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青枯病抗性调控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2019-01-21
2019年10月,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曹必好教授团队和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田时炳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上发表题为“The eggplant transcription factor MYB44 enhances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wilt by activating the expression ofspermidine synthase”的研究论文。
青枯病(Bacterial wilt)由细菌青枯假单胞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侵染引起,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土传性细菌性病害,严重制约着茄科作物的生产,例如茄子。然而,目前已知的与茄子青枯病抗性相关的基因甚少,其分子抗病机制仍不是很清晰。该研究发现外源喷施亚精胺(Spd)能显著提高茄子对青枯病的抵抗能力,且抗、感茄子材料中亚精胺合成酶基因SPDS表达存在显著差异。随后利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的方法证实了SPDS基因在茄子青枯病抗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研究进一步利用酵母单杂试验和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证实R2R3-MYB 转录因子SmMYB44能够直接结合SPDS基因的启动子并增强其表达。茄子转基因试验(过表达试验和RNAi)证实SmMYB44诱导SPDS的表达进而促进Spd 的合成,最终提高茄子对青枯病的抵抗能力。该研究结果提出了SmMYB44-SmSPDS-Spd 调控茄子青枯病抗性的分子模型,为茄子青枯病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章网络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jxb/article/doi/10.1093/jxb/erz259/558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