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书法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2019-01-19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笔意书法艺术书写

司 杰

(安庆师范大学,安徽 安庆 246011)

书法作为语言、视觉图像、感觉陈述、意义阐释、人格修炼等重大命题汇聚的场合,为当代人文科学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灵感。中国书法艺术是以文字和书写为载体,体现出本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也体现出作者自己生命的本质。因此,书法教育对高校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书法艺术的基本概念

从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上来讲,中国的书法艺术是汉字和书写形势的结合体。汉字结体的特殊性,产生了书法具有区别于其它文字书写上的形式意味,毛笔的特殊性表现出书法形式意味的内涵性,从而具有了书写时丰富的笔法体系。二者完美的结合,也就产生出书法这门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艺术形式。书法成为一门艺术,具有两个基本内容:一是书写的形式意味和笔法体系构成的艺术的形式构成;二是本民族文化的审美情趣以及创作主体的独特内心世界,这正是书法艺术精神构成。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完美体现出书法别具一格的内涵,体现出书法的本质,产生出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殊性。[1]

二、书法艺术的特征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汉字的形体的“形”与绘画的“形”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它是对表现之事物繁荣简化和省略事物的一部分细节后的概括,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屈”(许慎《说文解字·序》)。汉字的形式结构是对事物存在“形势”的概括和提炼,因此形成的具有某种意义的 “字势”。汉字的存在形式,是对事物的空间形式的抽象的表现。对书法艺术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它使汉字成为“囊括万殊,裁成一相”的典型形式,这种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按美的规律抽象出来的视觉形象,因此,汉字是抽象意味与直观形象的奇妙统一。其二,汉字的“字势”就是对事物存在形式的象形、会意、指事、假借来体现本民族的主观意识。笔势和笔意及局势是书法存在形式的三个基本要素。并由此形成书法用笔、结字、布局上的技法体系。其中,字势是基础,笔意是核心局势则是字势审美的进一步深化。笔意的审美意味主要取决于毛笔的特殊功能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但笔意的产生亦受字势的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字势。书法史上书体的演变、笔法的变化是笔意对字势影响的内因之一。隶书成熟后,隶向草、行楷演化,笔法更显示了重要作用。从东汉至东晋文人书法兴起后,书体的演变已告结束,因而在书法中笔法的意义便更加突出。“字势”往往因为不同的笔法而形成不同的风貌,因此笔意逐渐变成书法中的核心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字势对笔意的表现上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于是,点画自身的形态便具有了某种独立的审美价值。除了毛笔书写造成的点画不同的体积感外,汉字按既定的点画顺序形成的连贯流动感,也是“笔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篆、隶楷中,这种流动感尚是一种隐性存在,行书则使之外化,草书更将这种连贯性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书法笔画构成的一种“线条”美具有了某种动态感,而这种动态感正是“字势”的灵魂所在。汉字“字势”之所以生动而丰富,其原因在于汉字的抽象意味最初是对事物典型动态“形势”的抽象。书法的点画线条既具有某种独立的审美意味,同时仍要和表现字势美结合在一起,这正是点画线条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前提。

三、书法艺术的精神意蕴

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对象,而汉字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建立在汉字基础上的书法艺术,不仅具有表现形式的一般规律,而且内含了一定的思想、意识,反映了人们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任何艺术形式都要反映定的审美要求、审美标准,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书法较之于其它艺术形式,反映人的心理是直接的,打动人的心理也是直接的。因此,书法之所以成为独立的艺术,就在于它有自己的表现形式。[2]同时,这些丰富的表现形式也凝聚了大自然的神态和意象,再现了书法家的情感和智慧,有着深刻的精神意蕴。

