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足万里《国语标注·郑语》笺补
2019-01-20郭万青
郭万青
帆足万里《国语标注·郑语》笺补
郭万青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帆足万里《国语标注》378条,注释简要,在日本《国语》研究史上影响较小,但其间不乏胜义。其中标注《郑语》14条,今杂引中外成果以为笺补,俾有益于帆足氏《国语标注》的全面整理与研究。
帆足万里;《国语标注》;《郑语》;笺补
帆足万里(1778-1852),字鹏卿,通称里吉,号愚亭,溢号文简。生于丰后日出藩,其父帆足通文为该藩藩士。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广注》以帆足万里为荻生徂来的弟子,这种说法恐怕不妥。因为荻生徂来在帆足万里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去世。实际上帆足万里曾从学于中井竹山、皆川淇园等人,后来自己开创“稽古堂”,收徒讲学。其门下弟子有高谷龙洲、冈村瓮谷等,有帆足门下十哲之誉。又据内藤湖南《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化》:“履轩先生当然也在自己家中讲学传授,但却没有能承传其衣钵的门下弟子。履轩先生的著述在一般读者中产生很大的影响,著名的学者,如京都的猪饲敬所先生、九州的帆足愚亭先生,这些人都直接或间接受到履轩先生的影响。”[1,390]中井履轩就是中井竹山的弟弟,可见帆足万里的师承和学术渊源。
带刀次六著《帆足万里》(日本环翠书院大正二年出版)、帆足图南次著《帆足万里》(吉川弘文馆1966年版),均叙述帆足万里一生,帆足图南次所论较带刀次六所论更为详尽。另外,大分県教育会编《大分県六达伟人综合年谱》(大分県教育会1928年版)、大分県教育会编《大分県伟人传》(三省堂1907年版)、天囚西村时彦著《学界乃伟人》(梁江堂书店1911年版),也都有帆足万里的传记。此外,狭间久著有《帆足万里の世界》(大分合同新闻社平成五年版),对于其家世、交友、学术等介绍亦颇详尽。据带刀次六书载,帆足万里生于安永七年(1778),卒于嘉永五年(1852),字鹏卿,号愚亭,帆足通文次子。有《帆足先生文集》3卷(前川善兵卫明治年间刊本)、《老子》(写本)等。帆足纪念图书馆于大正15年辑印有《帆足万里全集》上下二卷,收录其一生著作。检全集目录,上卷依次为《卷首》《全集刊行/辞》《帆足先生年谱》《帆足先生小传》《帆足先生墓碑铭》《题言》《入学新论》《东潜夫论》《穷理通》《井楼纂闻》《严屋完节志》《修辞通》《假名考》《医学启蒙》《三教大意》《宋名臣言行录评》《日出孝子传》《肄业余稿》《帆足先生文集》《西崦先生余稿》,下卷依次为《大学标注》《论语标注》《中庸标注》《书经标注》《周易标注》《春秋左氏传标注》《荀子标注》《庄子解》《吕氏春秋标注》《国语标注》。可见帆足氏治学融通,于汉籍经史多有涉猎。此后,帆足纪念图书馆编有《帆足万里全集第1卷增补》《帆足万里全集第2卷增补》,五郎丸延编有《帆足万里全集第3卷增补》,小野精一编有《帆足万里全集第4卷增补》,1988年7月出版。帆足纪念馆《帆足万里先生全集刊行辞》谓帆足万里“学兼东西,识贯古今,由经史佛典、诸子百家至政治、文学、天文、物理、医药、算术,无不精到深诣,其中最邃经术,依古文解古经,据汉唐以下诸儒,取舍本邦伊物及其他诸家,卓然而成一家之说”,对帆足万里评价很高。
其中《国语标注》包括《周语上》24条,《周语中》23条,《周语下》78条,《鲁语上》28条,《鲁语下》31条,《齐语》36条,《晋语一》45条,《晋语二》2条,《晋语三》《晋语七》《郑语》各14条,《晋语四》11条,《晋语八》36条,《晋语九》22条,共378条。帆足万里的标注后世征引者少,唯见户崎允明《国语考》引用5次,影响较小。其标注简明扼要,很少引用,多直下己意。今逐条笺补《郑语》部分。
1. 非亲则顽,不可入也
陶望龄曰:亲则不忍,顽则不。
【按】引陶望龄之言中,“顽则不”下脱一“能”字。关修龄亦引陶望龄本句,即有“能”字。皆川淇园引穆文熙之说为释。“非……则……”类同于今之“非……即……”。
2. 虢叔恃势,鄫仲恃险
虢多为王卿士,恃势指此类也。
