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的人民本位

2019-01-20刘保国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类绿色生态

刘保国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倡导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并将人民群众的需求与利益纳入发展的考虑范围,努力在自然与人类之间寻求新的平衡点,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人民本位。

一、绿色发展体现人的价值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强调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通过对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说明,认识到只有实现经济价值、自然价值与人的价值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并在这一过程中,使党的执政能力得以相应提高,使人民的幸福感由此增强。

(一)绿色发展追求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认为,生产发展是一切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在社会历史进程中,人类通过向自然资源获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发展了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的生产力,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人类享受生产发展带来的成果的同时,给自然环境也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破坏,给进一步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压力。2018年5月,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2]面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可持续的绿色发展理论应运而生。

绿色发展绝不是极端环保主义者眼中的只要“绿色”而不要“发展”,其中的一个重要含义是强调改变过多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过多依赖粗放扩张、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代之以创新创新驱动的新的发展模式。绿色发展理念并不意味着用抛弃生产发展的办法来实现保护环境,而是主张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办法来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统一,以期实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目的。

(二)绿色发展体现经济价值、自然价值和人的价值的统一

一个社会的发展包含许多方面,其中经济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把发展的价值看作是经济价值、自然价值和人的价值的统一,体现了发展价值的全面性。绿色发展理论就当前我国面临的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理性认知与分析,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认为人类要想获得长足以及久远的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做到发展的节约、低碳和清洁。绿色发展理论认为,发展除了具备明显的经济价值之外,还包括自然与人类一起得到发展的自然价值和人的全面发展所体现出来的人的价值。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强调通过转变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走上生态环保型发展道路。绿色发展是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是有别于传统发展模式的一个崭新发展模式。这个模式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要把环境容量和资源的承载力作为约束变量,考虑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去。同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把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行动纲领。进一步说,绿色发展是把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融为一体的、经济发展、自然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一种全方位的、全新的发展模式。

(三)绿色发展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

绿色发展理论的核心价值在于在发展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即不能仅仅顾及某方面的发展,而是要全面协调人的各方面的发展。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1]政府的发展政策必须紧紧围绕人民而进行,避免出现损害人民利益行为的出现,从而创造文明社会。当然,从思想的逻辑内涵而言,任何思想都要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在一定限度与框架内自由行使,绿色发展也不例外,这种准则体现在绿色发展理论上就是通过保护自然环境,最终维护社会发展的终极秩序,满足人的需要,达到以人为本。

我们要学会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发展经济,特别要注重人本身的社会需求,从人的本性出发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只有将人的本性需求作为发展的终极目标,才会更好地面对与处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语境下,绿色发展理论以其独有的路径选择在众多发展策略中凸显出其以为人本的价值特色,为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增强了人民的理论自信。在我国当前的现实条件下,更要注重对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采,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经济利益,不能不顾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利益,如此方能维护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从而最终有利于人的整体和长远利益的满足。

二、绿色发展提供普惠民生福祉

习近平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3]12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不仅需要看是否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还需要考量在繁荣的经济发展背后是否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支撑,而绿色发展理论正符合了上述要求。

(一)生态环境及其公共产品属性

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即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是社会存在的重要组成和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否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考量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成为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通过作用于人类社会发展来体现其价值。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前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生态环境为人类的基本生存发展创造条件,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基础与支撑,人类的基本权益也会因此遭受损失与破坏。人类需要饮用清洁的淡水,粮食生产需要有不受污染的土壤,所以生态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比其他任何公共产品都显得重要。

习近平在考察海南时曾经就公共产品作出系统而详细的描述,认为一个国家拥有的最大财富即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人们能够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求得自身发展,特别是海南作为天然风景大岛,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旅游优势,同时也要注重协调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十九大指出:“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1]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大力倡导下,为人民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公共产品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

人民的日常生活需要依靠生态环境来获取,而生态环境本身具有的难以恢复性更是呼吁人类要注重保护自然。要通过努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来维护人民的基本生态权和发展权。

生态环境对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基础性意义,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状况。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适宜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因此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保障经济发展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支撑,并从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吸收和发展了自然生产力思想,阐明了绿色发展的生态生产力理念,认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4]234习近平继承了马克思“劳动的自然生产力”[5]122的思想,并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必须同时注重。因此,人类要学会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理论上揭示和体现了人与自然、发展生产力与改善自然环境之间的辩证统一性。优美的生态环境,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也反映了当地民众的生态素养和文明程度,也是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重要组成。

