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仁学院“明德印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

2019-01-20

铜仁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明德铜仁印记

叶 丹

( 铜仁学院 梵净教育研究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更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为此,构建贯穿教学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并持续发挥成效,形成长效机制,是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保证。问题的关键是一所高校应该构建什么样的适合学校办学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又该如何构建并保障运行?对于这一问题的解答,铜仁学院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把“立德树人”的共性主张内化为学校特色鲜明的个性要求,构建了 “明德印记”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这一特色化和个性化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从构建逻辑、内涵特征、教育内容、实践路径等层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供了鉴证。

一、“明德印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逻辑

(一)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内在的逻辑性特征

逻辑源自古典希腊语“逻各斯”(logos),狭义上逻辑既指思维的规律,也指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即逻辑学。广义上逻辑泛指客观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逻辑性是指发展过程符合逻辑体系、具有逻辑特点、恪守逻辑规则的特性。“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简称,亦称思想工作或思想教育。它是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2]可见,思想政治工作在概念内涵和实践方法上是符合逻辑以及逻辑性原则 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道德观、价值观、政治观等问题,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因此,把握准思想政治工作内在的逻辑性,对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极其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三大规律”的论断对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我们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遵循。

(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鲜明的体系化特征

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事物、思想意识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联系构成的整体。体系化就是使事物或思想意识成为体系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实质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与传达,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最终实现既定的政治目标。这一体系化过程主要表现为目的性,系统性,精准性,连贯性,持久性,闭环性。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党的政治优势,也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途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力保证。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人民,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地为实现党的当前的和长远的革命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奋斗。这一体系化过程必须要有科学严谨、逻辑性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作指引、作支撑、作保障。在高校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坚持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构建完善贯穿教学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继而确保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明德印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逻辑

应该说,上述观点是对思想政治工作逻辑性、体系化构建的在共性层面的应然表达,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铜仁学院构建的“明德印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进一步探索如何在应然共性框架下,构建个性化、特色化的实然状态。这一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什么命名为“明德印记”?“明德印记”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理念、特色亮点,其逻辑缘起的依据是什么?我们认为,逻辑缘起有四:一是源于回应大学之道的历史逻辑。《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首先在于明明德。二是源于适应地缘文化的场域逻辑。铜仁在地缘上因三尊儒释道铜人像而得名,后改“铜人”为“铜仁”誉为“仁义之城”,“厚德铸铜·仁义致远”的城市人文精神孕育、滋养着铜仁学院以“明德”为核心的大学理想。三是源于照应办学传统的实践逻辑。铜仁学院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20年创办的明德学校,“明德”精神伴随了近百年的时光,无论处于哪个办学阶段,“明德”二字始终是校训的首要内容和育人的基本准则,铸就了办学的灵魂。四是顺应现实要求的时代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做到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培养始终,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二、“明德印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内涵特征

(一)概念释义

“明德印记”既是理念也是体系,之所以命名为“明德印记”,是因为这一体系的逻辑构建与行为实施的过程,可以生动形象地表达为雕刻印章、钤识印记的过程。所以,“明德印记”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逻辑构建的内容明确层面,即明德层面,立德是根本,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彰明德行,止于至善。据此可以 形象地表达为:在铜仁学院这样一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熔炉里,以理想信念之火、核心价值之锤,把师生在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要求和培育标准,锤炼、铸造、雕刻成一枚铜质印章——明德之印。另一个是行为实施的实践育人层面,即印记层面,树人是核心,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钤印记识,光大弘扬。据此可以生动地表达为:以明德之印钤识“厚重·灵性·担当”的深深印记。“明德印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融入、贯通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强调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党建引领;促进师生情志意、知信行、学思用的统一,全面发展。

(二)基本内核

“厚重·灵性·担当”的大山品格是“明德印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基本内核。基本内核就是要回答“印记什么”的问题,也即明德之印钤识、印记的核心内容,据此指向的核心价值。“厚重·灵性·担当”的大山品格,既是“明德印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师生在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要求和培育标准。英国教育家阿什比曾经说过,“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铜仁学院也不例外。铜仁,位于云贵高原东部,武陵山腹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孕育了“两山两江四文化”,其中的城市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对铜仁学院的文化精神影响颇深。据此,学校以大山外形为参照,创新设计了通识+专业+自主+项目的“山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大山内蕴为蓝本,系统构建了以最能体现大山特质的“厚重·灵性·担当”品格为核心内容的大山文化体系,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正是在这个逻辑上,“明德印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与“厚重·灵性·担当”的大山品格为核心内容的大山文化体系息息相通、互为一体,形成了“明德印记·大山品格”的独特大学文化核心价值。

