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专业课程建设与公安工作“四项建设”的对接研究
——以宁夏警官职业学院公安类专业为例
2019-01-20何锐
何 锐
(宁夏警官职业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2014年9月22日至23日召开的“杭州会议”提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大力推进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建设,着力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公安工作“四项建设”作为新时期公安工作的考量标准,是公安改革和公安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期公安工作的新发展,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和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对公安机关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十六字总要求的重要抓手。
宁夏警官职业学院由于长期以来服务司法行政行业,在专业建设方面侧重于司法类国控专业的建设,并在同类院校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因此2017年学院划归公安厅管理后,成为公安院校的新成员。但目前仅有两个公安类专业,在公安教育方面与其他公安院校存在较大差距。作为新入列公安院校,建好公安类专业,服务公安行业,培养专业人才,才能有效促进公安工作建设。笔者认为,学院转型发展首先要从公安类专业的公安专业课程建设抓起。公安专业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载体,也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找准公安专业课程建设这个突破口,通过公安专业课程建设深入研究公安工作,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才能促进学院整体转型,增强服务行业能力。
一、把握关键——公安专业课程建设主导专业建设
(一)从构成要素上看,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专业建设包括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建设、行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招生就业建设等要素的建设。通过综合比较可知,师资队伍建设和招生就业建设分别是教师和学生两大教学主体的建设,行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建设都是围绕专业课程建设进行的,是对专业课程建设的手段、方法、形式的丰富和补充。课程是构建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学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是教师和学生互动行为的载体。因此,专业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建设公安类专业,首先要认识到公安专业课程建设在专业建设当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尤其要重视警务实战课程的建设。抓住问题的关键,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二)从结构功能上看,课程结构是专业特色的内涵呈现
课程的选择、排列、组合及课程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课程所要达成的教学目的。课程安排具有时间梯次性、能力递进性和模块的体系性,也可称之为课程结构体系。公安专业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设计课程结构。课程结构的构建是从宏观角度对课程进行系统的设计,以学院公安类专业为例,选取的课程当中哪些培育警察人文素质、哪些培养法律素质、哪些培养警务技能等,都需要站在专业建设的全局考虑。课程结构是课程类别之间的组织关系形态。从“结构——功能”的角度来看,结构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功能的达成。课程结构呈现专业特色,而专业特色是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的概括。
二、认识问题——公安专业课程建设现状及其不足
(一)公安专业课程建设的现状
目前,学院仅有的两个公安专业——治安管理专业和交通管理专业都隶属警察管理系建设管理。交通管理专业自审批设立以来就隶属警察管理系,在课程结构设计、师资队伍建设、行业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相对比较成熟。公安专业课程建设工作注重抓两个环节,一是宏观设计环节,二是具体操作环节。宏观设计环节主要是课程结构的设计,历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课程的选取、组合、排列等经过反复研讨,避免了课程设置出现的重复、遗漏等问题,逐渐成熟,凸显专业特色。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组建相关教学团队,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警务实战教学和现场教学不足等弊病。治安管理专业由于2016年从其他系部划归警察管理系,但师资并未划转,实训、行业合作都需要从头开始,课程结构设计和具体操作实施更需要大力跟进。
(二)公安专业课程建设的不足
学院公安类专业的公安专业课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较大不足,建设相对滞后。公安类专业课程建设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对公安业务不熟悉,不知道“是什么”。要知道“是什么”,就必须对公安业务深入了解。大多数教师受困于公安业务不熟,没有公安实战经验等因素,仍然处于探求“是什么”的路上,理论教学较多,实践教学不够。可喜的是,学院教师大批赴公安机关跟岗挂职锻炼,相信此类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二是对公安教育不熟悉,不知道“怎么办”。目前学院公安类专业的课程建设无法完全满足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警务实战的需要对传统教学提出变革的要求,需要对公安教育深入学习,尤其需要选派教师到办学体系成熟的公安院校学习公安专业课程建设,提高公安专业课程建设水平。
三、明确方向——公安工作“四项建设”引领公安专业课程建设
(一)工作结构决定课程结构
在职业教育中,课程体系要以工作体系为基础,以工作结构为逻辑,将工作结构转化为课程结构。就公安类专业而言,公安工作结构是公安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之源,公安工作结构决定了公安课程结构,公安工作结构对公安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公安工作“四项建设”针对目前公安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四个方面对公安工作进行了解构,是新时期公安工作结构的高度概括和宏观把握。学院公安类专业课程在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对接公安工作“四项建设”,体现公安工作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二)公安工作指导公安专业课程建设
研究公安工作“四项建设”及其内在关系就是研究新时期的公安工作结构。公安工作“四项建设”包括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四项内容。队伍正规化建设针对公安内部管理,执法规范化建设针对服务人民和打击犯罪,基础信息化建设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警务实战化建设针对警务技能训练。充分认识公安工作“四项建设”在公安工作中的地位,把握公安工作的主要模块结构,从工作体系方面深化认识公安工作,进而对接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公安专业课程建设,服务公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立足实际——公安专业课程建设对接公安工作“四项建设”