【按】韦昭谓:“势,地势阻固也。险,有险阸。”韦昭释“势”为地势,与帆足氏不同。高木熊三郎《标注国语定本》卷十六引校云:“势,谓权宠也,非地势。若阻固,与险何别?”[2,p1]关脩龄《国语略说四》所云较圆通,谓“虢叔恃势”四字“与‘郐仲恃险’互言”[3],按照关脩龄的说法,上下句互文为义。今检虢为西周封国,虢叔为周文王同母弟,周武王伐纣之次年封国。可见其政治地位的重要。另外,《左传·隐公元年》谓:“制,严邑也,虢叔死焉。”可知虢的都邑制是很险要的地方。又,张贺君、吴倩、魏青利《郑州地区西周城址探析》认为,学术界提出东虢地望在荥阳广武平咷城的说法是没有考古学依据的,张贺君等人认为:“官庄遗址目前发现有西周时期的城墙,还发现有较为丰富的西周时期遗址、遗物,在城墙外侧发现有三重护城河。文献中有记载‘虢叔恃势,郐仲恃险’,可见东虢国防御措施严密。官庄遗址结构布局、所处地理位置及考古学遗存均与东虢国相对应。”[3]《左传》所载,张贺君等人之说,都可证韦昭释“势”为“地势阻固”是符合东虢地势的。关脩龄“互言”之说是有道理的。帆足氏之说反泥。
3. 臣闻之,天之所启,十世不替
替,废也。
【按】韦昭此处有注,即云“替,废也”。帆足氏此处实用韦注,并无新说,不当出注。高木熊三郎亦谓:“替,谓衰废也。”[2,p2]与韦注同。
4. 周衰,其将至矣
勃兴之时将至也。
【按】韦昭于本句之下施注云:“至于伯也。”帆足氏断句错误且误会文义,“其”为推度副词。
5. 对曰:“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
沓,如《孟子》“沓沓”之“沓”,下文“怠沓”可征。忍,残忍也。
【按】韦昭注云:“沓,黩也。忍,忍行不义。”《说文·曰部》:“沓,语多沓沓也。”《说文·贝部》:“贪,欲物也。”则“沓贪”为同义连文。《孟子·离娄上》:“《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孟子》“泄泄”义为言语很多的样子。在孟子看来,“泄泄”义“犹沓沓”,则“沓沓”义亦当为多貌。帆足氏之说是。韦昭“忍行不义”亦即“残忍”之义。
6. 《大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大誓》,逸书。
【按】《周语中》亦引述此二句,韦昭注云:“今《周书·太誓》无此言,其散亡乎?”宋庠《国语补音》卷一谓:“检今所行《古文尚书》,此语甚具。盖当时伪《泰誓》尚行于世,孔氏《古文》未出,韦故云然。”[5]《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昭公元年》亦引之。今检帆足氏《尚书标注》未言《大誓》是逸书,《泰誓上》本篇句下亦唯云:“《左传》:《书》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汤誓》:尔尚辅予一人。《左传》:吴公子光曰:此时也,弗可失也。”[6,p143]其《左传标注·襄公三十一年》本条下云:“杜氏时尚传汉伪《大誓》,所谓白鱼入王舟是也,非梅赜古文。”[6,p359]其《国语标注》之说已见《周语中》条目下,辨见彼条。
7. 平八索以成人
八索,八卦之说也。成人,成人事也。
【按】韦昭谓:“平,正也。八索,八体,以应八卦也。谓干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离为目,兑为口,坎为耳,艮为手。”皆川淇园私见书上墨笔批校云:“平八索,言平分九畴以纪实体,用道以立彼我之义,即以成人道之常纪也。”[7]正文明言“平八索”,而其题识则谓“平九畴”,非是。帆足氏“八索,八卦之说”还是从韦昭注。其释“成人”可从。
8. 收经入,行姟极
经、姟皆数名,皆以十登之也。极,法也。
【按】韦昭谓:“经,常也。姟,备也。数极于姟,万万曰姟。”帆足氏指出《郑语》所揭各数字单位之间倍数为十。当然关于大数的计数方式这个问题古今多有讨论,一种是计数方式为十进制,一种计数方法倍数为万进位,韦昭已经揭出。此处或正如刘师培所讲,“此皆虚拟之词,不必实有其数也”①。又秦鼎《国语定本》卷十六指出:“经、京通用。”[8,p6]盖谓此处之“经”实同数字单位“京”是。又此处“姟”即“垓”。从上下文语境来看,此处之“极”处在中心词的位置上,具有名词的功能。
9. 求财于有方
有方,求之有方所也。
