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音乐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以安徽地区为例

2019-01-19许海燕

铜陵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音乐史音乐课程

许海燕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传统文化的兴衰影响着社会进程和民族自信。21世纪以来,文化自信的呼声渐高,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音乐史》是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学习其它音乐课程的基础科目,其任务主要是对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音乐品种、音乐家、作品和成就,作较系统的分析介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规律的思考和认识。因而,该课程在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

然而,《中国音乐史》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古代音乐史中很多音乐作品已年久失传,很多仅限于文字记载而无实际音响,或者仅有少数保留乐谱,并且是否真伪还有待商榷[1,2]。有学者对此也持有相同看法,他们认为古代音乐作品“无声无乐无谱、有器(有声或无声)无乐无谱或有乐无谱”,是一种“无形无质之物”和“难以追寻的时间艺术”[3,4]。因此,《中国音乐史》课程具有跨越时间长、授课内容多但又容易分散的特点,导致该课程的内容安排具有一定的难度。单就教学内容来说,特别是中国音乐史的古代部分,史料基本源于文献典籍的文字描述,其音乐作品实例少之又少[5,6]。在经历了所谓“哑巴”课程的学习后,哪怕近现代音乐史涉及的音乐作品有音频、视频、乐谱文本等资料,学生也没有兴趣再“走近”课堂,唯一剩下的就只有任课教师的自言自语了。因此,学生很难对这一课程产生学习的兴趣,也难以改变学生心目中“只有专业主课才算专业课”的思想。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积极引导学生对课程充满兴趣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7,8]。

依据笔者近年来在教授《中国音乐史》课程中的体会,在课程中大量采用地方音乐资料,尝试将地方音乐融入《中国音乐史》教学中,这样既可以解决《中国音乐史》有声资料匮乏的问题,同时又能突出地方特色[9,10]。更为重要的是,也会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本文就上述问题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进行简要分析,若干浅见,就教方家。

一、地方音乐在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应用

笔者尝试将丰富的地方音乐资源应用于 《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特别是收集并整理地方音乐中一些可听、可看的教学资源,带入到日常教学课堂中,通过融入课堂教学与实践,使民族音乐走进课堂与《中国音乐史》教学有机融合。笔者在授课中,尝试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将多种安徽地方音乐导入《中国音乐史》各部分教学内容中,丰富了课程中的歌舞音乐和戏曲音乐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如把黄梅戏、徽剧、凤阳花鼓、泗州戏、傩戏等安徽音乐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受到学生的高度好评。课堂教学中,介绍流行于皖北地区的地方剧种—泗州戏如何通过自我调适与选择,走出逐渐“失语”的危机,摆脱价值迷失的困境,从而实现创新发展,大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11,12]。

器乐教学是《中国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古代器乐很多都年久失传,在教学中多数以图片展示,大大降低了器乐教学效果。将地方音乐引入器乐教学,可以有效弥补古代器乐教学的不足。例如,凤阳花鼓是流行于安徽滁州市的凤阳和蚌埠市的怀远一带地方特色音乐,它又称花鼓小锣或双条鼓,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唱门头”和“坐唱”,后来又发展为两人对唱和对唱对舞,甚至领唱领舞和群唱群舞等,实现了歌、舞、剧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讲述古代歌舞音乐教学环节时,可以让学生欣赏凤阳花鼓的视频,而在讲述音乐史中相对不容易理解的“六代乐舞”知识点时,可以引入安徽淮河一带的流行歌舞—花鼓灯舞蹈,它以锣鼓打击乐伴奏和舞蹈表演为主,主要继承了中国汉民族舞蹈艺术的特点,具有舞姿洒脱、优美、舞蹈语汇丰富等特点。增加这些教学内容,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书本内容的理解。

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笔者尝试与当地文化结合,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热情。如在讲述 “曾侯乙编钟”的知识点时,介绍铜陵市的青铜冶炼历史。青铜乐器是夏商周三个朝代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祖先已经掌握了精湛的冶炼青铜的技术,制作出编钟这样神奇的乐器。曾侯乙编钟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是目前已知全世界最重、最大、音乐性能最完好的青铜礼乐器。全套编钟有65件钟,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重量高达5吨,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而铜陵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500余年,正是由于铜陵精湛的青铜冶炼技术,才促进了诸如“曾侯乙编钟”这样的青铜礼乐器的出现。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曾侯乙编钟的知识点有更深刻的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的热情,树立正确价值观。

