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朗族与拉祜族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

2019-01-19李国忠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布朗族拉祜族体质

李国忠

(云南大学 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4)

民族学生体质作为体育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研究的重要参数,一直是各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1]。为了解布朗族、拉祜族两个云南古老的土著少数民族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采用2014年9~11月对云南省布朗族与拉祜族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原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为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水平,针对性的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课题的调研时间为2014年9月~11月,选取了云南省布朗族与拉祜族聚居区的6所中学学生进行测试,选取测试的民族学生父母均是布朗族与拉祜族,测试学生的年龄按照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每岁为1组,共抽取了3320名学生。其中布朗族1398名,拉祜族1922名。布朗族的1398名学生中,男生625名,13~18岁男生分别为72、84、108、135、141、85名,女生773名,13~18岁女分别为72、80、129、183、187、122名;拉祜族的1922名学生中,男生735人,13~18岁男生分别为97、115、145、191、121、66名,女生1187人,13-18岁女生分别为144、195、206、225、240、177名。

1.2 方法

按照教育部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2]的要求进行测试,每个被测试的学生均测试8项指标。身体形态指标测试:身高(cm)、体重(kg);身体机能指标测试:肺活量(ml);身体素质指标测试:50m跑(s)、坐位体前屈(cm)、立定跳远(cm)、男引体向上(个)、女1min仰卧起坐(个)、男1000m跑、女800m跑。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Excel2007进行录入,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布朗族与拉祜族中学生体质健康指标之间的差异性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3-4],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布朗族与拉祜族中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的比较

经t检验,基诺族与拉祜族中学生BMI相比,13~18岁布朗族男生BMI分别比拉祜族低1.40、1.59、1.23、1.49、1.91及1.84 kg/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3~15岁布朗族女生BMI分别比拉祜族低1.52、1.77及0.80 kg/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2 布朗族与拉祜族中学生身体功能指标的比较

经t检验,基诺族与拉祜族中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相比,13~17岁布朗族男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分别比拉祜族高17.42、12.72、13.11、6.57及6.22 mL/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13~16岁布朗族女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分别比拉祜族高13.86、18.18、12.90及3.84 mL/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3 布朗族与拉祜族中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比较

2.3.1 布朗族与拉祜族中学生力量素质指标比较

经t检验,基诺族与拉祜族中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相比,13~18岁布朗族男生引体向上分别比拉祜族高5.76、4.01、4.49、2.35、3.44及2.96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13~16及18岁布朗族女生1min仰卧起坐分别比拉祜族高4.48、3.81、2.97、2.53及4.16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2.3.2 布朗族与拉祜族中学生耐力素质指标比较

经t检验,基诺族与拉祜族中男生1000m跑、女生800m跑相比,13~18岁布朗族男生1000m跑分别好于拉祜族21.01、32.17、11.55、16.80、17.53及13.07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3~15及17岁布朗族女生800m跑分别优于拉祜族16.55、12.28、15.10及11.37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2.3.3 布朗族与拉祜族中学生速度、柔韧及下肢爆发力指标比较

经t检验,基诺族与拉祜族中50m跑、坐位体前屈及立定跳远相比,13岁布朗族男生50m跑好于拉祜族0.37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13~14布朗族女生50m跑分别好于拉祜族女生0.52s及0.37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3~15岁布朗族男生坐位体前屈分别好于拉祜族6.55、4.08及4.05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13~14布朗族女生坐位体前屈分别好于拉祜族1.61及1.53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7岁布朗族女生的坐位体前屈落后于拉祜族女生1.07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5及17岁布朗族男生立定跳远分别好于拉祜族16.68及5.46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16岁布朗族的立定跳远落后于拉祜族9.08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15布朗族女生立定跳远分别好于拉祜族9.09、8.59及9.26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

3. 讨论

调查显示,布朗族的BMI总体低于拉祜族,表明布朗族中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低于拉祜族学生。本课题认为出现差异最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及居住环境等因素造成的。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拉祜族聚居区经济发展得到长期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为拉祜族中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提供较多的营养物质。这与相关的研究结果一致[5]。而布朗族聚居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生活居住环境较差、特别经常饮食结构不合理及营养状况不良的现象,所以,布朗族中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低于拉祜族中学生。应引起政府、学校及家长的重视,积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改善布朗族聚居区学生饮食结构及营养状况,促进布朗族中学生身体形态健康发展。

调查显示,布朗族中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优于拉祜族,而布朗族中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又落后于拉祜族学生,表明布朗族中学生的身体功能发育水平好于拉祜族学生发育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布朗族聚居区大多是山区和半山区,布朗族中学生课余还需要承担很繁重的家务劳动,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及生活方式等影响,对布朗族学生身体功能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相比之下,拉祜族聚居区交通出行等较为方便,课余闲暇时间较多,学生看电视、上网及玩游戏等时间增多,学生的静态生活方式增加,而静态生活方式与身体功能水平成反比。基于以上情况,应根据两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具有地域性、特色性、趣味性强及锻炼效应较强的校本课程,增加民族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及时间效益,促进民族学生身体功能健康发展。

调查中显示,布朗族学生引体向、1min仰卧起坐、1000m跑、800m跑及50m跑等总体好于拉祜族学生,但在17岁布朗族女生的坐位体前屈及16岁布朗族男生的立定跳远落后于拉祜族学生。这表明了布朗族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总体好于拉祜族学生,出现差异有两个原因:其一、受到学校体育的影响。通过课题组实地调研期间的观察及访问发现,布朗族地区学校的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较高,布朗族地区的学校经常开展一些较有民族特色的健身操或校本课程,这是造成两个民族学生身体素质差异的重要原因。其二、民族地区缺乏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监测平台。缺乏对民族地区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监测,不利于民族学生体质变化的追踪、应急方案及干预措施的制定。针对此状况,首先,加大民族地区学校健康教育力度,提升民族学生健康素养及健康水平。其次,建立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信息动态的监测平台,加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及研究工作,准确把握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现状、特征、发展趋势及发展规律,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实效性的推进提供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布朗族拉祜族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从“嘎么阔”到“歌”——拉祜族音乐概念系统的变迁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作品研讨
《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成功举行
“文明上山”之后——《百年巨变:布朗族莽人社会变迁》读后感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歌舞文化对拉祜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影响研究
少数民族音乐