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声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资源的新方向

2019-11-01陈爱香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读物音频特色

陈爱香

(临沂大学图书馆 山东临沂 276002)

以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媒体时代,信息与知识的传播形式更加多元,有声阅读以丰富的内容、强大的伴随性与选择自主性、平台的易用性,较好地满足了现代人的多元化、个性化阅读需求。有声读物依托各种平台得以蓬勃发展,从2000年至今我国各类听书网站已有200余家,自2012年移动端有声书平台陆续上线以来,现已约有200款有声听书类APP;同时众多的听书微信公众号业已涌现并备受关注。此外,一些电子书阅读平台也纷纷添加“听书”功能[1]。2018年美国有声书出版商协会报告指出,有声读物的价值不仅是解放了人们双手双眼的伴随性阅读方式,更在于让不读书的人开始读书。该报告给出一组数据,通过智能手机收听有声读物的比例在持续增长[2]。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设备的广泛普及,有声读物迅速成为广受用户欢迎的全新知识获取方式。高校图书馆一定要正视有声阅读带来的发展机遇,科学建设有声读物资源体系,给用户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有声阅读服务。

1 高校图书馆有声读物建设现状

2018年,徐月华基于我国42所“双一流”大学图书馆从各馆有声读物馆藏现状、资源类型及建设来源等方面对有声读物资源建设总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高校图书馆有声读物资源建设普遍存在品种单一、资源数量少、重复建设率高、特色不足等问题。42所“双一流”高校建设1~10个有声读物数据库不等,涉及数据库约34种。KUKE数字音乐图书馆、中文在线旗下的“书香中国”互联网数字阅读平台、博看网、不列颠百科全书网络版(简称EB Online)、畅想之星非书资源管理与服务平台按序排在前面,随后是各种外语学习、口语表达平台。同时,有声读物建设方式主要是采购,自主开发建设几乎是空白[3]。2018年美国有声书出版商协会报告指出,图书馆仍然是有声读物消费的主要驱动力,有52%的听书者表示,从图书馆借有声读物有助于养成听书习惯;43%的听书者在过去一年中从图书馆至少下载过一本有声读物;14%的听书者则是经常使用图书馆的数字有声书资源[4]。2017年,崔云等研究者提出基于高校用户的特点和需求,应将喜马拉雅听书等新型资源纳入到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以弥补高校图书馆非学术性资源建设的不足。喜马拉雅等听书平台以海量的资源、独有的内容在高校用户身心健康、自我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以及文化熏陶、全民阅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

纵观我国图书馆,有声读物建设尚存在总体数量偏少、服务品牌和优势不明显的特点。有声库多为购买,造成同质化结果,缺乏自主开发搭建的特色有声阅读平台,难以满足用户的多元化精准需求。而当前泛在的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等听书平台,其优质特色资源都是收费的,致使部分用户由于经济原因或没有付费习惯而不能实现有效的有声阅读。但伴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有声阅读适时契合了当前用户的手机数字化阅读、社交化阅读趋向,能够更好满足用户的随时随地、多场景阅读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自主构建特色有声阅读平台,给用户提供多元阅听服务。

2 高校图书馆自建有声图书馆的优势

为适应信息传播渠道与获取方式的新变化,以及用户阅读的多元需求,图书馆应以用户为中心,挖掘自身优势,及时调整馆藏资源结构,加强有声资源建设,做好有声读物的科学引进、自建有声读物资源库,搭建丰富性、易用性、开放性、交互性特色专业有声阅读平台,为高校用户及社会用户提供优质有声阅读服务。

2.1 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实体馆藏与数字化馆藏,资源兼具学科性与地域性特色。以笔者所在的临沂大学图书馆为例,已建设和正在建设的特色数字资源有:临沂文史资料全文数据库、沂蒙革命烈士英名录数据库、临沂作家文库、沂蒙红色文化数据库、沂蒙精神文献库,这些特色库中本身就囊括了一定数量的音频资料。基于一定体量的特色馆藏,凝练选题,进行再次开发、制作精良的读者喜爱的音频作品,是充分发挥馆藏服务效能的重要途径。

