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区域研修模式与发展策略

2019-01-19天津市电化教育馆

天津教育 2019年33期
关键词:工作坊研修教研

■天津市电化教育馆 王 凯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由此,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发展面临着重大变革。教育部颁布的《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中提出:网络研修社区要为每个参训学员开通“个人空间”,为每位专家和县级培训者建立“教师工作坊”,建立“学校社区”和“区域社区”。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培计划(2014)”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中提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我们必须补上这个短板。扶贫必扶智。”

改革传统研修方式,健全教师网络研修平台功能,满足教师研修需求,提高用户体验性,改进研修模式,提高教师研修培训的实效性迫在眉睫。

一、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平台

国外教师网络教研主要通过“教师即行动者”“教师即研究者”等相关内容进行体现,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国际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协会,如,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网址:http:www.acer.edu.au/)、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网址:http:www.aera.net/)、美国网络教育委员会(网址:http:www.webcoinmission.org)等。国外的网络研修平台起步早,更社会化、个性化、成熟化,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导向性、权威性。

(二)国内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平台

从2000 年开始,网络教研方式在国内出现。从最初的分散自主的网络研修,逐步发展到现在的组织有序、更具规模的教研网站。首先是国家级教研网站,由教育部支持并组织搭建的,如中国教师研修网等,用于推广教育科研资讯、教育政策等。其次是省市级教研网站,用于本省内教育政策信息的组织管理。再次是专家、高校组织的学科教研网站。此外,还有一些独立的校园网的教研网站,用于学校管理和科研工作。

二、网络研修平台的特点

现有的教育信息化研修平台,为教师实现跨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研修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评价和团队写作提供了发展空间。教师通过研修平台可以个性化地设置网络课程、参与主题活动、开辟个人研修空间、加入研修社区等,从而融入教师网络学习联盟之中。

研修策略的创新:研修平台设计从教师研修过程的分析入手,根据不同研修阶段,提供多元化的研修策略,并在研修课程的设计中充分发挥网络“在线”研修的优势,匹配研修内容的针对性、研修对象的层次性、研修经验的替代性、互动反馈的及时性,促进教师从知识获取到能力提升的转变。

参与机制的有效性:针对个体不同的学习进度,网络研修能够灵活地、个性化地提供研修课程和研修进度的选择,个性化的跟踪辅导增强了教育教学问题的交流深度,促进了教师各环节的深度参与。网络研修的分析考评机制,加强了教师的学习独立性和自觉性,个性化的评估量化数据有助于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有针对性地提升短板,评价激励机制为教师培训的后续执行力和参与度提供了保障。

资源的共建共享:随着教师研修环节进程发展,大量的客观性评价数据和教师的研修过程性资料能够得到完整记录。课程项目的参与者均可获得个人的研修活动过程性资料,以及组织者提供的优质典型案例资料。由此通过网络活动积累教育资源,共享多元化的生成性资源。

沟通交流的及时性:研修平台能够在线交流、答疑解惑、解决问题。教师通过伙伴或者课程专家的在线指导、建议、解释及鼓励等,在完成研修内容的同时,提升自我效能感。在活动中,教师找到参照标准,通过优秀教师的作品、案例、课程的展示,以及活动之间的交流,可以更近距离地与专家和优秀教师对话,从而及时纠正误区,实现研修目标。

三、网络研修模式存在的问题

教师网络研修平台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提升教师研修效能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凭借互联网优势为教师研修提供新的模式与方法,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平台使用操作难度影响研修效果。不同学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教学质量有差异,教师教学水平和信息技术素养不同。平台的技术性操作不宜过于复杂、繁琐,否则容易降低教师兴趣和信心,同时也影响学习效率。

第二,研修内容吸引力不够。一些研修平台内容过时、形式单一、反馈不及时、评价方式松散,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兴趣,吸引教师关注,从而降低了网络研修的效率和参与度。

第三,资源利用率低。一般的研修平台都会融入较多的新颖、优质的研修资源,但学员往往局限于被告知的领域学习,拓展度不够,或者仅仅为了应付学时得证书,不能深入地参与研修活动,既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没能很好地使用平台的资源。

四、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区域研修模式

区域研修是指在一个行政区域(市、县、区)内,由电教、教研、师训等部门组织开展的跨学校或跨学区的教师发展模式。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区域研修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整合数字化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研修空间,实现区域内或区域间教师的相互学习、交流、共享,以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学能力共同提升的新教研形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未来主流发展趋势。

2018 年,教育部区域研修项目组依托华中师范大学、中央电化教育馆和华南师范大学专家团队,在实地考察、总结分析成熟地区典型案例基础上,遴选普适性较高的研修模式和典型案例,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区域研修,针对各地区特点,建立具有较强推广性的信息化区域研修模式。

区域研修模式建立的目标是“借助互联网学习环境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内容丰富、理念新颖、技术先进、实用便捷的优质资源;创设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业人员等及时交流、平等探讨的网络学习空间;发挥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区域内学校和教师能够平等获取信息资源,进行对话交流。”该项目构建的区域研修平台汇集了以下四种典型研修形式:

1.关注备课授课过程,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例研修”,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策略,满足教师研修诉求,塑造优秀课例。

2.建立学科工作坊,设立“教师工作坊支持的主题研修”,坊主对教师视频案例进行特征分析,引领教师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问题驱动式的微课研修模式,结合现有较热门的“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微课题研修”,提高教师研修技能,形成更大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

4.利用直播课堂实现更大规模的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共享,探索“直播课堂支持的同侪研修”,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研修模式的建立基础应遵循科学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典型性与推广性相结合的原则,以教师学科素养的提升发展为出发点。

以“教师工作坊支持的主题研修”为例,其是以“主题教学案例”为载体,坊主围绕教学实际问题,引领教师参与合作互动。首先要组建团队,协商主题,在此期间讨论主题确定;接下来进行自主探究,搜集资料,分担不同角色,坊员有计划、不定时地关注其他坊员活动,观看特级教师的教学案例,记录观课感受和问题。这期间,负责结构式观察的坊员对视频进行间隔采样,进行S-T 分析,得到学生行为或教师行为数据实例,再绘制和解读实测S-T 图,判断教学模式是哪种类型。在实践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融入前沿技术和理论,不断完善教师工作坊空间,打造一体化网络高端研修共同体。

教师研修工作坊模式在全国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中得到很好的实践应用,国培工作坊的功能健全、资源丰富、学科全面覆盖,同时支持主题研讨、互动交流。对于区域研修体系而言,其受众更集中,目标更明确,教学环境和内容一致,学生和教学条件程度接近,因此案例推广、学习和借鉴意义更大。

五、结束语

区域研修体系的建立,拓展了校本研修形式,促进了校际文化交融,有助于提升区域研修品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创建区域研修联盟,强化区域研修管理,有助于构建区域特色化、规范化、内涵化、层次化的教师研修共同体,激发教师的研修动力。构建区域教师研修共同体,有助于促进教师和谐发展,提升学科能力。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发展变革,也给教师的个体发展带来挑战。定位区域研修发展目标,为教师提供了解决问题、拓展能力的平台,有助于增强教师研修的层次和规模,提升区域研修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工作坊研修教研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