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级特色小镇空间格局及竞争优势分析

2019-01-21张少楠李小建史焱文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9年1期
关键词:小镇因子特色

张少楠,李小建,2,史焱文

(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城乡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大学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 开封 475004)

1 引言

“特色小镇”一词最早出现在1996年江苏昆山市发布的《加快新型城镇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1],随后,各省份相继开启了对特色小镇的探索[2-5]。2015年,浙江省在出台的《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中赋予特色小镇独特的含义。即相对独立于市区,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6]。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住建部共公布了40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7,8],全国共发布特色小镇相关政策192个,其中国家层面政策27个。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的重要平台,特色小镇的发展承担着新型城镇化升级和辐射带动新农村发展的重任,一方面有助于化解“大城市病”,另一方面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和支撑点。

国外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程起步较早[9,10],相关研究多集中在人口集聚、农村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方面[11,12],近年来研究主要围绕城镇化对景观、低碳、农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13-15]。有关特色的小城镇的发展相对成熟,最为经典的是美国硅谷,有作者主要研究了硅谷在区域网络下的复兴和128号公路的文化竞争等[16,17]。还有作者对法国格拉斯香水小镇[18]、瑞士达沃斯小镇[19]等的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发现人居环境优美、地方特色鲜明、有产业集群与知名院校支撑、配套设施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政府支持是不可缺少的发展要素。

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与进步,小城镇逐步崛起,特色小镇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众多学者通过对浙江[20,21]、山西[22]、江苏[23]、福建[24]等省份特色小镇现状、发展模式的深入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此外,有学者将国内外的小城镇进行了对比,得出我国建设特色小镇的经验与启示[25,26]。

有关特色小镇的研究虽然较多,但大都针对单个省份分析,较少有学者从宏观角度对全国的特色小镇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且相关研究主要以小城镇的发展为主[27,28]。在规划建设中极易混淆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因为概念较含糊,特色小城镇是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虽然两者的概念在空间限定、目标导向、建设期望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内涵方面却有着共同的追求,都以地域特色塑造和人民安居乐业、以人为本为初衷。因此,本文没有对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做过多区分,以住建部公布的两批共40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布局和竞争优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议,为未来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参考。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以全国最新纵向完整版的地图作为研究底图,所需行政区划和高程均来自地理空间数据云,统计数据来自2016年各省市的《统计年鉴》、2016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乡镇卷)》。

2.2 研究方法

平均最近邻距离:测量每个要素的质心与其最近邻要素的质心位置间的距离,计算平均值[29]。用平均最近邻距离来描述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模式,计算公式为:

(1)

式中,di为任一点到最邻近点之间的距离;n为小镇的数量;A为所有小镇的最小外接矩形的面积。如果最邻近指数ANN<1,则为集聚分布;如果最邻近指数ANN=1,则为随机分布;如果最邻近指数ANN>1,则为分散分布。

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通过降维和简化数据的技术,估计对可测变量有影响和支配的潜在因子的影响程度与潜在因子之间关联性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30],可用较少的相互独立的因子变量代替原来变量的大部分信息,计算公式为:

x1=a11F1+a12F2+…+a1mFm

x2=a21F1+a22F2+…+a2mFm

xp=ap1F1+ap2F2+…apmFm

(2)

式中,x1,x2,…,xp为p个原有变量,是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标准化变量;F1,F2,…,Fm为m个因子变量,m小于p,表示成矩阵形式:

X=AF+αε

(3)

式中,F为公共因子,表示高维空间中相互垂直的m个坐标轴;A为因子载荷矩阵,是第i个原有变量在第j个因子变量上的负荷。

波特钻石模型[31]:波特钻石模型是从四个因素(生产要素,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和两大变数(政府,机会)来分析一个国家如何形成整体优势才能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本文根据研究内容和实际情况,结合原始波特钻石模型构建了特色小镇竞争优势模型(图1),对国家级特色小镇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图1 特色小镇竞争优势模型