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总是把它的独有的表现形式与它所特有的思想内容的风格相致。书法的深远的艺术境界,也就在于把情与理、形与神、丰富的结体和生动的韵律的表现形式相一致。从书法与客观物象的关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方面,书法有丰富的形体和生动的节奏和韵律。另一方面,它有文字的内容为基础,而且以情志意趣打动观者的心灵。书法美的奥秘,就在于它体现了思想和情感、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如怀素的狂草,上下呼应,左右搭配,如疾风骤雨,波浪翻滚,开阔雄伟的气魄以及精神的底蕴皆从书法中显示出来。[3]因此,书法艺术的美,是书家审美心理和精神意蕴的物质显现。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书家创造的结果,书法美的价值要从主体心理去探源,才能揭开其奥秘。西汉扬雄说:“书,心画也”。他认为书法是显示人的心灵的图画。东晋王羲之说:“意在笔先,然后作字。”书法是意蕴的体现,意主宰着形,笔的运用,其目的在于达意。唐李世民说:“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心神不正,字则欹斜;志气不和,书必颠仆。”[4]这道出了书如其人,书品如同人品,书者的心、神必然要从书法中流露出来的规律。明祝枝山则认为:“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轻重,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5]他论述书法艺术是情感与才华相结合的产物,缺一不可。情又是身与境的产物,心境影响着作品的气氛,并感染着读者和观众。

书法艺术的精神意蕴,还表现在书诗、书文、书画相结合而产生的艺术氛围上。一件成功的书法作品,往往将书法艺术本身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同书写的内容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可以说书法艺术的感染力把欣赏者带入诗、文、画的境界中去,以其书法形式充实了诗、文、画所表现的内容气息。如王羲之的《兰亭序》,这一书法史上著名行书绝品,通过妍美流丽的书体,将“修禊”时作序的豪情逸志,跃然纸上,更增加了艺术的感染力。因此,书法艺术在教育的作用上有其自身的特点,书法的这一特点是由它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四、书法艺术的教育在高校中的功能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之林中的瑰宝,它是中华民族审美趣味的结晶,也是“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李泽厚《美的历程》)。而在教育上,也可以说是“颐情养性,功莫大焉”。2016年9月21日教育部发布《教建议〔2016〕第144号文件》“关于规范、统一汉字,让汉字走向世界的建议”的答复:“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书法课必须坚持。’‘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教育部、国家语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汉字教育及汉字文化的传承弘扬,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6]2018年9月19日,教育部《教建议〔2018〕第411号文件》“关于中小学生书法进课堂的建议”的答复:“教育部高度重视以书法为重要载体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先后印发了 《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教基二〔2013〕1号),明确了书法教育相关课程的开设要求。按照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书法教育将实现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7]这说明教育部对书法教育非常重视。高校是培养中小学书法教师的基地,高校书法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总体说来,书法艺术的教育功能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它可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倘若你去异国观光旅游,如见到一幅书法作品,定会自然流露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随之而起的,你也必然想到自己对祖国的责任。书法艺术的基础是汉字,这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因此,对它的欣赏首先就是表明自己自觉地接受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陶冶。

第二,它可以陶冶性情,改善人的气质。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名,其表现形式是异常优美的。人们一旦感受到了它那特有的典雅之美所表现的力量,精神便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以致能使原先平静的心情由草书那飞腾的气势,而产生跃跃欲试的激情,能使原先烦躁不安的情绪由篆书那稳健典雅风格而平静下来。

第三,它能给人带来娱乐。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的文字有“三美”,即“义美”、“音美”、“形美”。 书法艺术除了“音美”之外,它是把“义美”时时寓于“形美”之中的。[8]当我们学习工作之余,静心凝神之时,偶见挂在书房中的条幅,一方面被书法本身的笔墨情趣所感染,同时也不知不觉地从其书写的内容中接受了教育。

另外,我们从古至今,名重一时的书法大家们,为掌握精湛的书写技巧,都曾进行过“工匠式”的笃学苦练。张芝临池,池水尽墨;智永练书,秃笔五石;怀素学书,植蕉万株以代纸,何绍基老年,仍临汉碑不辍,说明艺术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这些千古佳话,对后来的人又岂无启示和教益。高校书法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书法精神意蕴的讲述与讨论,让学生充分理解书法艺术的精神意蕴,提高书写能力,并增强弘扬对书法艺术教育的意识。

中国书法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气势磅礴,汇成一幅光彩耀人、色彩纷呈的历史长卷,留给我们子孙后代这样丰富的艺术珍宝。书法作为语言、视觉图象、感觉陈述、意义阐释、人格修炼等重大命题汇聚的场合,为当代人文学科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灵感与触机。它将成为后代中国人文学科一个极有活力的生长点。

猜你喜欢

笔意书法艺术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艺术档案
——书法家郑和新墨海游龙笔意键
欧来荣——“拟宋人笔意”作品四例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用什么书写呢?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分析孙过庭《书谱》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所谓书法艺术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