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研究
2019-01-19肖英群
肖英群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更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在不断探索和改革声乐演唱与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提高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在提升和注重声乐演唱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积极对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培养与丰富。基于此,本文从创造性思维概念的方面出发,分析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意义,结合相关意义,提出提升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对策。
关键词:声乐 演唱与教学 创造性思维 探究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4-0087-03
在传统声乐演唱与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模式化,并且向学生灌输大量的声乐理论知识和教学内容,未有效对学生声乐演唱与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的激发,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造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于局限性,很難更好发挥出来。为更好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基于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一、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觉挖掘自己内心想法,并从多角度来思考声乐演唱与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方法,大胆的进行创新和创造,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树立声乐演唱与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强化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感受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学习与探究过程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学生思维模式化的教学局限性。
(二)有助于发散学生学习思维
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有助于最大化的将学生学习思维发散出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集中与发散两种思维模式,只有充分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发出来,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实现创造性思维的提升,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得独特而新颖的学习观点。在声乐演唱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歌曲表演属于歌唱的二度创作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知识体系和认知能力的构成阶段。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正确理解歌曲内容和歌曲内涵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对其演唱与学习方法进行创新与表达,打破常规的声乐歌唱与演唱方法,让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也可将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发挥到最大化,全面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也可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声乐演唱与学习的认同和喜爱程度,从而令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培养出更多创造性的声乐人才。
(三)有益于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作品的创作背景、结构、歌词等方面内容有全新性的理解与分析,并在声乐演唱与表达的过程中,依照作品原有的表达与演唱方式基础上,融入不同的表达能力和表现方法,让学生再融入自己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将无声的歌词,变成活的情感,强化学生对声乐演唱与学习过程中审美态度和情感体验能力的提升,最大化的提高声乐演唱与教育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也有益于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审美思维以及独特见解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提升策略
(一)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音乐特点
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不同音乐作品在曲式结构、调式、旋律等方面的特点也各不相同,所以,为有效激发出学生演唱和学习中的内在情绪,需要在分析作品音乐特点的前提下,通过音乐作品的特点和内涵来起到对学生很好的预示作用,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从音乐曲式结构、旋律、调式结构的特点上,积极寻找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并根据自己的演唱能力和分析能力,对声乐演唱方式和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创新。例如,教师在教学《在银色的月光下》这首歌曲作品时,为更好的将这首音乐作品中单三部曲式、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特点体现出来,通过这些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对这首音乐作品第一乐段进行分析,并且用抒情而稍明亮的音色来对第一乐段进行演唱,同时,在演唱的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思考主人公对美好往事的回忆情感与内涵。在演唱第二乐段的过程中,还同样采用对音乐作品充分分析的方式,明确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相比,是由明朗愉快的大调转向忧郁暗淡的同主音小调,随后,引导学生有情感的进行演唱。在演唱和学习第三乐段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分析出,虽然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原样再现,而且其中的音乐旋律相同,但是,在具体演唱过程中,要充分将主人公要寻找心爱姑娘的坚定信念表达与演唱出来,充分发挥学生雨道创造性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区别情感上的内涵与深度,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声乐作品思考能力,让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效果达到最大化。
(二)采用多元化的声乐教学方式
在声乐演唱与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每首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演唱风格都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与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和影响。因此,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采用多元化的声乐教学方式与演唱方式,最大程度的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思维发散出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提升和发展。例如,教师在教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音乐作品时,为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正确感受到富有浓郁蒙古大草原气息的歌曲内涵。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将这首蒙古族民歌的作品创作背景、音乐风格特点和民族语言特色等内容呈现给学生,并通过内蒙古大草原视频对学生进行音乐风格和作品创作背景的讲解。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并且要求学生深入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演唱风格进行了解与探索,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思考一下,如何演唱才能将温和、柔美的音色表达出来,又可充分体现出歌曲中抒情、悠扬的声音特点。教师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细心体会作品情感发展的脉络,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认知与理解,从而更好促进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有机将声与情结合在一起进行演唱,进而让学生的声乐演唱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境界。
(三)坚持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
声乐演唱与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益于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生在声乐演唱与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每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各不相同,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从传统学习方式中走出来,打破传统思维学习的局限性,所以,教师要坚持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将不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充分发挥出来。例如,教师在教学歌曲《我爱你中国》时,此歌曲是《海外赤子》影片中的插曲,歌曲内容和歌曲旋律充分体现出许多海外赤子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为加深学生的作品理解能力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则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根据作品的内涵和旋律将自己想象成一位海外漂泊的赤子,并融入自己的情感,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将歌曲演唱与表达出来,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影片的内容和主人公思想感情,理解其中的爱国之情和思想感情,并将自己所理解的爱国之情和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最后在一同融入到音乐作品的歌唱与表演中,从而有效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提高整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效果。
三、结语
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基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分析音乐作品特点,在分析音乐作品特点的过程中,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特点、多元化教学方式等方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翟静.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探索[J].智能城市,2017,(05):147-148.
[2]何洋.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艺术教育,2016,(12):82-83.
[3]姚茵茵.音乐学院附中声乐教学中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培养[J].艺术教育,2015,(11):55-56.
[4]侯磊伟.“思维先导”在中职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音乐,2019,(07):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