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现实意义
——兼论习近平新时代群众路线思想

2019-01-20李树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群众思想

李树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群众路线思想是指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思想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历久弥新,依然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当前,我们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要从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中吸取营养,从毛泽东的一贯作风中体悟群众路线的真谛,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更加坚定地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我们所从事的各项事业中,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不变,让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一、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来的,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毛泽东曾强调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1]1094-1096他要求全党上下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动员组织群众参加革命的目的,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为了帮助亿万群众建立属于自己掌握的工农革命政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减租减息,争取地主、富农一同抗日;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时期,党领导人民没收地主多余土地分给农民,废除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使中国近3亿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7亿亩土地和农具、房屋、牲畜等,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350亿公斤粮食的地租,极大解放了生产力[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对群众路线进行了进一步完善,重申了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充分调动起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快速改变了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建立起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时期,党领导人民不断破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40多年的高速增长,使中国人民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转变。党为人民所做的这一切,赢得了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真心拥护,极大地调动起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构建起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坚实群众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形成了包括人民中心思想、人民主体思想等在内的新时代习近平群众路线思想。早在2012年11月15日,在中央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就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要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11]。忘记这个初心和使命,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守初心”进行了进一步阐释:“守初心,就是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胜利前进的力量源泉;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6]。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的这些谆谆告诫,继承了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更加鲜明地提出人民是党的执政基础,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群众路线思想,明确指出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建党98年和建国70年来党和国家走过的伟大历程说明,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从而能够凝聚起革命和发展的磅礴力量。

二、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力量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注重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毛泽东有一个著名论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1031。又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3]467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后盾“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4]139,“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1]1096。毛泽东的这些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科学地确定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动力之源。

毛泽东认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毛泽东在《向群众的实践请教》一文中指出:“下决心长期下去蹲点,就能听到群众的呼声,就能从实践中逐步地认识客观真理,变为主观真理,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看是不是行得通。如果行不通,则必须重新向群众的实践请教”[3]844-845。毛泽东之所以强调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就在于群众才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而个别领导的实践总是有限的、不全面的,因而有限的领导的实践必须依托广大群众的无限的实践,从群众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毛泽东在《实践论》这篇光辉文献中写道:“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的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而且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人则仍为直接经验。因此,就知识的总体说来,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不能离开直接经验的”[5]126。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毛泽东进一步指出:“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5]349毛泽东的这一系列思想,都强调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问题的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这个办法是否符合客观实际,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实践反复证明,无论革命还是建设或是改革开放,每一个成功的斗争策略、发展思路、改革之举,无不是来自群众的智慧和实践。

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强调人民群众是改造社会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物质力量。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曾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观点,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指出:“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3]839。毛泽东的这一观点,科学地阐明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强调了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才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落实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群众路线思想也强调了人民群众在党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6],“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7]119。在谈到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绩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的历程表明,许多改革都是由基层群众自发推动、自下而上形成的,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今天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依然要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为了人民而革改,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7]105-106这些思想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群众路线思想中的人民主体思想,为全党重视群众首创精神、依靠群众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掌握科学的群众工作方法

毛泽东历来重视党的领导方法和群众工作方法,创造性地把唯物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具体化为科学的领导方法,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方法观。“从群众中来”,就是要到群众的实践中,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将群众的意见、智慧和经验集中起来,加以分析、综合和提高,使之系统化,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一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是将形成的路线、方针、政策,又回到群众中去组织、宣传、动员,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并在群众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这是一个从理性认识再回到群众实践中去的过程。毛泽东认为,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科学工作方法,将领导和群众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要充分了解和认识群众。毛泽东之所以能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因为他对中国农村和农民有着更深入的了解。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从事农民运动的专家,曾担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委会常委、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对农民问题有着较深入的研究,对中国农民的思想、行为和情感有着较深入的了解。早在1927年2月6日,毛泽东经过深入调查,向中央提供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党内引起很大反响。中共党史上著名的“周博长谈”说明,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的底气,来自于他对中国国情和人民群众的深入了解。

