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选择

2019-01-20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共同体命运人类

付 欣

(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不仅向各国人民表达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美好心愿,同时也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应有担当。作为一项推动世界发展的伟大构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仍面临诸多挑战,积极探索顺应时代潮流和世界进步的新路径,从多领域全方位打造“五位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具有重要作用。

一、构建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逐步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也使我国更坚定了走对外开放的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经济方面就要通过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

(一)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一方面,继续加快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发展深刻影响着世界的经济,世界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中国,这也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基础。但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积极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是我国现阶段的要求,也是国际社会的要求。作为经济共同体的倡议者,加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动力。另一方面,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开展国际经济往来的过程中,并不能保证公平公正规则的有效执行,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遭受严重损害。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公平公正国际经济新秩序构建,引领多边经济友好合作,是中国应当承担的责任。

(二)寻求各国利益最大化

各国共同发展是全球持续发展的基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国人民的利益,寻求各国利益的最大化。具体来说,任何一项关于全球性的创意,都必须在互利中才能达成共识。因此,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将本国利益与世界各国利益统一起来,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各国发展结合起来,共生共赢。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3]。

(三)正确处理经济利义关系

正确处理经济中的义利关系,是解决狭隘利益观的重要途径。构建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是目标,这就要求各国必须认识到义与利之间的辩证关系,努力做到义利并举。同时,我国应充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先义后利思想,在力所能及下多给予别国以帮助,树立重情义、讲道义的高尚品格。以中国为例,中国曾多次给予亚非拉医疗援助不求获利,这一举动赢得了受援国人民的高度赞扬。因此,长期道义同样会换来长远利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应当放眼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功构建,必然会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福祉。

(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建设

“一带一路”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而提出的中国倡议,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合作的重要体现。“一带一路”以求同存异、守望相助、友好合作为原则,对中国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但更多的是带动了沿线国家的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继续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无论是沿线国家还是其他国家,都可以通过共建共享促进各国互连互通。共建“一带一路”既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又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愿望,是开展国际合作,以及实现全球性治理的正确道路。“一带一路”是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4],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二、构建持久和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无和平不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政治方面就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摒弃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重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与各国打造伙伴关系网,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

(一)坚持相互尊重、互不侵犯

营造新型国际关系,首先就要树立起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在合作发展中尊重每个国家的合理意愿,聆听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声音,在相互尊重中实现合作共赢。其次,反对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在国际交往中很多西方国家通过霸权主义干预他国事务,导致许多国家长期的分裂动荡,阻碍整个世界的和谐稳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在坚持和平发展的指导下,摒弃西方不合理行径,倡导平等协商,开展多种形式的交往。

(二)坚持平等交往,反对大国至上

各国在开展外交时,都具有选择性。比如美国致力于打造以自己为首的联盟,将所有西方发达国家联合其中。而中国则致力于同发展中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但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坚持一视同仁,反对大国至上思想,将所有真诚开展外交合作的国家置于同等地位,提供平等的外交舞台,不以国大国小、国强国弱为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扩宽国际朋友圈,让更多国家团结起来,各尽所能发挥所长,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集各国智慧。

(三)坚持不结盟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不断开展对外友好交往,目前中国的外交网已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形成各式各样的伙伴关系。但中国始终坚持不结盟政策,我国开展伙伴关系不等于西方的军事联盟,不以国家水平高低或制度形态为依据,而是贯彻落实共赢理念、非零和思维的合作非对抗模式。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继续坚持不结盟思想,广交朋友,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不结盟,才能减少冲突对抗,减少世界性的战争隐患,才能真正保障国际的稳定安全,促进各国互利共赢、互惠发展。

三、构建开放包容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多样的文化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世界文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各国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都是人类的瑰宝。采取强制手段消除文化差异不仅无法实现,反而会给人类文明造成破坏。构建命运共同体,在文化方面就要正确处理文化差异,开展文明平等交流,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

(一)加强文明交流

文明交流越密切,越有利于吸收不同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丰富自身文化。首先,“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不仅为各国经济交往提供了平台,同时也给各国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一带一路”携多样文化而行,向各国展现了多样的文化风采。其次,可以举办世界文化交流对话活动,在对话中相互欣赏彼此包容。最后,可以丰富文化传播媒介,通过不同的文化形式多样的渠道进行文化宣传。而媒体时代的发展,也为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可以打造网络平台,通过网络让处在世界各地的友人都可以欣赏了解他国文化,同时也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加多彩的精神生活,为全球的交流合作以及文化共同体的构建注入强大动力。

