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文明 服务社会 不忘初心 勇立潮头
——浙江各地图书馆畅谈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图老专家回信精神

2019-01-19本刊,褚树青,徐益波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11期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

编者按:2019年9月8号,在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给丁瑜、薛殿玺等8位国家图书馆离退休老专家回信,信上充分肯定了他们对“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初心的坚守,肯定了国家图书馆在“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对图书馆事业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图书馆肩负起“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任,希望图书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创新服务项目,推动全民阅读”,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更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本刊第一时间邀请了浙江省内几大图书馆馆长,畅谈对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图老专家的回信精神,站在不同的立场感受总书记的回信精神。我们希望这个访谈的推出,能更好地指导浙江省内公共图书馆的各项实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立潮头,再建新功”。

■ 褚树青 浙江图书馆馆长

本刊:浙江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彰显中心馆的核心地位?如何引领全省图书馆阅读推广和经典传承?

2018年浙江图书馆牵头成立了浙江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以下简称“省中图委”),这其实是一个全省图书馆的协调和管理机构,邀请了省政府领导担任省中图委的正副主任,全省的高校图书馆、情报院所和公共图书馆等各类型信息机构都是省中图委成员,办公室设在浙江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省中图委的年度工作和一段时期内对全省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规划,所以在客观上,浙江图书馆就是通过省中图委实现全省图情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的建立、业务范畴的引领,奠定并发挥龙头馆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浙江图书馆通过这个平台,把不同类型的图书馆联合起来,打造浙江省联通共享的图书馆服务体系,提升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能力,解决省内信息孤岛的困境。当然,作为桥梁和纽带的浙江省图书馆学会,本身就肩负着连接全省各地方图书馆学会、打造省内图书馆联盟的职责,更需要在学术交流、科普阅读、行业协调、对外交流方面彰显核心和引领作用。

至于如何引领全省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和经典传承,要以打造文献为媒介的全省大联合的多元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把浙江各地的传统特色文化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并描述出来,然后传承和推广开来。特别要提到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在前期古籍普查、修复整理、合理利用的基础上,下一步带领全省的古籍工作者更和谐地处理好藏与用、藏与修、藏与展的关系,深入挖掘和阐发古籍的文化内涵,真正做到习总书记要求的“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浙江图书馆希望通过省中图委、省图学会和省古籍保护中心,串联起全省的阅读推广和经典传承,点线面多点开花,不断推动相关工作向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的方向发展。

本刊:浙江图书馆如何更好地融合各种文化主体,利用社会资源,创新服务方式,更好地解决信息孤岛和资源共享?

浙江省是互联网发展的重镇,省会杭州更是诞生了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擘,但是就图书馆而言,其数字服务形式和手段与社会现有的信息服务模式相比已经明显落伍。我们需要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更广泛的社会资源联合,进行跨界融合,打造一个更具现代形态的公共图书馆的数字服务体系。同时要把全省各个图书馆自建的小而美的数字资源,整合成一个数字平台,打破彼此孤立的状态,实现资源互通、信息共享。发挥新媒体、融媒体在文化融合中的积极作用,和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主体开展多方面、深层次、跨领域的合作,增加浙江图书馆在浙江文化领域的话语权,发挥其应有的组织力和生产力。结合国家文旅融合的大战略,根据浙江实际,有条件的尽快融,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融,实现文化和旅游理念、职能、产业、市场、服务、交流的全方位立体化融合,把文旅融合浙江经验推广到全国。在全省信用借阅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推行信用服务,让更多的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文化服务,如果有机会,实现长三角地区的信用联盟甚至是东部沿海的信用联盟服务,让浙江图书馆的辐射力,以及浙江文化的渗透力进一步显现。

本刊:浙江图书馆借新馆建设的契机,如何确立崭新的定位和服务理念,引领浙江乃至全国的图书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浙江图书馆要明确自身作为全省图书馆界的龙头地位,关键是要有崭新的定位。现在浙江图书馆的定位是建设成为浙江省的文献保障中心,同时借新馆建设的契机,把浙江图书馆打造成“人民的大学,知识的入口”。教育一般可以分为学历教育和社会教育,学历教育的职责主要是在求学阶段由各级各类学校承担,社会教育是指人们进入社会,通过各种方式而获得知识及提高自身技能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活动。现在国家又强调全民终身教育,而终身教育主要就是由承载着社会教育职能的公共文化机构来承担,浙江图书馆就需要面对所有人群联合全省的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在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把人的现代化通过学历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两端推动,真正建立起现代意义上人的文明。“人民的大学”就是浙江图书馆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对未来的图书馆一个准确的定位。“知识的入口”主要指浙江图书馆通过海量文献信息和数据资源的集合,建成集全省之大成的“文献库”,提供包括阅读、讲座、报告、展览,研学、演出等各种服务形态,让各类型读者都能在图书馆找到属于自己的信息和文化满足。

本刊:浙江图书馆如何在全省的公共文化和公共数字文化体系建设中提升业务水平,设立行业标准,引领文化浙江?