2.2 人才优势

高校图书馆自主开发有声读物,学生的力量不容忽视,仅从“好声音”视角出发,学校广播电台播音及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已经具备了专业级别的播音水准,可以以学生兴趣小组或协会的方式招募学生参与到有声读物的选择、录音、制作、剪辑、上传、推广等生产与服务环节中来。在校大学生既是有声读物的用户,又可以成为有声读物的建设者。一是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及艺术欣赏素养;二是他们了解同龄人用户的阅读需求、阅读兴趣,所以在选择有声读物录制时能更好地把握资源的可读性和艺术价值。图书馆建设有声读物资源体系,人员的科学配备关系到资源建设与服务的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程度。馆员、老师、学生各方力量如何实现人才的有效组织统筹,让他们能够在建设有声图书馆进程中发挥各自所长,是需要提前架构和不断实践改进的过程。

2.3 空间优势

高校图书馆具有的独立馆舍物理空间通常会配置会议座椅、多媒体设备以及网络环境,馆内设立有声资源制作中心有天然优势。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战略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建设创客空间,是图书馆契合新形势创新服务的重要内容与方式,所以图书馆应积极吸纳学生和教师利用图书馆空间资源、知识资源进行项目的孵化、培育、转化,如辽宁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我有故事”有声读物工作室》,图书馆就可以为其提供场地、专业设备支持,以及内容的线上发布,可以并入到图书馆有声阅读平台,扩大受众数量与影响广度。

3 有声图书馆构建

高校图书馆在谋划建设有声读物资源服务体系筹备期间,就应该明确三个问题:谁读?读什么?在哪里读?这实际上呼应了有声阅读建设与服务的三个本质层面:平台定位、内容优质精准、平台易得的良好体验(如图1所示)。

图1 有声图书馆构建框架

3.1 平台定位明确,打造特色品牌

2019年,徐佳琳通过线上发放问卷调查方式,调研了16~45周岁部分青年人的有声阅读渠道,得出我国青年人大多选择从移动有声APP平台、微信公众号、有声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听有声读物[4]。2018年,李林华调研了国内9款主流移动听书APP:喜马拉雅FM、懒人听书、蜻蜓FM、荔枝FM、考拉FM、凤凰FM、优听Radio、企鹅FM、酷我听书,通过比较与分析,得出市场运营的移动听书平台普遍具有资源海量、内容独有,多层次的听众情感表达与内容生成渠道,多途径的“以听交友”功能特点[5]。2018年,孙宇科选取清博指数文化类有声阅读某月排名前5的微信公众号“十点读书”“有书”“洞见”“一星期一本书”“夜叔”进行研究,指出该类平台存在有声内容同质化较为明显、编辑形式音频元素不够突出、平台与用户互动功能有待加强等现象与问题[6]。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出版调研团队2018年5月发布的《新时代上海大学生阅读指数报告(2018)》指出,有声书阅读异军突起,45.7%的大学生有有声书阅读体验。大学生最感兴趣的有声读物类型是有声书,占比40.3%;其次是分期节目,占比26.8%。近6成大学生的日均有声书阅读时长在半小时以内[7]。邓香莲(2018)以上海大学生为例,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有声阅读行为特征,指出有40%的男生与50%的女生使用有声阅读,喜马拉雅FM是首选阅读平台。学历阶段与有声阅读应用呈正相关。对于有声读物类型的偏好,男生更关注有声书与新闻资讯,女生更关注分期节目与广播剧。在阅读时长上,女生控制在半小时之内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大学生在选择有声读物时,首先考虑知识性、其次是权威性,第三是作者[8]。

可见,大学生有声阅读需求是旺盛的,阅读现状已经呈现出知识阅读、深阅读的数字化阅读态势。而通过对主流移动有声APP和有声类微信公众号的考量发现,兼具知识性强、权威性高、有影响力作者多的平台数量少,加之各平台的精品内容需要付费,所以当前高校图书馆通过采购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建设适合大学生阅读的有声读物资源体系,给师生提供免费服务是必要的、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校图书馆要深入挖掘独家资源,开发优质内容,打造有声读物品牌,提升辨识度和竞争力。