二、地方音乐在教学方式改革中的应用

传统的《中国音乐史》教学多是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听讲、记笔记的方式进行,主要通过板书或者PPT讲授,多侧重理论的教学,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学生学习热情也不高。为使教学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尝试,将地方音乐融入到教学方式改革中,同样取得很好的效果。

首先,是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古代记谱法的知识点讲解中,讲到我国特有的记谱方式:工尺谱、文字谱和减字谱。对于习惯于五线谱和简谱读谱的学生来说,工尺谱等古老的记谱方式很少有人知晓。笔者在课上给学生译出了一段用减字谱记写的谱例,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浓厚兴趣,甚至有同学主动提出,希望能跟老师一起学习。为此,笔者会提供一首谱例给学生,教会他们演唱,达到理解并最终掌握减字谱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也让学生深入认识了中国古代人民独有的记谱方式与演唱方式。

其次,将家乡音乐引入课题教学。在上课之前,笔者一般都要统计学生的生源地,并根据生源地挑选学生家乡的音乐,引入课堂教学。如结合地方音乐“黄梅戏”、“徽剧”等研究成果理解及掌握中国古代乐舞、乐器、乐队组合形式和古谱等。让同学演唱家乡音乐,起到交流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特别是在器乐学习时,有效地将地方器乐演奏带入课堂教学,丰富了《中国音乐史》的教学方式。如在讲述中国传统的乐器鼓的时候,可以引申到我们身边的凤阳花鼓或花鼓灯中的鼓,甚至尝试编排几个简单舞蹈动作进行课堂互动,使学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及时传递最新的地方音乐发展,如2016年安徽省泗州戏剧院运用音乐剧形式和泗州戏体裁,以新颖的手法创作的《绿皮火车》在北京长安大剧院隆重上演,创造了多艺术融合的新景观,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授课过程中,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该剧如何将中国传统优秀经典艺术形式——地方戏曲,以更为普适的艺术审美形式——音乐剧的方式来呈现。

三、将地方音乐应用到课程考核环节

传统的观念认为学音乐就是学习声乐或器乐,以学习技能为主,因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时,普遍存在重视不足,学习主动意识较差,以及重技轻艺等现象。根据调查,几乎绝大多数学生在选择音乐专业的时候,都是抱着一种学好某种音乐实践技能 (如声乐、器乐学习等)的目的而来的。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国音乐史》这门课程时,多采用考前突击复习,应付课程考试,即使一些学习较刻苦的学生,也容易陷入死记硬背和应付考试的情况,难以真正领会该课程的内涵,而这些影响,有时可能会滞后数年,很多学生或许在校期间演奏和演唱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然而其艺术修养却难以提高,进而影响到音乐表现能力的发挥,对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因此,该课程的考核,改变单一的闭卷考试考核方式,是又一有益尝试。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均取得了较好的体验效果。

首先,增加课程的考核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平时成绩考核时,增加了智能题库的运用,在课程阶段学习时,通过建立既有基础理论内容,也有地方音乐的演唱弹奏的类型多样的题库,通过电脑随机抽题的方式,采取让学生抢答、必答和分组回答等方式,考察学生对已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通过课堂智能题目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的学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增加舞台表演等实践考核内容。传统的闭卷考试对于音乐史的课程来说,明显不足,而加入舞台表演的实践,有利于全面考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期末考核音乐会中,学生依据个人兴趣,选取感兴趣的部分,进行舞台表演,如古琴演奏、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品演唱、家乡戏凤阳花鼓的表演、某一时期乐舞的表演等等,既锻炼了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又加强了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理解。

四、结语

通过将地方音乐融入《中国音乐史》课堂教学的实践,能够获得以下三方面的成效:第一,可以有效的将地方音乐融入《中国音乐史》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无声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变得生动有趣,引导学生积极挖掘和保护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第二,地方音乐可以丰富《中国音乐史》的课堂教学方式,摆脱以理论授课方式为主,把枯燥的音乐史理论讲解与中国地方音乐发展有机集合,丰富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第三,运用多种课程考核方式,尝试增加地方音乐演唱和智能题库考核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四,引领同学们思考地方音乐如何以“文化自觉”为导向,进行改革创新,以契合主流社会发展所需的价值观。总的来说,笔者经过以上四种方式的教学实践改革,认为这些措施均可以丰富《中国音乐史》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通过这些课堂安排,可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提高学生音乐表演技能的同时,也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猜你喜欢

音乐史音乐课程
基于中国音乐史的百年发展历程探索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构建西方音乐史专业课程体系的方法
音乐
加强中国音乐史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