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在省市政府的重视下,在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在浙江图书馆的引领下,在嘉兴总分馆模式、温州城市书房的典型助推下,在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的带动下,全省各地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从图书馆到新华书店,从乡村文化站到农家书屋,建立符合地方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打造平等、免费、无障碍的市民第三空间。推进图书馆供给侧改革,联合新华书店和出版社,建立按需采购、通借通还为核心的文献流通共享体系,创建一个无边界的“标准图书馆”。而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目标主要是建成并完善“一个平台”“一张网”“一朵云”。“ 一个平台”指全省公共文化大数据平台,“一张网”指覆盖全省的数字资源网,“一朵云”指全省统一的文化云。2019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了《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将原来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统一为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浙江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读者的需要和技术的支撑来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稳步推进,真正实现拥有“海量的信息,分布式存储,全球化服务,情趣化获取”的智慧融合图书馆。

■ 徐益波 宁波图书馆馆长

本刊:宁波图书馆作为港口经济圈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如何找准自身的定位,为宁波的港口经济服务?

宁波是一座江海交融、因港而兴的港口城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城市气质。近年来,宁波图书馆紧跟时代发展脉搏,深挖城市核心价值,弘扬港口特色文化,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特别是新馆建成开放以来,利用开放融合的公共文化空间,依托丰富多元的馆藏资源,推出了基于海洋文化、港口文化特色的载体活动,助力社会经济发展。一是建设海洋专题文献。在新馆一楼设置海洋文献专题区,以鲜明区域特色和行业特征为主线,以宁波港口特色文献资源为重点,收集并展示了各类海洋文献2 000余册。二是设立友城书房。通过收藏、展阅国际友好城市赠予的图书、画册、期刊等文献资料,打造宁波对外文化交流新窗口,目前已展出日本长冈京市、英国诺丁汉市等捐赠交换的各类文献1 000余册。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了7 000余册中文图书,在索非亚中国文化中心建立图书馆,推广宁波特色文化,展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三是举行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利用宁波图书馆九大“天一”品牌,推出各类基于海洋文化和港口文化特色的人文讲座、精品展览、阅读推广等活动。利用馆内图书资源,开展“海上书屋”送书活动,为渔民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服务,自2014年以来,“海上书屋”已为渔民配送图书上万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本刊:宁波图书馆和天一阁藏书楼如何进一步做好对古籍的保护传承,更好地揭示利用研究好古籍,做好做实传承文明、服务社会?

宁波有着7 000年的璀璨历史文化,如何让宁波“书藏古今”这一文化招牌更加亮丽,如何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宁波图书馆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积极探索。一是开展古籍普查与编目工作。2012年起,历时三年多完成了全国古籍普查任务,重新疏理了图书馆的古籍藏量和特色善本,为更好地利用古籍资源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重视古籍保存和修复工作。在新馆古籍阅览室建有恒温恒湿系统、配有监测报警装置,建立了100多平方米的古籍修复室,配有高清摄像修复仪、通风橱、冷冻杀虫臭氧消毒柜等设施设备。三是加强古籍整理出版和数字化工作。相继出版了《宁波市图书馆藏古籍善本图录》《宁波市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等书籍。积极开展本地特色文献的数字化工作,完成了《四明丛书》、宁波图书馆馆藏地方老报纸、《申报》宁波史料数据库的建设,启动家谱数字化整理加工工作,进一步发掘和阐发本地特色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众生活。

本刊:宁波图书馆新馆的建立,接下来在读者服务阅读推广上,在新技术方面有什么创新的做法?