3.2 内容优质是关键

有声化哪些资源,应兼顾读者需求、学科发展需求以及馆藏建设实际和规划要求,高校图书馆自主开发有声读物资源体系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①微音频课堂。定位是面向各个学科、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整合、开发优质的微音频资源,内容分类以学科层、技能层、生活层、文化层四大层面为主,每个音频时长3~5分钟左右。基于本校已开设的特色学科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如信息素养、哲学),开发具有普适性的微音频课程,满足学生的多元化、碎片化、目标明确化的时代学习需求,而且能够较好地实现并进一步引领大学生的知识化阅读。②流行与经典文化书籍有声化。2018年,速途研究院在2018年第一季度移动有声阅读市场研究报告中指出,用户最喜欢收听的内容依次为评书(48.90%)、故事类(46.10%)、图书节选和连载(36.40%)、诗歌朗诵(10.20%)、语言(8.20%)[9]。2019年徐佳琳调研了我国16~30周岁青年人喜欢的有声读物类型,得出该年龄阶段的男性青年最喜欢收听文学作品,其次是相声评书、新闻资讯,再者是学习教育、影视节目;而女性青年最喜欢文学作品,第二是影视节目、学习教育,再者是新闻资讯、相声评书[10]。毋庸置疑,文学作品(此处同有声书)是用户最为青睐的有声读物类型。打开喜马拉雅FM页面,有声书类目下排名最前的《摸金天师》播放近30亿次,可见其受欢迎程度之高。高校图书馆如何与主流移动有声APP平台开展实质性合作,将优质的有声书资源精准推送给广大师生,实现共赢,是双方当前应正视的重要问题。③区域文化资源音频。高校图书馆应挖掘本土地区文化属性、资源优势,整合、创新建设特色音频资源。这方面公共图书馆规划实施较先,已经产生了较有影响力的个案。如2019年,李晓宁报道了陕西省图书馆正在规划建设的《听遍陕西》(第一期)特色音频资源库,基于国家公共数字文化支撑平台,有所侧重开发建设陕西地区的文学、史话、民俗、曲艺方言、美食旅游等方面音频内容,打造集文字、音频于一体的具有鲜明陕西地方特色的有声读物资源[11]。挖掘、整合各平台区域性特色音频资源,合理合作引入推介给高校师生用户,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问题。2018年,杨美楷等学者报道的由河北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推出的“朗读河北”活动节目,可以合理推介给河北省高校师生群体。“朗读河北”旨在“用声音唤起记忆中的河北”,明晰的情感定位让读者更加热爱河北、宣传河北。从活动本身出发,会激发读者的参与意识,让更多的人成为有声读物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河北经济生活频道已走进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地质大学、石家庄学院和石家庄铁道大学,用形式丰富的诵读让大学生更多参与、更广传播[12]。笔者所在的临沂大学图书馆,区域文化特色明显,沂蒙红色革命文化、书法文化、商文化等文化属性认同感已在当地深入人心。同时,临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人文底蕴深厚,造就了数位历史名人大家,有“智圣”诸葛亮、“书圣”王羲之、书法家颜真卿、“算圣”刘洪、“孝圣”王祥、名人曾子等等。还有代表临沂元素的蒙山沂水、沂蒙山小调、糁、煎饼、书法、汉墓竹简、沂蒙红嫂、小商品等特色,无不诠释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保护亦是区域特色有声读物重要的开发内容。将特色资源音频化,打造丰富的原创有声资源,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元化阅读需求。④特色馆藏有声化。所谓特色馆藏是指图书馆经过长期建设积累,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的、结构比较完整的文献资源优势。它充分反映学校办学特色和某些学科领域优势,形成了图书馆收藏文献的独有风格。其中的选题,对纸质与数字内容进行组织再创作,是有声读物内容开发的重要对象。⑤大学生主题活动。在线主题活动开展是有声读物平台的一大优势,如在线导读、在线朗诵、有声共读、在线真人图书馆等项目。学校部门、学校读书会和图书馆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常规性举办的活动,可以有机结合有声阅读平台,线上线下活动联动,助力活动更广辐射、向纵深开展。4·23世界读书日、6月毕业季、9月开学季、5月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等节点,都可以在有声阅读平台开展活动主题的征集、人员的招募、活动进程跟进以及活动成果的展示。有声阅读平台的互动社交功能,利于同好社群的形成,聚合细分受众,延伸活动拓展持续,促进全民阅读。

