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书家综合影响力的影响因素
——兼及高校书法专业的影响力

2019-01-20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书家流派影响力

王 健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7)

书家的影响力受艺术因素和非艺术因素的制约,从纯粹艺术角度来评判,作为一名艺术家,影响力最根本的取决于他的专业技能、认知高度以及在技法、作品意蕴上的开创性,在书法上真正权威,应该具有书法史的基本常识、对书法具有超常的想象力鉴赏力、在书法理论上有深刻的见解,能够对书法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一定的估量或影响的书家。对于影响力的评价,专业圈与非专业圈,书法精英与非精英的评判标准会存在差异,大致受如下因素的影响。

一、权力

权力是指某种影响力和支配力,包括社会权力和国家权力。对于书法产生影响的社会权力是指各种社会主体以其拥有自己的社会资源、经济、社会地位而形成对书法的影响力、支配力。国家权力对书法产生的控制与影响的诸如文化局、文联、画院、各级书法协会等部门,这些权力机构对书法的影响力会产生巨大的控制作用,建国后书法的风潮足可以验证[1],与一般书家相比,文联、文化(厅)局、画院的领导、高等院校的教授、学者、展览的评委在书法的影响力上具有一定优势。

在权力的影响下,书家对社会的影响力可能并不是因为书家的创作价值和水平,而是来源于某一个权力体系,产生作用的是权力岗位,处在权力岗位,其对书法的水平、高度做出的判断,无论合理与否,都会对书法品评产生影响。书法的评鉴带有很强烈的个人主观性,但一名成熟的书法家对于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基本都具有一定的宽容性和认识程度,而处在权力岗位的人员未必能够对书法有一个真正客观的认识,但其对书风的导向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这样的一种导向,必然会对一部分书家的创作、审美取向、艺术风格产生影响。如由王羲之《兰亭序》产生的兰亭论辩,在论辩中所表现出的理论高度、学术影响、学术方法为此后的学术研讨所不及,这一发端于学者之间的学术探讨,却是权力在其中起主导作用,1973年出版的《兰亭论辩》上编收入郭沫若等文章15篇,下编仅收入章士钊、高二适、商承祚等三篇文章,舆论方向出现了一边倒,力量对比一目了然。启功先生晚年回忆其所撰写的文章时谈及此事[2],在编辑文集时坚决删去了《〈兰亭〉的迷信应该破除》这篇文章[3],实际上这也是启功对当时境况的一种反思。

从有利的方面来看,书法能够得到权力或者说政治力量的认可,对于某一书风的普及、推广、影响力的产生有很大的帮助。权力有意识、无意识在为书法提供一种导向,影响书法的审美及评价,如“帖学书风”“激活唐楷”都是依托中国书法家协会而展开的。当然,随着权力人物的退场,其所倡导的书风、形成的流派会随之消退甚至偃旗息鼓。作为权力机构的人员,其影响力来源于职业身份,严格意义上是来源于其工作岗位。对于不是很通晓书法的人所看到的不仅是职务或头衔,会将其理解为专家、权威,这是一种误读。这种误读,对于书法这一带有群众性运动的艺术影响尤为明显,而对精英群体的权威性会大大降低。西泠印社是百年名社,名家辈出及其对学术高度的严格把控是其权威地位基础,印社专职副社长,在调离工作岗位后即为自动退社①的做法值得借鉴。

在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中,权力因素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如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就与唐太宗的推崇有很大的关系;赵孟頫在元代的书坛盟主的地位除却本身书法的艺术价值外,其官至一品,荣际五朝,与几代帝王的恩宠不无关系;董其昌在清代的风行,与康熙的倍加推崇、偏爱是分不开的。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书家影响力的形成,权力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作为书家,要把权力对书法发展有利的一面充分地利用好,促进书法的提高、发展。

二、艺术水平及流派的形成

书家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受书家艺术水平的影响,在通常情况下书家的艺术水平与书家的影响力成正比,而书家的艺术水平受时代、家庭出身、取法、个人天赋、游历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书家的艺术水平,可以在两个方面体现,一是技术水平,二是修养,包含了其在技术、修养上的高度以及开创性。技术是外在因素,包含了对书法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的掌握及运用能力,甚至包含了对材料的熟练应用;修养是对书家内在的要求,是与书家的精神世界相联系的,修养作用于书法是有难度的,融合机制较为复杂,远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么简单,任何一件优秀作品的呈现,都是技术、修养以及当时创作情境的结合。