(三)主要特征

“明德印记”集中体现了三个维度六种性质,兼具价值性和文化性、历史性和未来性、实践性和示范性,具有鲜明特色。一是价值性和文化性。一所大学需要有统率性的价值观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落实“明德印记”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在教育目标上发出的“铜仁声音”。大学教育承担塑造学生品格与价值的任务,“明德印记”从中心思想到表述都符合传统教育文化、铜仁城市文化、学校大山文化和当代思想文化的品质内涵,充分体现了在培养目标上的文化性。二是历史性和未来性。教育在传递知识、培养能力、涵养素质之外,还要让年轻学生养成扎根于自己文化身份的品格与价值观。“明德印记”作为新时代铜仁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正是以中国文化中厚重的德行养成、美德教化为历史根基,延续“文化自信”的一种“教育自信”。三是实践性与示范性。“印记”是一个实践育人的养成过程,将德育置于教育的灵魂、统率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培养个体习性、人格品质、社会责任与担当精神,明确“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整体教育观,强调实践性与示范性作用的育化式发展,旨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明德印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教育内容

任何一所大学构建具有自身个性化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其教育内容都是指向特定的教育目标的,“明德印记”的教育目标是恪守“明德·致用”的校训和四大核心理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明德引领大学风尚,烙印下“厚重·灵性·担当”的大山品格的深深印记,实现仁、智、勇的统一,引导师生做新时代的君子,培养时代新人。教育内容则是围绕“厚重·灵性·担当”的大山品格展开,突出“厚重”道德观、“灵性”价值观、“担当”政治观的塑造与培养。

(一)“厚重·灵性·担当”大山品格基本内涵

1.以大山品格的“厚重”表征人的文化性,做一个品德修养深沉厚重的仁者。“厚重”意为敦厚持 重,如《明史·刘仲质传》:“仲质为人厚重笃实。”仁是理想人格所要达到的最高的道德境界。其基本含义就是孔子和孟子所说的“爱人”“侧隐之心”等。儒家倡导“仁”德,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合作,对于人与人之间有时难以避免的竞争来说,则更为重要,是根本价值所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以“忠恕”态度友好相待,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态度互相帮助;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原则推己及人。儒家有关仁德修养的思想,强调了道德的自觉和自律,以及道德价值实现所带来的精神满足。因而,深沉厚重是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一种豁达的人生姿态,一种成熟的人格品质。大道至简,要求师生做到“三不三要”,即不要损害他人,不要损害社会,不要损害国家;要帮助他人,要回馈社会,要报效国家。在铜仁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中,“厚重”包含三层涵义:“崇德·明理·博识”。

2.以大山品格的“灵性”表征人的自主性,指向做一个品性才能智慧灵性的智者。“灵性”意为聪慧才智,如唐韩愈《芍药歌》:“娇痴婢子无灵性,竞挽春衫来比并。智是理想人格所应达到的最高的价值境界。“智”通常写作“知”,在《论语》中具有非常明显的含义:一是指知识;二是指聪明与智慧,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思维能力或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儒家认为,追求知识、增长智慧是人生重要的价值取向。荀子曾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儒家认为掌握知识并善于思考的人就能成为“智者”。在铜仁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中,“灵性”包含三层涵义:“学习力·适应力·创造力”。

3.以大山品格的“担当”表征人的社会性,做一个品行责任包容担当的勇者。“担当”意为承担责任,包容一切并对其负责,就叫有担当:“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如《朱子语类》卷八七:“岂不可出来为他担当一家事?”勇是理想人格所应具有的坚定不移的毅力与所应达到的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境界。在古代中国,勇是一种重要的人格特质。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义”指道德原则,孔子主张见义勇为,反对见义不为。勇敢是勇气、胆略,是一种气质性的品格。古代中国人认为勇是一种以仁义之心,配之以浩然之气的大勇才是有价值意义的,符合人民利益的。要完成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就要有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精神与毅力。在儒家的理想人格观念中,“勇”是必不可缺的,没有“勇”这一品格,就不能为仁为义,就不能达到理想的人格境界。在铜仁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中,“担当”包含三层涵义:“自信·责任·敢为”。