宁波图书馆在做好传统服务工作的同时,紧跟社会发展潮流和图书馆发展新业态,在新技术应用和阅读推广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新馆开设创客空间,设立文献阅读区、VR体验区、3D打印区、展示陈列区,配备3D打印机、手工机床、无人机、桌面机器人等设备,向读者提供设备体验、创意交流、知识分享等活动。同时,宁波图书馆正规划建设混合云平台,努力打造基于大数据服务的智慧图书馆,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平台和载体,以馆内各项业务的运营、管理及服务对象的数据信息为基点,打造图书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慧化设备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使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用户与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文旅融合是目前的一大热点,也是图书馆界新的拓展领域,宁波图书馆在这方面已有不少探索和实践。一是在宁波南塘老街的“宁波城市旅游之窗”设置“人文地理馆”特色主题阅读分馆。“人文地理馆”藏有各类人文地理主题特色书刊3 000余册,为市民和前来南塘景区参观的旅客提供图书借阅服务。二是推出了“读行天下”特色读书沙龙品牌。目前“读行天下”已成功举办讲座沙龙35期,受众3 500余人。讲座的内容还通过微信、网站、新媒体等客户端广泛传播,已成为市民学习新知的文旅融合新品牌。三是建立民宿流动图书馆。早在2016年,宁波图书馆就建立了首家民宿流动图书馆,目前又陆续与多家精品酒店和民宿合作,努力将文化服务和旅游产业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服务。

下一步,宁波图书馆还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给图书馆工作的指示要求,结合宁波目前正在开展的书香之城、影视之城、音乐之城、创意之城建设活动,创新形式,融合发展,将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更优的精品服务送到市民手中,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 王以俭 绍兴图书馆馆长

本刊:绍兴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图书馆如何响应总书记号召,传承发展古越文化;绍兴又是一个名人辈出的文化大市,如何出好这张牌,打响绍兴图书馆这张金名片?

绍兴,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有5 000年文明史和2 500多年的建城史,有“山青水秀之乡、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的盛誉。我们将开展以下三项工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图八位老专家的回信精神,传承发展古越文化。

一是积极实施“绍兴文献典籍出版工程”,将藏在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公藏单位的文献典籍整理出版,使更多的人可以阅读到古越文化。

二是通过在中国大运河沿线等城市举办古越文化讲座巡讲、展览巡展等形式,进一步宣传推广古越文化,让深藏在古籍里面的文字活起来,使更多的人了解古越文化。

三是进一步办好历史文献馆,收集更多的古越文化历史文献,并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使更多的人研究古越文化。

绍兴不仅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地位独特,而且在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1902年绍兴乡绅徐树兰所创立的古越藏书楼,开启了近代开放型图书馆的先河,是我国第一座向公众开放并具有公共图书馆性质的私人藏书楼,在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计划开展以下三项工作,打响古越藏书楼这张金名片:

一是积极推进古越藏书楼复建工作,并使之成为文旅融合的样板点;

二是将目前绍兴图书馆前的道路改名为树兰路,在成立“树兰书院”“树兰读书会”的基础上,将更多的读者活动以树兰的名字命名,以此纪念古越藏书楼创始人——徐树兰;

三是讲好古越藏书楼的故事,弘扬古越藏书楼“存古开新”这一初心,进一步担当公共图书馆“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这一使命,引导更多的民众热心公益事业。

本刊:绍兴如何在全省的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中创新自身的做法,设立自己的标准,在城市书房、嘉兴总分馆已经成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找到属于绍兴的定位?

2016年5月,绍兴图书馆所创办的“绍兴电视图书馆”,通过数字电视拓展图书馆服务,获原文化部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称号。“绍兴电视图书馆”有内容特色明显、资源跨界整合、传播载体多样、运营合作共赢等四个特点,并因此成为“电视图书馆绍兴模式”,在全国图书馆界有较大的影响。

近几年来,绍兴图书馆在电视图书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数字服务体系,图书馆各项服务通过宽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等多网络,实现电脑、手机、电视、微信平台等多媒体传播。“有屏幕的地方就有图书馆”成为绍兴图书馆的特色亮点。

公共图书馆有固定设施、移动、数字三大服务体系。数字服务体系是绍兴图书馆的特色亮点,并处在全国同行的前列。下一步,绍兴图书馆将密切关注5G技术,积极推进智能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数字服务体系。

■ 陆爱斌 平湖市图书馆馆长

本刊:《中国文化报》2019年8月20日以《新时代的耕读传家》报道了平湖市农民读书会的经验,作为基层图书馆的乡镇文化站农民读书会,如何更好地把阅读作为农民生活的一部分,以此来为乡村振兴添力?

