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徽州楹联的教育功能及其传承路径研究
2019-01-19章瑞
章瑞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1)
楹联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俗称对联,词语和句式互为对仗,讲究平仄,是源自于古老的诗词文化,其中蕴含丰厚的人文精神与思想内涵。[1]徽州楹联因其蕴含独有的徽州文化和徽州精神,徽州楹联源自雅文化,由不同调性的文学语句与书法和雕刻精巧融合,内容与风格变化往往由根据所处的环境而各不相同,体现徽州地区独特的俗世生活,这种审美价值的多元化具备极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有助于沉迷于网络流行语的当代学生群体提高文学能力,提升艺术修养。此外,直达人心的徽州楹联生动体现着祖祖辈辈的徽州人重视教育、崇尚诚信、努力进取与希冀和平的价值观,这些优质的精神文化对于塑造青年的思想品德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徽州楹联于2006年被列入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将以徽州楹联文化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更好地继承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当下徽州楹联文化传承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对楹联文化的当代价值挖掘欠深入
徽州楹联是兼具民俗性、文学性和艺术性的综合艺术载体。按照楹联的载体不同主要可分为亭台庙宇联、书院联、民居联、祠堂联。如果按照楹联的内容,可分为风景联、叙事联、家训联、言志联、抒情联等。按照楹联的功能分,可分为劝勉联、励志联、传承联、教化联等。[2]
根据相关新闻报道显示,目前公众关于徽州楹联的了解仍简单停留在旅游景点的人文景观或美丽乡村建设上,对于楹联文化的教化功能却缺乏足够的重视。以众多高等学校为例,楹联曾经在中国传统教育的书院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在当代的高等教育环境中同样可以将楹联这种形式加以推广,与校园人文环境相融合,成为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更多的年轻学生熟悉并喜爱楹联文化。
(二)楹联文化的传播方式欠时代性
随着传统媒体的式微和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也需要作出相应改变。徽州楹联文化的传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楹联文化的传播方式大多停留在对于新媒体技术的简单化、机械式运用,并未重视目标对象的信息接收习惯与偏好,也缺乏新颖有趣的互动体验;其次,徽州楹联文化的相关内容在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上重复度高且形式古板老套,大多是围绕徽州历史、民俗等话题反复阐释,对社会大众特别是年轻群体很难产生吸引力。
下面我们将选取黟县宏村镇的现存楹联为例,通过对其文本的分析进行归类,从而更透彻地理解徽州楹联的教育内涵,进一步优化徽州楹联文化的现代传播模式。
二、徽州楹联文化的教育价值分析——以黟县宏村古民居楹联文化为例
宏村古民居背依黄山余脉,位于黟县东北部,已经近八百年历史,全村保留了明清时期修建的古民居建筑群,是我国现存较完整的徽州古民居建筑群,被称为“画里村庄”。[3]宏村古民居楹联是徽州楹联文化的一个缩影,寓意深,工整易读,添宅门文气,当格言家训,既能娱乐世人,又可训诫后辈。
(一)徽州楹联具备丰厚的教育价值
宏村古民居楹联一般选择从自然、文学、历史、历法等领域中寻找创作题材,哲学深意与文化气息兼具,如同徽州文化的教科书一样,具有饱满的思想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用来教育子孙后代、传递家族精神、浓缩世俗情感。作为精神财富的楹联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徽州楹联以儒家传统价值观为主导,在反映徽州文化的历史、当地的劳动生活以及地域风情的同时,也寄托着人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理想的无限憧憬与向往。
1.体现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民风
宏村有保存完整的建于古代学堂“南湖书院”,南湖书院是明末修建的六座私塾,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和祗园等六部分组成,书院讲堂中的立柱上写的楹联是“修身践言深究圣指,案经考典率由旧章”;志道堂立柱上写有楹联“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在宏村汪氏宗祠乐叙堂的厅柱上写着“非因报应方为善,岂为功名始读书”,“诗书执理,孝悌力田”和“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也挂在厅堂两侧,倡导后人应该继承前人的优良品质,耕种读书,持之以恒,方寸大小的楹联成为徽州人“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精神的缩影。
2.传达严以律己、承善惜福的处世技巧
楹联文化对于徽州宗族的稳定兴盛有密切的教化作用。“与人为善”理念徽州的楹联文化中处处可见,积善为德、承善惜福一直是徽州人引以为傲的道德情操,营造了以宏村为代表的徽州地区良好的道德环境,亦是徽州人价值观、人生观塑造的重要途径。如:宏村著名的景点承志堂有联:“柘基故里,承善承志;经络浔阳,惜福惜财”,将“承志”宅名包含的同时,也体现了当时主人对后世的谆谆教诲。“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克己最严,须从难处去克;为善以恒,勿以小而不为”教育后人要严以律己、与人为善。
