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钙与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
2019-01-22赵波,周林
赵 波,周 林
(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109)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为孕产妇常见的并发症,多发于妊娠晚期,患者临床上常表现出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肝功能指标异常变化[1]。该症状会危及围生儿,进而影响分娩质量,应及时治疗。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妇产科66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见下述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肝功能检测等证实,符合《妇产科学》诊断规定[2]。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33例。其中,常规组年龄21~43岁,平均(28.6±5.0)岁,孕周34~41周,平均(38.0±2.2)周;实验组年龄21~42岁,平均(28.8±4.9)岁,孕周34~41周,平均(37.9±2.0)周。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静滴思美泰1000 mg+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滴维生素C 5 g+5%葡萄糖溶液500 mL;治疗2周。
1.2.2 实验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熊去氧胆酸治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生产,国药准字J20090006)5000 IU,1次/d;熊去氧胆酸治疗方法:口服熊去氧胆酸(江苏黄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4715)250 mg,2次/d;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的临床指标,包括总胆汁酸、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2)对比两组的妊娠结局(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以及围生儿情况(胎儿窘迫、围生儿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指标对比
对比两组治疗前的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总胆汁酸、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指标对比( ±s)
表1 两组的临床指标对比( ±s)
注:与常规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对比,*P<0.05
分组 n 时间 总胆汁酸(mmol/L) 血清总胆红素(μmol/L)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 门天冬氨酸转氨酶(U/L)常规组 33 治疗前 28.2±9.5 36.5±10.5 439.6±139.8 423.7±137.3治疗后 19.7±3.6 28.7±7.2 188.4±48.6 147.6±58.5实验组 33 治疗前 28.5±9.2# 35.9±10.4# 414.2±136.3# 419.6±140.1#治疗后 8.5±1.4* 21.4±6.0* 106.3±41.9* 108.3±71.9*
2.2 妊娠结局以及围生儿情况对比
实验组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以及胎儿窘迫、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妊娠结局以及围生儿情况对比 [n(%)]
3 讨 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属于妊娠期女性独有的并发症,临床主要症状为皮肤瘙痒、黄疸,会危及母婴健康,严重时可导致胎儿死亡[3]。该病的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西医常用药物为低分子肝素钙、熊去氧胆酸等,联合用药的效果更佳,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纠正高凝状态,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胎盘功能,其生物利用率较高,基本不会对血小板功能产生不利影响[4]。熊去氧胆酸属于利胆药物,可降低胆汁酸的毒性,改善肝功能,进而减少胎盘损伤[5]。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的总胆汁酸、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检测水平以及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提示实验组的疗效优于常规组。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钙与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妊娠结局以及围生儿情况,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