2019年8月20日《中国文化报》头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栏目刊登了以《新时代的“耕读传家”——来自浙江平湖的乡村阅读报告》为题的报道,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平湖市在农村创新性地开展了“农民读书会”城乡一体公共阅读体系建设项目,这种符合实际,因势而为、因地制宜,接地气的惠民举措极大地推进了农村全民阅读普及,改善了农村阅读环境,助力了乡村全面振兴。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使我们更加坚定了打破图书馆的“篱笆墙”的决心,把阅读设施建到农村,把阅读推广到基层。农民读书会是平湖市图书馆近年来在农村开展的一项创新性工作,是补齐农村阅读短板,解决农村“看书难、难看书”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举措。农民读书会是以农民为参与主体,以扩大阅读普及度、改善农村阅读环境、提高农民阅读数量和质量为目的。最终要实现农民提升素质、学习致富、情感交流、民意传达、助力乡村振兴的目的。平湖农民读书会自2016年启动以来,经历农民读书会组建全覆盖、“一镇一品”阅读品牌建立、星级评定奖励办法出台、参与扩面率提质等阶段。截至2019年9月,平湖已组建农民读书会401个,会员10 041人,每年开展农民读书会活动1 500余场次,参与农民近10万人次。通过农民读书会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农家书屋的利用率,提升了农民致富、求美、修身的需求,提振了农村阅读的信心,改善了农村阅读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阅读有生力量,涌现了姐妹、母女、师生等阅读典型案例。阅读正在成为平湖农民的生活方式。农民读书会还把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垃圾分类等中心工作作为学以致用的重要内容。

本刊:嘉兴的总分馆制是全国图书馆界的模板,平湖市图书馆作为总分馆制的经典案例,如何创新地发展总分馆制,让全国的县域图书馆都能结合各地实际学有所依、用有所规?

嘉兴市图书馆总分馆模式走过了10余个年头,经历了城区分馆探索、乡镇分馆试点、以城带乡全面推广三个阶段。形成了“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服务创新”的图书馆总分馆建设模式的浙江经验,并在全国推广,同时使嘉兴阅读体系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

平湖作为嘉兴总分馆制的重要产生地,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总分馆服务体系。但是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诉求不断增长,以“中心馆—总馆—分馆”的服务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中强调:“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此,平湖市图书馆本着以问题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补齐阅读短板,改善农村阅读环境。平湖农村人口占了全市一半以上,但阅读设施、阅读资源相对城市缺乏许多,阅读氛围也相对较差。近4年来平湖市图书馆在调查研究、综合研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图书馆就在你身边”的理念,把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延伸到每一个角落,完善图书馆总分馆制,建立“总馆—分馆(智慧书房)—农家书屋(礼堂书屋)—乡村书吧”管理体制。一是做大做强乡镇分馆。图书馆乡镇分馆是承接图书馆总馆,指导农家书屋、乡村书吧的纽带和桥梁。建设完备的乡镇分馆是强化总分馆制的重要一环。平湖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自助借还系统全覆盖,通借通还、资源整合、统一管理成为了新的模式。二是把阅读设施建到农民家门口。整合农家书屋、信息共享工程等资源,建设高标准的礼堂书屋(面积达到150平方米以上,图书4 000册以上,电脑5台以上等),还在美丽乡村景点建设乡村书吧,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阅读体系。三是实现业务归口,管理“零距离”。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图书馆总分馆制,发挥县级公共图书馆辐射作用,业务管理“一竿子插到底”。四是阅读推广进乡村。全民阅读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关键要靠农民,因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所以提升农民素质和本领是当务之急,要强化本领,阅读是必由之路。总分馆制的不断完善,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全民阅读普惠均等。

■ 陈丽红 云和图书馆副馆长

本刊:云和作为省内欠发达地区图书馆的代表,很早以前就在探索文旅融合的新做法,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文旅融合中图书馆的做法,让“童话云和”更童话?

云和图书馆基于自身的使命感和资源优势,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文化内涵,研制文献纪录片、音舞史诗、景点题刻、全城导览等文旅融合产品,创新文旅融合新做法。一是创作史诗宣讲文史。创作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童话云和》,为文献纪录片《玩具之乡·诗画云和》撰稿。拟编撰一部《老云和·真山水·新童话》:岩画、银矿、女神的老云和,梯田、船帮、香蕈、雪梨的真山水,云上五天、子还父债、畲娘香梅的新童话,体现新老童话在这片山水中延绵无尽的传奇。精心制作抗战文化、畲族文化、木玩文化、女神文化等“云和本土文化”系列讲座。二是提供景点文化创意。促进童话云和大花园建设,挖掘并利用古籍、地方文献馆藏资源,题写寓个性于共性的楹联。推送文化创意文献资源,制作小顺摩崖石刻。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撰写景区导游词,以画龙点睛的方式为旅游景点植入文化的灵魂。三是打造民宿漫享书屋。于2014年前后启动民宿漫享书屋建设,以图书这一载体为云和两大民宿集聚区——云和梯田民宿产业集聚区和十里云和民宿产业集聚区注入灵魂,已建成民宿漫享书屋20多家。下一步将扩大民宿书屋建设,大力发展民宿漫享书屋,让游客所到之处均能找到满溢书香的氛围,为童话云和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让“童话云和”更童话。

本刊:云和图书馆如何创新服务方式,助力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出谋划策?

