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问题探析与对策研究

2019-01-20祝清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科研人员科技成果

祝清兰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高校是技术创新成果研究的重要场所,高校科研成果的成功转化将带动地方中小企业的技术的飞跃以及促进地方经济的腾飞。由于高校制度以及地方政策等多重原因,导致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以及产业化进程慢。据统计,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三分之一,占比不高,每年国家授权的专利中专利实施率仅为10%左右,企业转让所占比例达到80%左右,其余部分是重点高校、科研院所贡献力度较大。虽然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统计年报表明科技成果转化比例逐年增大,但占高校拥有的科研成果的总数比例较小。各高校正在积极探索科研成果转化的路径和方法,提高学校的科研实力,促进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

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高校科技成果研究的性质阻碍科技成果转化

1.高校科学研究投入研究经费有限

高校的科学研究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支持科学研究,每年国家以及地方财政都会投入一定的科研经费。调查显示,西方国家的经费投入比例更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97%的经费用于成果的转化和新产品的成形研究,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有强大的资本市场作为后盾。我国高校建设经费中科研经费的占比不大,地方高校用于技术创新开发研究的经费更少,大多数科研成果市场运用能力不足,导致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这些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转化。

2.高校科研成果中试研究环节试验条件不足

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经过中试试验验证,转化的成功率大大增加。由于高校科学研究的经费主要来自于项目主管单位拨款及高校自筹经费,资金投入有限,许多高校中试实验条件不足,严重影响到科技成果产品的成熟度,一些科技成果未通过中试验证试验,直接进入市场,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得不到保障,甚至很难满足市场需求。高校虽然也有一些科技成果技术含金量高,同时也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但由于缺少中试环节,只能处于实验室阶段,转化为生产力难度加大。一方面,科技成果作为必须具有应用价值和使用价值,如果节约能源、降低耗材、增加产品规格、保证产品质量、更新换代产品、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利润,这将促进科技成果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还应该具有先进性、成熟性和可行性,能够经得起市场的考验。从企业角度来说,希望科技成果经过中试直接可以进行生产,不想承担更多的风险。

3.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重视度不够

受到传统学校科研体制的影响,高校领导科研成果的转化思想比较保守,认为教学是学校的本质工作,认为科研成果转化价值不高,并且科技成果转化属于企业、科研院所研究领域;一些科技工作者思想过于保守,虽具有一定的技术专长,但害怕自身的科研成果公开后被其他人占有,一直不愿意公开。此外,在现有的高校职称评定以及激励机制下,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科研成果仅限于论文、出版物和获奖上,而不关心所研究的课题和成果是否符合市场需求,能否被企业运用。甚至一些大学领导担心教师或研究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正常的教学活动和学术活动产生影响。

4.高校科技成果应用性不强

高等院校大部分科学研究成果是直接取自于文献资料,理论价值较强。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高校科学研究停留在文献研究与市场对接脱节,仅仅局限于实验阶段,在企业的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非常困难。因此,在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有必要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进,以满足产品市场化的需求;另外,高校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的机制,结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模式进行具体研究具体分析。

5.政校企产学研关注点不同

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对科技成果关注重点并不尽相同,已成为转化的主要障碍。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科技成果应用实施单位,同时也是主要负责投入资金进行技术创新转化的主体。企业应积极推动大学、科研机构,包括其他一些社会组织、投资机构,共同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从政府层面来看,政府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政策,营造了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为不同科技成果的转移和转型需求建立良好的服务体系。近段时间,国家也出台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方针政策,给予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支撑。

(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阻碍科技成果的转化

1.高校缺少独立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

科技成果转化不是一项简单易行的任务,而是涉及的问题更为复杂和专业。高校院所缺少科技管理成果转化专业人才,因而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一是高校的知识产权质量不高,对需要转化的知识产权缺少专业化管理。二是科研人员直接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与教学科研严重冲突,科研人员精力不足,导致科研成果转化情况不理想。三是大部分科研成果没有进行中试试验,科技成果的成熟度不高。

据调查,国外科技成果转化率高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一般都有明确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流程以及规范,并由专门机构负责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对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研究分析,反映的问题是交易成本较高、企业接受科技成果的观念差和接受能力不足等,这表明在转化科技成果的过程中,高校与企业之间仍存在差距。为了解决两者之间的障碍,对于高校来说,要提高科技成果管理的专业性,不仅要建立自主的科技成果管理和服务机构,还需要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使整个转化过程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对于政府来说,要更加注重技术市场的开发和建设,充分发挥技术市场的优势,引进现代技术和先进的信息网络,让科技成果各主体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顺畅。

2.高校缺少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

直接转化、合作研究转化以及转让转化是传统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科技成果的直接转化是科研人员或团队自己创办企业,科研成果直接在企业中应用,完成科技成果的转化。合作转化是高校科研人员和企业共同完成的,高校科研人员负责技术的创新和研发,企业负责保护产品发布以及将产品推向市场。科技成果的转化转让技术,概括地说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产品化的过程,并转让所有权。