3 国家级特色小镇空间格局

3.1 整体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Goolge Earth和百度地图获取全国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的空间属性坐标,利用ArcGIS10.2软件,分别以全国高程和全国地区生产总值为底图绘制国家级特色小镇整体空间分布图,见图2。从图2可见,特色小镇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现象明显。40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势低平、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密集程度由东向西逐渐降低,与“胡焕庸线”两侧的分布规律基本保持一致。自从“胡焕庸线”被提出来,我国的人口流动、交通通达度等就自然的被分割成东、西两部分,东部明显好于西部。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东部地势低平、空气湿润、土壤肥沃、植被茂盛、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西部深居内陆、干旱少雨、经济和人才等方面较落后。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地形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国家级特色小镇主要分布在地形较平坦的平原、丘陵和经济发展在全国领先的地区。我国的改革开放战略从沿海开始向内陆推进,商品经济首先在沿海地区兴起,随后在2000年提出西部大开发,目的是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但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差、人口流失严重、发展速度较慢,整体经济发展较落后于东部,因此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对特色小镇的整体空间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特色小镇有两个主要的高密度集聚分布区,分别是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城市和金融大都市,北京和上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仅拥有领先的科技和教育水平,还吸引了大批跨国公司入驻。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成渝地区的密集程度较高,这4个密集程度较高的集聚区与我国的“菱形经济重心区域”范围基本保持一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他城市特色小镇的发展速度也不容小觑。

3.2 省域空间分布特征

本文将我国住建部公布的40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的数量以省为单位用柱状图和折线图形式表示(图3)。从图3可见,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四川5省分别在第一批和第二批特色小镇的个数上较多。浙江是两批特色小镇数量总和最多的省份,为23个;其次是江苏、山东、广东和四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特色小镇数量最少,只有4个。浙江作为特色小镇的“带头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产业基础,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在特色小镇的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因此拥有的特色小镇数量最多。江苏、山东、广东都是沿海省份,资源、交通、产业发展存在优势,四川虽然位于我国西南腹地,但却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和华中、连接西南和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六,西部第一,拥有的特色小镇的数量自然较多。位于我国西北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多以山地为主,气候环境恶劣,在特色小镇的建设方面优势差,拥有的特色小镇数量最少,因此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对特色小镇的省域空间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3.3 空间分布模式特征

在ArcGIS10.2中,本文利用平均最近邻对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模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从表1可见,我国特色小镇集聚分布明显。我国第一批特色小镇的最邻近比率为0.7084小于1,且z得分为-6.2869,小于-1.645,p值显著,表明特色小镇在空间布局上呈聚集性分布;我国第二批特色小镇的最邻近比率为0.6930,小于1,且z得分为-9.7572,小于-1.645,p值显著,表明特色小镇在空间布局上的集聚特征显著。总体来看,我国国家级特色小镇的最邻近比率在减小,空间布局一直处于集聚分布状态。

图3 我国国家级特色小镇数量分布

项目第一批特色小镇第二批特色小镇平均观测距离(m)115537.631477881.0822预期平均距离(m)163098.9799112382.7646最邻近比率0.70840.6930z得分-6.2869-9.7572P值0.00000.0000

注:z<-1.645表示聚集性分布;z>-1.645表示分散性分布。

3.4 类型划分

本文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对常住人口(X1),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X2),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X3),工业总产值(X4),就业率(X5),城镇化率(X6),距县城距离(X7)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见表2、表3。

表2 第一批特色小镇旋转成分矩阵

表3 第二批特色小镇旋转成分矩阵

从表2、表3可见,我国第一批和第二批特色小镇的数据经过旋转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X2)和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X3)在因子1上有较大载荷,这与不同产业从业人员的数量有很大关系,因此将其定义为“产业发展因子”。它对总方差的贡献率在所有因子中是最高的,表明产业经营情况对特色小镇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常住人口(X1)和工业总产值(X4)在因子2上有较大载荷,这与人口和经济有很大关系,因此将其定义为“生活条件因子”。它对总方差的贡献率与第一主因子的贡献率相差较小,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对特色小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就业率(X5)在因子3上有较大的载荷,这与就业率有很大关系,因此将其定义为“就业情况因子”。它对总方差的贡献率与第一、二主因子相差较多,表明人们的就业情况对特色小镇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距县城距离(X7)和城镇化率(X6)分别在第一批和第二批特色小镇的旋转成分矩阵表中占据第四主因子和第五主因子,可见这两个主因子与距离县城的远近和与城市的发展情况存在关系,因此将其分别定义为“空间距离因子”和“城市发展因子”。它对总方差的贡献率相差较小。综上所述,特色小镇发展受到产业、生活、就业、距离、城市五大因子的影响。

通过分析我国特色小镇的空间格局及其竞争优势,得出各因子的得分,再经过计算得出因子的综合得分,利用ArcGIS10.2,将住建部公布的两批国家级特色小镇的得分情况表示在地图上(图4)。从图4可见,我国两批特色小镇的综合得分为0.91—1.80和1.81—2.70,其中得分较高的小镇大都位于沿海地区,说明产业发展、生活水平、经济增长情况、小镇空间位置、城市的先进程度都从不同程度影响着小镇的建设。因此,未来特色小镇的建设既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又要从多个方面考虑,综合全面地发展。

