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尺小柜台 真情大服务
——福建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行风建设掠影

2019-01-21马红

中国社会保障 2018年10期
关键词:鉴定结论设区工伤保险

■文/马红

“劳动能力鉴定窗口是个特殊的窗口,服务对象是广大职工中最弱势的群体。依法依规做好服务对象工伤后的劳动能力(伤残等级)鉴定工作,直接关系到党风民心。”作为深耕劳动能力鉴定业务的福建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劳鉴办”)主任,邱浩杰对窗口行风建设深有体会。

优化服务 主动作为

2017年6月23日,省直某单位同志老张在工作场所不慎被办公大楼内的建筑垃圾绊倒,造成右手第四掌骨骨折和右手正中神经损伤。虽然老张所在单位从2016年1月起便参加了工伤保险,但由于老张和用人单位都不了解工伤保险政策和工伤职工应享有的合法权益,以致老张没有及时办理工伤认定申报。在受伤近一年的时间里,老张的伤病治疗都是通过医疗保险的渠道支付,不仅增加了个人的医疗费用,而且个人多年积累的医疗个人账户资金也几乎花光。

2018年5月,劳鉴办的工作人员到老张工作的这栋大楼协调工作时得知这一情况,便主动上门向老张宣传工伤保险政策并就如何应用政策进行指导。事后,老张及时申请办理了认定工伤和劳动能力鉴定,并领取了十级伤残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这次劳鉴办的同志上门送政策真是太及时了,不然,申请工伤认定的时限超过就麻烦了。” 老张现在逢人便说,要广泛宣传工伤保险政策、用好政策。

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是工伤保险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伤保险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工伤职工享受工伤待遇的前提条件。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伤保险政策宣传,一直是工伤保险政策宣传的一个盲点,机关、事业单位的很多工作人员,因“三工”受伤后不知道要去申请工伤认定,更不懂得要做伤残能力鉴定,因此,劳鉴办的每位工作人员将政策带在身边,随时做好宣传,延伸服务,主动作为,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懂政策、用政策、享(受)政策,切实让发生工伤的干部职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劳动能力鉴定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按照劳动能力鉴定程序规范化、鉴定人员专业化、鉴定依据标准化的要求,劳鉴办在福建省人社厅的指导下,十分注重调动现有医疗卫生、法律和计算机专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在组建专家库、抽选专家、组织专家鉴定、专家鉴定意见审核、拟制鉴定结论、解读工伤保险政策、政策法律援助、劳鉴业务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平台上发挥积极作用,确保 “依法依规、客观准确、公平公正、便捷高效”的服务理念始终贯穿整个劳动能力鉴定的全过程。

目前,每年度省级劳动能力再鉴定的工作量平均有700多例,其中对设区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做出的初次鉴定结论的改变率约在22%—25%之间,也就是说每年有一百多名工伤职工的伤残等级通过省级鉴定得到了客观公正的确认,确保他们的工伤保险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享受到了应得的工伤待遇,也助力他们扬起了开始新生活的风帆。

特事特办 真情服务

2018年,劳鉴办副调研员冯丛苗度过了一个特别的三八节。3月8日这一天,冯丛苗与办公室副主任陈钟捷组织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乘火车前往龙岩市第三医院,对福建省第八地质大队一位有精神病患史的职工进行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

据了解,这名职工行为异常已有25年,医院的诊断为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伴有狂躁、抑郁和暴力倾向,为此家属多次向单位申请办理提前退休,单位也于2018年初致函劳鉴办申请省级专家“上门”开展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劳鉴办及时受理了单位的申请,并议定将此次“上门鉴定”与三八节走基层活动结合开展。

“每年都有一些外地重症行动不便的工伤职工无法到省里申请再次鉴定。”陈钟捷说,为了确保这部分工伤职工能及时接受再次鉴定,尽快领取工伤保险待遇,他们开通了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上门鉴定。