对于一位书家,在长期的临摹、创作、思考、研究中,会在创作上逐渐形成个人的风貌,学术上形成自己的艺术观念,“书家对于艺术风格的创造,往往会得到社会崇尚和仰慕,而风格得以流行,风格的流行形成流派[4],”流派的形成,在甲骨时代即有萌芽[5],汉代即已形成典型的曹喜篆书流派、杜崔章草流派、张芝草书流派等文人书法流派[6],在流派中,书家的个人艺术风格在其追随者中传递、流传,形成一个不可见的群体,流派领袖的成就越大,追随者越多,流派的影响力就越大。由于地域、主要书家的原因,基于不同流派的立场在思想、理念上有很大的分歧或者说差异,这些差异往往具有排斥性,排斥性的产生,一方面造成相互对立,另外一方面保持了流派的独立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不同风格方才得以存在。

当然,书法流派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民国以来的诸多书法流派,吴昌硕的“吴派”、康有为的“康派”、郑孝胥的“郑派”、李瑞清的“李派”、于右任的“于派”等,由于政治、艺术水准等原因各有消长,以吴昌硕的"吴派"为例,赖由诸乐三、王个簃、潘天寿、沙孟海等追随者对“吴派”艺术的发展、壮大,流传至今。从影响力来看,与个人的成就相比,由书家建立的流派的影响力要远高于个人。当前,为数不少的书坛人物,通过教学、收徒等手段,扩大自己的门户,意图形成自己的流派,将个人的艺术思想、艺术价值观传播,将自己推到盟主的地位。

古典书法流派的产生,是后喻的、自然形成的、继承的[7],当今流派略有不同,多由倡导者刻意为之,陈振濂指出艺术流派在当今书坛形成的五个条件,观念、人才、研究、组织、教育[8],“学院派书法”即在此思想指导下出现的流派,“学院派书法”的三大检验标准是技术品味、形式美追求和创作意识,“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三要素主题、形式、技巧是要求在传统经典碑帖深入解析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学院派书法”的三个基本标准,技术品位——手段,形式基点——效果,主题要求——思想,表现思想观念的超前、创作手法的新异、表现形式的独特以及技术品味的不俗[9]。

三、经济水平(导向)

书画交易、以书画为谋生手段由来已久,《后汉书》卷四十七《班超传》[10]、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11]、陈思《书小史》[12]即有记载,建国后书画交易一度停止,部分专业书画家为解决生计进入画院等机构。80年代以后,书画艺术市场逐渐复苏、繁荣,劫后余生的老一辈艺术家是第一批的受益者,他们的艺术风格基本已经定形,故而受艺术市场影响不大,而40、50后乃至60、70后的艺术家真正受到市场的洗礼,且有一部分书家在其中获利、致富。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生存是第一需要[13],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书家通过鬻书、教学解决自己衣食住行无可非议。但书法作品进入市场流通,就具有了商品的属性,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而使用价值是是通过交换价值价值来体现的,也就是说,书法作品的价值通过交换体现出来。虽然书法作品是体现人文价值的特殊商品,具有强烈的精神价值,与文人士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适应,不能单纯地用价格(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来表现即为价格)来衡量其艺术价值,但消费者的鉴赏水平决定其购买的对象,书家不得不根据供求关系,以消费者(购买者)的需求为导向,必然会迎合或者说至少要照顾顾客的需求,这样在艺术性和需求之间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契合点。

对于多数书家,往往会产生两类作品,一类是艺术家可以大量出售的商品,这一部分基本纯属为销售而创作,虽然,在书家艺术水平的大前提下,不会有大的出入,但这一类作品很难将艺术家的技术水平、学术涵养、生活意趣体现出来;另外一类是体现作者审美价值和创作理念的艺术品,这类作品的产生需要诸多因素的契合,是书家真正的作品。作为交易的多为前者,这也是书家为应对市场不得已而为之的。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积累已达到一定程度,人们在追求资产的增值外,追求生活的雅化,书法作品的取得既能满足风雅的需要,又能保值、增值,甚至可以作为投资,作为一种大众化、普遍化的需求,推动了书法市场的发展。经济是双刃剑,一方面改善书家生活,另外一方面书家为销售而生产,势必要迎合消费者。当然有了良好的经济条件作为后盾,书家才会在研究、创作方向上有更大的自主权,能够将自己的学术思想通过著作出版、展览等方式予以传播。但进入市场之后,书法作品的价格就无法和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相对等,不能用艺术标准来决定其价格。书法作品产生的经济效益,会使书法作为自我心性的内修而转向经济价值趋向,在交易中,绝大多数书家,经济利益的获得是靠数量而非单件作品的价值,书法创作批量化生产、书写内容的大众化、通俗化对书法这一精英文化是一种伤害。对于书家,这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评价书家的影响力时,在权力因素、艺术水平因素外,有时取决于书家作品在商业运营上的成功,而不是艺术本身水平的高低。对于书家经济的衡量,一是其所拥有的财富的数量,房子,车子,票子……;另外就是拍卖,拍卖是书法市场化的一个推手,拍卖的重新兴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为数不少的书家投入到拍卖中去,有的书家的价格甚至一再创造新高,在世书家的价格甚至超过了明清时期的书家,不尽合理但对书家的润格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真正的书家能够引领市场而非为市场所左右,除非书家淡泊名利或者说自己定位是在书法史的一环,否则就无法完全排除书法市场的干扰。

