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处方式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

2019-01-21袁明珠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运动教学模式体育

袁明珠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高校体育教学应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要重视学生个体在教学中的表现,针对学生个体情况制定相符的训练计划,促进体育教学的全面发展。处方式教学自被美国学者提出后,不断地被各界人士所认可,在高校教学工作者的普遍应用下,已有良好的效果,完善了处方式教学的理论研究。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信息化与互联网的发展,及现代化的城市高速发展,大多数人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因工作、学习等缺乏体育运动的意识,疏忽健身锻炼。高校体育教学应以强化学生身体素质为己任,培养学生健身意识,提高当代大学生体育技能。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培养健康运动意识,树立终身健身和保护身体健康的思想。

一、处方式教学的特点

处方式教学具有建构式教育的特点,根据目标和个体的能力制定清晰的实施计划,促进个体能力的快速进步,使教学的目的性更强。这就意味着传统的、简单的集体教学或者个别针对教学的缺点,会在处方式教学模式中得到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学,与教师紧密联系,促进各项能力发展。在这样的课堂下,需要高校体育工作者在课堂之前加以合作,多方涉猎,探讨和研究科学化教学目标,运用处方式教学模式,根据不同体质、心理等特点,设置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培养方案。在处方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教师、教学场地、教学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既可以完成教学目的和培养任务,还可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个人能力发展。

(一)处方式教学的目的

高校有重要的育人责任,体育教学应培养大学生的体育精神,使其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开展处方式教学有助于完善高校教育体系,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加强训练,提高自身体育技能,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成绩。高校体育教学承担着促进体育教学研究与发展的责任,要在实践中充分运用处方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认识自身不足,有助于在短期内发掘学生体育潜能,提高大学生的整体运动水平。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心理、身体、知识、思维、意识等正处于迅速完善时期,并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处方式教学模式下,可以极大地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健身意识,减少大学生对教师在传授复杂深奥的相关体育知识的抵触态度,增加对于体育运动技巧和运动康复技巧等的兴趣。处方式教学具有人性化特点,能为学生的体育发展提供科学完善的准备,从而达到提高公众的“健康第一”的意识,提升全民素质。同时,改善身体素质也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使学生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疏解。因此,处方式教学有助于实现高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教学目标,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更科学、更完善。

(二)处方式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要点

“处方式”教学模式在尊重个体差异、顺应学生体质禀赋、关注教学过程、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体育运动思维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处方式”教学模式,如医者治病,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提出康复方案,做到对症下药。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素质与教学目标,设置科学完善的训练方案,做到循序渐进地教学,使学生适应训练强度。高校工作者与学习者会在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与环境下,提高创新意识,开拓创新思维。这个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充分地体现与生俱来的独特性,体现个性化,比如学生所具有的独特的智力特点和学习方式。在处方式教学中,高校体育教学者在课程的设计、体育教学大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广泛涉猎各类资料,并经过同其他研究工作者讨论后,教师设置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置得是否合理将影响体育教学课堂的质量,也能突显处方式教学的优势特点,因此处方式教学的课程目标设置极其关键。另外,课堂教学的流程设计,也需要经过多次考量,比如需要提前搜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按照动态数据图,对于不同区间的学生设置合理化教育方式,这样既可以达到特异性教学,又可以让学生有更好的课堂体验。因此,教师需要提前掌握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信息,为学生量身定制训练计划,安排强度适中的体育训练,使学生身体和心理都能适应运动强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处方式教学中的特异性

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应用“处方式”教学的条件下,可以关注到这些差异,最大程度地进行个性化教育,要重视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特长,而不是一味地提出不符合学生运动特长的要求。教学应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体育训练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自愿、主动地配合教师进行训练。因此,应采取多种积极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感受到最大程度的人文关怀,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在体育课堂上获得自信,推动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所以处方式教学法作为因材施教类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身意识,利于培养关爱生命和终身健身的思想,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以及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尽可能使得大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在科学合理的指导下,建立完善成熟的体育思维,为学生锻炼健康体魄奠定基础。体育教学采用处方式模式后,能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身的体育运动项目,能对学生的体育技能发展提供科学专业的帮助,促使学生体育知识更扎实,运动能力增强,顺利完成课堂任务。因此,特异性教育的教学特色,可以照顾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体素质,使得学生对体育课堂更加感兴趣,减少学生畏惧体育运动等想法和行为。

二、处方式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合理规划处方式教学的设计

处方式教学的设计,需要在充分考虑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因而必须有针对性地对课堂活动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需要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区分开,避免传统意义的分组教学。要将经过身体综合素质考查后的学生,根据其能力测试结果进行划分,为学生安排符合其训练水平的速度、力度、柔韧性的训练。在进行个性化训练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爱运动等心理现象在学生中比较容易出现,教师应换位思考,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结合游戏项目活跃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氛围。同时,应进行体育运动的相关思想活动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二)优化高校教学者的知识体系

要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传递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促进体育教学的合理性发展。高校体育教学者应对大学生身体年龄、身体条件全面深入地了解,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内容,仔细编排课程,重视集体的基本素质的共同教学,也重视个体化辅导,即按照不同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专业引导和建议,使学生接受有效的体育训练和心理辅导,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体育教师更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开展体育训练时以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基础,实施科学完善的训练。只有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的运动特长,才能使体育精神在学生群体中得到普遍认同,促进学生健康体魄的发展。因此,应将健康意识和运动意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从内心重视体育课程,抓紧学习的机会强化自身体育水平,从而使处方式教学发挥作用。

(三)重视处方式教学在课堂中的落实

处方式体育教学是一个多方面配合的有机组合课堂,课前的准备以及设计教学目标阶段,需要高校完备的信息化处理基础以及科学的调研团队。其中,信息化处理分析可以有专门的工作者,要对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和分析;数据的采集和整理亦是需要数据工作者完成,分析高校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设立一个人才综合数据库。除了体育教学者可以参考,设置个性化教育之外,其他学课教学研究者也可以运用,达到教学资源的合理应用,实现以学生为本,是处方式教学运作和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

处方式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训练安排和教学计划。教师在了解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目标调整训练强度,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运动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渐对运动产生兴趣,提高学生运动水平。树立明确的训练目标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训练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重视体育教学中所学的知识,从而对学生终身的锻炼习惯形成影响。处方式教学就是要以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教学计划为基础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高度配合教师的训练安排。教师要在教学中保持与学生的密切沟通,了解学生的运动感受,为学生的正确训练提出宝贵意见。处方式教学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训练计划是围绕学生主体的发展需求展开,且能根据学生的运动特长实施差异性训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在科学完善的教学方式影响下,学生能逐渐正确认识自身的运动潜能,也可主动与教师交流体育运动经验,对于学生主动训练、自主学习有显著作用。因此,采取处方式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运动质量,也能促进学生思想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结语

实践证明,运用处方式教学模式较为科学合理,被高校教学者和大学生广泛认同,能促进体育教学发展,有助于学生个人学习能力提升。因此,高校应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引入处方式教学模式,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收获知识、强健体魄,养成正确的健身意识。

猜你喜欢

运动教学模式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