引发一个开放的APP游戏资源的再利用,而APP游戏的选择一定也体现了幼儿们自主学习的过程。
实录片段3:利用APP游戏资源,设计过渡环节和提升环节
主持人:很多教师还提到过一个困惑,即如何设计活动过渡环节和小结提升环节。让我们欣赏一下科技频道每天的公益广告《欲速则不达》,看看能不能引发我们的思考。
教师1:这个太妙了!这个公益广告感觉像是为 “取瓶中小球的游戏”设计的,利用了拟人的做法诠释了有序出行、礼让排队的规则意识。如果用这个公益广告来引出活动小结会很棒。
主持人:我们在活动设计中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我们的一种助力,让更多好的资源为教育活动服务,所以这种方法是值得借鉴的,是很聪明、很巧妙地有效利用。灵感来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教师7:关于环节过渡,我有一个困惑,幼儿们在操作平板电脑时非常投入,如何让他们更好地做到 “收放自如”呢?更好地进入下一个环节呢?
教师2:可不可以借鉴刚才公益广告的设计,在游戏中幼儿们确实是爱不释手,这时候我可以选择 “出车库”的某品牌车系列里的广告,震撼的声音、惟妙惟肖的画面、流线型的车型都是幼儿们喜爱的,可以有效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同时配合教师语言 “快看,这是什么车?”幼儿们在第一时间会被吸引。然后教师可以引导:“我们下一步将和汽车进行游戏啦,快回来看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主持人:非常好!这位教师提到了利用APP游戏资源本身的广告作为教育活动的过渡环节。我们如何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和个性发展,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活动场景来利用APP游戏资源、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这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思考的问题。
3.教研活动效果与反思。
《指南》说明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本次体验式教研活动,既满足了幼儿“乐学”“会学”的需求,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们“乐教”“会教”的能力。本次教研让教师们通过操作、感知、理解、体会、反思等过程,切身思考和尝试了如何合理利用APP教育资源设计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提高了教师们的专业化水平。当然,教研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我们需要在教育实践中帮助教师进一步掌握、理解、应用和梳理,让教研成果指导实践。
在后续的活动中,我们还引导教师们对常见的APP游戏进行了体验和分类,梳理总结出适合小班幼儿的APP游戏共8个,适合中班幼儿的APP游戏7个,适合大班幼儿的APP游戏13个。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引导教师们对利用这些游戏支持教学活动的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利用这些APP游戏资源,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科学活动“蜜蜂闯关记”、语言活动“有趣的鼹鼠”等,这些活动涵盖科学、音乐、语言等多个领域。此外,我们还将教师们的教学活动实录课分享在网络上,为更多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案例(二):利用微课解决教育活动中的重难点
1.问题来源。
在实际教育活动中,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来呈现重点和难点?什么形式更有效果?这一直是教师们常有的困惑。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方式是否能给予教师们启发,开拓教师们的新思路?是否能确实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研究。
2.教研问题分析和诊断。
(1)教师们对微课的特点和形式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
许多教师对微课特点的理解还不透彻,对什么是更适宜的微课形式也不清楚。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体验式教研,让教师们深刻感受微课的形式,思考微课可以如何解决教育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促使创新带给教师新的突破。
(2)教师们对微课利用还处在较低的层次。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幼儿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微课具有以下特点: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景真实、短小精悍、用途灵活、交互性强、使用方便等。如何合理利用微课提升教学效果是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3.教研方案。
根据以上问题,我们制定了教研活动方案,具体如表3。
表3
4.教研过程。
(1)体验微课,感受微课形式。
教师们在本次教研活动之前,对微课的认知处于概念了解层面,需要帮助他们加深对微课的了解和认知,但如果简单地进行“微课”的理论讲解则会显得枯燥无趣。因此,本次教研活动选择了两个不同形式的微课案例,让教师们直观地感受微课这种新的教育资源,并从不同的微课中,感受教育理念的差异。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帮助教师更加深入地感受微课。
实录片段1:通过两个微课的对比,感受不同的“微课”形式
微课描述:
微课一:常规的微课,整个微课将实验过程进行了录制,以“教”为主。
微课二:教师以夸张的肢体语言和丰富的表情,以主持人的身份对教育活动进行小结提升。
主持人:今天的教研我们先欣赏两个微课,看完后说一下你的感受。如果你将它放在你的教育活动中,你会选择第几个?为什么?
