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西湖区“美丽河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9-01-20孟海南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西湖区河湖河道

孟海南

(杭州市西湖区“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 杭州 310012)

江河湖库塘是城市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要素之一,是城市的“心脏”和“血脉”,是现代农业农村建设的首要基础,是经济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组成。为牢牢把握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浙江省水利厅制定并部署了“美丽河湖”五年建设实施方案,意在新时代为美丽浙江建设提供坚实的河湖基础支撑和生态环境保障。西湖区以省、市“美丽河湖”建设为契机,并将其作为美丽西湖行动、经济转型升级行动的重要基础支撑。2018年,区委、区政府以高标准、大踏步推进“美丽河湖”建设,4条河道列入“美丽河湖”创建对象,所在街道-蒋村街道作为2018年“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试点街道,力争实现河湖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文化挖掘和保护走在前列,成为杭州主城区的样板[1]。

1 西湖区河湖现状

1.1 基本情况

西湖区依山傍水,辖区总面积312.43 km2,其中陆地面积293.55 km2,占94.0%;水域18.88 km2,占6.0%;[1]俗称五山四地一分水[2]。区内共有省级河道1条(24.3 km钱塘江西湖段),市级河道1条(余杭塘河西湖段),区级河道38条,乡镇级管理河道81条;还有1个国家级湿地景区,2个乡镇级管理湖泊,18座山塘,以及236个沟渠溪塘小微水体。河道总公里数达313 km、水域面积达641 万m2。西湖区以省、市“美丽河湖”建设为契机,并将其作为美丽西湖行动、经济转型升级行动的重要基础支撑。

1.2 现状问题

西湖区户籍人口65.88万人[2],是杭州市五个老城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河网分布多,企业分布密集,人口密度高,区域产污量大。而西湖区又处于杭州市七格污水处理厂的上游末端,横跨拱墅、下城、上城、江干4个区,污水输送距离长,并一路以泵抽送,加之部分区域市政基础设施薄弱、地铁施工建设等影响,造成区域水环境纳污承载力濒临极限,水环境较为脆弱,水生态平衡极易遭到破坏[3]。另外,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河道的建设,往往是以“拆”代“建”,原有的一些水文化未得到继承和发展。如古桥、古堰、古码头、古闸、古堤、古河道、古塘、古井、古水庙等历史文化古迹在不断消失,当地的民族风俗、治水故事、传说典故、诗词歌赋等水文化也失去了承载力,因此,水文化挖掘和保护迫在眉睫。

2 “美丽河湖”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挖掘河道人文,提出设计目标

2.1.1 打造特色文化河道

参与创建的4条河道均在西湖区蒋村街道,设计时充分融合周边西溪湿地、蒋村商圈环境资源,注入蒋村地域文化元素,打造龙舟胜会、火柿莺歌、探梅听芦、蒋村渔火四大主题景观文化空间,展现河道两岸的文化特色,传承岁月记忆,留住浓浓乡愁。

2.1.2 打造民生休闲河道

将“亲水指数”作为创建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整治两岸生态驳坎、增设亲水平台、新建游步道、举办亲水活动等,将河道打造成集商务休闲、浪漫艺术、文化体验、活动休闲于一体的都市生态水廊,让群众亲水亲河,增加幸福感。

2.1.3 打造数字信息河道

依托杭州数字信息发展优势,在继承原有水文化的同时科学地予以发展,积极将现代元素融入“美丽河湖”建设之中。在西溪湿地全国首次推出刷脸入园,零排队、秒入园,提升游客游览体验。将十字港河道岸边管理用房改造成街头微型图书馆,沿线增设电子显示屏、触摸屏、云屏电子阅读机等智能设备,居民可24 h借阅图书,还可以通过扫码阅读或者聆听河道的前世今生。