3.反映忠孝守信、勤俭正义的思想徽州楹联字里行间反映了先辈们的精神世界,这一主题的楹联大多以俭、孝、忠、敬、勤等为关键词,南湖书院正面的楹联写有“读圣贤书行仁义事,立修富志存忠孝心”,其意为陶冶身心,渗透着儒家积极的入世观念,普通民居崇德堂中的楹联“俭是良医药,勤为建业方”,敦厚堂有联“二字箴言,唯勤唯俭;一条正路,曰耕曰读”;但是徽州祖辈并非教导后代迂腐效忠,而是侧重于博爱的忠孝仁义,如“慈孝后先人伦乐地 ,读书朝夕学问性天”;承志堂中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则引用自《红楼梦》第五回,都体现了徽州人贾而好儒的人文精神,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高理想。[4]
4.传承崇尚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学情怀
虽然徽商文化盛行,但徽州地区根本上仍属于农耕文化,在山川湖泊的充满灵性的熏陶下,徽州文人常寄情于山水之中,旨在表达自己对于人生世事的感悟。宏村楹联中也充斥着“道法自然,返朴归真”的思想,南湖书院有联“闲庭信步,伴清风入座;对酒当歌,邀明月登楼”,世儒堂有联 “闲看秋水心无事,坐对台松气自豪”,“清气敬兰,虚竹当怀;乐清在水,静趣同山”,结合日常事物与自然现象传递积极乐观的人生感悟,微言大义,使人豁然开朗,颇具艺术感染力。
基于以上对以宏村为代表的徽州楹联的文本内容与教化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出楹联文化同时具备文学欣赏性和教育价值,下面则结合新时代的特点,探讨徽州楹联文化的传承路径。
三、新时代下徽州楹联的传承路径探索
(一)楹联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楹联属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合,顺应了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也可进一步促进楹联这种古老文化形式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与楹联文化所传播的内容有很多重合与共通之处。
1.徽州楹联能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与楹联文化所传播的内容有很多重合与共通之处。徽州楹联中与友善相关的有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非道勿亲,极善不倦;文而无害,思若有神”;以和谐为主题的有:“德和无围,和气常留宇宙;行修不倦,淳风永萃阶庭”,“百事精平,惟有邑德;一家和乐,是享大年”。这些联文承载我国古代“德育至上”思想,集教化、启迪、言志、咏物、抒情、娱乐于一体,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在维系徽州文化、教育后人、稳定社会、构建社会秩序方面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2.徽州楹联能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楹联文化形式易于传播与交流,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场域。中国传统文化里经常出现“有联则雅,无联则俗”的说法,充分利用楹联在不同的公共场合反映不同价值诉求的场域,在文化氛围中渲染价值观传播的力量与精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反映的价值诉求与普罗大众的生活现状比较符合,成为社会大众特别是年轻群体易懂接受,真心认同的价值规范体系,更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细化与落实。
(二)楹联文化与5G时代特点相结合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5G时代下的信息传播领域将发生革命性的突破,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楹联的传承与发展途径也应发生相应的转变。[5]在传播徽州楹联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将互动式、沉浸式、影像式的表述方式融入进楹联文化的数字化传播中,在避免传统文化过度“娱乐化”的同时,深入浅出地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度。
1.利用新兴的数字媒体技术对徽州楹联进行保护与传播。徽州楹联目前主要依附于徽州各地的古建筑,很多楹联由于建筑的年久失修而正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利用数字技术对徽州楹联进行数字化保存的工作势在必行。
2.构建全方位、沉浸式的徽州楹联传播平台。针对不同社交媒体的特点,综合运用包括微博、微信、抖音在内的各类新媒体,用动态图片、动画短片、短视频、微电影等不同形式将徽州楹联文化的精髓进行传递,打破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次元壁,使楹联这种传统文化能够更好的对接当下时代特点。
3.打造有创意的徽州楹联文化IP。徽州楹联文化IP的开发目前还停留在文字的粗糙复制上,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在徽州楹联文化的相关文化创意产品中,注入更多的新颖创意与灵感巧思,真正与社会大众建立更深层次的沟通,才能让楹联文化真正地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4.推进楹联文化与高校人文建设的融合。广大青年学生是继承与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高等学校更应发挥学术专业的带头作用,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建楹联文化社团等形式,潜移默化中增进年轻一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结语
楹联作为徽州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兼具审美价值与教育价值。当代的文化工作者和传播者应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避免对传统文化进行过度“娱乐化”包装的前提下,坚持不断挖掘徽州楹联文化的精髓,坚持运用不断推陈出新的技术与媒介形式,对徽州楹联文化进行创新性传播,让更多的人认识其趣味和魅力。
注释:
①本文所引楹联均来自笔者对黟县宏村古民居实地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