仁、智、勇是人类生存的三种境界。仁是就道德认知的性情而言,是从情感层面上反映了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智是就价值判断的能力而言,是从认识层面上反应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勇是就政治伦理的意志而言,是从实践层面上反映了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仁、智、勇三个方面在人类生存中缺一不可,构成了铜仁学院师生大山品格的根本要素。

(二)“厚重·灵性·担当”大山品格基本要求

1.达到品德修养深沉厚重的仁者的目标,要求提升“崇德·明理·博识”的道德境界,着力解决“真善美”的认知与实践问题。(1)“崇德”即“崇德臻美”。意出 《论语·颜渊》:“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论语·泰伯》:“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于沟恤。’”具体包括道德情操、仁爱情怀、审美情趣等要求。(2)“明理”即“明理至善”。意出《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汉桓宽《盐铁论·申韩》:“明理正法,奸邪之所恶而良民之福也。”具体包括明辨是非、理性思维、科学精神等要求。(3)“博识”即“博识求真”。意出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鲍溶》:“盖其气力宏赡,博识清度,雅正高古,众才无不备具云。”《朱子语类》:“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具体包括学识广博、励志求真、学以致用等要求。

2.达到品性才能智慧灵性的智者的目标。要求 提升“学习力·适应力·创造力”的价值境界,着力解决“理性与智慧”的认知与实践问题。(1)学习力。学习力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学习力的本质是竞争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要素,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要求。(2)适应力。也叫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生存而进行的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具体包括生命意识、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要求。(3)创造力。创造力是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教育、培养和实践的结果,主要是师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要求。

3.达到品行责任包容担当的勇者的目标,要求提升“自信·责任·敢为”的政治境界,着力解决责任担当的认知和实践问题。(1)“自信”,是一个人进取奋发、乐观向上的心态和行为表现。意出《墨子·亲士》:“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具体包括坚定信念、包容乐观、诚实守信等要求。(2)“责任”,是一个人对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的认识和行为表现。责任意识,“想干事”;责任能力,“能干事”;责任行为,“真干事”;责任制度,“可干事”;责任成果,“干成事”。意出《新唐书·王珪薛收等传赞》:“观太宗之责任也,谋斯从,言斯听,才斯奋,洞然不疑。”具体包括社会参与、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要求。(3)“敢为”,是一个人能够勇敢地去做某件事的勇气和行为表现。意出谭嗣同其遗书“自度不为人后,赴死敢为天下先”。具体包括探究意识、坚强意志、担当精神等要求。

(三)“厚重·灵性·担当”大山品格教育内容

“厚重·灵性·担当”大山品格教育内容涉及大学生核心素养习得和养成的主要内容,以下综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进行阐述。

1.“厚重”的教育目标主要定位在人的道德性。重在强调能获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境界的人。(1)“崇德”,具体包括道德情操、仁爱情怀、审美情趣等要求。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具有对道德情操和人格品德正确的认知,能培养和践行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品德;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等。”[3](2)“明理”,具体包括明辨是非、理性思维、科学精神等要求。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具有明辨是非的认知和能力,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等;具有问题意识,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理性务实,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规范行为等。”[3](3)“博识”具体包括学识广博、励志求真、学以致用等要求。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具有渊博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博览群书,精读经典,养成良好的读书和学习习惯。崇尚真知,具有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具有广阔的视野、深远的见识和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能做到学以致用,躬行实践。

2.“灵性”的教育目标主要定位在人的价值性。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1)“学习力”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要求。教育内容主要包括:“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 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3](2)“适应力”具体包括生命意识、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要求。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能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能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3](3)“创造力”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要求。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能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实际操作的改进与优化等。”[3]

3.“担当”的教育目标主要定位在人的政治性。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1)“自信”具体包括坚定信念、包容乐观、诚实守信等要求。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具有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并付诸行动。在复杂的社会交往中,具有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显示出豁达的气度和胸襟、有着坚毅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乐观豁达开朗,具有能够激发人潜在的能力、善于排忧解难、勇于走出困境的积极心态。能遵循诚实守信,理解和践行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的道德传统。”[3](2)“责任”,具体包括社会参与、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要求。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具有感恩之心,能做到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待人宽和,孝敬亲长;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他人和社会负责;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具有家国情怀和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3](3)“敢为”具体包括探究精神、坚强意志、担当意识等要求。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具有尽最大的力量,用自己的所有不顾一切地极度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具有担当意识,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做到能担当、敢担当、真担当。

