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图书馆讲座发展回顾与新态势

2019-01-20

图书馆学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国图讲坛国家图书馆

金 龙

(国家图书馆,北京100081)

1 引言

公共图书馆讲座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满足社会公众文化需求,推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营造全民阅读良好环境的使命和职责。

我国公共图书馆自诞生之初便创办了讲座,讲座始终伴随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而发展。1910 年美籍华人韦棣华女士创办了我国第一家公共图书馆即武昌“文华公书林”,每周六、周日都会举办音乐会、讲演会,还专门订立了公共讲座制度。可见,公共图书馆讲座是与创立于1909 年的国家图书馆相继诞生。其后,陈独醒创办的浙江流通图书馆举办演讲会以劝人读书,章太炎在苏州公园的图书馆先后演讲20余次,云南省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等也曾举办学术演讲或宣讲会。“民国二十八年(1939 年)教育部公布《图书馆工作大纲》,在省图书馆之工作一项下规定:‘办理各特藏专室,设立各专室讲座;举办图书馆员讲习班;举办全省图书馆员研究会’;在县市图书馆之工作一项下规定:‘办理各项学术演讲;举办读书顾问,指导民众进修’。”[1]这是较早将讲座纳入公共图书馆业务范围内的政府文件。

20世纪50年代初公共图书馆讲座获得了新的发展,国家图书馆及部分省市图书馆开展了讲座服务。这一时期的讲座多冠以报告会、讲演会的名称,内容以革命传统和形势教育为主,有时也涉及科普知识和文史知识。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以来,全国公共图书馆纷纷打造出各具特色的讲座品牌,呈现出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讲座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之一,是公共图书馆履行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方式之一。

伴随公共图书馆讲座的迅速发展,以公共图书馆讲座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大量出现。“中国知网”检索结果显示,关于公共图书馆讲座的论文多达数百篇,其中绝大多数发表于2000 年以后。这些论文大多阐述各馆讲座的发展状况,归纳讲座策划、组织等具体工作的经验并提出一些策略,而专门对讲座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的论文仅有寥寥数篇。同时,除关于国家图书馆讲座的报道性文章之外,专门研究国家图书馆讲座的论文仅有《建立传播高品位中华文化的新园地——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4 年回顾》《加强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管理的意义》《拓展国家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新尝试——“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两年回顾》《关于国家图书馆举办讲座的实践与思考》《国家图书馆讲座资源调查与分析》《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品牌成长之路以及思考》等6 篇,尚无系统回顾、梳理国家图书馆近70年讲座历史的论文。

笔者试通过发掘相关史料,厘清国家图书馆讲座的发展脉络,揭示讲座在国家图书馆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分析国家图书馆讲座的发展趋势,以便为相关业务和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支持和借鉴。

2 国家图书馆讲座发展历程回顾

20 世纪50 年代初以来,国家图书馆始终坚持举办讲座,不但满足了广大公众的文化需求,为公众提供了接受社会教育的均等机会,而且引领着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的发展。概而言之,国家图书馆讲座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5个阶段。

2.1 第一阶段:1952年至1965年

国家图书馆面向公众举办讲座可以追溯至1952 年底,地点在现在的文津街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当时,讲座由群众工作组具体负责策划组织,并很快成为国家图书馆最受群众欢迎的活动。读者提前领票便可免费参加,经常出现排长队领票的景象。听讲人数由最初的400 余人稳步增长,1953年参加人数最多的一场达到1700余人。除北京市内读者外,还常有郊区及外地的读者专程前来参加[2]。

那时国家图书馆讲座的内容涉及诸多学科领域,选题横跨政治、经济、历史、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秉承“保国粹而惠士林”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各学科领域的前沿思想和学术观点在此碰撞、争鸣、激发。许多著名学者受邀担任主讲人,如作家老舍、郭沫若、田汉、丁玲、肖三、吴祖缃,诗人艾青、何其芳,翻译家曹靖华、张铁弦等,这些名家的精彩讲座使读者们获益极大并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一阶段的讲座非常重视讲座的时效性,例如结合历史文化名人的相关纪念日举办讲座,1962 年举办了纪念杜甫诞辰1250 周年讲演会,1963 年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00周年邀请吴祖缃主讲了“读《红楼梦》的体会”等。

