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移动APP智能化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2019-01-20游晓丹

图书馆学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本馆图书馆功能

游晓丹

(天津图书馆,天津300191)

1 背景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移动设备的广泛普及给我国国民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使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社交、阅读已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8 年12月,我国全年新增移动上网用户达6433 万人次,手机网民更已达8.17 亿规模[1]。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7.92 亿,网民使用比例达95.6%,手机即时通信用户达7.80 亿,占手机网民的95.5%。同时,我国成年网民在线阅读接触率为59.7%,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为14.3%,手机阅读接触率达到71.0%[2]。这说明智能手机移动上网已成为我国移动智能终端用户主流上网方式,移动互联网已成为移动智能终端用户的主流信息渠道,移动阅读已成为移动智能终端用户的主流阅读方式[3]。现阶段,依托互联网行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基于Android、IOS 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各类应用程序(Application,简称APP)层出不穷,其涉及的领域渗透到工作学习、文化生活、休闲购物等方方面面,更以其实时、便捷等优点深受广大网民追捧,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开始着手研发自己的APP 系统,希望能广泛吸引目标用户。随着这一浪潮的不断推进,公共图书馆也开始意识到传统服务模式已落后于时代,图书馆界纷纷着手进行移动图书馆APP 研发,希望利用这一全新的发展契机改进其落后的服务模式,力图能够借助移动APP 的开发给读者带来最佳的阅读体验,更好地满足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广泛吸引目标读者。但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移动APP 服务普遍存在着社交互动单一、功能设计雷同等诸多不足,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无界服务。因此,笔者通过对公共图书馆移动APP 服务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提出合理的建构策略,为提升公共图书馆智能化建设整体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2 国内外图书馆移动APP发展现状

移动图书馆APP 是指专为图书馆用户打造的移动阅读平台,用户使用移动图书馆APP 将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移动设备上可自助完成图书馆文献信息的查询、浏览与获取等操作[4]。

2.1 国外图书馆移动APP发展现状

世界上首款图书馆APP是2008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地区公共图书馆研发的,在过去十多年间,各国图书馆移动APP 研发呈迅猛发展态势。据最新调查,美国排名前20 的大学图书馆和20 家公共图书馆,有90%已开通移动图书馆APP 服务[5]。由于起步较早,国外图书馆的APP 服务除具有热书书评、馆藏检索等国内图书馆普遍共有的基本功能外,还特有如资讯推送、条码识别等国内图书馆APP 服务较少涉及的领域,独具前瞻性和参考价值。

2.2 国内图书馆移动APP发展现状

在国内,图书馆移动APP 的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研发模式方面,继2003 年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首次推出移动APP 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后,移动APP建设开始引发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先后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与读者交流,但因技术受限,目前大多数开通移动APP 服务的图书馆采取与超星、书生、汇文等为代表的第三方信息资源建设公司合作研发或直接购买服务的模式[6]。少数能独立开发图书馆移动APP 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有上海图书馆、国家数字图书馆、首都图书馆、重庆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有安徽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等。目前,我国图书馆基本能通过合作或自主研发模式建立起基于J2EE 应用程序适用于IOS、Android 系统的移动APP 平台,多数图书馆移动APP 平台设有“书目文献检索借阅”“新闻公告”“在线咨询”“移动阅读”“热书书评”“数字资源”“新书推荐”等栏目[7]。在功能设置方面,自行研发或与第三方公司合作研发模式可较好地凸显本馆APP 特色,主要界面栏目与功能设置更能适应本馆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而采取购买第三方公司服务模式虽在界面功能与栏目设置上普遍缺乏新意,但读者却能共享第三方成熟公司自带的较为丰富的电子书库网络资源,可谓各有利弊。笔者通过对我国各类图书馆移动APP 服务现状的共性分析,发现其服务虽不尽完善,但仍能很大程度上缩短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且尚能满足读者基本阅读需求。

3 公共图书馆移动APP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界普遍开始重视智能化建设,纷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手机APP,功能愈发完善,用户体验更佳,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应看到其存在的不足之处。

3.1 跨平台兼容度差,用户体验欠佳

目前,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移动APP 是基于苹果、安卓两大操作系统研发的。对于黑莓、塞班等小众化手机系统欠缺兼容性,同时绝大部分公共图书馆移动APP 只能在某一特定操作系统下运行,还不能同时实现跨安卓和IOS操作系统的稳定兼容[8]。此外,由于技术能力有限,系统维护能力不足,时有闪退、卡顿至甚至无法登录等不稳定情况发生,且处理系统问题不及时,加上与市面上同类商业APP 相比版本更新较为迟缓,这些系统问题都会影响到用户的使用感受和满意度,进而在无形中流失用户。