有声图书馆对用户具吸引性、有粘合性,首先要有足够体量的知识性与可读性强、能与读者产生共鸣的优质内容保障,要求有声读物制作不能照本宣科,而是对原生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创作,实现对知识的再生产。

3.3 平台易得的极致体验

需要把握用户思维,资源的易用性显著影响用户体验。①精细类目建设。细分资源、分类设立频道,分类要简化、明晰化。基于大数据技术在用户阅听行为记录与分析中的应用,用户的搜索、收听、订阅、评价、分享、收听场景等行为轨迹,加之用户的注册信息,可以形成清晰的用户画像。平台和内容生产方依据详细的用户画像,在有声读物的垂直细分内容制作、个性化定制推送核心产业链条环节做到更精准、更懂用户。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推送,如“女性专场”“青春文学”,用户可以按标签进行搜索。因用户知识背景、个性化需求不同,垂直细分的音频内容匹配建设十分重要。精准、细分、适合点播的类目,能够为用户创造易得的体验。②关键词搜索、语音搜索。关键词搜索、语音搜索等智能搜索功能的开发应用,是有声阅读平台的基础功能之一。从用户视角而言,收听内容的获取不再是一个主动搜索的过程,而是受众关系匹配、兴趣耦合、应需而来的过程[13],平台的“更懂用户”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的阅读诉求。平台的智能服务是黏合用户、扩大用户群的有力保障之一。③强互动性、高开放度。在建设有声阅读平台知识服务体系时,应突出与读者交互性强的性能设计和强化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意识。点赞、评价、转发分享等功能,及时反馈响应、及时修正机制日益重要,用户已由被动单纯接受知识信息转化到主动参与到知识信息的传播与建设流程中来。用户思维与群组效应已在驱动着智能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平台应实现与社交平台的有效对接。在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对于自己所关注的内容,进行即时在线分享这一行为很好地满足了个人的自我呈现心理需求。分享功能除了可增加用户黏性、扩大用户数量外,还能够实现通过微博、微信、QQ群等强人际传播能力平台的高效宣传作用。参与式交互阅读,易于形成网络同好社群,便于书友间实时、深度交流探讨,从而延伸了传统封闭式的个人阅读模式,形成了开放性的交互现代阅读形态。④设置排行榜。页面资源排行,可以呈现最新发布、最多收听、最高评分、最多喜欢模块。按用户收听利用排行,如男性(女性)频道排行榜、男声(女声)排行榜、出版物排行榜、付费节目排行榜、年龄阶段排行榜。

根据用户搜索、浏览、收藏、阅读、分享、选择、互动停留时间等行为信息,经过分析作出智能推荐,智能推荐给用户带来所关注领域及更有价值的相关资源。响应式网站界面,“我听”“猜你喜欢”“搜索引擎”等模块呈现,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阅读需求及体验。对页面停留时间、留言、评论及用户之间的互动功能直接形成用户阅听体验度,用户黏性增加与用户群扩大均依赖于此。例如,博看网设置“随心听”:想听多久、每篇时长、听哪方面、资源日期,可进行语速选择、播放列表、分享、背景音效组合选择。

4 结语

数字化新媒体环境下,有声读物以丰富的内容、较强的可读性与艺术性、选择的自主性高度契合了现代人的碎片化、伴随性阅读需求。从在校大学生受众视角出发,高校图书馆应基于充分的有声阅读现状调研,挖掘、整合、开发自有版权的特色有声读物资源与服务体系,成为传统阅读的有益补充。高校图书馆有声阅读平台的打造,要从内容是否精良、服务是否智能、推广是否多元多维度加以考量,但同时要兼顾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以试图解决有声阅读平台的数字版权与资源共享问题。当前,高校图书馆应抓住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机遇,呼应读者日益变化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有声化馆藏特色资源,开展有声阅读服务,提升受众多维阅读体验,促进全民阅读。

猜你喜欢

读物音频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城市运营 地产首脑读物 房地产导刊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书虫来袭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经典心理读物
必须了解的音频基础知识 家庭影院入门攻略:音频认证与推荐标准篇
基于Daubechies(dbN)的飞行器音频特征提取
音频分析仪中低失真音频信号的发生方法
幼儿读物网络市场供应情况调查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Pro Tools音频剪辑及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