为了使讲座取得更好的效果,工作人员还配合讲座采取了多样化的有益举措,例如有针对性地印发讲座提纲、参考书目及其他与讲座主题相关的辅助材料,配合讲座内容举办诗歌朗诵会、图书和图片展览、幻灯和电影放映等文化活动。

可见,自那时起国家图书馆已经通过策划举办讲座的方式,开始了社会教育和阅读推广的探索。由于讲座策划质量高、名家云集、形式多样,现场十分火爆,备受广大读者的喜爱。这种发展态势一直延续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

2.2 第二阶段:1966年至1976年

在这十年间,国家图书馆讲座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方面,读者多为各合作单位派来的职工。1966 年,“(革命职工)根据广大革命群众的要求,正在积极筹备开设‘毛主席著作讲用室’,以便协助工农兵、革命师生和革命干部更好地交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经验”。[3]1974年1 月17 日,为了配合各单位学习元旦社论,国家图书馆邀请新华社的方实举办了国内形势报告会,参加人数达2700余人,读者们还要求再举办关于国际形势的报告。1975 年组织了四次大型报告会和六次政治经济学讲座,参与人数共计57000人次,相当于同年阅览室接待读者数量的1/3。1976年根据毛主席关于要“读点鲁迅”的指示,举办了学习鲁迅报告会,来自673 个单位的5500 多人参加。应听讲读者要求,国家图书馆还专门将该报告会办到多个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巡讲”“定制讲座”。

2.3 第三阶段:1977年至2000年

随着形势的变化,国家图书馆讲座的选题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新面貌。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之前,国家图书馆阅览部已提前感受到“科学的春天”即将到来的气息,于1977 年举办了4 期自然科学专题讲座,内容围绕数理化基础科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展开。1979 年停办多年的群众工作组得以恢复,12 月在首都剧场举办了丁玲读者见面会,参加人数约1100 多人。自1980 年开始又推出了多场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讲座,例如老舍夫人胡絜青出席并发言、孙钧政主讲的讲座“老舍作品的语言”,罗章龙主讲的“回忆少奇同志早期革命活动片段”,周汝昌主讲的“关于《红楼梦》的情节与结构”,新凤霞出席并发言、吴祖光主讲的讲座“我和戏剧”,艾青主讲的“谈诗歌创作”,孔罗荪主讲的“伟大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茅盾”,王蒙主讲的“小说创作漫谈”,姚雪垠主讲的“关于崇祯形象的塑造”等等。工作人员配合讲座内容,有时播放电影,有时举办展览,有时编制书目,形式丰富多样。1984年至1985年国家图书馆联合商务印书馆、北京市历史学会共同举办了“面向世界”外国历史讲座,以此响应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帮助读者了解世界各民族的兴衰和历史发展进程,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该系列讲座为期一年,共17讲,主讲专家是来自北京各大学和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的专家,受到读者的好评。

1985 年国家图书馆确定的10项具体工作任务之一便是“根据国家图书馆的特点,通过举办图书展览、知识讲座等方式,向国家干部和人民群众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交流科学研究经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3]。1987 年,国家图书馆新馆建成,一批现代化的报告厅、教室及教学工具投入使用,同时,国家图书馆进行了机构调整,成立了学术活动服务部,其中两名员工专门负责讲座工作。此后国家图书馆讲座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20世纪90 年代还曾出现了部分收费讲座,收取少量费用以补贴讲座成本。

2.4 第四阶段:2001年到2006年

新世纪前后,公共图书馆讲座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讲座服务始于2000 年以后的公共图书馆比重达93%[4]。2004 年底,文化部在佛山召开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会议,要求全国图书馆普遍开展讲座服务。这次会议是公共图书馆讲座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推动了讲座服务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2005 年4 月,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和上海图书馆联合举办以“图书馆讲座与城市文化”为主题的“首届全国图书馆讲座工作研讨会”。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5 家图书馆派代表参会,并共同签订《公共图书馆讲座资源共建共享协议书》,此举标志着公共图书馆讲座进入了合作发展的新时期。2006 年3 月,文化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的通知》,鼓励公共图书馆积极开展公益性讲座,打造在群众中具有广泛影响的讲座品牌,以配合全民读书活动的开展。