要注重调查研究。毛泽东说,“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5]49。毛泽东一生注重调查研究,而且身体力行,他曾对一些省委书记提出要求:“要重视调查研究,每年要有四个月的时间到农业社、工厂、商店、学校去,解几个麻雀”,“不管你职位有多高,只要有半年不去接触实际,接触干部,接触一部分工人、农民、群众中的积极分子,了解他们心里想什么,他们经过什么苦难,你的脑子就空了,马克思主义就失灵了”[8]14。习近平总书记也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视为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他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不了解真实情况,拍脑袋做决定,是做不好工作的”[7]313-314。习近平特别注意调查研究的实效,反对形式主义的调查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搞浮光掠影、人到心不到的‘蜻蜓点水’式调研,不能搞做指示多、虚心求教少的‘钦差’式调研,不能搞调研自主性差、丧失主动权的‘被调研’,不能搞到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调研多、到情况复杂和矛盾突出地方调研少的‘嫌贫爱富’式调研”[7]313,“调查研究要注重实效,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要防止为调研而调研,防止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式的调研,防止扎堆调研、‘作秀式’调研”[6]。这些具体要求,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视调查研究和提高调研实效的科学方法与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各级干部做好调查研究、提高决策水平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关心群众生活。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写道:“我们的同志如果把这个中心任务真正看清楚了,懂得无论如何要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那末,我们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5]59-60。在《必须给人民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一文中,毛泽东开门见山地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3]563。毛泽东这些关心群众生活的论述,不仅体现了他一以贯之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体现了他的群众工作方法的核心理念。今天,毛泽东的这些重要思想,不仅没有过时,反而给人以倍加亲切的感觉。

在我们党已经成为执政党、面临着脱离群众的危险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如果不能真正关心群众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这种变化,不仅警示全党要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还多次针对部分干部为民服务不实在、不上心、不尽力的问题,强调要做好关心群众生活的工作。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6],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和重视群众现实利益的科学的群众工作方法。

要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毛泽东历来重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把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视为决定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毛泽东曾指出:“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9]460。1957年在上海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他更加形象地论述了这种关系:不要怕群众,要跟群众在一起。……打个比喻,人民就象水一样。各级领导者,就象游水的一样,你不要离开水,你要顺那个水,不要逆着那个水。

毛泽东对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十分痛恨,进行过严厉批评,他要求领导干部,“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在群众面前。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靠做官,对人不平等,这是官僚主义。靠这一条吃饭,就会妨碍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8]14。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批评党内的形式主义时写道:“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5]50,深刻指出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对党的事业的危害。

面对执政党所处的环境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担任总书记伊始,他就倡导制定了中央八项规定,旗帜鲜明地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并身体力行,为全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讲话》中,习近平强调,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在思想上明白,我们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人民情感,为我们坚持群众路线,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经济体制和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与调整,以及社会结构和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与更新,群众工作的主体、客体、内容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研究新形势新任务,研究群众工作的新变化,探索群众工作的新方法,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水平。习近平在《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一文中指出:“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亲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7]63。习近平还根据长期领导工作实践,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法、示范引导法等多种群众工作方法,突出强调了“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10]的重要观点,把是否重视、善于做群众工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的标准,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

无论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还是习近平的群众路线思想,归根结底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深刻理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和极端重要性,才能在任何时候都自觉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明确共产党人努力的方向,筑牢共产党赖于生存和发展的群众基础。处在新的时代,尽管社会矛盾发生了很大变化,群众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没有改变。在新的时代下,我们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动员群众的力量;必须始终保持革命精神,勇于自我革命,勇于与一切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做斗争,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始终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具体的生活问题,以穿针引线般的细腻解决好群众的生活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必须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扎实做好群众工作,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凝聚起全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合力。

历史已经证明,依靠党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历史还将证明,依靠党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挑战和困难,取得社会主义建设新的伟大胜利,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群众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思想与“剑”
多让群众咧嘴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