3.2 设计欠缺新意,同质化问题严重

目前,除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少数几家公共图书馆有能力根据自身馆藏特色独立研发移动图书馆APP 外,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均采取向以超星为主的第三方信息资源公司采购或合作研发通用型APP 系统模式,而即使是合作模式大多也只是在第三方通用模板上进行简单的添加标识、栏目设置等微调,APP 成品效果普遍趋于雷同且缺乏文化底蕴和馆藏特色[9]。例如,图书馆如直接购买超星通用型APP 产品,用户只需选取图书馆名称后直接登录通用型APP 界面即可使用,而所谓与超星共同研发的广州大学城图书馆APP,内容布局也基本少有改动,并不能体现本馆文化特色。同时,即便是公共图书馆自行研发的APP系统,受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大多数移动APP 的设计也存在同质化问题,业务领域也基本停留在馆藏查询、书目检索、借阅、通知等简单功能上,服务内容缺乏深度。在移动互联日新月异的今天,成熟的公共图书馆移动APP 绝不仅仅是传统服务向网络化延伸的发布渠道,同时还要建立起一整套集服务、平台、社交一体化的新媒体产品,例如利用手机移动定位功能设置按图索引、一键借阅、扫码入馆、虚拟社区等[10]。公共图书馆只有充分发挥好移动智能终端移动性和便捷性优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建设,满足读者个性化、多元化使用需求。

3.3 功能设置单一,缺乏个性化服务意识

良好的用户体验取决于公共图书馆移动APP是否能够快捷、有效地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由于公共图书馆单一的移动APP 开发模式,直接导致了其功能设置同样趋于单一。目前,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移动APP 功能设置还集中在书目查询、借阅等传统服务功能上,欠缺深挖读者潜在需求的动力,对于方便读者的如丢证挂失、一键注销、逾期赔款等服务项目还需读者亲临图书馆办理,而对于读者真正急需的如文献传递、预约借书、馆际互借、在线订阅、数字化文档下载等可以在线实现的功能,大多数公共图书馆还缺乏重视,实用功能还需进一步优化。另外,多数公共图书馆移动APP 未能实现用户个性化推荐功能,还无法基于读者的兴趣爱好、学识、职业、搜索历史等个体因素向用户精准推送个性化服务信息,且信息更新速度大大落后于京东、今日头条等商业化APP 系统,数据统计分析能力不足,仅能为用户提供“新书速递”“新闻推送”“热书评鉴”等简单的推送服务,缺少根据对APP 用户的个人偏好、搜索记录等历史使用痕迹进行分析并向用户推送差异化信息的能力,也很少依据用户使用体验主动调整自身服务内容,因此,读者很难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

3.4 宣传意识落后,与用户交互性差

移动互联时代,Facebook、微信、新浪微博、百度贴吧等自媒体之所以迅速扩张,得益于其特有的交互性。目前,公共图书馆移动APP 与读者的互动模式仍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参考咨询方面,其雄厚的文献资源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同时,对APP 的宣传推广意识也偏向落后,缺乏从线下到线上的新媒体运作意识形态的转变,大部分公共图书馆仅在图书馆官网上挂接了移动APP 下载链接,并没有刻意做宣传推广或是提供APP 相关使用教程,多数公共图书馆APP 用户服务意识欠缺,缺乏对用户使用体验做有意识的收集,进而对用户群的需求无法做到精准定位。在自媒体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被动的推广模式自然难以产生良好的推广效果。

4 公共图书馆移动APP服务优化策略

针对目前公共图书馆移动APP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公共图书馆应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潮流,创建起以信息服务为核心、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全新移动APP 智能化服务平台。具体说来,笔者对移动APP服务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4.1 减少对第三方依赖度,获取自主研发主动权

当前,有能力自主研发移动APP 的公共图书馆可谓是凤毛麟角,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移动APP采取向超星等第三方信息资源公司直接购买或联合开发模式,这虽然能较好地控制人员、技术成本,但却失去了自主研发的主动权。在使用感受方面,通用型APP 虽自带丰富的数字资源,但内容版块设计普遍比较单一,普遍缺乏标识性和独特性,并不能很好地体现本馆的文化底蕴和馆藏特色。因此,图书馆应加大对人员、技术方面的投入,尽可能地争取自主研发的机会,在APP 研发中的注入本馆的文化特色,从标识设计到APP 功能上,要力图体现本馆的馆藏资源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读者在实际应用中能时刻感受到公共图书馆移动APP服务的用心与特色。