四、“明德印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践路径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融会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明德印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成效,取决于能否顺利贯通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以及贯通的实际效果。据此,学校研究制定《铜仁学院“明德印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着力解决“明德印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途经和保障问题。

(一)“明德印记”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途径

1.贯穿“山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在通识教育层面,改革通识教育体系,突出思政教育效果,强调大山品格塑造。二是在专业教育层面,融通专业教育体系,整合专业思政资源,构建课程思政体系。三是在自主学习层面,优化自主学习管理,完善自主学习平台,引导自主学习发展。四是在项目课程层面,科学设计项目课程,挖掘项目思政元素,探索项目课程思政。大山的外形与内蕴高度契合,形成“明德印记”贯通下的更加科学合理、健全完善、强化“学生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2.融入学科体系。学科体系建设所涉及的几个基本要素都需要深度融入。学校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科团队、项目、领域、成果、人才、平台等,在学科团队建立党支部,实施党建引领和“双带头人”工程,强力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

3.融入课程思政体系。一是研究制定《铜仁学院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通识教育课程为支撑,专业教育课程、自主学习课程、项目课程为辐射的课程思政体系。二是构建新型课程思政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思政方法体系;构建课程育人的质量提升体系;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体系;构建推动和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体系。三是在核心层建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银课。在中间层建好“明德印记”系列课程;建好通识教育课程;建好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在辐射层重点加强“金课、银课”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推广“明德印记”教育教学做法;完善教材建设、使用和管理体制机制。

4.融入校园文化活动项目体系。把“明德印记·大山品格”文化价值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分类分层分级推进学校基层党建“三范”品牌建设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案例建设项目、学校对外宣传推介项目、学校内部治理制度体系建设项目、廉政文化建设项目、楼宇文化建设项目、校本文化建设项目、校园体育场馆文化建设项目、师德师风建设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项目、师生科技学术建设项目、校园先进班集体创建活动项目、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活动项目、校园文化活动月展演项目、大学生艺术素养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师生员工文体活动项目、“悦”读校园项目、系列敬老活动项目、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项目、一院一品建设项目等建设和开展。

5.融入荣誉体系。设立明德学生最高奖、卓越教育教学奖,开展“明德印记”年度人物、年度思想政治工作项目案例带头人评选等,丰富和完善学校荣誉体系。

(二)“明德印记”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的构建

这是从质量效果层面考量“明德印记”体系实践成效构建的评价体系,形成闭环系统,促进体系建设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铜仁学院在办学上强调“铜仁需求·国家标准”的核心理念,构建完善“明德印记”同样遵循这一理念。所以,作为“明德印记”体系中重要的构成部分,质量标准评价体系(“质量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就是在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精神的框架下,通过研究制定《铜仁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0)》和《“明德印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质量标准评价考核办法》来具体实施和执行。质量体系以“健全育人体系,强格局;巩固育人阵地,出成效;优化育人品牌,显特色”为目标,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所要 求的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育人工程,概括为党建引领,课程主导、环境熏陶、实践历练、自我塑造,并以质量工程建设内容为任务,以体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的“三全”育人功能作用发挥和建设成效为标准,形成目标、任务、标准、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系统,支撑“明德印记”体系。该质量体系形象地表述为“红色引擎·四轮驱动”质量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党建引领即红色引擎,是质量体系的领导力和方向性系统,主要涵盖组织育人,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四轮驱动包括课程主导、环境熏陶、实践历练、自我塑造“四个轮子”,其中,课程主导、环境熏陶是学校层面为主实施的行为导向,相对于学生主体性属于外在的前驱系统,课程主导主要涵盖课程育人,环境熏陶主要涵盖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历练、自我塑造是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的行为导向,属于内在的后驱系统,实践历练主要涵盖科研育人、实践育人,自我塑造主要涵盖心理育人和资助育人。应该说,这套质量体系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构建完善“明德印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起到了支撑和保障。

猜你喜欢

明德铜仁印记
唯美江南的独特印记
谢明德
半群SPCn 的极大子半群
山东省龙口市明德学校
过去一年,国家立法的深刻印记
唱响美丽铜仁 助力自然遗产保护
诗书画苑
30年印记
铜仁学院李秋焘作品欣赏
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