福建省劳动能力鉴定窗口面积不足15平方米,是福建省人社厅最小的服务窗口,但窗口工作人员始终做到“小窗口大服务”,将“我把群众当亲人,我用微笑来服务”的理念、精细化服务的精神铭记于心,不仅在硬件上做到制度上墙、办事流程明了、便民设施配套,而且还在软件上做到申请鉴定“随到随办”和“一站式服务”,切实做到6个多,8个不说,即:多一声问候,多一句解释,多一句同情,多一份关爱,多一些微笑,多一声祝福;不礼貌的话不说,傲慢的话不说,不耐烦的话不说,责难的话不说,刁难的话不说,推诿的话不说,庸俗的话不说,违反规定的话不说。对有手功能障碍、文化程度低以致无法填写申请表格的工伤职工,窗口人员提供爱心服务,亲手帮他们填写表格,与用人单位电话联系落实寄送鉴定结论的通讯地址。对在下班时间来申请鉴定的,坚持“开门办公”,及时受理申请。“把方便让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在某次专家鉴定日,冯丛苗在等待区看到一名上午就到场等候的外地女职工,在午饭时还未离开一直坐在那里哭,便上前询问安慰。女职工说自己不饿,但在无意中说出腿伤不方便。为此,冯丛苗从机关食堂买了饭菜给她吃,女职工十分意外和感动。以上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的情形只是一个缩影,这样的“日常”,每年都有几十次,真正做到“门好进,脸好看、热心肠”“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对标时效 提升效能

劳鉴办目前的主要职能是对省本级公务员的劳动能力鉴定,以及受理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对各设区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再次鉴定工作。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等规定,劳动能力鉴定实行设区市级初次鉴定和省级再次鉴定的两级鉴定制,设区市和省级的法定鉴定时限都是60天,伤情复杂、涉及多个医疗卫生专业的劳动能力鉴定法定鉴定时限还要再加30天。为确保工伤职工在拿到鉴定结论后能够尽快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特别是每年临近春节时,为了让工伤职工早日领取工伤保险相关待遇回家过年,劳鉴办总是尽量缩短鉴定时限,有时在查看申请人提交的再鉴定申请材料,认为设区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与国家标准完全相符合的,受理窗口的工作人员都尽可能地向申请人解释国家标准和相关政策,引导其不要再进行不必要的再次鉴定,避免出现因再鉴定工作流程而延期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情形,早日拿到政策规定的补偿;如果发现设区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与国家标准有明显偏差的,劳鉴办会及时协调设区市劳鉴机构对已作出的鉴定结论重新核实,避免因再次鉴定而拖延工伤职工领取工伤保险待遇。

目前,劳鉴办已将专家鉴定时间控制在半天以内,整个鉴定时限已缩短到40天以内,比以往的平均鉴定时限缩短了15天。对这种便民举措,许多工伤职工及时领到工伤保险相关待遇后还专门从家乡打来电话表示致谢。

“窗口电话基本是不停的,每天至少要接四五十个,电话那头往往多是有怨气,我们需要不厌其烦地悉心解答,通过真情实意的服务,达到答疑解惑、化解矛盾的效果,切实有效地维护工伤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叶乐平科长说。

对此,冯丛苗也有许多心得体会。她说“到劳鉴办之前,我对劳动能力鉴定到底是在做些什么工作是不太了解的。现在才知道,我们的工作是十分平凡的,平凡到可能会有人瞧不起,每天面对来申请鉴定人员的各种诉求,劳鉴办的同志都能热心接待,耐心细致地解答,把受伤职工和用人单位合理诉求第一时间落实到位。把平凡的事情一件件做好,就是不平凡。做好简单事、做实平凡事,普通中显出了不平凡。”■

猜你喜欢

鉴定结论设区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法律问题三则
放弃部分工伤保险待遇的约定无效
当事人如何申请鉴定?
工伤保险缴费不实 待遇有争议怎么办
商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可以同时享受吗
地方立法民主性的空间、内涵与路径——以设区的市地方立法为切入点
撤县设区后新建区“村改居”策略研究
对设区城市交通管理立法的思考
对复查鉴定结论不服提出再申请工伤医疗补助金的计发标准如何确定
温州等5个设区的市开始行使立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