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专业认同度及其对择业行为影响的研究
——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为例

2019-05-17沈伟坚陈浙岳陈露莎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认同度认同感所学

沈伟坚,陈浙岳,陈露莎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社会群众的广泛关注,而高校学生专业认同就是关注点之一。学生所学的专业与将来的择业、就业关系密切,这更加引起了学生、家长及其它人对专业选择的关注和重视,并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1-2],因此,研究高校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及其对择业行为的影响,显的尤为必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调研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各个专业的部分学生和毕业校友。本次调研采用纸质问卷与网络问卷相结合的方法,随机对在校各个专业的在校学生和毕业校友发放问卷。其中在校生中共收回有效问卷672份,各个专业的毕业生共收回有效问卷378份。

2 调查分析

2.1 各年级对专业认同的分析

各年级学生对专业认同的频率分布表(见表1)。从表中可知不同年级学生对专业认同感不同,总体来讲对专业比较喜欢、比较认同和对专业一般喜欢,一般认同的学生占大部分。

表1 各年级学生对专业认同的频率分布表 %

设定专业认同指数(T)表明学生对专业认同程度,专业认同指数(T)越高表明学生对专业越认同,越低表明学生对专业越不认同。

问卷中对专业非常喜欢、非常认同的选项专业认同指数(T)赋值为4,问卷中对专业比较喜欢、比较认同的选项专业认同指数(T)赋值为3,问卷中对一般喜欢、一般认同的选项专业认同指数(T)赋值为2,问卷中对专业不怎么喜欢、不怎么认同的选项专业认同指数(T)赋值为1,问卷中对专业不喜欢、不认同的选项专业认同指数(T)赋值为0。根据各年级学生对专业认同的频率分布求得专业认同指数(见表2)。

表2 不同年级的专业认同指数

大一不存在对专业不认同不喜欢的学生与不怎么喜欢不怎么认同专业的学生,这由于大一的学生刚入学,学习的课程内容以基础课程为主,不涉及专业核心课程,对专业课程认识了解不够深刻;大二学生相对大一学生专业认同指数相对大一有些下降,这可能由于随着对专业学习的深入,有部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不适应,大二迷茫期学习没有目标等原因导致的;大三学生专业认同指数较大二学生有所上升,这是因为大三学生中有部分转专业进来的学生,这些学生对专业认同感比较强,部分对专业不感兴趣且符合转专业条件的学生已转出;大四学生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专业认同指数继续上升,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较为喜欢和认同。

2.2 不同专业认同度的在校学生职业期望分析

不同专业认同程度的在校学生职业期望频率分布表(见表3)。从表中可知对专业认同感越强,在校生期望从事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工作、攻读与本科专业相关的硕士研究生越多;专业认同感越弱,在校生期望从事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工作越多、期望从事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工作、攻读与本科专业相关的硕士研究生越少。

表3 不同专业认同度的在校学生职业期望频率分布表 %

2.3 不同专业认同度的毕业生从事职业分析

不同专业认同程度的毕业生目前从事职业频率分布表(见表4)。从表中可知,在对专业非常喜欢非常认同的毕业学生中,从事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工作比例最大,攻读专业相关的研究生比例相较在校生期望攻读专业相关研究生的比例有所下降。对专业认同感越强,毕业生从事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工作,攻读与本科专业相关的硕士研究生越多;专业认同感越弱,毕业生从事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工作越多,从事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工作,攻读与本科专业相关的硕士研究生越少。表4中选项E的数据异常是由于采用交叉分析的方法,数据样本过小的原因。

表4 不同专业认同度的毕业生目前从事职业频率分布表 %

3 提升新建本科院校学生专业认同度的建议

3.1 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应该采用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在课堂学习之外获得社会认可和关系资源的机会[3]。例如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与训练项目;邀请实践者举办演讲或研讨会;定期地举办学习交流和课外联谊活动;请毕业生、实践者或高年级学生指导新生或低年级专业学习或职业生涯设计等强化学生对专业群体的归属感。

3.2 转度学生观念,提升自主择业能力

提高大学生自主选择能力是学校教育中有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环节[4]。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干扰和自身思考的不足,错失了很多自我选择的锻炼机会,从而导致了大学生普遍缺乏自主选择专业的能力。高校教育应主动承担起责任,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有意义的机会,培养其自主选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3.3 加快学科建设速度,加大学科宣传力度

丰富专业教学内容,注重专业角色的学习和体验[5]。专业角色是其形成自我概念的关键内容,专业教学是大学生获得专业角色知识和认同的最主要途径。教学质量有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牢固,学习态度端正,毕业生质量提高,就业情况良好,这必将刺激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程度的提高,从而正面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职业选择行为。

3.4 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减轻毕业生顾虑

高校作为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必须确认学生需求,认识到高校绝非生产文凭的地方,学生不仅要拿到学位,而且在拿学位过程中,获得同等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建立社会联系和成为他们感到自豪和成功的人。与专业相关的社会联系和人际网络的建立,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发展专业角色的认同和形成自我概念[6]。

3.5 加强教育职业观,引导学生择职业行为

价值观在职业决策中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是一种对待职业的价值取向。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充分重视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到小微企业参观实习的机会。作为高校毕业生,应提高自主选择能力,认清形势,面对现实,在职业决策中也应根据个人特点,分析小微企业岗位在职业发展空间、职业稳定性和薪酬待遇等方面的利弊,以及与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吻合程度,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猜你喜欢

认同度认同感所学
专科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与培养策略研究
——以某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为例
高校艺术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非所学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非所学
浅析提升航海类专业认同度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
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调查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