4.2 拓展服务功能,提升系统兼容度

阮冈纳赞在著名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中指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11]。”具体说来,公共图书馆应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拓展和充实移动APP 的使用功能,在不断完善移动APP 书目查询、借阅、用户服务等传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拓展诸如在线挂失、预约借书、移动阅读、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在线订阅、数字化文档下载等一切可以在线实现的新功能。

同时,要重视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满足,通过对公共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简称OPAC)信息库对读者的使用痕迹、兴趣爱好、学识职业等信息内容的综合分析,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推送服务,还要多创造与读者在线交流的机会,定期进行实时交互,解答参考咨询,开通语音识别功能,增强视频、语音等等嵌入式阅读功能。此外,还要提升安卓与IOS系统的兼容度,根据用户的使用反馈,组织专人定期进行版本更新和漏洞修复,提升系统稳定性,以提高用户整体使用满意度,巩固现有用户,发展潜在用户。

4.3 促进信息资源跨平台开放、协作

公共图书馆应拓展信息资源的来源渠道,擅用互联网资源弥补本馆馆藏资源的不足,推动本馆资源和互联网资源之间的优化互补。同时,应加强馆际间的开放交流,增强与各大图书馆移动APP 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彼此开放馆际互借和文献速递等资源服务内容,借助庞大的资源开放库,促进优质数字资源跨馆、跨平台的互联、共享,提升信息资源库的容量与整合度。此外,在公共图书馆移动APP 的研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最大化地开放图书馆APP 对用户的访问权限,采取如免费注册即可享受图书馆大部分服务功能的营销手段,以吸引更多潜在用户下载和试用本馆APP,提升公共图书馆移动APP的知名度和使用率。

4.4 擅用技术力量提升移动APP智能度

公共图书馆移动APP建设中应充分重视对技术力量的使用,以提升移动图书馆APP 整体智能化水平。比如利用GPS 地理定位技术,通过寻找附近图书馆导航引路、图书馆内部楼层索引导航等服务,吸引更多用户根据当前定位查找最近的图书馆;利用RFID智能手机扫一扫功能,实现APP一键免门禁扫码入馆、扫码找书、借阅等自动化功能[12];利用手机APP 业务提醒功能,自动推送预约借还书、图书逾期提醒等信息,提供方便读者的贴心服务;同时推出一键预约借书、一键还书、一键续期、一键逾期缴罚金、在线预约占座等延伸服务,以先进的技术力量为手段增强公共图书馆移动APP整体智能度,进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便捷度和满意度。

4.5 引入用户评级标准

公共图书馆要积极引入用户评级标准,增加RSS订阅、积分换礼、诚信名单等用户激励版块,通过引入科学的量化标准,对积极度高、按时借还的诚信用户赠送相应积分,并按照积分排名顺序优先享有图书借阅或权限放宽等福利,同时,将信用记录不佳、长期逾期欠费等不文明行为列入黑名单,并在一定时限内限制此类用户使用图书馆资源,利用这种科学的压力反馈和激励机制,引导用户提升素质水平,并提升用户整体活跃度。同时,提升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占比,鼓励用户多多参与到APP建设和改进中来,以提升用户对本馆APP的使用时间和依赖度。

4.6 加大线上线下宣传推广力度

在公共图书馆移动APP 宣传推广方面,一方面要加强线上使用培训,除推出详尽的APP 在线使用教程外,还应开拓思路积极将FLASH 动画或电子游戏等吸引年轻人眼球的元素融入到培训环节中,在图书馆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等社交媒体的显著位置放置宣传推广内容;另一方面,还要定期组织线下宣传推广活动,通过在人员密集位置组织线下APP 使用推广讲座、咨询答疑、下载有奖等活动,广泛向群众宣传图书馆移动APP,尽可能地吸引更多潜在用户下载和使用本馆移动APP。

5 结语

移动互联时代,公共图书馆移动APP建设作为图书馆基于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图书馆界呈迅速发展的态势。虽然目前还存在诸如功能设计、社交互动等方面的不足,但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一代图书馆人的努力探索,未来公共图书馆移动APP 服务水平一定会得到有效提升,一定会为读者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猜你喜欢

本馆图书馆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99Tcm-MIBI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基层弄虚作假的“新功能取向”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图书馆
老约翰绘本馆
绘本馆:童书营销新支点
去图书馆
我们的都市有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