这一时期,国家图书馆引领风气之先,开办“文津讲坛”“部级领导干部讲座”“文津读书沙龙”“典籍与文化”等品牌讲座,讲座服务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国家图书馆讲座品牌影响力之大、讲座内容质量之高、讲座形式之丰富、讲座场次之多在国内图书馆界首屈一指,不但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而且为广大公众提供了接受社会教育的平等权利,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创造了现实条件。

在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的大力推动下,“文津讲坛”于2001 年1 月1 日在文津街分馆开坛设讲。“文津讲坛”秉承国家图书馆开展文化教育的优良传统,依托国图宏富的馆藏,以服务大众为宗旨,坚持讲座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广邀京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莅临演讲,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经过近20 年的发展,“文津讲坛”举办活动已近千期,任继愈、张岂之、王蒙、厉以宁等知名学者纷纷登台开讲,读者从最初的每场数十人增加到现在的数百人,获得了极高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被公认为是弘扬中华文化、推动全民读书、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知识园地。为更好地传播“文津讲坛”的文化资源,国家图书馆遵循“思想自由、务实严谨”的原则,精选讲座内容,汇集成《文津演讲录》,目前已出版15辑。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是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具有极高知名度的讲座系列。2001年3月,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同志在视察国家图书馆分馆时指出,国图分馆可定期为部级领导干部举办历史文化讲座,以提高部级领导干部文化素养和领导水平。经过多次商讨和策划,决定讲座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5]。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邀请的主讲人均为相关领域公认的有影响、有造诣的资深专家,讲座内容、形式和效果皆得到广泛充分的肯定。

2004 年,“文津读书沙龙”正式启动,旨在配合“文津图书奖”推介优秀图书作品,引导读者的审美取向和文化消费,培养全社会的阅读习惯,创造读者与作者、学者沟通的渠道,从而为提高国民素质,建立学习型社会服务。“文津读书沙龙”自开办以来已举办活动300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作者或点评人的身份与广大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努力,“文津读书沙龙”以其较高的学术性与灵活的互动性发展成为国家图书馆的品牌活动之一,被读者视为公益性读书俱乐部,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2.5 第五阶段:2006年至今

这一时期,国家图书馆除进一步打造原有的“文津讲坛”“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典籍与文化”等讲座品牌,还推出了“国图讲坛”“文津少儿讲坛”“国家典籍博物馆系列讲座”等新的讲座品牌,同时协助地方图书馆发展讲座服务,与地方馆大力开展讲座资源合作共享、策划共有品牌。

2006 年,国家图书馆成立了社会教育部(时称文化教育培训部),后在其下设学术讲座组,接手“文津读书沙龙”,并相继推出了“艺术家讲坛”“教育家讲坛”“科学家讲坛”“中关村创业讲坛”“世界图书馆馆长论坛”等新的讲座系列,极大地丰富了国家图书馆讲座体系,多层次、多侧面、多类型地满足了不同受众群体的需要。

2009 年4 月23 日,温家宝总理亲临“文津图书沙龙”现场,与在场读者深入交流,肯定了通过读书和举办讲座等形式开展活动,对推动全民族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提倡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将起到促进作用。他指出:“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6]2009 年9 月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国家图书馆建馆100 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设施、文献、技术等资源,积极开展讲座、咨询、展览、培训等特色服务。同年,“文津读书沙龙”及相关的“文津图书奖”荣获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民阅读优秀项目”称号。

2010 年,除“文津读书沙龙”外,社会教育部的各系列讲座统称为“国图讲坛”,成为国家图书馆讲座的又一个品牌,并推出了“百年辛亥”“大数据研究”“世界遗产视野下的‘一带一路’”“乡村,诗意的栖居”“匠意营造:中国传统建筑”“让文物活起来:古代物质文化”等诸多兼具学术性、时效性与时代感的优质讲座系列。目前“国图讲坛”讲座文集《学津清谈》丛书已出版《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科学素质与社会和谐》《艺术与社会》《教育理想与教育哲学》《守望圆明园》《乡土文化研究》《世界遗产视野下的“一带一路”》等7部图书。