【按】审韦昭注释,当以“方”为“万方”之“方”,较帆足氏更合语境。
10. 且宣王之时有童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
箕服,织箕以为服也。
【按】韦昭谓:“箕,木名。服,矢房也。”箕服,即箭袋。考古资料证明,至少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有皮革制的箭服了[9]。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又云:“按本以竹木为之,故字从竹。”[10]汪远孙《国语明道本考异》云:“《汉书·五行志下之上》‘箕’作‘萁’,刘向以为:‘萁服,盖以萁草为箭服。’案‘服’,古‘箙’字。”[11]检《故训汇纂》所收48条训诂中,唯韦注以“箕”为木名。不管“箕”是木名还是草名,制作成箭服需要“编织”这一工艺恐怕是没有问题的。故帆足氏释为“织箕以为服”者可从。
11. 襃人有狱,而以为入
狱,讼也。
【按】高木熊三郎亦释“狱”为“讼”。韦昭本处释“狱”为“罪”,《国语》他处“狱”字,韦昭亦多释为“讼”。释作“讼”,强调问题争端的交互性;释作“罪”,强调事件一方。此处唯云“襃人有狱”,故韦昭释“狱”作“罪”,不误。
12. 天之命此久矣,其又可为乎?
“天之命之”以至“襃人,襃姁有狱,而以为入于王”,与上文意义重复。盖古人解释之言,误入正文也。
【按】秦鼎《国语定本》卷十六云:“‘天之’二句,亦似衍。”[8,p7]帆足氏认为是注文误入正文。李人鉴在探讨《史记·周本纪》的时候,即认为涉及本段内容“文有重复处,亦有牴牾处”,又谓:“以《国语》较之:《晋语一》述史苏之语云:‘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郑语》述史伯之语则云‘褒人褒姒有狱而以女入于王’,二说互异。而《郑语》上文‘府志小妾生女而非王子也,惧而弃之。此人也,收以奔褒’诸句本应与‘褒人褒姁有狱,而以女入于王,王遂置之,而嬖是女也,使至于为后而生伯服’句相衔接,而后人乃增入‘天之命此久矣,其又何可为乎’及‘训语有之’以下一段于其间,显与上下文不合。”[12]对于《郑语》的这段话也提出了质疑。实际上此处史伯讲了两段内容相同而情节有异的传说,前者较接近事实,后者则更近乎传说。“天之命此久矣,其又可为乎”是过渡句,非“古人解释之言”,亦非衍文。
13. 化为玄鼋,以入于王府
鼋,似龟而大,甲径四五尺。
【按】韦昭谓:“鼋或为蚖。蚖,蜥蜴也,象龙。”《说文·黾部》:“鼋,大鳖也。”《汉书·五行志下之上》“玄鼋”颜师古注云:“鼋,似鳖而大,非蛇及蜥蜴。”段玉裁亦谓:“今目验鼋与鳖同形,而但分大小之别。”《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鼋”字条下分列两个义项:(1)大鳖;(2)通“蚖”,蜥蜴[13,14]。前者引述《说文》、段注等;后者引述韦昭注文。和《中文大辞典》“鼋”字下所列四个义项中的前两个义项相同[15]。这一解释牵涉到“鼋”是水生动物还是两栖爬行动物的问题。《列女传》作“玄蚖”,倒是可以和韦昭注相呼应。蜥蜴在母系氏族时代即是男根的象征[16]。则此处之“玄鼋”当如韦昭释为“蜥蜴”。
14. 毒之酋腊者,其杀也滋速
酋,厚也。腊,久也。
【按】此处“腊”与《周语下》“腊毒”之“腊”义同,韦昭此处释“腊”为“极”。关修龄《国语略说四》引《礼记·月令》注:“酒熟曰酋。酋者,久远之称。”又引《郊特牲》注:“其味厚腊毒也”《释文》云:“腊,久也。”[4]可见关修龄认为“酋腊”是同义连文。高木熊三郎谓:“酋,旧也。腊,久也。并久积而毒熟之义。”[2,p8]“久”“旧”义相近。释“酋”为“久”符合文义,帆足氏释作“厚”恐未如释作“久”。
[注释]
①刘师培:《古书疑义举例补》,上海:大东书局1933年版《古书疑义举例》附,第15页。钱宝琮(1892-1984)《中国数学史》根据史伯“合十数以训百体”之言推断“春秋时期,人们记录大数用亿、兆、经、垓等字表示数字的十进单位”(见《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第5卷,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6页),亦可参。