2.2 多部门联动,高效率推进

2.2.1 统筹考虑,整体推进

“美丽河道”建设涉及市政工程、景观文化提升、污染源治理等一系列工程。成立了由区治水办(河长办)为总牵头单位,区城管局具体负责,并会同区委宣传部、区林水局、区住建局、蒋村街道和西湖城投等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实行一周一例会。结合蒋村区域城中村改造、“污水零直排”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统筹推进“美丽河湖”建设,确保建设理念相一致、内容不重复、投资不浪费、效果相映衬。

2.2.2 党群结合,管护到位

在区城管局统一委托第三方管护公司管护、各级河长管治保基础上,蒋村街道专门成立“美丽河湖”建设5人督查队,对“美丽河湖”创建过程实时纠偏,确保创建不脱轨。通过认领两岸树木、与公建单位共建共享等方式引导群众、企业参与护河。采取“包河包段”“圆桌夜谈”等工作机制,解决沿岸种菜、垂钓洗衣等不文明行为,为“美丽河湖”建设营造良好生活习惯。

2.2.3 倾听民意,建河为民

整治前,走访沿线居民企业,对工程情况进行详细告知,充分听取意见。整治中,实时听取民意民声,对各渠道的呼声和合理要求第一时间做出反馈,将问题化解在一线。整治后,坚持将好事办好,针对沿线居民和企业的意见建议及时进行整改或调整,有效提升群众满意度。

2.3 严把标准,高品质建设

2.3.1 严控源头

坚持水岸联动,源头治本,将河边菜地、违章建筑、养殖场等污染源全部取缔,推动辖区内产业转型升级,以高新技术产业取代传统产业。将蒋村街道列为首批西湖区“污水零直排”街道试点,全面实行彻底化截污纳管和源头雨污分流,减少污水输送负荷,实现区域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雨污全分流。

2.3.2 严管建设过程

针对建设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实际,建立清单工作制,倒排工作计划,确定每天、每周、每月工作清单和进度要求,确保项目按期推进。同时,通过区治水办(河长办)会同区城管局不定时督查和西湖城投日常监管,并定时定期组织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召开工程建设例会,实现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第一时间推进。

2.3.3 严格验收

成立多部门联合验收小组,分阶段对“美丽河湖”建设进行验收。秉持工匠精神,严扣细节,小到一块石子的摆放,大到宣传片的录制,都要求做到尽善尽美,体现独特韵味。

3 “美丽河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3.1 长效管理方式还比较粗放

现阶段河湖长效管理上还处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管理比较被动,水情、设施设备参数、管理数据未发挥有效运用,离主动式管理、预见性管理还有差距[4]。

3.2 水环境易受大市政排污能力影响

西湖区范围内大型的线型市政工程(地铁、地下隧道等)建设较多,造成道路污水管网改迁节点过多,对排污能力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城区大市政排污行为具有串联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西湖区又处于杭州大市政排污管网的上游末端,当下游城区出现排污负荷时,西湖区的排污能力也会跟着受影响。

4 改进措施

4.1 加强市区大市政污水管网及处理能力的顶层设计

通过正在进行的“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溯源排查和方案引领,实现彻底雨污分流;探索通过化繁为简、化整为零的区域化就地排放及处理方式,减少污水输送时间和成本;研究污水资源化利用等措施,通过一系列“开源节流”(增加污水处理能力,减少污水来源)的方式解决现有的大市政排污能力问题。

4.2 精细化“美丽河湖”的长效管理模式

在关键水域、重点区域开展基础信息的采集工作,建立对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快“美丽河湖”的信息化数据建设和运用,进一步促进“美丽河湖”的信息化、精细化管理。

5 结 论

西湖区以“美丽河湖”建设为抓手,纵深推进“污水零直排”,充分挖掘水文化,始终坚持高标准定位、高效率推进、高品质建设,有效缓解辖区内河湖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2018年申报的4条河道也成功申报为杭州市市级“美丽河湖”。但当前“美丽河湖”建设工作中仍有薄弱环节,以“美丽河湖”建设引领河湖生态的进一步修复与保护工作需要持续加强,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巩固和提升建设措施。

猜你喜欢

西湖区河湖河道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湖长制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西湖区多所新学校(新校区) 将投入使用
河道里的垃圾
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