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火种
2019-01-20张旭辉
文 张旭辉
记得多年前参加过一个关于生态卫生厕所的研讨会,虽然规模很小,却留下了深刻印象。会上一位专家说,欧洲同行常跟他讲,欧洲历史上的如厕方式很不卫生,导致了灾难级别的疫病问题,后来的厕所虽然卫生了,但又造成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中国古代有着粪肥还田的绿色模式,一定要好好利用,不要走欧洲的老路。专家笑着说,虽然知道这些外国同行都是一片好心,却还是觉得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然后在场的人也都笑了。
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要求一个社会跨越当前阶段去关注更高级的问题,如同晋惠帝问无粮的灾民何不食肉糜一样荒唐。其实何止厕所问题,当年甚至有很多声音反对中国人发展小汽车,甚至反对中国工业化。正如人不会因为第三个馒头吃撑了就觉得前两个馒头都不该吃,今天国人会抱怨路上太堵、汽车限号,抱怨空气和水的污染,抱怨绿地太少,但很少人会说工业化、城市化都是错的,因为生活质量的总体改善是不会骗人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工业化、城市化拥有正确性就无视它在今天表现出的越来越多的激进和副作用。在一切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时期,各种自然资源都被资本要素化,有时甚至是思路简单、做法粗暴的。过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在给国人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将经济中心论深深印在了国人对国际国内许多事物的认识上。
经济中心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同样明显。大量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天然对立还是相辅相成的讨论,其核心是我们不希望任何事情阻碍经济发展,推动任何事情都要先说明它不会阻碍甚至可能有助于经济发展。
尽管中央早已陆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不断调整政策导向,但社会认识水平的提升有滞后性。时至今日,某些风景秀丽、有综合开发潜力的海滩,产生经济效益的方式居然还是挖沙卖沙,赚取那一点可怜的资源钱。有的却早就建起了滨海浴场、七星酒店,成了国家景区、乡民骄傲,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一样不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思路不同,吃法不同,日子过得可是天上地下。
电视里对农村基层干部的采访,很多干部说,你要让农民干什么事,靠嘴说没用,你自个儿先去干,干成了他们都跟着你走。朴素的话语蕴含着道理,当别人的认识水平还听不懂你的想法,你就去实践。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实践会让他们懂。普通的市民和农民没有太多时间,更没有专业知识和宏观视角去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而整合了多个部门职能,在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工作中占主体地位的国家公园或能承担起这个实践教育的功能,做个生态文明的播种机,在这个亟需协调发展的时代里,努力消除一些激进的经济中心论思想,把生态文明理念的火种撒在人们心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国家公园将带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