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财务管理教学探析
2019-01-20刘利
刘利
(西南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成都 610041)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与高校课程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数据即资源”的时代已经朝我们走来,其具有大量、高速、多样、价值密度、真实性特点,这也是其价值的主要体现。而运用的本质是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提取,可参考的信息,挖掘数据中存在的隐形关系,可以通过分类预测等,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达到预期的目的。高校作为输送优质人才的出口端,应结合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探寻新的教学方法,积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学习理念,将大数据的发展作为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创新的原动力。
一、大数据环境下财务管理教学现状
财务管理的教学积极融入信息化技术,从理论到实践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创新,在大数据环境下呈现出新的特点。
1.更加重视巩固学生财务管理基础知识
高校的财务管理教学,目的是学习掌握如何提高资金效益。课程内容包括风险价值概念的确定计算,筹措资本和投资方向的决策,资本收益分配决策,股息决策,运营资本的日常管理,通过合理有效的组织,对企业资本进行管理,从而提高资金利用率。作为一门经营管理学科,应重视前期理论知识的学习积累,通过课前预习、课后作业、期末考核等方式督促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并且将学习成绩纳入选拔评优事项,加大学习成绩所占比例,使学生明确意识到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2.更加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校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还更加重视对于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如良好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合作、自主学习能力等,这些能力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能够主动锻炼自己。学校通过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通过组织各项活动、比赛等使学生有机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通过锻炼增强综合素质。
3.积极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教学
财务管理作为高校商科管理学习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积极开拓第二课堂,在校内组织参加学习沙龙,校外实践,发表学术论文等。通过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着重讲授重点和难点内容,在传统的讲授法之外,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科研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充分利用互联网辅助教学,推行多媒体教学方法。以如今的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基础,利用云技术服务搭建的现代化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媒介进行课上教学指导、课前课后的学习督促,在面对面授课方法基础上融入新的大数据技术,使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多元化。
4.更加强调课前课后结合学习
高校中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 要求学生对于课程中的重难点需要多次复习,教师通过网络录课、上传学习资料、分享学习资源等方式对课程进行系统讲解,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打卡、提交作业、线上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将互联网融入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使学生课前预习掌握学习框架,课后教师进行学习监督,课下学生相互交流,多方面提高教学模式多样性。
5.由传统思维模式向大数据思维转变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大数据时代对于学校管理发展、学生培养、课程改革等带来的影响,纷纷主动学习互联网技术,提出更多的教学方法,不断尝试、改进,如很多高校开展了案例分析、企业实习、综合实践等,通过这些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学结构失衡
教学方式单一在大数据时代,社会需要具有信息技术、能对数据进行加工整合的人才,而高校的教学目标并没有随着社会的需要做进一步调整改进,教师的授课目标还停留在使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的层面。然而重视理论知识所培养出的学生将会与实际工作中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目标相脱节,因此高校达不到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的目标,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目前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依旧采用“填鸭式”教学,老师在课堂上占据主要地位,为学生灌输知识,这样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财务管理的学习而言效果并不好,并且也违背了培养目标的初衷,老师讲得内容过多,学生吸收的知识很少,学生听课感觉乏味,缺少生动性,课堂参与感不足,师生之间缺少互动。这种机械化的教学授课方式效果较差。
2.考核制度存在不合理性
大部分高校在考核学生财务管理课程掌握情况时都采用试卷形式,通过考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来判断是否达到学习目标,这样的考核方式不能够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在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课程所培养的人才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能力,仅仅依靠单一的试卷考核,难以反映学生实践运用能力,违背了教学考核的初衷。
3.缺乏大数据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运用
目前高校大部分教师缺少大数据理念,依然以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传授知识,不主动接受大数据下信息技术带来的改变,不掌握大数据的应用与分析,这对于未来财务管理的教学改革是不利的。
4.数据样本不足,缺少数据安全管理意识
大数据技术运用的前提是收集数据,之后将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分析,才能被利用。首先得保证数据量足够,数据具有有效性,目前高校对数据收集的重视度不够,数据的样本较小,数据完整性较低,真实性不足,不能合理反映现状。其次,由于数据涉及基础信息较多,考虑安全问题和个人隐私等,应该重视数据的保护问题。
三、对策