(三)良好环境是民生保障和民生福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生的保障。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依靠生态环境提供资源,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社会的发展维系在每一个现实的、活生生的人身上,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民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实现绿色发展必须坚持民生导向,这不仅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要为人民的衣、食、住、行提供生态环境的保障,以便人们获得充足的物质的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与满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主要是通过强调从生态发展的角度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文明程度。只有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真正的绿色发展,才能保障社会的文明程度以及经济的发展走势。发展不仅要考虑当前的利益需求,更是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不能将资源消耗殆尽。习近平还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6]习近平的这一观点更是直接体现了绿色发展的价值内涵与要求,同时也是实现绿色GDP的重要逻辑注解。

一个民族是否拥有高质量的文明,就要看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否则难以拥有持久的发展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绿色发展就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民在生态文明当中所获得的不仅仅是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眼前利益,更是一种长远的利益。生态文明的要求实际上就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此,摆在我们眼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解决好环境污染治理等问题。正确认识生态环境的现状,解决当代面临的生态问题,同时也是为子孙后代提供生态的发展环境,这是当代人负责任的表现,更是体现了加大力度全面治理环境问题的长远价值。生态文明的绿色福利不仅包含当代人类生活的适宜性福利,还涉及代际公平的可持续福利,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的民生本质。

三、绿色发展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幸福是一种主观状态,存于人民内心,不具有外在性,难以对此进行准确描述。幸福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人民存于世的实践感知。幸福不只是对自身现状的单方面满足,幸福是得到满足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的相互融合,离开了任何一方面都不能称之为幸福。幸福就是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存发展,拥有绿水青山,能够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样生活的人就是幸福的。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逻辑即在此基础上赋予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生态环境是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

关注民生就要关注人们最关心的环境问题,保障民生就要保障公众的生存环境和生命健康。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亲近自然已经成为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途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的高层次追求,成为人民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社会的良性发展主要体现在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拥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民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内心的幸福获得感也由此增强,同时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习近平指出:“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7]幸福感的构成是多元的,世界上有许多种幸福感评价体系,但不论哪种评价体系,也不论处于哪个时代,最基本的幸福指数永远是安全指数。在非绿色的增长方式下,环境安全、饮水安全与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证,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深切认识。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认真思考另一个最基本的安全问题,就是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不可预料的灾难,这种灾难主要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具有一定的人为性,是自然界对人类过度开采所实施的报复。我们必须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避免自然灾害也是维护人民的核心利益、增进人民幸福感而必须采取的重大举措。

(二)绿色就是幸福

绿色发展理论的核心与目标就是增强人民的幸福感,人民幸福感的获得要从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得以体现。根据世界各国的幸福指数报告可知,凡是幸福指数相对较高的国家,其自然资源中可循环利用的资源所占的比例都比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幸福指数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即人民的幸福感实际上是从低碳生活中获得,如果人民生活在一个高污染的国家,幸福感将很难获得。因此可以看出,绿色发展带给人民幸福收获与体验,增强人们的幸福感。

习近平先后从政于福建、浙江这两个山多地少的省份,对生态灾难和生态福祉感受更深。在福建从政时,仅长汀一地习近平就前后去过五次,考察指导工作。在浙江,他简明扼要地指出了绿色发展的思想内涵以及思想精髓。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理论在建设社会主义美丽中国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保护绿水青山已经形成一种“风尚”。绿水青山生态服务功能的溢出效应也为城市提供了的清洁水源、干净空气和安全食品。城市居民最真实的感受是生活中所需要基本生活物质资料与以往相比,显得更加环保、健康以及生态,城市居民更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中,因而从中获得的幸福感更加强烈与真实。

(三)绿色发展彰显人民主体地位

绿色发展的提出建立在充分认识到人民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人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对客观规律的把握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走向与趋势,并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成为绿色发展的中坚力量。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时刻考虑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才有可能保持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人民是发展的主体,马克思曾经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人,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8]287习近平根据我国发展现状提出的绿色发展理论也明确了人民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明确了人民是发展的主宰者,人民在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