2011 年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创立“文津少儿讲坛”,2014 年展览部开办“国家典籍博物馆系列讲座”,同时国图艺术中心等馆属企业也面向公众举办公益讲座,越来越多的部门各秉优势积极开展讲座服务,讲座场次不断增长,影响力日益扩大。

此外,国家图书馆还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动各级公共图书馆、媒体等机构面向广大社会公众举办讲座,先后与《广州日报》合作举办了“文津·珠江讲坛”,与上海《新民晚报》合作举办了“国图·新民讲坛”,与福建省图书馆合作举办了“国图·东南讲坛”,与山东省图书馆合作举办了“国图·山东大众讲坛”,与宁夏图书馆合作举办了“国图·塞上人文论坛”,与沈阳市图书馆合作举办了“国图·辽海讲坛”等,并承担了福建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佛山市图书馆、包头市图书馆等单位的讲座策划委托项目。这些合作项目大大拓展了国家图书馆讲座在全国的辐射面与影响力,同时很好地探索了讲座馆际合作与社会合作的新模式。

为了促进公共图书馆讲座合作,共同解决讲座业务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国家图书馆于2009 年8 月召开了“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研讨会”。全国近60 家公共图书馆(其中包括27 家省级图书馆)的百余位馆长和讲座业务负责人与会。会上发起了成立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的倡议,参会代表一致同意以促进合作、开展交流为旨归,秉承公开平等、互利互惠之原则,以共建共享为方法,在全国公共图书馆间就讲座工作加强合作与交流。会后的一个月内,66 家公共图书馆作为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的发起馆签署了《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合作意向书》[7]。2010年12月,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正式成立,明确了联盟是由全国公共图书馆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行业组织,以促进全国图书馆讲座业务发展与合作为目标。目前,讲座联盟成员馆已经增至200 余家,一些高校图书馆也加入其中,在事实上突破了公共图书馆的范畴;讲座联盟的工作范围也并没有局限于讲座本身,而是逐渐扩展到阅读推广的多个项目,成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合作平台。

3 国家图书馆讲座发展的新态势

社会公众对于知识信息需求的改变对公共图书馆讲座这一社会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图书馆因时而动、开拓创新,推动讲座发展呈现出新的态势。

3.1 互联网发展催生网络公开课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1 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6 年的95.1%提升至97.5%8]。

传统讲座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读者只有亲临讲座现场才能够收获知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用户的激增,讲座的形态也逐渐发生着变化。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图书馆适时在官方网站设立了“在线讲座”栏目,面向公众推出精选的讲座视频资源,便于通过网络为更多公众所共享。

面对互联网革命掀起的全球信息化浪潮,面对社会大众阅读习惯、学习模式的转变和新的文化需求,图书馆界迅速关注到了“慕课”(MOOC)这种诞生于2012年的全新的知识传播和学习教育方式,并以网络公开课的形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2015年4月23日,即第20个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推出了“国图公开课”,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强调内容的开放、自由、多元和交融,以期提高国家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效能。自此,国家图书馆成为我国第一个借鉴“慕课”平台推出开放课程的公共图书馆,为其他公共图书馆的网络公开课提供了经验参考。

随着网络技术在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共享中的应用,以及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公共图书馆讲座的网络化发展趋势将愈加凸显,其社会教育职能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3.2 新媒体发展推动讲座传播方式变革

