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打造潍河水系绿色生态血脉
2019-01-20刘金明董炳勇李杰
文 刘金明 董炳勇 李杰
诸城市将提升潍河水质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担当,切实担负起保护潍坊水源地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全面提升诸城全域水体质量,为潍坊输送了清洁水健康水。
诸城市位于潍坊市水源地上游,全市14处镇街园区河流都向北流入潍河,提升境内潍河水质,保障潍坊水源地安全,是诸城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诸城环保工作的一条底线。为此,诸城市委市政府将提升潍河水质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担当,切实担负起保护潍坊水源地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大力实施“一十百千万” 潍河水质提升工程,全面提升诸城全域水体质量,为潍坊输送了清洁水健康水。
有效发挥污水处理厂“肾脏”作用
做好污水处理是保障潍河水系的最后一道屏障,污水处理厂相当于人体的“肾脏”,在潍河水系生态治理工程中担负着污水净化、治污再用的重要作用。诸城市本着“财力投入保障治污建设,治污建设保障经济发展”的思路,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切实增强污水处理能力。
一是科学规划治污布局。诸城市坚持污水处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城镇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与环境改善要求相适应的原则,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内容和布局。近年来,先后投资4.29亿元在城区建设2处大型污水处理厂,在工业大镇建设4处中型污水处理厂,在其余乡镇配套建设4处污水处理厂(站),日污水处理能力27万吨,有效承载全市污水处理功能。2018年随着悦东化工产业园区建设,又投资1亿多元新建一处污水循环使用的污水处理厂,建成之后能够满足园区所有企业污水处理需要,为产业园区的招商引企、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积极推进提标改造工程。面对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企业数量急剧增多,已有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不高、超负荷运行的现状,2018年市财政投资3.8亿元,对银河、舜河两处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提标改造,预计2019年10月完工;投资1.25亿元,启动舜王污水处理厂生化池及深度处理提标改造工程和鑫兴污水处理厂二期(日污水处理达5万吨)扩容改造,促进污水处理能力与经济发展齐速并进。
三是健全污水处理监管机制。建好是前提,用好是关键。诸城市创新实施“抓两头,控运行”的工作机制,一头抓入厂水质,加强对入厂管网水质和企业污水进网水质监控,确保全部污水进厂,进厂污水达标;一头抓出厂水质,落实月度与季度全项目监测,实行超标即处理、超标即处罚,通过在线实时监控确保入河水质安全。“控运行”重点抓技术指导,专门组建技术服务队伍,采取上门指导服务与定期联席会议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日常运行中发现的问题。
为潍河“毛细血管”清污
潍河诸城段共有四级以上支流56条,沿线大中小水库113座,这些支流犹如“毛细血管”般注入潍河,支流水质的好坏决定潍河水体是否健康。诸城市以“河长制”为总抓手,深入开展“三清一美”水体治理行动,努力将潍河打造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
一是开展清障除乱行动。水利、城管、林业、公安等职能部门,采取既联合作战又守土尽责相结合的方式,严厉打击乱建、乱排、乱挖、乱堆、乱种等非法侵占河道行为,清理河道及两岸的一切障碍物和垃圾物,确保每条河道水清流畅。
二是开展清污净土行动。在地表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中出实招、强措施,引导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开展宣传教育进农户、服务指导进农场、技术监测进农田、业务培训进农棚活动,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有机肥使用技术和秸秆还田土地深翻耕技术,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95%,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农业。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对290多家影响水源的养殖场(户)采取搬迁、整合等方式,全部进行了清理;推进畜禽养殖粪污综合治理,实现农业发展与环保工作双赢。加强美丽乡村文明建设, 投资8600万元,配备环卫车辆、垃圾桶、专职保洁员,对城乡生活卫生、河道垃圾、道路清扫全部实施专业化保洁、市场化运作、一体化推进、信息化监管、资源化利用,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卫生质量。
三是开展清淤护堤行动。在“河长制”工作中,诸城市将清淤护堤作为潍河水系修复工程的重头戏,加大财力投入,强化工作措施,组建专业清淤护堤工作队,对潍河及其支流河库进行了全面排查,采取“有的放矢、分类治理”的办法,对潍河水系进行了清淤、疏浚、护堤。
四是开展滨岸美化行动。诸城市围绕治河护河爱河美河,打出文化牌、生态牌、旅游牌,构建起了“一河两路四园一湿地”的生态构局,即以潍河为中枢,拥河划定岸线生态保护区,配套实施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打造潍河两岸滨路生态景观带。
畅通雨污管网“最后一公里”
雨污管网是连接排污单位与污水处理厂的“经络”,是沟通污水与河流的“最后一公里”,诸城市深入开展布网改网护网工程,提高污水收集率。
一是布网全覆盖。将雨污管网纳入全市总体规划以及各类规划的优先考虑因素,按照“道路施工先布网、企业建设先布网、房产开发先布网”的原则,无论是道路建设、项目落实,还是房产开发,做到管网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所有管网必须保证雨污分流,管网承载能力必须满足实际需求。
二是改网全畅通。对城中村、老旧小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管网重点进行疏通修复,解决排污不畅、污水外溢的问题;对工业园区的管网重点进行勘测研判、提升改造,解决管网承载能力低的问题;对镇街驻地的管网重点进行排查改造,解决管网断头、雨污不分的问题,使雨水入河、污水进网、管网连通污水处理厂的各条“经络”畅通无阻。
三是护网全方位。创新管网维护运营模式,引进市场化运作理念,将污水管网运行管理、巡视、维护等具体行为委托给更专业的市场主体承担,污水管网主管部门强化监督、深化管理,督促市场主体对管道进行定期养护、检查和维修,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效提高污水管网的实际使用效率,实现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三赢。
精准施策抓好污染源头
企业既是用水大户,也是污水排放大户。诸城坚持抓源头、源头抓,创新实施一张图排查、一条线审批、一张网监管的“三个一”管理机制,提升企业污水治理水平。
一是“一张图”排查,托清底数。只有底数清才能方向明。诸城市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措施,对全市用水排水企业进行了无缝隙排查,绘制了涉水企业监管分布图,建立工作台账,全面掌握每一家企业的经营规模、废水排放种类、浓度、总量、排放去向,对企业污水预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进行逐一梳理,登记造册,为实现全覆盖监管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一条线”审批,源头管控。在项目审批方面,坚守环保红线,从严审批高耗水、高污染、产生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建设项目,从严控制企业污水排放标准等。同时,落实重污染项目退出机制,不论项目规模有多大、经济效益有多高、纳税能力有多强,只要跨越环保红线,坚决退出诸城经济领域,从源头筑牢生态防线。
三是“一张网”监管,形成合力。根据涉水企业分布图,以社区为单位划分网格,推行网格化巡查、网格化执法、网格化服务以及网络化监测四网合一监管模式,真正实现了监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