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一批国际安全社区已成熟

2019-01-22张艳梅

劳动保护 2019年1期
关键词:顺义区街道社区

文·图/本刊记者 张艳梅

2018年12月3日,我国又新增5家国际安全社区。“安全社区”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进的三大安全建设品牌之一,是世界卫生组织“全民健康”战略的基石,也是事故预防和伤害控制全球计划的基础。我国从2002年开始引入国际安全社区理念,截至目前,中国内地已建成112家国际安全社区,分别占全球和亚洲国际安全社区数量(403个)的27.8%和53.1%。

2018年国际安全社区命名仪式现场

2018年12月3日,国际安全社区命名仪式在北京市顺义区旺泉街道举行。会上,包括顺义区旺泉街道在内的21个社区被授予国际安全社区网络成员,本次进行签约、授牌仪式的社区包括北京市顺义区旺泉街道等5家新命名社区和上海延吉新村街道等16家复评命名社区。国际安全社区认证中心主席戴尔·汉森、国际安全社区认证中心总干事古尔邦·司琼博格、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副理事长伊烈、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阎军、顺义区副区长郑晓博、顺义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单增友、旺泉街道党工委书记黄学英、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副秘书长陈文涛,以及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厦门等地的社区代表出席活动。

国际安全社区中国化

“安全社区”的概念是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一届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正式提出,并在会上通过了《安全社区宣言》。宣言指出:任何人都享有健康和安全的权利。这一原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进全人类健康及全球预防意外及伤害控制计划的基本原则。

“安全社区”具有广泛的包容性,涉及到人们生活、工作乃至环境各个方面,涵盖了生产安全、交通、社会治安、消防、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学校、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家居、体育运动等诸多领域,其安全管理理念受到许多国家地区的关注和重视。

会上,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副理事长伊烈介绍,我国从2002年开始引入国际安全社区理念,截至目前,中国内地已建成112家国际安全社区,分别占全球和亚洲国际安全社区数量(403个)的27.8%和53.1%。我国的安全社区建设遵循的是“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参与、联合共建”的工作模式。实践证明,安全社区建设是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基层应急管理体系、打造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创新社会安全治理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和重要途径。

北京旺泉街道街道搭台 企业唱戏

北京市顺义区旺泉街道成立于2007年10月,辖区内有13个居住社区。街道的地域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融合”,即产业和居住的融合,老旧社区、新建社区和回迁社区的融合以及各类不同人群的融合。街道自2013年9月启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2014年底获评“北京市安全社区”称号,2017年9月顺利通过国际安全社区的现场认证。

在创建工作中,旺泉街道一直坚持“拳头意识”和“一盘棋思想”,采取“街道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将资源整合后纳入到安全社区整盘棋中,逐步形成企业和居民自愿融入社区、志愿者乐于奉献社区、安全理念传达到社区的氛围,逐步提升居民归属感、认同感。

在“为老服务”方面,街道办事处整合资源,结合有意愿的组织机构,开展公益服务。例如,在西辛社区创建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服务站由街道提供场地,社会组织机构提供服务,为老人提供免费的棋牌、按摩等公益活动;再如,辖区内的全聚德饭店,每到逢年过节,都组织传统的饮食文化进社区,陪老年人一起过节。

在“为小服务”方面,街道办事处发挥人才优势,在居民中发现法律、金融、心理健康、残疾人康复、医疗救护等方方面面的人才,将集专业知识和公益热情于一身的他们,整合起来为社区提供服务。例如西辛一社区,组织志愿者在孩子们放学后进行一小时书法、美术等学习交流活动,既解决了家长对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的后顾之忧,也为志愿者提供施展特长的平台。

北京市顺义区旺泉街道办事处安全科科长徐巍介绍,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重点是减少事故伤害。组织 “为老为小”服务,看起来不是安全管理重点工作,其实采取的是一套组合拳、一盘棋的思路,通过组织有意义的活动,解决老人和孩子的安全问题。

上海延吉新村街道睦邻中心助力社区创建

延吉新村街道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始建于1984年,下辖17个居民区。辖区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居住型社区,呈现出“老年人口多、弱势群体多、老旧小区多,公共服务资源布局不合理”等区域特点。他们着力打造“党建引领、文化再造、自治善治、平安宜居”的睦邻家园,于2012年,创建成为国际安全社区,2017完成通过了复评工作。

五年来,街道以项目化为抓手,以多元化为特色,推动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脱虚转实,持续和新开展的项目共有21个,覆盖相关单位49家,进一步筑牢了安全防线。

在消防安全方面,开展“15年以上房龄高层售后公房消防安全促进项目”干预,辖区火情总数下降幅度超过30%。在交通安全方面,开展“机非人混行道口项目”“事故多发路段交通安全促进项目”等,对重点道路区域进行了安全干预,不断提升辖区交通安全管控水平。

在老年人安全方面,在辖区各“为老服务”场所、养老机构、老年人家中实施智能化防跌滑干预,使跌倒坠落事故发生数下降了17%。在儿童安全方面,通过在各中小学校进行环境安全干预,学生事故伤害发生数下降了40%。街道还新增了反家暴安全促进项目,围绕潜在的家庭暴力,在17个居委会建立支持点,加强事前干预。

特别是睦邻中心的创建,延吉新村街道是发端,也是浦东区乃至全上海市推广的特色社区服务综合体。睦邻中心里,既有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站,还有老年人助餐中心、婴幼儿亲子园,以及运动健身房、图书馆、电脑课堂和戏剧沙龙等。作为百姓“家门口的会所”,睦邻中心让社区居民打开家门,走进公共空间,书画、编织、唱歌、跳舞、茶艺、厨艺……每间活动室都受到社区居民的追捧。街道还依托睦邻中心,在社区开展公共场所安全促进项目,加大区域内硬件设施、设备安全防护建设和用电、消防安全设施建设,发动社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加大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居民安全意识,降低发生事故伤害的几率。

据了解,通过五年多来的社区安全伤害监测,辖区内各类伤害预防效果明显,未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和恶性安全事故,辖区内治安案件、火灾事故和各类伤害事故呈稳定可控态势。社区居民的安全和健康也得到规范保障,安全感和归属感得到显著提升。

会上,国际安全社区认证中心主席戴尔·汉森表示,国际安全社区工作在1989年开始之后,全世界范围安全社区不断增加,现在安全社区覆盖的人口超过两千万。他呼吁,已经命名的安全社区要成为其他社区的榜样,将自己的经验向全世界范围的所有社区进行分享,为本地区的安全,国家的安全,以及全世界安全作出持续的贡献,“我们一次一个社区,慢慢来”,一起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猜你喜欢

顺义区街道社区
顺义区总工会慰问支援防疫医护人员
顺义区总工会积极慰问抗疫一线职工
热闹的街道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热闹的街道
北京市顺义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北京市顺义区许连生名师工作室介绍
街道等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