随着不断地探索,出现了如大学科技园和产业研究院、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和转移机构转化服务平台中心等综合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一些研究人员将这种创新平台的技术转移模型与原始技术成果转化模型相结合,称为“增长极”模型。经过多年实践,上述多种转型模式已经出现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仍然不显著,导致企业、大学和中介服务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以及缺乏技术联系。

二、深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一)深化产学研深度融合

高校从政策方面积极鼓励转化科研成果,重点扶持一些应用性强、技术好的科研成果转化。同时,要积极构建适应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服务平台,不断提高为苏州中小型企业服务的能力,彰显学校社会服务职能。对于教师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在奖励制度上给予体现,奖励和支持教师、学生创办科学技术创新型企业。有条件的高校依托众创空间,为师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借助各类资源,成功孵化出一批高技术企业进入市场,吸引天使投资、私募基金、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向各类基金会等社会团体推介科技成果,将部分自有资金投入到转化工作中,成为成果转化的新路径。

(二)加强高校科技成果的应用性研究

搭建科技转化平台,探索市场需求对接模式,成为学校、政府以及企业之间合作的桥梁,寻求科学研究与市场需求直接的契合点,并进行动态监测,形成信息反馈,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动态机制。引导高校教师以及科研工作者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服务于地方企业,为企业转型升级作出贡献,组建创新实体,实现科技成果与企业之间转化无缝对接。积极与企业合作申报重大重点项目,并投入精力参与研究,探索成果转化转移运作方式,构建多样性科技成果转化方法方式,形成政府牵头、校企共同参与的局面。

(三)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建设

为更好地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独立的科研成果转化机构,或者依托转化的代理机构进行科研成果转化活动。逐渐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科技成果转化职业经理人队伍。高校有自主决定科技成果转化、许可或作价入股基本权利。对于资产处置以及所得收益分配建立管理制度,明确登记、使用、处置的管理规范及工作流程。横向项目的科研成果归属依据合同双方在合同签订时的约定,成果可归委托方或科技人员所有。规范管理高校科研人员的兼职、离岗创业,明确各方在兼职创业过程中的责任权利,建立技术转移的人才培养体系。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技术转移相关学科或专业,培养更多具有技术创新管理能力的复合型技术转移专业人才。

(四)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制度

促进校企密切合作,创新科研管理体制,积极提倡高校科研人员能够积极进入中小企业与专业相关的技术领域进行科技研发,给予企业技术支持,提高企业科研人员的研发能力,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也促进了高校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实现了科学研究的应用价值。不断完善高校教师参与科研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政策明确教师的职称评定、年度考核以及绩效分配与科研成果转化相关联,改进完善科技制度,创建适应市场的灵活性政策,达到科研人员的利益分配公平公正。建立高校得力的、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队伍。高校管理部门认真研究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建立一种基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开发的产学研研发实体,构建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体制。建立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园、产业园、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促进科技成果向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密切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项目,鼓励教师企业实践活动,能够为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问题,高校开展向企业的技术培训。高校科技工作者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参与企业行业战略计划、标准以及品牌建设的制定。

(五)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评价机制

由于高校科学研究、教育以及经济之间紧密联系,高校科技人员在职称评定时,不能只将发表论文水平和数量、承担课题的水平和数量作为关键性指标,要考虑科技成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重视科技人员对市场开发、成果的转化。对于科研选题进行评估,要与市场接轨,研究方向要与企业对接,研究成果要有创新以及转换价值。在人才问题上,重视科技开发团队的建设,高校对立项的科研项目适当给予经费配套以及奖励。改变大部分大学科研人员只关注科研项目的学术价值转变为关注科研成果能否实现产业转型。要进一步完善奖励评价机制、激励措施,发挥导向作用,增强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转化的信心。建立灵活自主科研学校依托校内资源,推进学校与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以及各团体协同创新,实现产学研的资源互补和开放共享,充分发掘学校人才、信息、资金活力。

(六)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建立高校科研评价、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一体高校综合评价体系,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的人才评价模式,将科技成果转化率等归入考核评价体系,并且将科技成果转化等纳入目标管理,加强高校科研机构、转化中介服务建设,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自觉性。加强科研人员保护知识产权意识,确保教师按照国家及学校等文件执行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以及处置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部分是科研教师对企业的“四技”横向技术活动,加大与地方合作力度,促进地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对成果转化贡献大的科研人员以及团队进行奖励,对科研人员职务转化科研成果缴税政策给予优惠,让高校科研教师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增强自信心和认同感。

三、结论

高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科技成果转化的高低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实力的重要指标。因此,高校应重视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明确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积极投入资金和人力将科技成果推向市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良好的运行机制。科技转化平台以及中介机构在科学试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以及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研究等方面起到纽带作用。高校建立综合评价以及激励保障机制,不断地完善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激发高校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情,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科研人员科技成果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成果转化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