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问题探析
2019-01-21王万里
王万里,王 琳
(青岛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300)
应用型本科是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以应用型教育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本科。应用型本科教育既可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助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凭借区位优势,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成为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重心。
在众多专业改革中,电子商务(以下简称电商)专业的改革显得尤为迫切。据报告,2018年中国电商交易金额约为28.4万亿元,预计2019年规模将超30万亿元[1]。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使电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同时也对该类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专业要求。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电商应用型人才,以及应采取何种培养模式的问题迫在眉睫。
一、电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
电商专业是由经济学、管理学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而形成,是信息技术在商务领域的创新。由于学科的交叉性这一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定位、课程设置如何布局等成为电商高等教育者持续努力的焦点。
目前看来,各大高校电商专业有以管理为主、以经济商务为主、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三种办学模式。其中第一种模式较为普遍,办学层次上也以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主。由此,我国高校电商专业的培养模式具体有两种:一种强调电子商务的应用,培养模式以管理学科为主、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辅,下设在经济管理学院;另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主,重在平台的开发、管理和维护等,因此设立在信息学院。
经过近二十年的演变,电商专业发展已进入成熟期。与此同时,电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二、电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涵理解有失片面
按照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应用型人才是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人才。也就是说,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的是“应用知识”,而非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结合,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环节。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还要拥有足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能结合实际工作,进行思辨和判断,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熟练进行应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心并不“仅仅”是实践能力,而是“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两者必须有机融合。
电商专业虽然有实践性强、更新快、灵活度高的特点,但是失去了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撑,电商平台的建设、交易模式的创新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都是蠡测管窥。
(二)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
很多高校仅凭报考热度确定招生人数,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既缺乏广泛的市场调研,更没优先考虑社会和企业的具体需求,课程设置较为盲目,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例如,目前电商企业人才需求主要为电商平台的运营、推广销售、营销服务类人才[2],而高校电商专业课程设置不仅包括信息技术类课程,还有管理学、经济学系列等课程,课程设置的侧重点不突出,没有具体的专业方向,校内的知识架构已远远不能满足电商新业态的发展变化,人才培养的定位完全脱离了实际需求的方向。
(三)教学模式不兼容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电商对应的知识构成体系日益繁复,吸纳新科技的能力极为强劲,创新的要求愈来愈高,传统的以讲授、启发和讨论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和企业的需求,难以适应电商专业更新快、灵活度高的特点,更不能根据学生的特异性选择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更谈不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水平了,从而根本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电商专业教学的需要,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实践教学硬件滞后
应用型人才的根本就是为企业和社会培养、输送实践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侧重的是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都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着力增加实践基础设施的投入,陆续筹备了专业模拟实验室,并引入了校企合作等创新模式。但2015年之后,电商行业进入引领期,技术创新在电商领域的更替速度加快,已有的教学设施很难做到与其完全协调、同步,高校中电商实践设施滞后的现象俯拾皆是,教学大多徘徊在模拟实训的水平,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师资队伍建设存有欠缺
首先,教师招聘中有“重学历,轻技能”的倾向,招聘门槛较高,优先考虑博士等高学历。此举与电商专业的实践性强的特殊性明显相悖:高学历不代表实战经验丰富,实战经验丰富但理论水平不足,亦不能达成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的统一,暴露出对“双师型”的理解不到位,片面强调“双职称”或“双证书”。这些均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大相径庭,导致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实际的脱节。
由于电商专业学科上的交叉性,且多数归设于经管学院,现有师资的专业方向也以经济管理类为主,教师汲取专业知识的途径主要为已出版的专业书籍,大多纸上谈兵,并没有电商的从业经历和实践经验。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及其实践经验有限,导致不能充分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三、电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改进措施
(一)厘清真正内涵,兼听则明
“应用型人才不仅在知识的应用方面发挥作用,而且在理论的创新方面常常给人们以启发,特别是应用型人才所展开的应用性研究,更具有广泛的意义与作用”[3]。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决非专业技能单方面的培养,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方法的积累和应用同等重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电商的应用型人才也不例外,理所应当“理论与实践技能并举”,注重实践但不轻理论。作为一个具有“新技术密集性”特点的专业,安于现状,被动接收新技术的普及,必然使自身陷于被动的境地,难以把握电商发展的主流趋势。只有不断接纳新知识、新观念、新信息、新技术,建立最前沿的理论知识体系与框架,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并借助实践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与完整性,实现反哺,才可能真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顺应电商迅猛的发展态势。
(二)明确专业定位,有的放矢
据调查,电商企业中50%的急需淘宝、天猫等传统运营人才,54%急需新媒体、社群方向人才,32%急需美工、视频制作等技术性人才,32%急需推广销售人才,16%急需供应链管理人才,33%急需复合型高级人才,17%急需产品策划与研发人才[4]。可见,专业定位明确是电商专业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目前很多院校相当重视这个问题,并据此做出了调整。比如:根据电商专业交叉性的特点以及企业需求的多样性,细分专业方向、类别,设置电商运营、网络营销、电商物流、网站建设等方向。这样不仅专业的定位越发明确,人才培养的靶向性也更加清晰。
(三)改革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中,青岛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引入“翻转课堂”的新式理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技术,如蓝墨云、雨课堂等应用程序。课前,教师依据教学进度在蓝墨云上发布资源、文件、视频,通知学生课前预习,学生通过阅读、查询、观看等发现问题、探询问题;课上,教师以互动对话的形式,组织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课前预习遇到的疑问、难点;课后,根据蓝墨云平台中学生的实际浏览次数、完成作业情况、出勤、课堂表现等定量考核,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定期进行课堂测验,及时反馈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全程中起“引导”作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将知识拓展得更深、更广。
教学模式由传统到“翻转课堂”的转变,可以更好地适应电商产业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建设性地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四)完善实践基础设施,多管齐下
就电商专业的性质和特点而言,实践应用的属性偏多,高校可多引进一些电商专业日常工作的模拟软件,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的资源,完善各种实践教学平台,还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并借助校内电商孵化中心、课间实习和毕业实习,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内外结合
师资是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极为关键的要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师资结构的优化。高校可依据“内外结合”的原则。在内部,从教师选拔到教师培养等各个环节,注重理论水平与实战经验的积累。选拔中“学历与实战兼顾”,培养中“理论与实践并重”,积极开展职前培训、专业研讨会、教学交流会等活动。在外部,建立一支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结合的教学团队。一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如产学结合、参观学习、开展横向课题、提供技术服务等,鼓励专职教师参加生产实践,丰富实战经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小组座谈、专业竞赛的方式引企入校,邀请相关专家、权威为学生现场授课、指导、咨询,为电商专业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强劲的支持。
四、结语
由于电商专业的学科交叉性和复合性,新技术的密集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构建电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涉及面广泛,比较复杂,需要国家、社会、高校、企业及学生等共同努力。只有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实现和谐统一,从而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