在发展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满足人自身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习近平多次表示,其执政理念与方向即是将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执政的第一要素,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明白自身的职责所在。[9]将一个个理念转化为实践,并从实践中收获人民群众的满足度,这才是执政兴国的不二法宝。而作为具有现实需要的主体,人民享有的最基本的成果应该是生态环境提供的各种便利,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习近平提出的绿色发展理论,其实质以及精髓即是以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以及归宿,切实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态发展环境,确保人民获得长足久远的发展,并以增强人民幸福感为主要依托。人民的幸福指数在很大程度上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如果人民生存发展环境不好,则会影响人民幸福感的获得感受,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能忽视。由此可见,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社会发展之需,更是人民群众所期待的发展环境。

四、绿色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终极目标,人自由全面的发展需要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有效依托。根据实践可知,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民的创造史,人类的创造活动构成了整个历史的主旋律,而人类创造历史最终则是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绿色发展厘清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遵循了人与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全面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一)人的全面发展及其理论依据

人类要实现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一种美好的夙愿,历史上的发展总是以牺牲大部分的人的利益为代价,这种代价是多数人不愿看到的结果。而未来社会特别是共产主义将正确处理好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找到一条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和谐发展的生态道路。在通往未来社会的征途中,我们要做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使人民在增强了幸福感之后更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以此来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人类自身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主体价值观。根据这一观点,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它以巨大的历史感勾画了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基础之上人的独立性以及人的自由个性等人的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对一切旧的社会体制的继承与批判,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动力。这就把历史主体的价值凸显了出来。主体价值观作为一种方法论,它要求我们必须从人、从主体的角度理解“物”,理解“物”的主体本质,应当从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善于从物与物的关系中理解和领会蕴含于其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各种“物”的盲从中超越出来,必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作为最根本的目的和最终极的落脚点。

绿色发展理论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历史、对当前发展状态的正确认识与高度总结,它表明自然、社会与人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人们在改造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修正改造过程所形成的消极影响,并清晰认识到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白人可以创造历史,同样也可以摧毁历史,因此要学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与破坏。我们常说的自然环境,并不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自然环境,而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我们在承认大自然存在的前提下,人们不断认识、改造世界,使其适应人类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有处理好人、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促进人类文明的和谐与进步。

(二)绿色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在面对生态环境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出现严重冲突的现阶段,习近平将生态环境作为绿色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来强调,并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要务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并以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度为执政宗旨与目标,打破了思维定势、经验定势以及权威定势,认为人才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真正主体,发展要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衡量发展程度以及发展成果的标准也主要在于人。

绿色发展正是为了人的美好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指出:“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10]这既是对人的价值的追寻,也是深层次的人文关怀。所有的发展都是为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服务,所有的发展成果都应当造福于人民。离开了对人的生命、尊严和福利的保护,发展都将失去意义。绿色发展理论的提出,正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积极回应,其目的即是满足人民的需求。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将目光转向生态环境,且注重社会文明是否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更新与进步,不仅要顾及眼前的发展利益,更要注重子孙后代的发展利益问题,不能为了满足一时的发展需求将自然资源消磨殆尽,这些共同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在绿色发展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绿色发展就是为改善自然环境提出的,在绿色发展那里,发展不再是人类对于自然的征服、统治,而是开启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根据我国国情确立的绿色发展是全面的、可持续的,是符合我们需求的发展。我们所提倡的生态文明是绿色循环的发展,通过形成一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式,为国家的发展和强大提供各方面的特别是物质的基础,最终也是为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1]422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的创造史,发展就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人类在自由的基础上寻求全面发展,人是一切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为发展解决了重大问题。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站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从当今时代的发展主旋律出发,清晰认识到我国当下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绿色发展新理念,并付诸行动,从而找到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钥匙,开启了人的全面发展新里程。当然,共产党人所追求的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远景目标,并不只是一种理想的状况,而是一种不断走向至真、至善、至美的现实运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是根据现实发展状态以及需求而产生的,并转化为实践中的运动,就现阶段而言,这里的“现实的运动”的理论形态和实践表达,就是“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总之,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把人民根本利益放在首位,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把作为人民群众现实生活重要组织部分的生态环境看作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和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2]

猜你喜欢

人类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生态养生”娱晚年
人类第一杀手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