图4 我国国家级特色小镇综合得分

根据综合得分结果的高低,本文将两批国家级特色小镇分为:①条件优越型(3.61—4.50分)。产业集群度高、生活条件好、就业率高、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齐全。符合这种类型的特色小镇只有2个,分别是得分4.22的第一批特色小镇中的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镇和得分3.99的第二批特色小镇中的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②条件较好型(2.71—3.60分)。产业集群度较高、生活条件较好、就业率较高、地理位置较优越、基础设施较齐全,符合这种类型的特色小镇有30个,其中沿海地区分布较多,中西部地区呈零星分布。③条件良好型(1.81—2.70分)。产业集群度相对较高、生活条件良好、就业率略高、地理位置相对优越、基础设施相对齐全,符合这种类型的特色小镇有232个,数量最多,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历史文化内涵突出的文化汇集区聚集程度最明显。④条件一般型(0.91—1.80分)。产业集群度一般、生活条件一般、就业率一般、地理位置一般、基础设施一般,符合这种类型的特色小镇有138个,各个地区都有分布,但中部地区较集中。⑤条件略差型(0.00—0.90分)。产业集群度、生活条件、就业率、地理位置、基础设施都一般,符合这种类型的特色小镇只有1个。即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仑镇地处西部,四周被群山环抱,交通不发达,因此综合得分不高。目前,我国特色小镇的发展还不成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 国家级特色小镇竞争优势分析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攀升,小城镇发展迅速,随后大城市强大的吸引作用使小城镇发展迟缓,即使乡镇企业在不断进行规模化发展,城镇化速度仍缓慢,小城镇发展出现了问题。近几年,国家对加强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做出了重要指示,将发展特色小城镇作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作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被正式列入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目前,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和消费差距悬殊、劳动生产力差距大、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保障水平低等问题,使农村发展如何跟上全国步伐成为我们的重大挑战[32]。特色小镇的提出正是目前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方案之一。作为城市和乡村的交界地带,特色小镇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缓解城市压力问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4.1 竞争优势

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前面提到的五大影响因子,本文将特色小镇的竞争优势归纳为:①资源条件。特色小镇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基础资源、知识资源、创新资源等资源条件,这些资源构成是特色小镇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地理位置不同,每个小镇拥有的资源条件不同,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人”是发展的核心,特色小镇发展需要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来带动,还需要相当一部分人的配合和帮助;自然资源是特色小镇与生俱来的天然优势,可让小镇朝着绿色生态和可持续方向发展;基础资源的支撑给小镇提供了一个“赢在起跑线上”的外部环境,让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更加顺利;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为小镇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丰富了小镇的发展;创新资源的加入使小镇发展更加趋成熟,在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②发展战略与竞争状况。在创新发展的大环境下,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特色小镇的发展战略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转型调整,这才能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虽然全国大小城镇的联系都十分密切,但我们可把每个小镇看作独立的个体,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经济发展新格局制定符合小镇的发展战略,这样既可与经济发展现状保持一致,又可充分发掘小镇特色,杜绝“千镇一面”的现象,从创新着手,凸显自己的特色。③需求条件。特色小镇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产业发展又离不开市场需求,因此市场需求对特色小镇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有的小镇以温泉著称,随着国内外游客数量增加,不仅交通和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发展方向也逐渐趋向于休闲养生旅游;有的小镇虽然以农业生产为主,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生产方式开始转型,产品类型得到扩充,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园区。当今是提倡创新的时代,特色小镇要不断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这样才不会被淘汰。④相关及支持产业。产业作为特色小镇发展的支柱,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关及支持产业的设立意味着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特色小镇自身产业的生产成本,加深了贸易往来和信息交流。许多成熟的特色小镇都是先在一个或几个产业的带动下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因为一个产业的发展要有其他相关产业的支撑,使其形成产业链,最后发展成为产业园区。通过增加贸易往来,促进了交通的发展,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有了产业的支持就意味着有了资金,而资金是支撑特色小镇成长的必要条件。与其他城镇一样,特色小镇的建设也需要资金的支持。由于地理区位的原因,特色小镇自身拥有的资金支持较有限,但在发展中突出品牌特色,可吸引很多投资商的关注,进而在相对狭小的空间内增加投融资模式,借助外部的力量进行开发建设,有助于特色小镇的成长。如长三角地区地理区位优越、产业集聚高、投资环境好、经济发达,特色小镇多集中于此。⑤政府。特色小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我国先后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各个省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意见,有效推动了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⑥机会。目前,国家战略机遇突出,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创新升级快,有助于特色小镇的发展。2017年我国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在快速增长。这对发展特色小镇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有效利用转型升级来推动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的布局,带动经济的增长,将会是特色小镇发展建设的重要机遇。