(一)公安类专业课程分类
分类是分工和加强建设的基础。纵观学院治安管理和交通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发现除语文、英语、口才训练、计算机基础、应用写作、机动车驾驶等公共基础课和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思想道德修养等思想政治类课程外,其余的课程绝大部分都可归类为公安业务类课程。公安业务类课程可分为内部管理类课程、外部管理类课程、技术应用类课程和警务技能类课程。
内部管理类课程包括公安管理、公安基础理论、公安统计、公安文秘、公安宣传等课程。外部管理类的课程包括社区警务、治安案件查处、治安管理、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处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查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及刑法、民法、刑诉、民诉等课程。技术应用类课程包括公安信息系统应用、刑事技术、现场勘查、刑事侦查等课程。警务技能类课程包括警务指挥战术、防暴与缉捕战术、警察防卫与控制、警械使用等课程。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把法律课程划归外部管理类课程,是因为对外管理类课程主要对应的是公安执法工作,法律课程归入其中是恰当的。
(二)公安类专业课程建设
1.内部管理类课程对接队伍正规化建设
内部管理类课程是培养内勤技能的课程,侧重于公安内部人、财、物的科学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通过办文、办会、办事等具体活动,促进公安内部绩效的提升。学习这类课程旨在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当前公安改革有序推进,公安职务序列改革、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职业保障制度改革、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改革等都是队伍正规化建设的生动实践。队伍正规化建设是公安工作永不过时的主题之一。
队伍建设工作是做好其他工作的基础。内部管理类课程的建设要积极对接队伍正规化建设,将队伍正规化建设时代性、改革性的内容丰富到课程当中,使公安类专业的学生不但了解公安队伍建设的过去,也了解公安队伍建设的现状和未来,认识到队伍建设的主体性和重要性,自觉维护人民警察的形象,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思考,乐于创新。因此,队伍建设工作应当在公安类专业的课程中体现出来。
2.外部管理类课程对接执法规范化建设
外部管理类课程侧重于重点人群监控、特殊行业管理、道路交通管理、群体事件处置、治安案件查处、刑事案件查处、违禁物品检查等工作,是对公安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系统学习,必须以法律为基础,对接公安民警执法资格考试。警察执法过程中,要运用法治思维来处理问题,首先要心中有法,就是要有法律观念、法律意识,尊重法律、信仰法律、敬畏法律,自觉地把法律作为处理各种问题的准则。因此,外部管理类课程首先要加强法律素养的培养。
公安类专业学生仅有法律素养还不够,还应当认知执法行为的程序性,熟悉公安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相关程序。外部管理类课程要积极对接执法规范化建设,将中办、国办《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细化为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具体环节和具体运用,做到“步骤不能少,方法不能改,权限不能越,时限不能超。”使学生明确公安行政执法行为和刑事司法行为的边界,严格遵守执法程序,维护人民公安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更好地服务人民、打击犯罪。
3.技术应用类课程对接基础信息化建设
学院公安类专业中的技术应用类课程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应用和侦查技术应用两类课程。公安机关提出“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理念,信息技术已普遍推广到各个警种和公安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公安信息系统应用是每个公安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刑事技术、刑事侦查作为侦破案件的技能和方法,每个公安类专业的学生必须了解一点,有利于整体工作的开展。现代社会,图侦、技侦、网侦等侦查技术都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侦查技术更是现代公安工作发展的主流方向,必须在公安专业课程建设中充分重视。
技术应用类课程对接基础信息化建设既是时代变迁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互联网成为主要社交工具的今天,信息数据的收集能力尤为重要。宁夏社区民警侯金知同志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服务人民群众,成为时代先锋和公安楷模。身边的先进事例告诉我们,提高公安类专业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侦查技术应用能力是现代公安工作的基本要求,技术应用类课程必须有效对接基础信息化建设。要把公安信息系统应用尽早引入到学院公安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当中,使学生熟练掌握应用大数据分析研判案情的手段和方法,尽快融入到现代公安工作中。
4.警务技能类课程对接警务实战化建设
警务技能类课程侧重对公安类专业学生实战技能的培养。针对目前警务技能类课程存在的问题,该类课程的建设,要结合警务化管理的要求,积极探索专职教官制,充分发挥学院警体教研室的作用,摆脱传统体育的束缚和“花拳绣腿”式的表演训练。目前,学院在个人技能和团队技能训练方面都存在不足,既有硬件设施条件的限制,也有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的问题,需要构建项目化、模块化的警务技能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加强行业合作,积极对接公安警务实战化建设。
常态实战是公安机关不同于一般行政机关的最大特点,实战水平高低是检验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根本标准。警务实战技能涉及面广、危险性大、操作技能要求高,是公安警察保护自身安全和人民安全的必备技能。警务技能类课程对接警务实战化建设是减少公安民警牺牲的有效途径,是民警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面对尖锐复杂的治安形势和繁重的斗争任务,要求每位公安民警高度重视警务技能训练,增强安全防范和执法程序意识,掌握警务执法活动“防、控、查、抓”等基本技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五、结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作为学院转型发展的见证人和参与者,建设好现有的两个公安类专业是广大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以公安类专业课程建设为抓手,积极服务行业,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接公安工作“四项建设”,是学院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合格现代警务人才的必然选择。公安类专业课程与公安工作“四项建设”的分类对应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割裂,而是为了更进一步认识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从宏观上进行整体把握。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四类课程之间、四类课程和公安工作“四项建设”之间的协同推进、相互促进,不可偏重其一而影响整体建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