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牧区学校历史阅读学习的重要性

2019-01-21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杨爱军

天津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历史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 杨爱军

一、问题的提出——历史阅读学习的现状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祁连山区,学校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牧民群众,由于各种原因教育相对滞后,许多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较弱,有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很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学习知识、获取其他知识的能力。影响中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主要有阅读兴趣、阅读氛围、家庭环境和评价机制等因素,这几个因素中,每一个因素对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影响都是巨大的,都十分重要,不容忽视。

(一)学生缺乏浓厚的阅读兴趣

调查发现,本地家长大多为牧民,自身不阅读书籍,对孩子的阅读不重视,认为学好书本知识就行了。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一点一点地被消磨掉。阅读兴趣的消失,使阅读变得缺乏内在动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中小学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缺少良好的阅读氛围

良好的氛围对一个人的行为影响是很大的,阅读也不例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有良好的阅读氛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许多中小学校,学生的阅读活动尚处在初始阶段,由于缺乏有效组织引导,没能够在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因此,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缺乏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世界范围内关于物质、观念的许多形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科技知识日新月异,人们凭着曾经拥有的知识想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而在少数民族牧区有一个更令人悲哀的现象,家长大多为文盲,而且不会讲汉语,有的家中连一本课外书都没有。面对这样的现实,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阶段的提高,教育教学很难与城区学校和农区学校相比,因此,阅读教育迫在眉睫。历史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阅读,让学生有更多接触学习资源和实践的机会,直观地接触历史材料,在大量的实践中掌握历史课的规律。通过阅读教学巩固学习的成果,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实践结合起来,最终提高学生的历史能力。

二、问题的思考——对历史阅读学习的理解

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历史材料,增强历史资料积累,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历史素养。还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少数民族牧区由于受办学条件、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很少,甚至没有。学生的汉语不流利或是错误(用少数民族语言的语法拼写汉语),进而导致写作能力低,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面对牧区的特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让学生、家长明白阅读能力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比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在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拓宽视野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现阶段,中学历史教学的课程安排,一般为每周2~3课时,这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相比课时很少,这使历史教师与学生接触沟通的时间较少。另一方面,一般历史教师任教班级又较多,甚至同时任教好几个班级,这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师相比,又超之甚多。所以牧区学校特别是学校的历史教学中应该将阅读能力作为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

将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努力使阅读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活动、自我拓展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的转变,也需要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还有家长的观念要转变。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必须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努力下,经过对学生不断地培养才能达到。为此,在历史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实践总结,不断提高,最终形成历史课阅读的学习模式。

三、问题的解决——历史阅读学习的实施

(一)好奇心、求知欲的培养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与行为活动,是人类行为最强烈的动机之一。其强弱与外界新奇性和复杂性密切相关。求知欲是一种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知识和不断探究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到自己缺乏相应知识,就会产生探究新知识或扩大、加深已有知识的认识倾向,这种情境多次反复,认识倾向就逐渐转化为个体内在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人就能比较早地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爱好。

(二)让学生有书可读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家里课外读物少的特征,要加大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学校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

(三)使学生热爱读书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读就好几天不读;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要制定一个读书计划。要做到保持良好的读书姿势和态度,这些习惯可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教师和家长要经常提醒、督促检查。

(四)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阅读任务。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会逐渐形成自觉的行为。课外阅读将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为孩子创建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

(五)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阅读教学一直存在重理解轻运用的观念。只求读懂,不求致用。阅读教学要在指导学生“活读”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实现文本向生活的迁移,使学生将阅读中吸收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改造世界的能力。

(六)学生要会选择书

阅读学习需要博览群书,但并不是什么书都要“览”,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浩瀚的书海里“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在课堂阅读中更应该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精彩段落、语句细心研读,潜心感悟。历史课程的特点就是知识涵盖量大,纵贯古今中外。所以阅读能力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能力。教师帮助学生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史料、历史地图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面对我们少数民族牧区的实践情况,要对学生阅读的习惯和方法进行纠正。不少学生由于抓不住重点或者阅读不仔细,致使答题不准确或者用词不规范,每出现这种情况,就应该及时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帮助他们理解教材中文字、图片等各种历史材料使用意图,分析问题与内容的联系以及正确的答题思路,在教材大量历史材料中迅速提取有用信息的技巧,使学生从中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真正懂得怎样正确阅读和理解历史材料。

总之,在实践研究、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构建历史阅读学习模式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巨大变化。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潜能得到发挥,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提高,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生受益的阅读学习能力。当然我构建的这一模式还需不断充实、完善,希望与教育同行们更多地交流和探讨,以促进我国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历史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新历史
我们一起读书吧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