4.2 存在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特色小镇规模差异较大。从图5可见,除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的特色小镇常住人口最多外,其他省份的特色小镇常住人口差别不大,反映出特色小镇在规模上存在较大差异。特色小镇想要发展,首先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人口规模,经济支撑着产业的发展与转型,人口维持着小镇的发展和壮大。同时,还需要资源、资金、创新、文化、自然环境要素的共同配合。由于我国地理环境不同,导致东西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所以特色小镇存在规模差异较大的问题。②对建设特色小镇的意义存在误解,特色不突出。自从特色小镇被正式提出来之后,全国各个省市相继开展了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如加大投资力度,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和产业园区;对原有特色进行深度探索和完善;延续并传承小镇特有的文化内涵。但其中不免存在误区,如极度模仿丢失了自身的特色;急于发展,缺乏特色;借特色小镇之名搞其他产业发展,曲解建设特色小镇的意义。③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特色小镇的建设没有固定的模板,都是因地制宜,发挥各自的优势特征,但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存在规划不科学的现象。主要是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而是为了某些利益而搞理想化建设;没有综合考虑居住、工作、游玩的用地划分,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样建出来的特色小镇将会出现“四不像”的现象。此外,由于政府出台的政策存在差异,使特色小镇建设较散,规划布局存在缺陷。④生态环境遭受不可逆的破坏,环境保护难度加大。目前,全世界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我们正在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资源转化和再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是不可逆的事实,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可能地保护资源。特色小镇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将会影响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有的小镇在建设过程中乱占土地、污染水源,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严重。

图5 我国国家级特色小镇常住人口

4.3 发展建议

为了使以后的特色小镇发展更加完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综合已有学者给出的建议[33-35],提出以下建议:①保护生态环境,树立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需要维护,不能为了追求特色小镇的经济效益而对环境进行肆意破坏,特色小镇建设要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下。②深入挖掘自身特色,重点突出小镇品牌。特色小镇将城市和乡村的资源、要素、产业有机联系起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在建设特色小镇时要结合当地区位条件,深入挖掘自身特色,打造小镇品牌优势。③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特色小镇既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又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不能落后,这是特色小镇发展的基础。④结合实际情况,倾听民众意见,多方位结合发展。建设特色小镇的初衷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要在国家政策和政府的扶持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倾听多方意见,充分利用好每一个发展条件,共同建设特色小镇。

综上所述,建设特色小镇需要考虑和注意问题很多,还需要当地政府和居民携手,共同为本省(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推进城乡更快更好发展。

5 结论

我国住建部公布的40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分布于地势低平、经济发达的东中部地区,“东多西少”现象明显,密集程度由东向西逐渐降低,与“胡焕庸线”两侧的分布规律基本保持一致。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两个主要的高密度集聚分布区。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成渝地区的密集程度较高,这4个密集程度高的集聚区与我国的“菱形经济”重心区域范围基本保持一致。在所有的省份中,浙江拥有的特色小镇数量最多,其次是江苏、山东、广东和四川,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特色小镇数量最少,可见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对特色小镇有很大影响。利用平均最近邻对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模式特征进行分析,得到特色小镇在空间布局上呈集聚性分布。根据因子分析计算得到特色小镇的综合得分,按照综合得分的高低对特色小镇进行分类,每种类型按产业集群度、生活条件、就业率、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由好到一般划分为条件优越型、条件较好型、条件良好型、条件一般型、条件略差型五类,其中条件良好型的特色小镇数量最多,其次是条件一般型,可见我国特色小镇得分普遍不高,目前发展还不成熟,有待提升。

通过构建特色小镇的竞争优势模型发现,特色小镇在资源条件、发展战略与竞争状况、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政府、机会六个方面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首先,特色小镇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基础资源、知识资源、创新资源等资源条件,正是这些资源构成了特色小镇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其次,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特色小镇的发展战略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转型调整,再加上相关产业的支持,使特色小镇在发展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第三,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相关政策的有效引导。2018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36],通过建立规范纠偏机制、典型引路机制、服务支撑机制,对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目前,随着国家层面有关政策的颁布,各省市相继制订了大量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政策,政策多样化,地域性较强。因此,应结合我国东西部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政策,有效规范特色小镇建设,防止变形走样,避免运动式建设,使特色小镇发展逐渐趋向成熟。第四,我国特色小镇发展仍存在分布不均、规模差异大、特色不突出、规划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在未来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挖掘小镇特色、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猜你喜欢

小镇因子特色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熊的小镇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小镇(外一篇)
影响因子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