考察书家的综合影响力,不仅受到上述因素还受到诸如书家社会知名度、舆论宣传等因素的影响,由于书法的门槛很低,稍稍训练便可执笔写字,使得书法的名人效应,较之于绘画等艺术门类更加明显。政界、演艺界、美术界甚至是体育界的名流提笔书写获得的较之于纯粹书家更大的社会效应。但不可否认这与古代官员、塾师等非纯粹书家书写,由于当今毛笔书写脱离实用,有着本质的区别。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资讯的传播更加快捷迅速。舆论宣传对于书家的影响力表现的尤为明显。但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书法》《书法》《中国书画报》《书法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一文章或作品便可名满天下的状况不可再现。在宣传方面意欲取得较大的效果,更需要长久的、不断翻新花样的宣传,更需要借助其他的力量。

书家的影响力受诸多因素的制约,高校书家的影响力是高校书法专业影响力的重要支撑点。书法的院校教育始自浙江美术学院,1962年,在时为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的呼吁下,在科主任陆维钊等人的不懈努力下,书法正式成为一个体系完整的专业,明确指向书法的艺术性[14];1979年后,书法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形成了建立在艺术性基础上的完整的书法高等教育体系。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高校书法教育专业规模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书法专业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招生院校约20所,硕士研究生招生院校约78所,本科招生院校约101所②,对于这些院校,根据院校的性质以及在教育的过程中侧重点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几类,艺术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其他院校等,不同高校书法专业的影响力各有差异。

高校的社会影响力,人民网分析由媒体影响力、科研影响力、校友影响力、入选世界高校排名③等六个维度组成,而高校书法专业的影响力有其特定的因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当前的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地理位置、高校本身的影响力等,内部因素有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资源、内部文化环境以及学生的创作、科研成果等,这些因素综合影响书法专业的影响力,任何一个因素不容小觑。外部因素中政治环境没有太大的差异,但不同地区政府对书法教育的关注度不同,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结果,如郑州大学书法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兰亭学院就有政府的因素在内,故而发展迅猛,影响力大;地理位置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育的迅速发展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这些地区,无论是对师资、还是对生源都有很大的吸引力;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形成自身的影响力,无论书法专业开办的迟与早,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与低,高校本身的影响力对书法专业都是一个提升,这一点是其他一般高校无法比拟的。

内部因素中师资力量是指专业教师的创作能力及研究水平;教学设施、资源是指所在院校拥有的真迹、摹本、印刷品等专业资料;内部文化环境是指院校经过沉淀的学术传统及学术氛围;学生的创作、科研成果是指学生在校或毕业后在书法创作、理论研究等专业上取得的成就等,这些内部因素是高校书法专业的影响力的根本所在。在心理学上有“一俊遮百丑”、“一好百好”、“一坏百坏”的晕轮效应[15],在对书法专业的评价上往往也会有如此效应,以所在高校的某一方面优秀特征,代表了总体特征,而看不准书法专业的真实品质,形成认知的障碍。

不同的院校在提升书法专业影响力时通过调整上述因素来予以改变,如河北美术学院,“学院采取培养和引进等多种形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了韩羽、周俊杰、何应辉、刘正成、胡抗美、沃兴华、曾翔、张羽翔、李强、范硕、吕金光等著名书法家为教授……书法学院现有在校学生两千三百余人。近年来,已有学生百余人次在中国书协主办的 “全国展”“兰亭奖”以及“单项展”中获奖、入展。其中,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中,在校学生四人入展。第八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在校学生三人入展。④”