教师1:我在教研前看了一下百度对微课的解释,微课应该是简单再简单的一个过程,传递特定的内容,今天的两个微课都很明显体现了微课的特点,短小精悍。第二个的音乐活动生动许多,教师的形象也非常棒,而且有了师幼互动。
主持人:大家的想法很一致,凸显了微课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教与学”的观念通过微课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这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起点。
教师2:第二个微课说明一个问题:如何做一个有创意、能瞬间抓住幼儿眼球的优秀教师。有魅力的教师在课堂中的举手投足、一个表情、一句话均能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印象,进而形成教师特有的个人魅力。如果想在短时间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必须有创意地设计或策划。第二个微课里的教师借助丰富的肢体语言、富有感染力的面部表情,活灵活现地对教材的主题、情感、知识进行了深化,让幼儿们在潜移默化中把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这点很棒!
(2)通过案例,思考和讨论微课可以如何解决教育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
这个案例很好地帮助教师体会到了微课是在教育活动中解决重点、难点的一种途径。但是分析案例,绝不是让教师们直接套用案例的方法,每个教育活动的目的、形式都不相同,每个班的幼儿也不相同。因此,更重要地是帮助教师理解,认识到需要根据自己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特点,根据教育重点和难点的实际情况,对微课有针对性地加以利用。
实录片段2:“乒乓球奏鸣曲”活动微课讨论
科学领域活动“乒乓球奏鸣曲”简介:
设计意图:以探究为核心,以乒乓球游戏为主线。
内容:分为三个游戏。
第一个游戏:如何让乒乓球从杯子中跳出来?
第二个游戏:如何让乒乓球在空中舞动起来?
第三个游戏:如何让乒乓球从长长的纸筒里跳出去?
游戏过程中,层层递进,由易到难,最后利用微课进行活动小结。
主持人:现在我们看一节科学领域的 “乒乓球奏鸣曲”活动,去感受如下内容:微课作为科学领域活动中的小结提升环节,是否恰当合理?是否能解决这个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师1:这个微课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创新,改变了以往的微课形式,而是成为了教育活动的小结提升,一方面解决了教师在小结提升这个环节上的困惑,另一方面利用创新的形式解决了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最后的效果是幼儿们喜欢这种形式,何乐而不为呢?!
教师2:在科学活动中小结提升这一环节,利用微课进行是很好的教育策略,尤其对于年轻教师,能弥补他们经验不足的弱点,从而提升教育活动的效果。我还在想我之前的 “探秘管道计划”活动中的小结是不是也应该尝试这样的方式?这就能让微课深入地延续下去,形成有特色的、有个性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主持人:不同的活动重点和难点确实不同,所以 “用微课来解决重点和难点有什么方法?什么时候用微课?是开始时、过程中,还是结束环节?”等问题没有绝对的标准可以套用,需要教师们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来把握。
5.教研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教研活动通过案例切入,让讨论有了抓手,通过对比分析,让讨论有了话题,调动了教师们参与的深度和积极性,也让微课这个新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我们将设计和利用微课时应有的教育理念精心暗含在了案例对比中,让教师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讨论得出结论,感受更为深刻。而用微课来解决教育活动中的重点、难点作为本次教研活动的关键,本次活动同样用案例的形式来引出讨论,一方面让教师们真实地看到了微课可以被利用的成果案例,增加了信心,另一方面也让教师们在讨论中发现对微课的利用没有绝对可以套用的标准,关键还是基于教师自己对教育活动目标和儿童发展需求的分析。
教师们反馈本次教研活动问题聚焦,感受深刻,激发了教师们利用微课、设计微课的动力。教研活动之后,我园教师们积极实践,在一段时间内积累了一些利用微课来解决教育活动重点和难点的案例,也有部分教师自己尝试设计和制作了微课。因此,在教师们有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如何有效地设计和制作微课,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微课资源的作用,就成为我们要继续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