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器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2019-01-19邵楠陶纪泉
邵楠 陶纪泉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于教育的投入也逐年增加。音乐素质教育的已经越来越被人们关注,而器乐教学在音乐素质培养中更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器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不只是学会一门乐器,提高音乐素养,也能够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进而提升综合素质。然而校外器乐教学存在着鱼龙混杂的现象,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希望本文可以为广大从事校外器乐教学的老师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校外器乐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4-0114-03
一、校外器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技术忽视艺术
教师缺少对学生的审美引导,使得教学比较痛苦,学生难以体会到音乐的快乐。教师得对于一首曲子要求的通常停留在没有错音、节奏基本准确上,对于每一句话的细节处理及整体风格情感的把握很少涉及。有很大一部分的老师很少讲解乐曲的背景,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学会欣赏。
(二)音乐素养的训练少
很多教师认为像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等,是音乐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认为一般学生难以理解,不会刻意去讲解,只是在不得不涉及这部分知识的时候简单讲解一下。乐理等知识没有系统的讲解,零散的知识点使学生容易混乱。甚至有些教师自己对这些知识都不理解也讲不清楚,便会故意避开这些知识的讲解。普遍存在的现象有学生识谱能力弱、节奏卡不准拍子、演奏忽快忽慢、缺少音乐性、耳朵不会主动辨别、甚至不知道自己演奏有错误的现象。而大部分教师针对这些普遍存在问题不会去思考原因寻找如何解决,只是一遍一遍的带学生重复。
(三)教学方法问题
许多教师自认为教学内容简单,没有从学生角度感受难度,教学耐心不足,有些教师对于同样的内容已教过无数遍,出现职业倦怠感,甚至会出现辱骂学生的情况。而家长甚至反而认为这是好老师,要求严格。
(四)时间分配问题
学生学业压力比较大,学生课外兴趣班也比较多,而器乐的学习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很多学生并不知道课后自主练习的正确方法,效率比较低。器乐学习本身就会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困难,这样学生容易丧失兴趣。如果家长用不正确的方式去压迫孩子,往往还会引起反效果,让孩子学了一门乐器恨了一门艺术。
(五)趣味性与专业性平衡问题
著名的美国艺术教育家加德纳在对中美艺术教育进行比较时指出:“中国艺术教育的重点,偏重技巧训练,目的是培养高水平的艺术表演能力和造型艺术中的审美观念,技巧训练被视为是个性和自发性的起点。而在美国的教育中,更强调让儿童本能的反应,强调儿童有独特的作品。技巧训练被认为应晚些开始,最好是在儿童愿望更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概念时自然进行。因此,在美国,技巧训练是在实现独创概念以后,而在中国,独创概念只在培养技巧之后才可能出现。由于这种观念,中国的艺术教育多为严格的模仿”。[1]另一位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在1986年对中国音乐教育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实地考察后也感慨到中国孩子很少表现出独立性,他们没有自立的概念,没有想到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他们在音乐上的成绩是令人鼓舞的,但无疑让人感到痛心的是他们失去的太多,代价太大。他们的兴趣受到压抑,而这本可以使他们成为更有趣的人。[1]
许多专业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甚至放弃器乐学习。但是目前校外器乐教学泛滥,许多培训机构打着快乐教学的口号,也应运而生了许多有噱头的体系、课程,而实质上学生学到的很少。如何进行专业性和趣味性的平衡值得我们关注。
二、对于以上问题的反思
(一)重视技术更要重视艺术
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器乐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学会演奏几首曲目,而是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享受音乐。在器乐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审美引导,让学生把握乐曲的整体风格情感。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二)加强音乐素养的训练
器乐教师可以把这些音乐素养的训练融合进器乐教学过程中,而不是遇到一个讲一个甚至不讲只告诉学生要这样做,学生一头雾水的模仿。笔者建议讲解乐理等知识要点可以把相关知识点集中讲解,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例如节奏可以把常用节奏型基本罗列,告诉学生区别,并简单加以应用,等曲目中遇到時再次强化。在器乐教学中也应要求学生进行唱谱、视奏等练习,提高识谱能力。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听如何辨别自己的演奏是否有错误,提示学生多多思考与感受。
(三)教学方法方面
教师可以灵活应用国外先进教学法,例如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等增加教学趣味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音乐。例如用科尔文手号学会五线谱,用声势进行节奏模仿,用日常说话的节奏教会学生一些节奏型(例xxx xx中国队 加油,三连音可念学生三个字的名字)等等。也可以自己编创一些小游戏,例如“闯关游戏”每一关提出新的演奏要求,从易到难,学生更乐于挑战困难;“捉虫游戏”让学生用老师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演奏,挑出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成就感激励。根据最近发展区,选择合适的教材,同时教师的要求也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做相应的调整,让学生可以跳一跳够得到,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可以驾驭乐器,产生成就感,而不是一味进行专业的要求。教师应机动的观察学生心理变化,懂得在恰当的时刻进行鼓励。根据学生的状态调整曲目的难易以及相应的要求。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每一个学生都存在差异性,教师应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肯定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对于同样的内容已教过无数遍、缺乏新鲜感的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吸收新知识新方法。遵循心理发展规律,按照“最近发展区”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掌握尽可能多的内容。
(四)一定强度的练习
在最开始学习器乐的时候就应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保证每天的练琴时间,时长视学生个人情况虽有所不同,但是需让学生树立练琴和学校文化课布置作业一样的态度去认真对待,每天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师在器乐教学中也应教授学生正确的练琴方法,如何有效率的练琴。笔者个人建议,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每天的练琴小视频发送给教师,实时监控练琴情况,有错误之处也可及时指出,无需等待一周以后养成坏习惯再去痛苦地改正,反而付出更多的时间。发送的小视频可能只是简单一句,但是学生就会去像完成学校作业一样去认真对待练琴,逐渐养成练琴的习惯。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家长过多的参与到孩子练琴中,由老师监督学生练琴解放了家长,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练琴的质量。从表面看,教师工作量增加。实际上,因及时纠正了错误和不良习惯,教学会进行得更为顺畅轻松。
(五)趣味性与专业性平衡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适时的增加一些学生喜欢的曲子,比如学生喜欢的歌曲等。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老师也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些更高的要求。笔者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会让学生在初学阶段自己去演奏音乐课本上的曲子,有时也会让学生自己把喜欢的曲子翻译成五线谱等等。因为学生对课本上学过的歌曲熟悉,所以上手会很快也很有成就感。这样大量广泛的接触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教师上课尽量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提出要求。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让孩子更喜欢老师也更爱音乐,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完成老师的要求。
器乐教学对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及其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政府、社会多重视中小学器乐教育的开展,为器乐教育多提供支持和保障,家长积极配合支持孩子们学习乐器,器乐教师都可以认真对待这个职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器乐教学,爱上音乐。
參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张安.器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书育人,2015,(13).
[3]赵小兰,胡海霞.敬业教育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6).
[4]关继文.器乐学习中的情绪与意识初探[A].第二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