书法专业师资主要有三个来源,引进书法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调动或请本校其它专业有一定书法艺术水平的教师任课;外聘社会上的书法家担任专业教师[16]。河北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广泛招生,从社会聘请知名书家带班,建立以行草书教学为中心学习创作模式,积极参与各项比赛、展览,由于招生基数大,2300人的在校生规模在各类活动中出现,无论是在经济利益还是社会影响容易产生规模效益。河北美术学院避开学术研究、地理位置等短板,以师资力量、展览竞赛为主打,迅速提升了河北美术学院在书法专业教育的影响。当然,教师的外聘性质、教学流于培训班模式、注重技能培训而忽略综合素养,虽短期效果明显而无法判定长期效应。“在历史演进中的价值衡定,一时以技名世者,有如一现的昙花,只有学贯经史、德操高洁的人才有可能被历史确认[17]。”对于技法片面强调的副作用值得警惕。

安徽于1667年方才正式建省,在安徽的这一地域上,孕育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安徽的书法,最早可追溯到蚌埠双墩文化遗址[18],630多件刻画符号,这是中国汉字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是安徽书法史的源头,也是中国书法史的源头。先秦两汉的安徽书法,吴王光鉴铭、蔡侯产剑铭、鄂君启节铭是先秦时期的典型代表,两汉时期是文字演变的关键期,出土的西汉阜阳汉简是篆、隶演变时期的重要遗存,亳州曹操家族墓出土的近600块东汉湿刻砖文[19],是楷、行、草演进的鲜活标本,亦为《兰亭集序》系王羲之所书提供了佐证。魏晋南北朝以至隋唐,墨迹存世不多,曹操父子、嵇康、桓温父子、丁道护、李阳冰俱有书名。北宋时期,安徽本土书家似乎未有在书法史上卓有大名者,但如欧阳修、苏轼、米芾、黄庭坚等外籍士人或为官、或游历于安徽,留下大量的墨迹、碑刻,著名的如《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真酥帖》《烝徒帖》《张都大帖》等等,丰富了此一时期安徽的书法文化,南宋时期,应该是安徽书法的一个小高潮,“中兴四家”中,就有朱熹(1130—1200)与张孝祥(1132—1170)二人。清代徽派书法,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有清一朝,是安徽书法的辉煌,由乾嘉时期兴起一直影响至今的碑派书法无论创作还是理论,安徽功莫大焉,邓石如是碑学书风一代宗师,沙孟海《近三百年的书学》:“清代书人,公推为卓然大家的,不是东阁学士刘墉,也不是内阁学士翁方纲,偏偏是那位藤杖芒鞋的邓石如,”他的学生包世臣艺、理兼善,《艺舟双楫》提出了碑派书法的技法、审美理论,此后对于碑派技法、审美理论大致源于此。当然,梁巘、程瑶田、姚鼐、李鸿章等习帖为主,可谓帖学名家。讫至民国,虽不及前朝兴盛,自是名家辈出,许承尧、张树侯、黄宾虹是为此时期杰出代表。

当今书法教育方式大致可以分为高等教育、传统私塾性质的师徒、父子传授。在前高等教育阶段,安徽的书法教育通过历代书法的发展脉络可以窥见一二,可以想见当年的辉煌成就。在院校教育逐步取代原有的教育模式,安徽的书法教育却有着不容乐观的情势,研究生、本科招生院校少,尚未形成引领时代风尚的“徽派”书法教育的系统及体系,未能出现引领风骚的书法篆刻家、理论研究学者,这是对安徽的高校书法教育提出的时代命题及历史责任。

注:

①《西泠印社章程》第十五条:因领导工作需要须加入本社者,经本人申请、社长会议(社员大会期间由大会主席团提名)讨论批准,可为本社社员和担任相关职务。这部分社员在调离工作岗位后,即为自动退社.

②1979年,浙江美术学院接受文化部委托招收硕士书法研究生;1993年,首都师范大学在美术学专业下,设立“书法艺术教育方向”博士点,1995年开始招收书法博士研究生;2005年,人事部批准首都师范大学艺术学书法项目博士后流动站.

③林金辉.“双一流”建设应重视高校社会影响力提升.人 民 网 .http://edu.china.com.cn/2016-12/27/content_399 89555.htm.

④河北美术学院官网,http://sf.hbafa.com/xyjj.htm.

猜你喜欢

书家流派影响力
《宋稗类钞》的书法史料价值
俄罗斯藏学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成就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杂说书家之性灵
湖北近现代书家、印家群体的掩名现象
天才影响力
百川何以争流
——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当代诗词“实验体”流派与艺术风格的建构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