云和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利用自身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献力献策,助力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出谋划策。一是加强图书网络布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建设智慧图书馆。通过总分馆、市民书房、悦读吧、民宿书吧等打造“处处有书香”“人人爱阅读”的全民阅读氛围。凭借特色馆藏、特色数据库、新技术应用及品牌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二是研发木玩文创产品。以集“收藏-研发-科普”为一身的木玩具图博馆为依托,让图书与玩具,以粘接百科相亲,以理艺合璧相通。已推出的木玩文创产品有:以银矿时代留下的银首饰雏菊花变幻成珍惜保护动物的雏菊花拼板,摄影爱好者拍摄云和梯田日出所需的云和日出时钟,源自云和梯田爱情故事的鸳鸯碓,纪念抗战省会云和的金字塔锁球,以及源自畲族民俗工艺的彩带织机等。拟研发中国农耕木玩具系列、中国古典诗词算术系列、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男女服饰系列、中国二十四节气系列等木玩文创产品。为全县木玩具制造企业提供玩具文化创意服务,让童话世界与经济目标,相互驱动、相互给力、相互成就。云和图书馆响应习总书记的召唤,放大视野,加密步频,双驱文旅,融汇理艺。让那漫山攀援的金花银花,带着图书馆人的激情绽放。

■ 刘冬 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

本刊:习总书记把阅读推广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政府也多次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少儿图书馆如何推广经典阅读,指导少儿阅读,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

近年来,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在如何开展阅读指导活动,尤其是经典阅读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一是通过打造有影响力的读者品牌活动,开展阅读推广与指导。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推出了“小可妈妈伴小时”“阅读派”“经典少儿阅读分享会”“太阳风”文学社等阅读品牌活动,采取亲子共读、互动体验、读书会、经典诵读会等多元方式,每年开展阅读推广类活动500余场。

二是通过承办全国全省类赛事,扩大阅读推广活动的知名度和参与度。2016年以来,我馆连续承办了“我最喜爱的童书(杭州地区)”评选、“魅力声音”之全国少年儿童诚信故事音频大赛等全国性活动,参与单位从几家发展到几十家,参加人数都超过万人,成效显著。2019年组织参与由浙江省图书馆学会主办的“家·变化”少儿故事音频大赛,已收到作品430余件。通过几年的积累,我馆已组建起一支阅读推广人队伍,他们中有儿童文学作家、出版社编辑、培训机构负责人、学校教师等,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是通过专业的社团活动,培养一大批爱文学、爱阅读的少年儿童。我馆“太阳风”文学社由文学和朗诵两个社团组成,定期招募少儿读者参加,通过开展文学鉴赏、写作辅导、朗诵训练等活动,培养了一大批爱文学、爱阅读的孩子。社团还通过举办朗诵比赛、诗词擂台、剧目表演等形式,让书本“活”起来,使孩子们更深刻地领略到经典文学的魅力。

本刊:少年儿童是国家强盛的基础,少年有文化则国家有尊严,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如何践行传承文明,弘扬优秀文化,如何在少年儿童心里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如何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做好分级阅读?

我馆从2013年开始就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开展分级阅读。通过设立0~6岁、7~11岁、12~18岁三个低幼、儿童和少年阅览区,并配以相应的文献资源,为特定群体的少年儿童提供阅读服务与指导。从实施的效果看,通过阅读区域的划分,能直观地给予少儿读者及家长分级指导,为不太明确自己想借什么书、哪种图书适合阅读的小读者及家长提供了有效指导。各阅览区每月还向读者推荐本区域的文献资源,通过新书、主题图书推介和每季及寒暑假阅读书单推荐等方式,精准有效地为不同年龄段少儿读者及家长做好文献导读工作。同时,各阅览区域还结合本区域的特色文献开展相应的阅读推广活动,如绘本、儿童文学、国学、原版外文图书等,拉近少儿读者与书的距离,让他们能快捷找到和阅读自己喜欢的童书,从中学到知识、启迪智慧、增长见识、快乐成长,做践行传承文明、弘扬优秀文化的传播者。

猜你喜欢

图书馆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谁远谁近?
图书馆
去图书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