传统讲座的课堂模式忽视受众在互动参与方面的需求,即使在讲座中设置提问交流环节,也只能给予个别读者向主讲人提问的机会,互动效果极为有限,而读者之间更加缺乏交流,这显然不利于知识的有效传播。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公共图书馆讲座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足,受众群体普遍以老年人为主,极大地制约了讲座的受众范围和良性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知识信息的生产者,人人也都可以是知识信息的评论者和传播者,面对海量知识信息人们具有更大的主动权。具体就讲座而言,微博、微信、喜马拉雅等新媒体平台上的讲座节目越来越多,受众在收听收看的同时就可以通过评论、弹幕、点赞、转发、“@某人”(对某人说或者引起某人的注意)等方式进行互动,讲座从过去的单向传播转变成为今天的多维传播。公共图书馆普遍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和客户端,讲座预告、直播、图文回顾成为其中的主要栏目,适应了读者对于便利性、针对性、社交性的新需求。

2016 年9 月,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始为国家图书馆和全国公共图书馆的讲座提供直播支持,直播画面、声音清晰流畅,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收看收听,十分便捷。目前,该微信公众号已直播讲座近百场次,为许多公共图书馆的新媒体平台面临的规模小、资源分散、品牌效应不强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在行业内实现了资源共享,避免了重复建设。2019 年“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线,在“慕课”栏目中可以看到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国图讲坛”的精品讲座。

面对新媒体阅读的发展,常有专家、学者和媒体对其中存在的“碎片化”“浅阅读”等问题提出质疑或批评。公共图书馆通过新媒体推送的讲座等信息资源则有益于人们运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深度阅读,其互动性、社交性更有益于培养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3 讲座发展中呈现出部门边界消弥的趋势

2006 年国家图书馆成立社会教育部,并设立讲座组,以期整合优质资源和专门人员,集中力量开展讲座服务。此后十几年间,随着讲座从图书馆的延伸业务逐渐发展成为核心业务之一,国家图书馆越来越多的部门基于自身的业务优势开展了讲座服务,并且呈现出常态化的趋势,各部门之间在讲座服务方面的边界逐渐消弥,国家图书馆讲座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国家图书馆开展讲座服务的部门及科组包括社会教育部讲座组,古籍馆经典文化推广组、善本组,立法决策服务部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组,展览部讲解服务组,典藏阅览部少年儿童服务组、数字资源服务组、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典藏阅览组,国图艺术中心等。国家图书馆的讲座品牌有社会教育部的“国图讲坛”“文津读书沙龙”,古籍馆的“文津讲坛”“中国典籍与文化”,立法决策服务部的“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典藏阅览部的“文津少儿讲坛”“老年课堂”,展览部的“国家典籍博物馆系列讲座”,国图艺术中心的公益讲座等。2014 年、2015 年、2016 年国家图书馆讲座总场次分别为288 场、343 场、542场,增幅明显,主要原因就在于更多的部门开展了讲座服务。

在讲座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多部门举办讲座的时间大都集中在周末两天,甚至同一时段,经常在时间安排上重合、交叉。有时甚至有三四个部门同时举办讲座,这当然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也常常使读者患上“选择困难症”,“为什么同时举办这么多讲座”是身在讲座一线的馆员被读者询问最多的问题之一。此外,各部门在讲座策划的过程中缺少沟通与协调,有时会在短时期内重复邀请同一位专家讲授类似的内容,这边刚刚“唱罢”,那边又已“登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这就要求加强对各部门讲座的协调管理,节约集约利用资源,重视品牌项目的运营,确保阅读推广的可持续发展与效益最大化。

4 结语

国家图书馆即将迎来110周年华诞,国家图书馆讲座也已走过近70年历程。回顾国家图书馆波澜壮阔的历史,讲座为读者提供了更加鲜活、更加多样的阅读方式,对于知识传播、思想启蒙、文化发展与社会变革起到了应有的作用。随着社会公众需求的变化与信息传播技术的应用发展,国家图书馆讲座必然会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这将进一步激发馆员的创造力,打造出更多更具影响力的品牌讲座,使国家图书馆在全民阅读的大潮中始终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国图讲坛国家图书馆
以“培真讲坛”搭建文化育人平台——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培真讲坛”为例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父母讲坛”:为学校教育推开“另一扇窗”
110岁国图正青春
《那风·那雪·那年除夕》(国画)
农业农村部举办第77期每月讲坛
《杂文选刊》2017年7月精彩推荐公民讲坛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2016年3月)
《安徽园林》杂志继续为国家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