1.加强校外实践教育资源建设,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企业未来需要的是应用型财务数据分析人才,而高校目前的重点是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扩展校外实践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参与校外实践的机会。学校应该主动加强与校外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确定校外导师,帮助学生通过亲身实习去了解接触大数据的机会,将学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工作中学会运用,掌握实际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学校应积极引进地方优秀企业中财务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来学院召开讲座和座谈会,将企业中曾经遇到的财务问题以及大数据对于企业带来的影响与学生应具备的技能等内容通过讲座的形式为学生交流,鼓励在校教师积极参加课程进修,走进企业财务部门参加培训,了解最新财务信息,掌握企业最新用人需求。
2.运用大数据,明确教学目标,找准培养方向
根据大数据分析显示,目前企业所需要的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一共有三类:一是具有很强的理论专业知识,能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专业性的指导建议,能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做出具体可行的计划方案,解决财务管理中的疑难问题;二是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熟悉实际操作流程,并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清晰的掌握;三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目前最缺少的一类。因此,高校应针对企业所需人才要求,对所培养人才要求进行顺应调整,进一步改变授课重点,授课目标。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明确教学方向,帮助高校的课程改革与企业发展步调方向相一致。
3.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展授课教学,增加教学方式多样性
在高校的财务管理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好现代技术等优势,结合传统的授课过程,如在当前的财务管理课程中,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运用到课堂中,使课程更具多样性,增加课程的吸引力。学生在课前可通过上传在网络上的讲义进行提前预习,课后可以通过ppt 等课件对课程中的重难点及时回顾,还可以在网上提交作业,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教师可通过App 在线点名签到,课后及时回复学生信息,了解学习状态,还可以在网上进行作业批改,节省工作时间。这种教学的课程开展突破了过去仅仅在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学习时间不在受到上课时间的限制。在考核形式上,应增加实践的考核内容比重,例如,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企业实习,写出的实习报告或学习体会,也作为学生成绩,以此促进学生的综合水平,促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企业实习中。
4.充分培养学生运用大数据的能力
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网络收集数据、整理资料、汇总分析的能力,学习运用各种相关软件,为将来实际工作打下基础。例如通过创新课程,教师选择具有真实性、代表性的案例讨论作业,让学生分小组完成案例分析。通过学生团队合作对某个案例进行详细分工,再通过演示文稿将结果进行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技巧、查找资料的技能,使得学生通过亲身的模拟练习,感受大数据下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去学习大数据下如何查找、分析数据资料,获取有用的信息。
5.利用大数据及时掌握交叉学科最新动态
财务管理课程属于经济、管理、会计等都会涉及的内容,因此高校在设置财务管理课程的同时,还会有其他交叉学科的设置,比如经济学、工商管理、会计学、统计学等。交叉学科之间关系紧密,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好各科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将不同的学科知识相结合运用这对于授课教师而言难度也会增加,面对复杂的信息和不断变化的数据,高校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大数据资源,通过互联网了解其他学科最新变化和相关行业发展动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6.提升主动学习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财务管理的教学应该在现有的以老师传授知识为授课的重心上,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多角度学习新知识,加强对数据的敏感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紧跟时代步伐,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积极接受新鲜事物,了解行业最新的动态,养成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习惯。在专业教学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学校可充分利用好大数据这个工具,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努力探索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有效方案。针对学生的特长和性格特点,匹配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方案,使学生不仅具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拥有其他方面的特长技能,如针对性格开朗的学生,学校应该加强其沟通技巧、管理运营等的学习;针对做事稳重、对数字敏感的学生注意财务分析、统筹计划等的培养。总之教学中应做到和而不同,依靠大数据技术学校可以因地制宜的开展相关的教学计划,找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培养全方位的人才。
7.校际之间加强合作,共享数据库资源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资源共享的时代,时代在不断发展,数据通过反映有用信息,从而彰显它本身的价值。一所高校的数据可能在某些程度上由于数量、质量等原因缺少一定的代表性和说服力,然而通过校际之间合作交流,共享数据库、数据资源等方式,将各所高校的数据库分区域或分学院进行收集、分类、汇总,构建成为一个大型高校数据库,从而在数量上、质量上都更具有说服力,提高数据的可信度和有效使用率,减少数据误差所带来的决策失误,还能加强高校之间教育合作交流。
8.加强学校数据库安全保障
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在不断飞速的发展,但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部分安全隐患,数据当中包含个人隐私以及部分敏感数据,隐私的保护成为最关心的问题,因此高校在收集学生数据时应保持高度警惕,构建大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加强对敏感数据的监管,确保数据使用的标准化规范化,降低隐私数据泄露的风险,使学生对提交的个人数据放心,也使数据的使用者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