(二)完善文化交流机制建设

设立专门的文化交流组织机构,促进国际间的教育、科技、文化合作。明确机构职能,完善组织程序,定期开展文化互鉴活动,并形成一定的制度规范和监督机制,对文化交流内容随时进行监督管理,不断提高文化交流效果。

(三)发挥民间文化交流功能

文化交流既可以是官方的,也可以是民间的。而民间交流更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更容易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民间文化交流不受官方限制,具有广泛性,因此,可以鼓励广大民众、非政府组织或海外侨胞进行文化交流传播,只有深入民间的文化交流才是最真实最有效的。而中国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应积极履行大国责任,为民间文化交流提供优质平台,鼓励和推动民间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要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机制上的保障,确保民间文化交流对政府文化外交的有效补充。

四、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安全是各国谋求发展的基本条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安全方面就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5]的新安全观。坚持和平发展,实现安全上的共建共享,打击一切恐怖主义,协调各国共同应对安全挑战,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

(一)加强合作

世界人民唇齿相依,安全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而实现安全的方式也必须是合作,没有国家间的相互协作,应对全球安全挑战也就无法实现。因此,要加强各地区平等合作,着眼于各国安全问题,培育合作应对危机的意识,通过坦诚沟通,增强战略互信,反对以邻为壑,坚持以和平手段处理国际争端,以合作促安全。此外,加强合作应是世界范围内的合作,具有普遍性,而不是局部的个别的合作。只有全局性的广泛合作,才能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二)促进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而和平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全球安全危机频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不充分的地区发展。要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问题,各国就应该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寻找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改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发展与安全合作的有效结合,为实现全球性的安全打好发展根基。

(三)落实行动

构建安全共同体,除了要树立起正确的国际安全观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具体行动。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小国而言,自身保护能力有限,但决不能为追求本国的一时安全而孤立自保,拒绝与他国往来。而应该自觉面向世界,参与全球安全治理,通过与大国的合作扶持,从而寻求世界范围内的保护。对于经济实力较强的大国而言,则应摒弃将本国安全凌驾于他国之上的行为,尊重他国安全权益,以实际行动承担起维护全球安全的大国责任。例如,中国决定向非盟提供无偿军事援助,以支持非洲常备军建设;设立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裁撤军队30万,以兑现和平发展的诺言。这一系列的行为都是我国为践行国际安全而做的实际行动,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榜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合作、落实行动,力求打造合作安全、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可持续安全的人类安全共同体。

五、构建清洁美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绿色、可持续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条件。当今世界,生态问题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突出问题,地球上任何国家都无法单独应对与解决。而面对严重的生态危机,各国更不应该独善其身、转嫁危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生态方面就要着眼于生态文明,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生态环境的破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发展方式的不合理。传统的粗放、高耗能、非可持续发展方式严重制约了全球生态文明的发展。构建生态共同体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杜绝先污染后治理。首先,要实现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产业向低投入、低耗能、低污染的集约型产业转变。其次,要实现以第一、二产业为主向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转变。最后,要加强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高素质人才队伍,构建绿色生产方式,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推动各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

全球生态共同体构建离不开各国共同努力,各国都应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目标,积极履行国际义务,承担国际责任。尤其作为世界大国,更要让大国实力与大国责任相匹配,充分发挥大国在处理全球性问题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发达国家要主动承担起历史责任。依靠工业革命而迅速崛起的发达国家据专业数据统计,“其温室气体排放占世界排放总量的75%到80%。”[6]因此,当今世界出现气候危机,发达国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承担起应对生态问题解决环境危机的义务。其次,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应积极承担责任,任何一国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都应为世界的美好发展贡献力量。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更是责无旁贷,要承担更多责任,履行更多义务。只有世界各国紧密团结,共同应对生态危机,走绿色发展道路,生态共同体的构建才有可能实现。

(三)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制机制

生态共同体的构建同样离不开制度性的约束。建立健全体制规范,通过奖惩机制、监督机制为生态文明体系的构建提供制度保障。首先,建立全球性的生态奖惩机制。加强全球生态保护,不能只依靠道德呼吁,更应有法律约束。制定生态文明评估标准,对违反生态安全的国家进行处罚,同时也可以对开展生态建设效果显著的国家予以奖励。通过奖惩机制,推进全球生态治理。其次,建立全球性的监督机制。组建国际生态监察委员会,专门对全球生态建设进行监督考察。充分发挥舆论作用,督促各国积极参与到全球生态体系构建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生态基础。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丰富、意义深远。面对当今世界发展现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汇集世界各国之力。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议者,我国也应积极向国际社会宣传该价值思想,让其尽快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认同,从而不断团结各国人民,坚持“五位一体”,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猜你喜欢

共同体命运人类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人类第一杀手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命运秀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