[1] 内藤湖南.刘克申,译.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90.
[2] 高木熊三郎.标注国语定本(卷十六)[M].大阪:松村九兵卫,冈田茂兵卫,前川善兵卫,1884.
[3] 关脩龄.国语略说(四)[M].大阪:前川嘉七,矢代仁兵卫, 1792:1.
[4] 张贺君,吴倩,魏青钊.郑州地区西周城址探析[J].洛阳考古,2014,(3):62-66.
[5] 宋庠.国语补音(卷一)[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06:20.
[6] 帆足纪念图书馆.帆足万里全集下卷[M].大分县:帆足纪念图书馆,1926.
[7] 林道春,点.国语(卷十六)[M].京都大学图书馆藏皆川淇园先生私见书:6.
[8] 秦鼎.国语定本(卷十六)[M].日本刊本,1809.
[9] 段清波.中国古代兵器[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192.
[10]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96.
[11] 汪远孙.国语明道本攷异[A].《国语》后附[C]. 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327.
[12] 李人鉴.太史公书校读记[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9:49.
[13] 《汉语大字典》编纂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缩印本)[Z].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 4768.
[14] 《汉语大字典》编纂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二版)[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崇文书局,2010:5083.
[15] 《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中文大辞典(普及本)[Z].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90:17099.
[16] 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282-289.
Collated Notes on Chapter “”ofby Hoashi Banri
GUO Wan-qi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by Hoashi Banri has 378 notes. It has little influence in Japaneseresearch history. Chapter “” has 14 notes. The thesis offers collated notes home and abroad as a supplement to benefit the comprehensive arrangement and study of Hoashi Banri’s
Hoashi banri;; collated notes
109.2
A
1009-9115(2019)01-0010-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9.01.003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7YY041)
2018-04-11
2018-09-05
郭万青(1975-),男,山东宁津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训诂学与文献学。
(责任编辑、校对:王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